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七九章 烽火狼烟---琐事

明梦 第一七九章 烽火狼烟---琐事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一七九章 烽火狼烟---琐事

明梦

针对基层,朱舜没有施行什么改革,基本上除了设置基层的官员外,一些变动都很小。

所以说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普遍的现象,但是越是靠近大城市,这种现象就越少,因为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许多的项目开始实施,有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那些无地的或者少地的完全可以进工厂或者工地干活,也能赚到不少钱足够一家的生活了。

“那村民们都没想过离开这里吗?”

“想过,怎么会没想过,但是族老把村民的身份证件都收走了,现在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人口的普查工作在今年救灾的时候就进行了,新式的身份证明发放,给了老百姓很大的自由,不像以前老百姓想出个县城还需要官府开一张路引很麻烦。

“他们都愿意……”

朱舜忽然停了下来,知道这个问题白问了,族老就相当于家长,孩子敢不听家长的话吗?

“村里的那些副职了?这里的情况你就没想着向上一级部门反映?”

“已经报告了,但是他们说这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之内,再加上族老还是谏议院的议员,那些副职现在都跟在族老的旁边。”

“不对,按规定像你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回到家乡任职的,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时设置基层官员的时候,为了绕开这种宗族势力,朱舜可是明确规定关键位置的基层官员都是从异地调配,其中就有村长,村级巡捕,民兵队长,孟昊当这个村长明显是不符合的。

“王爷,我错了。”

听见朱舜这样问,孟昊低下了脑袋,看着他的样子,朱舜一时间怒火也升腾起来。

“当时我咋教的你们?现在还没过上好日子,就开始想其他的了?呼~”

“还有受到排挤不会去找赵府长?他也是军人出身,我就不信他不帮你,呼~”

“你还真他娘的是个二愣子,就算族中把一切的都控制住了,你就不会想想办法绕开他们?弄个养殖场或者其他的什么都行,非得的一头扎进田地里?打仗时还有一股狠劲,咋回到村里就开始蔫了?呼~”

朱舜每说一句都大呼一口气,把他气的够呛。

这里面孟昊的错误大不大,很大,明知故犯这一条怎么处罚他都不亏,但是也很小,因为他回自己村当村长也没犯什么错误,而且这货还是高职低配,也算是符合规定,因为州级的干部可以在家乡任职的。

“还有,你在州巡捕局受到排挤是咋回事?”

“王爷你也知道,我们回到地方一般都是担正职,现在各个部门大量的官员都是从原来的官府内选拔出来的,所以不自觉的一些陋习就带到了政务院里,像我们这样的都会受到排挤。”

他说的事实,北直隶,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因为改革成立了许多新的部门,这也变相的增加了许多官职,但是仅凭天津,辽东,山东这几年培训的官员根本就是沧海一粟,所以现在一些关键位置是新式人才,那些不重要的位置还是用老旧官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就像天津等地,这几年过去了,但是各级的政务院还是有不少的老旧官员。

“走得太快了,扯到蛋了。”

朱舜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呀,要我怎么说你好呢,走,到你的办公室坐坐。”

该听的已经听完了,该了解的也了解到了,朱舜也不想顶着太阳晒。

“对了,王爷,你看看这个。”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孟昊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一元的金属货币。

朱舜只是扫了一眼就脸色严肃起来。

“哪来的?”

金属货币是朱舜主持发行的,所以对于金属货币,他很熟悉,这个价值一元的银币明显与现在大明钱庄发行的不一样。

“卖山货时,收到的。”

从孟昊手里接过银币,朱舜掂了掂,重量和真币相差无几,色差也相差不大,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玩意做工有些粗糙,好像是浇铸以后,手工打磨的。一些细微之处根本就看不清楚。

要是在现代谁要是敢造一元的假币,那能把人笑死,成本一辈子也收不回来,但是现在是明朝,一元就相当于一两银子的价值,粮食价格高时,还可以买两石大米,这样换算的话,现在的一元几乎和后世的一千元相等了,这样的一元假币出现会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还是以分和角为主,元在老百姓中间可是很少见的。

“你卖的啥山货啊,能有一元以上的收入?”

