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八四章 烽火狼烟---建个大学城

第一八四章 烽火狼烟---建个大学城

明梦

大军进入洛阳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就算这几个月洛阳城的百姓看到城外的大军许多亲民的举动,但是心里的恐慌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是正常现象,更不要说这一段时间福王以及那些投机者为了鼓动百姓守城,一边抹黑朝廷大军,一边开仓放粮,洛阳城的百姓们日子过得那就一个滋润,现在朝廷大军进城了,那么他们的好日子还会有吗?

有,而且比以前更好,要知道围城的这一段时间,城内百姓粮食不缺,但是都是以小麦,大米以及少量的青菜为主的,肉类就不要想了,但是现在呢?

新到的政务院官员,张贴出了告示,大量召集劳工,每天三顿,每天都有肉,每天还发工钱,给谁干活不是干呢?

生活条件比福王时期更好了,谁会去反抗呢?

当第一天少量响应政务院号召的百姓领到工钱回到家里以后,许多人都开始心动了,第二天涌向新成立的政务院的老百姓就更多了。

稳定民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让老百姓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就会稳定下来,再说大军进城秋毫无犯,这就更加让老百姓放心了,但是城内就没有混乱发生吗?

有,还不少,要知道大军突然进城,不仅朱舜反应不过来,就是城内的大多数人都反应不过来,对于这些人该咋办?

朱舜说:“抓,本王现在缺少人手干活。”

那些人说:“这不行,我们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再说我们是读书人,不应该去做那些低贱的活计。”

“那好吧,正好大军没仗打,心里正窝着火呢。”

杀了一批,抓了一批,这些人就彻底老实了,这些都是在城内发生的,但是老百姓说那与我何干?信王一天管我们三顿饭,有鱼有肉,还能领工钱,那不香吗?再说信王已经够仁慈了。

是的朱舜很仁慈,他没有大规模砍头,株连九族那玩意玩起来太lou了,他有更好的办法,抄家是第一步,因为这次战争总要有人负责吧,炮弹不要钱啊,还是将士们不要薪资啊,这些钱总得有人出吧,出钱的就是他面前的这群人了。

第二步,咱不玩株连九族的把戏,你的家人没有过错的也放了,那你总得要给老百姓一个交待吧,咋交代,信王已经帮你们想好了,九族三代之内不得为官,不得经商,呵,本王够意思吧,不杀你,但是九族三代之内的前途可就没了。

第三步,还有赎罪的问题得谈谈,什么你说抄家,后代的前途都搭上了,什么罪都应该了结了吧?想得美!

你说你们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不应该去干那些低贱的活计,老子偏就把那些低贱的活计交给你,干不好没饭吃,还要打板子,再说以后城市那么大,掏粪工,清洁工那么辛苦,信王可不舍得自己的老百姓辛苦,只好让你们这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去做这些。

当然朱舜玩的也不是太狠,九族三代之内要想摆脱自己的命运,可以去当兵或者其他最危险的地方,为华夏做出贡献,就可以赦免。

当然这是针对内部的,像那些汉奸,条件比这更狠,那可不是九族三代了,九族九代遇赦不赦才是最基础的,比如范文程这号的,呵呵,九族十八代那是起步,同时范文程的跪像也被做成了垃圾桶送往各地。

这个处罚办法一出,整个天下大震,士大夫阶层在胆寒的同时,也更加仇恨朱舜了,这他娘的比断人财路还狠,简直就是刨祖坟的仇啊。

洛阳城一下,整个河南境内的抵抗力量一瞬间就像消失了一样,朝廷大军一到,河南东南的县城纷纷开城迎接朝廷大军,至此大明北方省份除却西北的,其余的全都在朱舜和天启皇帝的掌控之中,此时已经进入冬季,

“王爷,你是想把河南建成一个大大的学校?”

