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岂有师

大明第一太子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岂有师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岂有师

不过这对朱标来说是无所谓的,他又不是真的惹了自己父皇的厌憎被圈禁了,无论谁来说,都是这几天的事情而已,只不过张天师正巧赶上了。

朱标低头看了看自己这一身常服,感觉也很得体大方,那就无需去换身朝服了,毕竟也不是去上早朝。

于是便朝着武英殿方向走去,片刻间身后就多了一大群人跟随,浩浩荡荡的出了东宫,朱标负手走在前面倒是没什么感觉,但后面的宫女太监都是抑不住的欢欣鼓舞。

作为东宫的奴婢,原先在宫中自然是极为体面的,可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太子爷被禁足他们自然也是颇受打击,走在路上或是当差的时候都感觉腰有些挺不直。

自左顺门过内五龙桥,然后在穿过右顺门就到了武英殿的宫殿群,武英殿与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自然也不会是孤零零的一座宫殿。

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后殿敬思殿。

朱标隔着远就看见武英殿外多了许多道士道童,皆穿着浅蓝色的粗布道袍,头戴网巾颇显出尘脱俗之态。

再走近朱标才又看见几个和尚隐在里面,还有礼部的一些官员陪同,看样子是在等候皇帝的召见,倒也符合自己父皇的性格,见都见了索性都见了,省的以后麻烦。

朱标被簇拥而来,声势浩荡自然也早就被发觉,见太子仪驾接近,一众僧道官员都跪伏于地,可从没有人敢在这宫里说什么自己是出家之人,不跪权贵的话。

“臣等(贫僧贫道)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福寿)安康。”

朱标走到为首的大和尚面前虚扶道:“慧昙大禅师免礼,本宫倒也有多时未听大师讲解禅经了。”

“贫僧休来钝置何敢在殿下面前讲经释意。”

其余人也跟着起身,朱标目光一扫眼熟的不少,不过也无需他一一招呼,只是随口问候了几句,然后就又同慧昙和尚说了起来。

因为此僧乃是释教领袖,就如张正常于道教一般,至少在朝廷的眼里是如此的,朝廷在洪武元年正月设立善世院,就命临济宗大慧派僧慧昙觉原统领释教之事。

授予了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之号,任天界寺住持,服紫衣,统领诸山释教之事,在释教禅宗有举足轻重的威望。

“大师既亲来又何须在此等候,直接通报一声父皇自会请大师入内会晤。”

慧昙禅师笑到:“贫僧在等殿下,是有事相求,恐求圣上而不得,所以不急着入内。”

朱标叹了口气道:“大师还是想去西域一行?

一旁的僧众双手合十念了句佛号,不过也没出言相劝,可见已知慧昙禅师心意已定不容相劝了。

慧昙禅师面向西方道:“贫僧知晓殿下担心贫僧年老体弱病死西方,可又有何碍?念如来近如来才能证如来,贫僧不求果只求行在心路,死而不悔。”

朱标面露无奈,慧昙禅师算是他比较敬重的僧人,确实是不求世俗荣华富贵的,不仅在江南威望甚重,就连在乌思藏那边都有影响力,那些喇嘛入京都是慧昙禅师接见的。

所以无论是老朱还是他都不是太愿意让慧昙西行,可他从洪武二年就不断上求,若不是知晓当今圣上的脾性怕牵连无辜,恐怕早就趁机溜走了,禅宗的人可不是那么循规蹈矩的。

“也罢,本宫就帮着劝一劝,圆了大师的夙愿。”

“行在心路也当不忘日日夜夜为大明为圣上为殿下祈福安康”

一旁的和尚道士齐声念道:“阿弥陀福(福生无量天尊)”

通禀一声后朱标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僧道就一齐入内了,多是京中内外寺庙道观的方丈观主,天师入京自然是要来相见的。

朱标自然是走在最前面,入内既见一身着赤紫五彩云霞二十四鹤鹤氅,头戴九阳玉环雷巾,腰系金丝带,脚蹬朱丹舄,手执牙笏、佛尘的道人侧立一旁,虽一身御赐衣冠但还是遮掩不了气质上的云虚缥渺。

“儿臣(贫僧贫道)拜见父皇(圣上),父皇(圣上)圣躬万福。”

上位的朱元璋面沉如水随意道:“都免礼吧。”

“贫道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安康。”

朱标虚扶道:“天师安好。”

寒暄片刻皇帝赐座,朱标自然是高坐于上,仅次于老朱,纵然是天师禅师也不能与他同列,这就是天地君亲师,方外之人亦不可免。

“特奉殿下之命,携了先代天师亲注的《老子想尔注》《正一经》、《天官章本》等道经符书二十四篇献上。”

两个道童捧经到了朱标面前,朱标大概翻看几眼后满意的笑道:“劳烦天师亲自走一趟了,只是本宫有一问困惑许久,不知天师可否解惑?”

“贫道方外之人,只懂得家传所学,只能尽其所能知无不言。”

朱标沉吟片刻后问道:“天至尊也,岂有师乎?”

朱元璋目光一亮,其余僧道众也是心神一紧,果然还是犯了忌讳,只是不知晓到底要闹到多大地步,僧众还好道众就有些担心正一道会不会受打压,毕竟全真道已经废了。

当代天师张正常到底不是一般人,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曰: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天师,始尊称黄帝大臣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这是避重就轻,朱标接着问道:“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著素问、灵柩,总为内经十八卷,为我华夏医书之祖,万族敬仰天功地德尊为天师。”

“何以天下无岐天师而有张天师世袭罔替?”

门口站着的几个礼部官员兴奋的眼睛都瞪大了,早就看不惯这群和尚道士念几步经书道藏就能受封号享二品大员的礼遇,我等寒窗苦读十余年,何以还在低品,皆是欺世盗名!

张天师身子微颤了一下,再如何他也不敢说自家功德能超过岐伯,中医素称岐黄之术,可见岐伯当属首功,素有中医始祖之称。

他现在极为后悔为何要招惹太子,早知道就让人把经书送去东宫好了。

不过张正常到底不是一般人,面色丝毫不改依旧是那副仙风道骨之态,后悔只是一瞬的事情,他清楚既然皇帝此时没开口打断,那就是皇帝对天师道也有不满,只不过是太子开口了而已。

这么说起来的话还是好事,太子殿下毕竟只是储君,还有他解释辩驳的余地,天子一言可是不容他辩驳的。

“殿下容禀,岐伯乃黄帝所封,而我道则是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家祖辅汉公为天师,赋予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之任,两者职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说到底张家还是不想放弃天师之名,要知道皇帝都只是天子,要天命所归才行,可想而知这名号有多大的影响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