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五百八十二章 稳妥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八十二章 稳妥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五百八十二章 稳妥

那太监陪笑道:“奴婢愚笨之人,哪里懂得这些。”

这时候那个传令的太监也回来了,两个太监身材都算高壮,同宫中的侍卫们自然是没法比,但远要强过大明绝大多普通百姓,到底也是在宫里当奴婢,起码是饿不着的。

处理完高丽的事情,朱标也准备消化消化,于是松软的靠椅背上捧着茶杯道:“沏了一壶本宫也喝不完,你们两个也跟着尝一尝吧,顺便陪本宫说说话。”

“奴婢们不敢……”

“嗯?”

“奴婢们叩谢爷恩赏。”

这两个也不敢坐着喝,站在朱标书案前满脸欣喜的捧着茶杯,倒不是说多期盼喝这极品贡茶,而是激动能有这份体面,不仅往后出去也有可吹嘘的了,而且自身品级也应该能跟着动一动。

要知道奴婢之中,也就是听说过刘瑾刘大公公曾有这份待遇,就连常在文华殿伺候的刘安或是赵淮安都应该没有过。

伴随着闲谈一盏茶很快也就尽了,这两个小太监年岁都不算大,一个名叫福贵,一个叫福多,是教他们规矩的管事太监起的名字,盼着贵人们听着高兴叫着顺口。

他们都是四年前净身入宫,福贵是被自家爹娘卖进宫的,福多则是逃难路上父母双亡,到了京城活不下去了自己求了条活路,也幸亏被选上了,否则估计早已经饿死了。

朱标这么多年看人的本事早就练出来了,这两个不算多机灵,天分跟刘瑾是完全没法比的,但好在蠢笨之人也有好处,性子稳重踏实,培养一番倒也算能用。

随着他逐渐掌权,里里外外的政事要务也会越来越多,身边的太监也是水涨船高,身上担着干洗也多了起来,若都是刘瑾一派系的,纵然刘瑾可靠,他下面的干儿子们恐怕是要不安分了。

总是要有个备选方案,朝中如此,宫中亦是如此,朱标心中有了决断也就不会再多想了,他相信以刘瑾的心智会明白如何做,应该怎么配合。

朱标正准备在看几封信的时候,门口传来动静,福贵立即躬着身子快步过去,没一会儿就领着一个清秀的宫女走了进来。

“奴婢拜见殿下,奉太子妃之命送来银耳莲子羹。”

朱标没抬头继续看着书信,随意道:“放下吧,太子妃可歇下了?”

“回禀殿下,太子妃刚安抚两位皇孙睡下,得知殿下尚在文华殿忙碌政务,特意命奴婢送来羹汤。”

“回传太子妃,就说本宫忙完就过去。”

“诺”

朱标基本一个月内有半个月是在常洛华宫中安寝的,这也是给自己嫡妻的尊荣体面,宠妾灭妻是大忌,朱标身为皇室宗子,天下宗族的表率,自然不会疏忽。

不过常洛华这个时辰派人送羹汤,估计是听说了刘瑾受罚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刘瑾可是头一次,自然是要先问问什么情况。

朱标展开书信,郭翀李进张帆唐士忠等人都有书信送来,他们现在大多在陕甘任职,那边的灾情虽然算是过去了,但在夏收秋收之前还是缺粮缺的严重。

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他们地方官上奏朝廷请求户部调粮是难上加难,毕竟户部现如今的尚书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也只有太子爷打过招呼了,他们才能最快速的调配到粮食。

朱标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入不敷出啊,户部的粮食他当然能调动,但天下各州府缺粮的可不只是陕甘,都是他的臣子,自然不能太偏心,总得雨露均沾点儿。

他只能是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把大口子堵上,但小口子就得郭翀等人人自己想办法了,地方难朝廷也难,缝缝补补熬过去吧。

但也得督促工部尽心研究粮食产量以及肥料,粮食是统治的根基,现在天下安定了,大明人口必然是要迎来一波井喷的,得早做准备。

朱标回信严辞斥责他们,什么都要他操心需要朝廷调配,那要养他们这些官员做什么?陕甘军政要员都是东宫门下,地方军政大权在手又没有人挚肘,自行去商量办法解决问题。

朱标理解他们的难处,但不能容许他们什么都不做只等着朝廷赈济,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他在上面顶着,正路子不行,浑路子还趟不出一条吗?

就像水师粮草供给,年年都是一笔天大的数额,朱标不就让南洋诸国提供了,甚至连广东福建那些沿海卫所的粮饷都出来了。

倭寇势大凶狠残酷都是如同饿狼一般的畜生,眼瞧这两年在大明讨不到好处了,就把目光投向了高丽以及南洋诸国,没了大明在前面遮风挡雨,他们去年以及开春这几个月来被侵扰的损失惨重。

也就是靖海侯吴桢率水师去履行承诺后才好过一些,至于那几个不愿与大明签订协约的小国就不用多说了,作为软柿子已经被灭国两个了,倭寇是饿急了的畜生,他们可没有适可而止善刀而藏的智慧。

现如今也就是吕宋渤泥两国还能挺一挺,别的都已经在急切的同大明联系了,愿意供给天朝上国的粮饷,希望能获得大明的庇佑,他们还是低估了倭寇的残酷疯狂。

吕宋国盛产黄金,物产丰饶,宜种粟、麦,民率食鱼虾,煮海为盐,酿蔗为酒,织竹为布,气候常热,有珠池,夜望之,光浮水面,土人以珠与人市易。

浡泥国共辖十四州,首都居民达万人,农业昌盛,盛产龙脑香,其民煮海为盐、酿秫为酒,其王所居屋覆以贝多叶,民舍覆以草,其地无麦,有麻稻,又有羊及鸡鱼,无蚕丝,用吉贝花织成布,喜饮椰子酒。

这两国现如今都算强盛,在南洋诸国里面也是颇为威望的,也是最抗拒大明水师南下的,应该是担忧大明影响他们在南洋的利益。

不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岂是两个蛮夷小国所能左右的,水师已经南下,不出两年即可扎根立足,到时候想必云南也已经收复,陆路海路皆通,大明将能真正展现天朝上国的威严,兴废诸国仅在帝王一念之间。

而非现在这般以利安抚,虽名义上的宗主国,但就连离大明最近的安南都对大明使臣不以为意了,甚至敢在群雄逐鹿时侵占华夏国土,这是何等放肆。

如果有机会,朱标也不会放弃占据安南,若是安南得手,大明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那才是真正的扎根立足。

朱标打开最后一封书信,汤鼎奏报了东瀛局势,南北朝动荡不安连战不休,天灾也是频发,甚至连他都差点儿死在一次大地震之中。

朱标对此也是一阵心惊,汤鼎可是重中之重,率部孤悬海外,虽然蓝玉已经去了,但这么短的时间绝不可能掌控住大局,汤鼎部成分复杂,不仅有大明士卒还有南洋人以及大量的东瀛武士。

如果汤鼎突然亡故,兵权没有顺利交接,那么很可能会被东瀛南朝的那些人趁虚而入分而化之,毕竟只是被招揽的外来势力,没有那个上层会不想着战后如何解决。

好在天佑大明,汤鼎没死,只要不是这么突然,以蓝玉的本事,很快就能在开辟一番局面,到时候就稳妥许多了。

其实相比汤鼎,朱标更信任蓝玉,汤鼎的能力不错,但同蓝玉比还是差一些,尤其是对这种乱局来说,蓝玉更善于应对,一者主稳发育一者主战开拓,再合适不过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