苗圩元看着朱舜给他的规划书,一时间有些发愣,同时也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

“是的,华夏几千年,中原之地是永远绕不开的,河南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不利用起来真是太浪费了,再说这里有为陕西京城以及南方输送大量人才的基础。”

河南的发展方向,朱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仅是后世是他的家乡,他还有更深远的打算。

河南的位置很尴尬,说它是北方省份吧,按地域划分似乎说得过去,毕竟华夏人民的观念中,秦岭淮河以北就是北方,但是秦岭淮河把河南也分割开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河南南部其实也属于南方的,比如南阳地域,所以这样的划分对于河南来说根本没有意义。

人文历史上,那就更扯了,在河南生活了几十年的朱舜可是知道,河南南北的差异那可是比华夏南北的差异还大,最主要的是因为战乱原因,河南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人都能在河南找到根源,而许多河南人也能在外面找到自己的根,就拿朱舜来说吧,他的祖上就不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

所以河南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也就造就了各地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北方人的豪迈不羁,也可以看到南方人的婉约精致,是一个天然的文化中心。

“可是,这样一来河南以后的发展就需要其他地方支持了。”

苗圩元皱着眉头,毕竟在他的思想里,学校是没有什么产出的,而且投资还大,这几年他可是知道北方的教育支出已经占据了大明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

“呵呵,你呀,目光要放长远,你没发现现在北方的那些技术院校现在很吃香吗?好家伙,今年毕业的那一群学生还没出校门就被各个富商包圆了,气的徐光启老大人差点掀桌子,这还是现在,等将来发展起来后,学校的学生更加受欢迎,这还是其一,其二就是那些实验室,以后研发出来的成果是要开放给百姓的,但是这中间牵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们怎样才能享受到那些科研成果?就比如说,现在北方老百姓已经开始使用的化肥,那可是农业实验室研究出来卖给了工厂,工厂生产出来后,再卖给百姓,百姓享受到了科研成果,工厂赚到了钱,而拿大头的却是实验室,毕竟知识就是财富,咱不能让

科研人员白工作不是?但是科研人员是怎么来的?”

苗圩元越听眼睛越亮,他接着道。

“科研人员是通过学校培养来的,这样一来是不是说,学校也可以成立实验室,研究出成果以后卖给那些商人,这样学校就有钱来培养更多的学生了。”

“呵呵,对头,你看看我的计划书,后面有详细的介绍,学校没有你想的那样是个只出不进的貔貅,他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只要把学校管理好了,将来这里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裕也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是的,这就是朱舜的目标,他要把河南打造成为整个世界的文化中心。

他没说的还有很多,想想后世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学城,哪一个不是富得流油?

“以洛阳为中心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学城,好好干,以后你就是这个大学城的首席城主、大校长,加油!

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这个大学城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而这几年朱舜培养的人才,就是另一个基础条件,那些诸子百家将是这个大学城发扬光大的基石。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药、自然、地理……嘶,王爷,老头子感觉头有些晕。”

宋应星看到朱舜给他的大学城的学校构成以后,捂着额头开口说道。

“慢慢来,不急在一时,现在各种各样的人才咱们都有,你先把架子搭起来,其他的以后慢慢填充。”

华夏的文化是极尽璀璨的,在朱舜没有穿越前,华夏的许多科学技术都领先于世界,更不要说这几年大力投入,华夏整体的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当今的世界。

以前看小说时,看到某某主角在明朝开办教育,小学教育就要六年,还不说初高中、大学了,但是当真处于这个时代,朱舜才发现,要想搞六年的小学教育,百姓们根本接受不了,除非都去读华夏的四书五经了。

其实这个时期的教育没有那么复杂,有些都还是基础,有些甚至连基础都没有,就拿朱舜穿越那会,明朝的数学已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级水平了,但是也是后世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准,勾股和方程式比较高深了,可是在后世也就是初中生的必要课程,现在你就拿这些来普及教育?逗笑呢,学术上的进步都是有规律的,要一步一步来,微积分更加高深,看起来高大上,但在拿到明朝有个鸟用?

基础越扎实,将来的成就就会越高,所以在打基础阶段,朱舜不会大跨步的走,一旦出现断层,那可就是毁灭性的灾难,就算慢一点,也要走的踏实。

所以现在三年的义务教育,出来的学生已经可以在大明横着走了,等以后出现的知识越来越多了,高度也越来越高了,朱舜才会考虑把义务教育普及到九年甚至十几年。

也就是说,现在河南的这个大学城,最多也就是后世高中生的水平,但是这也远超这个世界几百年的水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