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三十二章 处理

明梦 第三十二章 处理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三十二章 处理

明梦

也许在别人眼里看来是一件小事的路霸,却牵连出了许多事情。

首先就是官员的集体贪腐。

根据这些人所写的供词朱舜知道路霸不仅仅在一个地方出现,他们共有三处,一处是这里,另一处是在通往西北的主要交通要道上,最后一处也最狠,也是让朱舜最是心痛,那就是进城税,还是以官方名义收的,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巡捕在城门值守,每个进城人员都要交钱。

这在以前很正常,但是朝廷的新政令可是明确规定禁止收进城税的,这也是为了给那些小商人降低成本,繁荣经济的有效手段,没想到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竟然敢明目张胆收进城税,这不是那朝廷的政令当儿戏吗?

这些人收上来的钱并没有进入朝廷的府库,反而被这些人瓜分了,其中政务院的官员,巡捕局的局长,督察院的院长是拿得最多的,反而谏议院的院长拿得住少,或者说这些钱他根本没要。

呵呵,是的,根据他们的供词,以及朱舜调查所知,谏议院的院长根本就没拿钱。

但是他却是赚的最多的。

这就是第二件事了,兼并土地,欺行霸市。

土地的兼并朱舜并不在意,因为根据他的规划,土地这一块收回朝廷所有后,并没有按照人头分下去,反而是保持现状,不过如果有人想种地,可以,在政务院报备之后,每人有五亩土地的永久使用权,这个可以不用购买,政务院免费提供,并且这五亩土地还不用缴税,超出五亩就需要购买了,并且五亩土地之后的税是分阶梯交的,十亩,五十亩,一百亩以上三个档次,不仅让土地价格高昂,税收也是高得离谱,这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这也是朱舜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工业化做的准备,毕竟工业化可是需要许多劳动力的,如果百姓们都去种地了,那么工厂的活谁干?

其实朱舜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就是为了全面工业化到来的预演,让老百姓知道在工地做工一个月的收入比往年种一亩地的收入还要高,那么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做出选择。

但是没想到这里的人给朱舜上了一次眼药。

把百姓们重新束缚在土地上。

谏议院的院长在本地有一个大家族,家中土地上千亩,还有几个商队,可以说士农工商占了三个,他们安排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谏议院在成立之初,朱舜是出于心软给那些读书人一条出路,所以他并不像其他部门那样,官员都是从其他地派过来的,谏议院的构成是以当地的读书人,名声较好的士绅,以及颇有威望的老人组成的,但是没想到现在会造成这么恶劣的后果。

粮食可以说在每一个时期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特别是在古代,粮食可以决定一切,有粮才会有人,有人了许多事情就好做了,比如说造反。

所以朱舜在薅系统羊毛的时候就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他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现在大明最大的粮商,大明现在把摊子铺得这么大财政上还没有一点问题,就是靠着朱舜的粮食在支撑着。

但是

现在有人想来分一杯羹,更加可恶的是还想动摇大明的根基。

朝廷有粮,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是眼睛没瞎的人都知道,但是具体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他们只知道一点,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现在大明到处搞建设种地的人少了,那么等到朝廷的粮食吃完了,那么粮价上涨就成为了一个定局,所以提前准备就成为了他们的首要事情。

谏议院的院长就处于这样的心理,大量的兼并土地,并且还把土地都分成小份按在了自己族人头上,这样不仅能够偷税漏税,还把自家的土地翻了几倍,要知道朝廷规定个人拥有五亩土地的使用权,这个可是免费的,还不用交税,这样算下来,二百口家族成员就可以拥有上千亩土地,何况他的家族还不止二百口人。

家中的土地翻了一番,这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但是有土地并不能快速的解决眼前的问题。

因为粮价现在很低,短时间内看不到粮价上涨的希望,所以他们开始提前作出布置,那就是安排人员对那些过往的商队收取费用。

这样一来不仅把许多小商人拒之门外,还能让自己家族的商队扩大规模,要知道他们自己的商队不用缴纳这一笔费用,商品的价格就可以低许多,竞争力就比那些外来的商队强了许多。

