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九十六章 马政

大明第一太子 第六百九十六章 马政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六百九十六章 马政

随后又是几份地方官员没什么意义的问安奏章,主要内容就是先说说自己这边仰赖皇恩一切都好,然后开始关切圣上及太子的身体,最后是敬献上的些土特产。

现如今敢明目张胆贿赂他们父子的官员已经是没有了,敬献的土特产真就是土特产,或是衣绸面料木材玩具山石奇兽什么的,甚至连食物糕点都有, 主要是表一份心意。

这些东西大部分宫里也用不到,基本都是过个眼就分下去了,吃食更是不可能入嘴,但人家都说了这是微臣从某年某月领的俸禄里面省出来的银钱买的东西孝敬君父。

朱标也就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批阅后叮嘱这份心意已经感受到了,往后不必大老远送这些来了,不过料想他们也是不会听的, 地方官员远离朝廷中枢,再不自己寻机会多表现表现可真会被忘了。

忘了其实都好说,天高皇帝远当个百里或者千里侯也没什么不好,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想当京官,京官尊贵但京城水深,隔三差五就得淹死几个京官。

主要还是担心莫名遭人陷害弹劾,又没有立刻向上位解释的机会,万一上位偏听偏信了,莫名其妙就得被扒了官服去了乌纱押入大牢,所以才希望在上位心中留个名姓,将来起码有个辩解的机会。

随后就是张帆的奏陈,作为朱标属意培养的班底之一,科举探花出身张帆近两年在吏部的考核中表现很出色,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只要继续保持, 提任一省封疆也不远了。

张帆除了问候朱标的身体外,主要是提及了有些百姓开荒耕种养家糊口之余,还要为朝廷畜养官马,导致生活困苦,问询朝廷是否可以稍加赋税减免之善政。

除了张帆的奏章外, 朱标又见了好几份地方官员的奏陈,也都是诉说此事,可见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了。

和全民皆兵擅养马匹的少数民族不同,骑兵的发展一直是中原帝国实力发展的制肘,大明建立以来战事不断,至今都还未光复全部版图,所以朝廷对战马的需求还是很庞大。

目前朝廷的政策就是,豢养母马的百姓每年必须上交一个幼崽,然后朝庭再发给百姓小马,百姓交还成年的战马,通过借助百姓的手段来为自己的战马提供更多的来源。

当然,为国家培养战马的百姓能够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原本百姓们都是非常愿意的,毕竟元朝遗留下的最多的就是各地的马场以及牧场。

但随着这几年不断的迁民开荒,绝大多数牧场都改毁成了耕地,养马便越开越难,加之由于前几年马政的卓越成效,马匹已经差不多足够了军中使用,养马的待遇自然是下调了些。

“传召太仆寺及户部兵部官员。”

“诺。”

张帆说的含蓄,但依照朱标对其禀性的了解,定然是到了实在不行的状况才会上奏,朝廷为了保证马匹的供应,对畜养官马的百姓待遇不错但要求更高。

如果没有办法交出合适的马匹,那么百姓就需要按照朝廷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额的赔偿,一匹战马高达数十两,远超于百姓的收入水平,真真是比人命都贵重了。

刚开始是没有办法,疆域如此辽阔,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怎么镇压蒙古镇压辽东镇压西南?此策虽不近乎人情,但在当时确实有必要的。

两盏茶后步履匆匆的太仆寺少卿及户部兵部尚书领着一众下属就赶到了谨身殿,见过礼后朱标没急着问话,只是让刘瑾将张帆等人的奏陈交给他们轮番过目。

等他们气息平缓了才开口道:“牧场改耕地,这户部应该是有数的,现如今马政必然是得调整了,太仆寺可统计了我大明现如今有多少战马?”

太仆寺少卿躬身应道:“回禀殿下,我大明边镇军马大概近四十万匹,京营驻军大概有十八万匹,驿马五万匹,民间畜养未成年马匹二十万余匹。”

现在能用的就有六十万匹,若是再把尚未长成的马匹算上,那就追上甚至超越唐朝顶峰时期的战马数量了。

能有这个数量,除了官民畜养的之外,基本都是强抢强征过来的了,如高丽,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盛产马匹,元朝时更是为十四大牧场之一,更有大宛马等众多的名贵品种。

自立国以来,老朱同志隔三差五就向周围藩国征要马匹,每次少则千余多则上万,北伐一役更是从蒙古赶回多少种马,明夏归顺后一口气献出了十万余战马,朱标还通过各种贸易手段从高丽辽东弄回来了众多上乘的种马马驹。

战马是消耗品是国家战斗力的保障,为何宋朝势弱,就是因为他们足够的战马没有属于自身的产马地,巅峰时期战马也不过二十万余匹。

而他西边的西夏国,直接占据了重要的西北产马地,北边的辽国金国,占据着塞北产马地和关东产马地,就连南边的大理都占据着西南产马地的一部分,骑兵对步兵的碾压了导致了宋朝只能依据城墙相守。

“边军战马可还足够供用?”

兵部尚书回答道:“若无战事自然是够用了,战马平日的损耗甚小,只是一旦战起就会消耗的很快。”

太仆寺少卿也接话道:“目前官府督营的牧场每年都能持续供应一些战马,只是必须保障草场不会在缩减了。”

朱标微微点头,马政搞到这个程序,是得缓一缓了,按照他的规划,将来这几年用兵的地方也就是云南及辽东了,而且注定不会是太大的战役,太仆寺官营的牧场就足够供应折损的马匹。

如果继续督促压迫百姓在日渐难寻牧场草料的条件下养马,无疑是逼他们造反,更何况朱标如何不清楚,相比这些困难,太仆寺那些黑心的下层官吏才是最大的祸害。

百姓养成的马匹交还给朝廷,自然是需要经过验收的,这一过程自然是需要下层官吏负责,给了孝敬自然也就算过了,说不好你就得遭受无理的刁难并且赔偿马匹的损失。

而且此政本来是朝廷希望给有条件,懂养马的百姓养马,朝廷得了马抵御外族,百姓得了赋税减免,可是下面的官吏不管那么多,为了邀功请赏,经常强迫条件不够百姓养马,很多寻常百姓家因此破败。

因此事朝廷近两年处斩的地方太仆寺官吏就得有近两百人,可依旧是难改此风,下层小吏贪得无厌,真真是无可奈何。

而且最紧要的便是上次李文忠许允恭常茂联合署名送来的密信,信中言及从各地方运来供给边军的马匹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了。

说到底还是官营的弊端,缺少活力习惯应付了事,没有积极性,养马的效果效果很差,就如朱标昨日有意开放矿场一样,当官营到达一个瓶颈,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放民间私营以刺激发展。

元朝时期蒙古在中原大肆圈地放牧,其结果并不怎么好,实际上的战马依旧还是得靠草原辽东等地供应。

朱标的意思很明确,下面的官员很快就进入状态开始讨论起来,兵部是觉得现在很好,马匹充足威震四海,起码要等到收复辽东平定云贵后再改策,户部太仆寺倒是觉得该改了。

户部尚书可能就是觉得百姓养马导致不好好种地,使得赋税收不上来,所以支持改变朝廷马政,至于太仆寺,那就纯粹是想要顺着太子爷的意思来,太仆寺卿李存义下牢狱后太仆寺可是人心惶惶。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