听到孟昊的话,朱舜有些好奇了,现在许多东西都不贵,粮食论斤卖每斤还不到一分钱,肉稍微贵点也是在两三分左右,你这啥山货能一次性卖一元以上。

“嘿嘿,抓到了一只熊瞎子。”

听了他的话,朱舜都无语了,现在不是后世,许多东西都快泛滥成灾了,比如说四川的老虎。

“你厉害!”

朱舜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这货就是个二愣子,敢去抓老虎见到都要绕道的熊瞎子,他一点不奇怪,看着他那一只空空的袖子,朱舜心中一动。

“这次事情不处罚你有些说不过去,村长你是干不成了,这样你带着家人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会给你安排一个职位。”

朱舜收起那个银币,对着孟昊说道,算是为他到自己家乡任职村长的一个处罚。

“是!”

这一次来到这里朱舜看到了政策上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想一个办法解决,同时他也敏锐的意识到了更加严重的危机即将来临。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话确实没错说,一切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行将踏错造成严重的后果,有时候朱舜真的很佩服那些伟人们,在华夏从百年战乱走出来的初期,一切政策的实施都是在摸索中进行,胆大心细,还需要极大的魄力,就像现在在大明底层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是当时的伟人们一个分田到户就彻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但是明白以后发展趋势的朱舜想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这些还需要他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在天快黑时,一直跟随朱舜的热气球小队才找到这里,考虑到夜间航行的不安全性,朱舜并没有离开孟家村,再加上假币的事情还要处理,看来几天之内是回不到蒙古草原了。

这个时候朱舜就开始怀念后世的那些发达的通讯手段了,就像现在他在这里连给天启皇帝报个平安都不能。

第二天,朱舜去到了这里的学校和医馆看了看,因为孟家村并不大,只有七百多口人,所以学校和医馆都是几个村子共用的,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大夫和老师也不够用,只能想这样的办法了。

昨天看过,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错,水泥铺就的乡间小道,虽然不是很宽,但是也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出行。

今天在学校看到孩子们的伙食不错,有鸡蛋,有肉肉,朱舜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孩子们的教育很关键,你们做得很好。”

这里的校长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和朱舜的年龄差不多,是从山东的那边过来的,接受过新式教育。

“谢谢王爷,就是现在孩子们的入学率不是太高,十岁以上的男孩几乎没有。”

几个村子合起来也有四五千口人了,按照朱舜了解的情况,至少应该有四五百个学生,但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只有一百多人,这个真心是不多,而且还是以女孩居多。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你了解过吗?”

“十岁以上的男孩都是家里的劳动力,老百姓们不舍得把他们送到学校。”

年轻的校长嘴角有些苦涩,在学校才建成的时候,他可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走访了几乎所有有孩子的家庭,可是收效甚微。

“恩,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朱舜也知道现在的状况,在老百姓刚能吃饱肚子的时候,谁舍得把自己家里的劳力送到学校?

不过这个事情一是要出.台强硬的政策,二就是几年以后老百姓不再为粮食担心的时候,就会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

犹记得前世他的家乡,作为一个小山村,大家家里都很穷,有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但是孩子们没有一个辍学的,用一句老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那个时候父辈们真的很重视教育。

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老百姓家里刚刚有些余粮,甚至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都还吃不饱,没有底气让孩子们上学。

“把这个送到礼部,让他们抓紧时间实施。”

朱舜把强制教育的详细实施办法以及相应的政策制定写好交给自己的警卫。

这个时间如果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前程,只有朝廷通过强硬的手段逼迫老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比如说义务教育。

同时开展的还有全民教育,现在朱舜手头的人才逐渐宽松,那么普及全民教育就要提上日程了,再说大明还有那么多的老旧文人,教百姓们读书认字还是可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