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五百七十九章 楚王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七十九章 楚王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五百七十九章 楚王

朱标端起茶杯就不再开口了,有些话他不好说,也不好说透,南昌之地是不可能册封给朱炜的,朝廷现在就穷的叮当响了,朱标可不想再给自己增添难度了。

礼部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到底是老狐狸,稍一琢磨也就明白了,能混到一部堂官但就没有一个简单的,尤其是在这方面儿。

礼部尚书没急着开口,左侍郎见状起身道:“皇后娘娘仁爱之心臣等鉴之,只是臣有疑虑,这世子袭爵是承袭何爵,前大都督朱文正可并未受爵。”

右侍郎也是跟着说道:“朱炜虽称世子,但只是名头上的敬称而已,圣上从未下诏册封其为南昌王世子,臣等不明是否另有安排。”

朱标放下茶杯道了句好茶,礼部尚书没起身,只是沉吟片刻道:“南昌王乃是圣上顾念骨肉至亲所追封之爵位,按说应由子嗣传承,但此世子却非南昌王嫡孙,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在这方面,朱标同这些官员是同一阵营的,南昌是何等要地,每年能缴纳的赋税是何等之多,给了藩王朝廷财政就更困难了,朝廷困难了圣上一怒之下再削减他们的俸禄可如何是好。

给了朱炜他们又没有丁点好处,自然也愿意顺水推舟,本来作为官员,他们效忠的目标便是君主以及的储君,至于其他宗室,其实都略有碍眼。

谁都不想自己头上真有那么多祖宗,后面的话自然也不必再多说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朱标起身喝完一盏茶就起身离去了。

明日礼部就会上奏为朱炜请封,不过必然不会是南昌了,至于是别的什么,就看到时候自己父皇怎么安排了,可能是王爵,也可能是公爵,朱标也懒得再多过问。

其实朱炜若是展现了天赋,朱标也乐于提携,毕竟他缺人用,得用听话的宗室子弟无论是当什么差事,都要好过其他官员,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质上都能产生极大的作用。

可惜昨日朱炜并没有展示出什么优秀的品质,朱标自然也不会提携,他又不是没有别的兄弟可以培养,那有精力在一个堂侄身上,也就是是看在自己母后的面上才愿意跑跑腿,否则朱炜想袭爵,等着吧,皇子才封了三个……

此时宫内,朱棢笑嘻嘻的同自己二哥四弟道别,各自回了寝殿,里面一众伺候的宫女太监赶忙出迎。

“爷,汤水准备好了。”

朱棢面上的笑容缓缓收敛,没有应声径直走进了后殿,方才又被父皇抓住教训了一顿,好在有老二顶着。

随意的张手而立,两名娇俏的宫女就上前帮他褪去了衣袍,略黑但精悍的身躯展露,配上那副修目挺鼻格外俊朗的面容,两名宫女虽然早就伺候过楚王殿下,但还是忍不住红了两颊。

朱棢平日在父兄面前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可贴身伺候的奴婢们都知道,私下里楚王殿下并不是多爱笑的,沉静下来顾盻有威。

跨进浴桶之中,朱棢忍不住舒爽的叹了口气,一日的劳作并不轻松,好在就要结束了,他清楚这次当差只要做得好,大哥定然还会用自己的。

他们三兄弟,老二认清现实后就开始自暴自弃了,整日沉迷女色其实未尝不是在以此报复父皇,此举幼稚可笑。

老四心思深沉,不过想来还是想当差办事的,估计是在等大哥给他机会,不过他志在军伍,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就如愿了。

至于他自己,想要的也简单,藩王既然可能当不安稳,那不如早做打算,他们这一众皇子公主也都渐渐长大了,朝廷大宗正院的职位可都还空着呢。

大宗正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诸多事宜。

洪武三年设,但一直没有正经儿的运转,毕竟按着规矩,宗令以及左右宗正都得由宗室王公担任,朱家没有成年的宗室王爷,自然也就暂且搁置了。

有资格担当宗人令的自然是年长的皇子,长幼有序总不能弟弟管着哥哥,若是正常来说,大哥身为储君不当的话就是老二任职了,不过老二如今的状态,无论是父皇还是大哥恐怕都有不喜了,那机会就很有可能落到他头上。

宗人令掌皇族属籍,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宜,其权目前看来不大,但随着宗室子弟不断增多,这群天潢贵胄的生老病死荣辱兴衰都离不开这个衙门,那时候权势自然就大起来了。

朱棢靠坐在浴桶内,两个宫女一袭薄纱伺候擦抹,这时候都已经湿透了,隐隐约约展示着自己娇嫩的身姿。

朱棢也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明日又不用在下地干活了,自然也是打算好好发泄一下情绪,睁开明亮有神的双眼,脸上浮现出那股令侍女迷醉的坏笑。

“爷~”

………………

朱标很快就回了东宫,不过没回寝宫,而是先回了文华殿,有些积压的书信需要看过回复,而且朱棢赈灾的事情也要做些预防准备。

山西的贪腐情况不至于像陕甘那般过分,毕竟离京师不远,但也就意味着有些雷霆手段不能随意使用,从某种程度来说更麻烦了。

赈灾这种儿事,其实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就地取材,杀官杀大户抄家取粮,基本就能解决七成的问题。

去年朱标能如此顺利的赈灾,除了灾民已经死去一批之外,还有就是因为官绅大户贪墨积攒的粮食太多,这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了,自古以来无论家境贫富,只要有机会家家都会储粮备荒。

丰年少吃点饿不死,灾年就能借此多活一口。

刘瑾研墨,朱标提笔给山西没受灾的几府知府都写了封信,让他们提前准备些粮食,如果楚王赈灾时粮款有了欠缺,尽量帮衬上。

这几府的知府不是东宫门下,但朱标也都是见过的,这时候以他自己的名义去信,效果必然是要远超朝廷下达的公文的。

朝廷的公文自然是公事公办,山西各府受灾情况不一样,但都不是太好过,只是说比济南莱州二府强些,在其位谋其政,他们自然是得先顾着自己治下的百姓,最多是意思意思。

而朱标亲自去信就不一样了,别说有点富余的粮食,没有也会想方设法筹措一些,能跟太子储君搭上关系人情的机会可是难得啊。

对朱标来说,此事不过举手之劳而且还有利无弊,于内帮了老三,无论是自己父皇还是外臣见了都会高兴,宗室诸王兄友弟恭大兴之兆。

于外来说,自此也就给了那几个知府同太子搭话的机会,往后逢年过节也有了给太子写信表忠的由头,能任一方州府大员的都是有些本事的,朱标也确实需要一些这样的人。

他自己培养的嫡系都还年轻,也是需要一些过度的人手,未来地方改革,必然是需要众多能独当一面的人,否则他们爷俩浑身是铁又能打得多少钉儿?

朱标本来还打算给朱棢写一封可以先斩后奏的书令,准备明日再请老朱加盖玉玺,毕竟地方什么情况也说不准,有时候杀人确实是最好的破局方法。

但信还没写完朱标就停笔了,生杀予夺之权乃是天子执掌的,暂时赐给奉命办差的钦差大臣也可以,终归只是臣子,但贸然给一个皇子亲王不是好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