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一十章 天师府

大明第一太子 第六百一十章 天师府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六百一十章 天师府

这等人只要脑子还清醒,稍有些自知之明,多半就不会有什么宏图远志,守富贵享安乐才是最大的追求,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唯有大明才能让他过上这种日子。

纳哈出或许还有野心,但此子恐怕是受够了辽东的苦寒贫瘠,朱标赐他游园允他在京中玩乐,就是要加深他对荣华富贵的向往。

朱标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晓得便好,你父亲老了,这天下也不是当年的天下了,开元开元,呵,他连高丽李成桂都压不住,还谈什么开元?”

察罕神色不断变换,肉眼可见的挣扎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了,他是想归顺的,京城繁华富丽,游园美轮美奂,但父亲积年的威严还压在他身上。

何况他清楚,眼前的大明皇太子是不足以信任的,上位者的承诺只会在你有用的时候遵守,一旦他们父子交出兵权就真的只是盘中的鱼肉了,一点保障都没有。

纵然他向往富贵但也怕被暴病而亡啊,察罕的挣扎朱标自然看在眼里,但他却也没在急着许诺什么,这这种情况下说得越多就越显得虚浮,反而容易坏事,还是要等他自己想明白最好。

左右能容他们选择的余地也不大了,纵然是有风险,大明也依旧是他们最好的抉择,这是显而易见的,早归顺有生机,晚了可就是大军压境下的投降了。

朱标甩袖走回上位:“你先回去吧,想清楚了再来见本宫。”

察罕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赶忙从椅子上起身下拜,然后在福贵的指引下离去,恐怕这几日他是要寝食难安了。

朱标对端上一盏新茶的福多吩咐道:“去内帑挑些贵重玩意儿送去游园。”

“诺。”

嘴上要严苛那手上就要软一些,这种办法很老套但实用性却是始终一如既往的有效,因为人性从来都是如此。

“出来吧。”

殿侧一处山河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正是前些日子被朱标派遣凤阳走了一圈的蒋瓛,今日特回来复命,没想到察罕也挑了今日,于是就让他避让在了后面。

“殿下,微臣瞧着此人好办,是否让弟兄们去提点提点。”

“莫要多事,察罕的事情不用你操心,辽东那边盯紧些就是了。”

“是,臣在回京路上就接到了辽东密探送来的密信,女真兀狄哈虎尔喀两部的首领都愿意为我大明效力,一旦纳哈出有动向都会以最快速度奏报。”

朱标点点头吩咐道:“加以笼络,但绝不可过分信任,到底只是因利而聚附的蛮夷外族。”

“微臣明白,绝不会听其一面之词,亲军都尉府的密探并未因此召回,两方情报相互对比再加以验证才会通明上下。”

朱标面露满意之色,随即赐座赐茶,蒋瓛也是松了口气拜谢而受,伴君如伴虎,诚非虚言。

朱标掀起茶杯轻抿了一口后问道:“京中的事情想必你也清楚,这一路来可都听闻到了什么。”

蒋瓛正色回答道:“州府士绅书生皆聚而成群妄自论政,上对天子下对百官都有怨言,甚至……”

朱标轻笑一声接道:“甚至对本宫都有所怨望吧,身为储君仅因皇帝训斥就避而不出,不为民请命既非明君之像。”

朱标摆摆手安抚了就要起身请罪的蒋瓛:“此事不足为奇,本宫也早有预料,就连父皇他们都敢妄论更何谈本宫了,一篇招贤纳士文章不足以安压士林怨望。”

虽然这些天朱标没有多打听朝廷的事,但风言风语也还是能传到他耳朵里的,毕竟算起来京里都已经有近百人辞官,地方州府官员请辞的奏章也是如潮水般向京中涌来。

随着时间的酝酿,这场风暴越来越大了,囊括了朝廷还有士林文坛,多年来对皇帝对官吏施用苛政重刑的不满被一次性激发了出来,说一句天下动荡都不为过。

大明得国太正立国太稳,开国至今国运如长虹贯日势不可挡,也正因此就把许许多多的遗留问题都遮掩了起来,但脓包不挑破,迟早就会养痈遗患。

老朱就是不愿把问题遗留给儿子,所以才会趁这个时候发作,让前元乱世遗留下的脓包烂疮一次性爆出发来,趁着他年富力强,趁着开国之初文弱武强,趁着淮西勋贵威压天下的时候。

