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五八章 战前的平静---歪打正着

第一五八章 战前的平静---歪打正着

明梦

这群人也算是胆大,他们劫持了两个王妃以后就来到了京城,根本不是他们分析的去往开封,引诱朱舜去那里。

这也算是灯下黑吧,人员都派出去搜查了,独独漏掉了京城,因为京城已经清扫过两遍了,按理说根本不应该留有死角,更加不会想到他们就把人藏在京城里,同时这家农户和当今国丈太康伯张国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里很安全。

“对了,我很好奇,按照你所说,我们要叫你二叔,那么上面肯定还有老大了,不知道这一次你们成功了,是你做皇帝还是老大做皇帝?”

一旁的王小凤就是一个鬼精灵,眼珠子一转就想到了这个主意,皇家无亲情,历史上多少个皇位争夺不是兄弟阖墙?所以这一个问题直接挑动了二叔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那根弦。

建文帝也算是个人物,因为削藩一事引得那些藩王不满,朱棣趁此机会拿下了皇位,在此后的多少年里,不管是正统还是野史上都很少记载建文帝的消息,似乎对于失去皇位他很不在意。

这里说他是个人物主要的成就就是削藩,削藩这个政策好不好,现在人们肯定会说这是一个好政策,就像王莽建立的新朝一样,政策是好政策,但是心太急了,新朝灭了,而建文帝却是皇位丢了,他看到了藩王的坏处,所以他动手了,虽然没成功,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和眼光是很有远见的。

第二点就是建文帝消失,历朝历代,在遇见这样的事情,那么前任皇帝肯定会不甘心的,就像武则天那样,只有一代,武则天死后,李氏皇族就又重掌华夏,同时武则天在位期间,李氏皇族就没有放弃过皇位的争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猜测,这也是现在有关于武则天的电影和电视剧里迈步过去的坎,但是建文帝就没有,他消失了的很彻底,根本没有想着推翻朱棣的统治,重新坐回皇位,也许是看到了朱棣上位后继承了削藩的政策,也许是其他,他就没有在大明掀起一点波澜,这很奇怪。

朱舜这几年改变了太多,引起了许多变动,建文帝的后人回来,可以说跟朱舜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初建文帝消失之后,就去了海外隐居,几代人的发展也算是在当地有了名气,扎根在海外的他们生活的还算不错,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几年随着朱舜在北方大搞建设,眼馋的江南商人根本插不上手,后来朱舜开办盐场,建立纺织厂,这可把江南的商人给气坏了。

要知道明朝江南的商人是以什么为根本的,一是盐铁,二是丝绸,三是茶叶。

朱舜在北方建立了三处超级的海边盐场,让原来每斤十几文钱的盐价,直接砸成地板价,一文钱十斤盐,这可把那些盐商给气坏了,要知道这样的盐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利润不说,还要倒贴钱,特别是朱舜他们生产的盐质量比他们的精盐还好,卖的价格比粗盐还不如,这不是坑人吗?这样坑他的产量小就算了,但是好家伙几年时间,朱舜几年时间垄断了大明的盐业市场,直接让那些做盐业买卖的商人没了活路。

就光食盐一项,他就把那些盐商得罪死了,还别说铁。

前面说过明朝的炼铁技术并不差,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大明的炼铁技术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宋朝就出现了弹簧钢,在明朝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明朝的钢铁也是一大暴利行当。

可是明朝的好钢铁都是出现在南方,北方是没有的,主要是铁矿石和煤矿的质量不行,但是自从朱舜开始建造炼焦炉开始,就打破了这一现象,现在最好的钢出自北方,而且量大,这就让南方那些以钢铁牟利的商人大受打击。

光是盐铁这两个行业,朱舜就把江南六成最有钱的商人得罪死死地,余下的四成现在也很难受。

这四成商人主要是干啥的?

他们主要集中在丝绸,茶叶,瓷器上。

茶叶朱舜是没办法,主要是朱舜控制的地方不产茶,要不然茶叶商人恐怕也逃脱不了朱舜的打击,不过也快了,四川的秦良玉这几年得到朱舜的支持后,白杆兵已经整训完成,就等朝廷的新官员到位,那么茶叶这一行业朱舜就会插手进去,因为四川产茶,对了现在还没有信阳毛尖,等河南被朱舜拿下后,那里也是一个产茶区。

丝绸上就不多说了,前文已经说过了,纺织业随着新式纺织机和蒸汽机出现,现在北方的丝绸产量完虐南方,不过这个不太靠谱,主要是丝绸所需的原材料在南方商人的手里,这几年丝绸行业朱舜没有逼迫太狠,主要就是原材料不在他的掌控中。