要知道同样的商品,他们的价格更加低廉,老百姓肯定会选择他们家的商品,这样不仅可以给自己家族留下一个好名声,还能把其他的商人彻底的排挤出这里。

等到他们预测的朝廷粮食彻底耗尽的时候,那么就是他们家族彻底控制住这里的时候,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的臆想而已。

“粮食永远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咱们要早做打算。”

天启皇帝看着街道上来往的行人有些担忧,他虽然知道朱舜有很多的粮食,但是具体的他也不是太清楚,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担忧。

“恩,这个我已经有了打算,不过现在还不着急,咱们手里的粮食支撑个三五年还不成问题,现在还不是担忧这些的时候。”

朱舜也是一边走一边和天启皇帝谈论着事情。

小县城看起来很新,基础建设已经完成,看不见脏乱差,但是能看见许多衣衫褴褛的人被巡捕驱赶着向着城外走去。

政务院的院长是有能力的,但是守不住自己的心,这也让朱舜很是无奈。

这一年来,因为大明到处都是在建设,所以只要是手脚健全的,都能找到不错的活计,除非他是个好吃懒做的人,要不然根本不会出现衣衫褴褛的人,对于那些没有劳动力的人朝廷也有安排,这里的情况不应该出现才对,但是就因为那个谏议院院长,这里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

“加大监管力度从上面派人开始彻查各地的建设情况,把那些学生调过来查各地的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权当社会实践了。”

朱舜想了想继续说道。

“把情报人员派出去,让他们去底层收集当地的情况,看看其他地方是否存在大家族把持当地基础建设工程的情况。”

这也是谏议院院长所做的第三件事,那就是这里的基础建设都被他家给承包了,不仅克扣工人工钱,还造成了许多豆腐渣工程。

“第三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所有的工程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结算工程款,这一点一定要严格,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并且实行终身责任制,只要工程在期限内出现任何问题,签字人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朱舜想起后世的一些做法就补充一句。

“行,就按你说的来,现在我也有些看不懂接下来该怎么走了,但是哥知道,听你的准没错。”

天启皇帝在一旁点头称是。

“哈哈,咱们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掩藏在黑暗里,所以更加应该小心谨慎。”

“是啊,不过我知道,将来的大明绝对会比历史那些有名的朝代更加出色和辉煌。”

天启皇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憧憬和骄傲。

“那些人按照法律流程来走,该怎么判怎么判,不过,当地的大家族也该处理了。”

朱舜笑了笑没有接天启皇帝话语,反而说起了对于那些人的处罚以及接下来的一些安排。

“你打算怎么处理?”

天启皇帝有些好奇,大家族的力量他可是最了解的,毕竟明朝最大的家族就是他老朱家。

“南边有许多荒岛,北面还有许多无主之地,都需要人口填充,他们安排在那些地方就很合理。”

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当中了,毕竟现在人口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大明以外的土地还有许多,这些都需要人口来填充。

把大家族的人口拆分安排,填充到那些地方,是朱舜考虑良久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南方还好说,毕竟现在已经开海,大明人对于外界也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那些海岛上安排一些人口,大明百姓还是很支持的,但是北方就有些困难了,那里是苦寒之地,已经成为了共识,特别是这几年处于小冰河时期越往北就越冷,所以大多数大明人还是不愿意去往更北的北方。

朱舜的安排让天启皇帝眉头紧皱,他害怕这样做会造成大明的新一轮动荡。

“呵呵,哥,不是我要这样做,而是他们逼着我这样做,这里的事情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似乎是看出了天启皇帝的担忧,朱舜笑着说了一句。

“怎么说?那些士大夫们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

“哈哈,你呀前几天才说过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他们能安分下来?这一次咱们的那位叔叔可是给咱们制造了一个很好地机会。”

当初建文帝的后人天启皇帝他们只抓住一个,后来等朱舜回归后,那些人就好像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他们二人也下大力气寻找过,但是没有找到,朱舜都有些想放弃的打算了,但是没想到这一次的事情竟然出现了建文帝后人的蛛丝马迹,不得不说世事无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