“对了,衍圣公府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衍圣公府安守富贵,并无一嫡系子弟出声,听说有上百士子去请衍圣公出山谏言,但门都没进去就被衍圣公府的仆役们请了回去。”

朱标对此倒是丝毫都不意外,天下人的嘴是堵不住的,但一家一姓的嘴还是很好管控的,孔家自保的本事天下第一流,如何看不出大明并不像前元一般迫切的需要孔家扶持。

前代衍圣公孔克坚年老体弱多病都被朱皇帝强召入京坐陪,舟车劳顿下病逝而去,孔家还不是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哭都不敢哭一声。

当今衍圣公孔希学文弱,衍圣公府一切大小事务都由其叔父执掌,大权旁落之下整日沉迷酒色,常设宴领宾客宴集,谈笑挥洒。

蒋瓛小心的看了眼太子殿下,然后说道:“衍圣公安宁,但天师府却是颇为活跃,开演道法,投符救苦,还同地方士绅联系颇密,听闻近日传出异像颇多。”

朱标哑然失笑,衍圣公都不敢闹腾,这龙虎山天师府却是来劲儿了,估摸着也是不满朝廷对僧道的打压,平日不敢出声,如今趁乱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名望。

在朱标眼里衍圣孔家与天师张家差不多,都是吃着祖宗老本儿的,张家是比孔家强些,但也说不上好,吞并田亩欺压佃户,借鬼神之名骗财邀名的事情都没少干。

宗教总是逃不过这些,有清心寡欲的真人,但更多的是披着道衣僧袍的假真人,真人未必能普渡世人,假真人却是能轻易哄骗一方。

只不过天师府不好下手,因为在龙凤六年的时候,龙虎山天师张正常曾派遣使者上笺,为还是吴王朱元璋献上“天运有归”之符。

那道符现如今还保存在内帤里,朱标也曾信手把玩过,到是没感受到什么天命所归的伟力,但在当时确实启了一定的作用,张家传承至今,在普通百姓士卒里面还是很有威望的。

这就是情分功劳,所以在开国后朱元璋就授予了张天师正一教主、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的封号,又敕令天师府永掌天下道教事,使得张天师从江南道教领袖一跃成为了天下所有道教的教主。

当然如此封赏也是为了扶正祛邪,所谓的邪不仅是天下州府县都有的各种淫祀邪神,还有那些筹谋煽动信徒造反的贼子,以及全真教。

全真教立教就是立足于金朝,金世宗、金章宗时期,还特意召见了全真教的当值掌教刘处玄和丘处机为其讲道,全真教得到了金国统治阶层女真人的普遍认可,于是成为了一个大教,亲金疏宋。

到蒙古崛起的时候,全真教成了炙手可热的一个大教,它在中原的影响力非常大,蒙古和南宋为了从内部瓦解金国,都想将全真教拉拢过来,最终最终丘处机选择了蒙古。

全真教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高度认可,成吉思汗免去丘处机及弟子一切差役赋税,命其统领中原所有佛道之士,但在蒙古征服南宋以后,全真教就失去利用价值,蒙古通过一场佛道大会,将全真教打压。

大明开国后颁布的《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就直接规定全真教不得参与任何政事,只能以修身养性为主,并且限制它的传教活动,还下令全真教永世不得设掌教,全真教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

所以龙虎山天师府的昌盛也是有老朱的扶持在里面,不过利用天师教打压其他教派也并不会影响老朱打压整个宗教体系。

这样就是为何龙虎山天师府会有不满,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出头彰显存在感,那些异像还没传出具体为何,是祥瑞还是厄兆,就是天师府在等皇帝的拉拢安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