棉花这玩意出现在华夏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就和辣椒一样,棉花在古代是一种观赏性植物,直到南宋时期人们才开始用棉花织布,而大发展时期是在元朝,朱舜穿越过来时华夏的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种植面积也不小,最出名的就是松江布,当时的民谚: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松江布有多出名,这个朱舜还真没办法,虽然他使用了蒸汽机和新型的纺织机械,但是在质量上还是松江布独占鳌头,没办法朱舜只能打低端市场的注意,这两年棉布的低端市场已经被天津的织布行业垄断,同时也有向高端市场迈进的迹象,特别是随着化学行业的发展,染色技术的提升,使得现在天津产的布更加受欢迎,不过这玩意怎么说呢,因为丝绸和布匹在南方大多数是以家庭作坊样式生产的,朱舜这一招不仅打击了那些布商也打击了织农。

同时天津新兴的制衣行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大规模建立的,在朱舜知道自己的行为让许多织农破产以后,就专门派人去江南和那些织农签订协议,每年他们织的布,天津会高价收购。

高价收购上来的布和丝绸,朱舜把它们制成高端的衣服,价格翻了几番,自己赚了钱的同时,也让那些织农不至于破产。

这一下几乎把那些丝绸商人和布商也得罪死了。

想想朱舜得罪了江南八成的商人,他们就不会报复?

答案是肯定的,建文帝的后人就是他们请回来对付朱舜的。

和海商有联系或者说有些江南的商人就是大海商,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建文帝的后人。

这一次跟着他们来大明的只有建文帝直系后代中的三个

老二是最有野心的,反而老大和老三在看到天津的情形后就对朱舜和天启皇帝起了好感。

“呵呵,这就不用你提醒了,你个小丫头心眼这么多,在信王那里很受宠吧?”

老二面色阴沉的看着王小凤,一脸的冷笑。

“那是,我就是王爷最宠爱的那个,王爷每天晚上都在我那里过夜,不像徐姐姐他们,王爷几乎都不去她们那里。”

王小凤根本不理会老二的冷笑,一脸得意。

“哦,这么说来只要控制你信王小儿就会乖乖就范?”

老二看见王小凤一脸得意的样子,心里一动就顺着她的话说了下去,他也不想想,在劫匪窝里,敢说这样的话,那不是脑袋有病吗?王小凤可不是傻子,反而古灵精怪的,这葫芦里肯定没卖好药。

“哦,不是的,我说错话了,你只要控制徐姐姐,王爷一定会就范的,真的,徐姐姐是最受宠的那个。”

徐青莲在一旁听得直翻白眼,哪有这样的,这不是摆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这小妮子古灵精怪的,要不是和她相处的时间太长了,弄不好还真会上当。

“哦~是吗?放心,你俩我都会控制住的。”

看到王小凤一脸慌张的表情,老二心里都要笑开了花,小姑娘就是小姑娘,这么好骗,他是不知道王小凤对付江南商人的办法,要不然现在他就不会得意,而是想哭了。

“二爷。”

此时一个伙计打扮的人走了进来,在给老二打招呼的时候,还使了一个眼色。

“看好她们,如果掉一根头发,你们就别想活着了。”

看见那个伙计的眼色,老二知道外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就对着里面几个看守人员恶狠狠的说道。

“呸,什么玩意儿?还真拿自己当大爷,要不是出的价钱高,老子才不来趟这一趟浑水,老大,这两妞长得真水灵,还是王爷的妃子,咱们是不是也尝尝味道?”

待老二他们出去后,一个皮肤古铜色,长得高大壮实的人一脸淫笑着对着一个个子瘦小,但是看起来很精悍的汉子说道。

“你想死,我不拦着,二爷和信王他们闹得再厉害也是一家人,咱们可是什么都不是。”

那个瘦小精悍的汉子冷冷的盯着他,让他一时间毛骨悚然。

看着他们的样子,徐青莲和王小凤没有丝毫惧怕的神色,反而王小凤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鬼主意。

对于屋内发生的一切,老二根本不知道,现在他已经被那个伙计说的话惊呆了。

“皇帝已经开始调查勋贵了,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咱们需要转移。”

“天启小儿为什么调查勋贵?是不是发现了咱们?”

“不是,据传来的消息讲,这一次调查勋贵是因为那些人违反了法律。”

这神仙操作,让老二惊得张大了嘴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