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七百零八章 加恩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七百零八章 加恩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七百零八章 加恩

赵文景平缓了气息道:“殿下不是臣一毛不拔,西南的局势臣也知道,只是微臣疑惑云南真的急在这时候拿下吗?”

“四川贵州刚刚收复,辽东那边看样子也不远矣,这都需要大量的钱粮人丁去安定,若是再加上一个云南,朝廷真的是要入不敷出了, 这若是遇上个天灾**如何是好?”

工部尚书挥挥手让堂内低品的官员都退下,这种事品级不够的官员听了也就是去传些风言风语,平白闹的人心惶惶。

朱标走到工部尚书的椅子上坐下边吩咐道:“两位卿家也坐吧。“

赵文景毫不客气径直坐到了左手边的椅子上,工部尚书摇头坐到其对面,殿下也就罢了,你到我的部堂还抢位置, 难怪处处都是编排你的人。

朱标沉默片刻轻声道:“各地的灾情也都缓解恢复春耕了,朝廷各处开支再省一省,宫里也一样,赵爱卿费费心总是有办法的。”

储君都这般说了,赵文景的语气也软和下来,他任了户部尚书就是打算当个孤直之臣,但总归还是想尽一身所能报效国家的。

“殿下,臣是攒了不少,可这里里外外什么事都需要用钱粮,不是说省就能省的,眼看欠江南士族的粮食就到还的日子了,当然,您若是允了臣便宜行事,那臣就能为殿下筹够足够的粮饷。”

朱标无奈的拍了拍额头,什么便宜行事,你就是想赖掉那批粮食顺便再从他们身上敲诈一些,左右不过失了根基士绅商贾之流,堂堂户部尚书想针对他们在简单不过。

别看江南出了个通政使陈佑宗,看似能与丞相胡惟庸分庭抗礼, 但其那里有什么实权,不过是胡惟庸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愿同他针锋相对而已。

“江南那批粮食本宫已经从几家大商号处筹够了大部分,缺的口子的也会从茶马司北疆所得的银两拿出补上,无需户部来出。”

江阴侯吴良的远洋船队已经造的七七八八了,江南桉后各家商号都不敢再藏私,不仅补上了一应所需,又通过陈家敬献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孝敬给太子爷。

茶马司同蒙古贵族的贸易也很有成效,回到了草原大漠的前元诸王贵胃留着黄金白银也再无用处,难得大明这次竟拿出如此数量的茶盐丝绸铁器,倒是毫不吝啬,生怕这次之后大明又展开严禁,到时想花钱也花不出去了。

林林总总的收入补上江南的欠粮没有问题,甚至还能留下想当一笔金银作为储备,只是这部分金银不好填入户部国库,朱标得攒下为以后发行纸币做好准备。

“殿下……”

朱标摆手制止了赵文景的话:朝廷难了这么多年也不差再难几年,但辽东云南早一日收复便可早一日治理。”

“赵爱卿,本宫也年近弱冠之龄了,纵上天垂青也不过再有数十年而已,诚非千岁万岁之命, 辽东云贵皆为难题,儿孙贤否尚且不知, 但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臣等之罪也!”

两位尚书闻言都是一震,赶忙离开椅子跪在朱标面前以袖遮目拭泪,无论如何身为人臣逼的太子储君说出这等话都是不该的。

朱标对着工部尚书又说道:“中书六部之中本宫来的最多的便是工部,殷殷期望卿当知之,数年太平京营便有所萎靡,百十年后何以对扛生于马背善于骑射的外族,终究是要指望火器之利。”

“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魏晋南北五代十国宋元之祸还不足以醒?大明初立自是战无不胜,可不趁盛时进取巩固根基,等到将来百弊丛生岂不晚矣?”

“《战国策》左师公曰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朱标起身上前弯腰拉起二人恳切的说道:“本宫为国朝储君,卿等为国朝大员,大明初立至今也不过堪堪数载,正如孩童,我等何不为其深远计?”

话都说道这份上,料想他们俩也说不出什么了,而且还必须得拿出政绩,否则如何对得起太子爷的情真意切殷殷期望呢。

还是那句话,朝廷的钱粮什么时候都不会够用,但什么时候都也够用。

“圣上已经祭祀完返程回京了,等圣上回来本宫会奏禀户部之难,节流再多也不是长久之计,开源方能充盈国库。”

“商税要往上提一提,但对商贾的政策要放宽些,鼓励民间贸易,矿山冶炼可以下放民间允其自负盈亏,户部也要集思广益,到时候到圣上面前有所建言。”

“臣等谨遵殿下谕令。”

“二十万两军饷微臣会立即筹措尽快运往征西军,再从国库及江南各省粮仓调拨七十万石粮草运达四川。”

“好,赵爱卿办事本宫是信得过的。”

朱标又勉励了几句后就离开了工部,赵文景也是急急忙忙回户部去了,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户部尚书确实很难,也亏得赵文景能力出众。

也没了心情再去其他各部,径直回了谨身殿后显示拟了一份对赵文景加封的旨意,其本身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去年时候皇帝还加授了资德大夫,二品之顶了。

按说文官至此要么继续上前为中书省为从一品平章政事继而为左右丞相,或者下放地方总理一省之封疆大吏。

除了这两条路可走外,也就剩致仕乞骸骨时皇帝恩遇加封往上提一提了,但赵文景情况特殊,户部离不开他,现在又要人家拼命,自然是要格外开恩加封了。

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锡,着由礼部传旨加封户部尚书赵文景正治上卿特进荣禄大夫,勉效忠勤,以称任使,官无崇薄,不忝为才钦哉。

正治上卿乃是文勋十级当中的第三位次,荣禄大夫则是从一品的散阶,寻常尚书大臣致仕时能有这些就已经是极体面风光足以荫扶子孙三代了。

而朱标现在就加恩给了赵文景,也就是告诉他,好好干将来你要追求的不是加恩荫子这点小事,而是要追求文字当头的谥号了,光宗耀祖名载青史。

谥者,行之夡;号者,功之表;有大功者,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文武臣子想要朝廷的谥号在史册上给自己盖棺定论可不容易,汉朝和晋初,只有侯以上的爵位才资格获得谥号,唐朝时期三品官以上才能定谥号,老朱则是将标准提升到了一品。

也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们本来是根本没有资格进行评谥的,怎么也得是一品大员才行,现在哪怕是六部中最贵的吏部尚书都还没突破这层限制。

北宋时规定文官武将统一用文、武开头,李善长宋廉等定下文臣者以文正为最贵,武将者以武宁为最重。

赵文景这个人管财政是好手,但治国左政确属平平,文正文贞是想都不用想,就以老朱的性子,估计本朝也就李善长现在有机会想一想,刘伯温都差得远。

要知道北宋南宋如此厚待文臣,数百年时间,得“文正”谥号的不过也区区九人而已,可见皇帝就得把这个文人心中的白月光捂的死死的才好。

赵文景能从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里面得一个也就不枉此生了,子孙数百年都得以此为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