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火药颗粒化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一十九章 火药颗粒化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五百一十九章 火药颗粒化

一通敲打过后朱标让兵部协同大理寺上奏中书省,这件事已经定下来,皇家出大头犒赏三军谁也没理由阻拦,只不过是走个流程。

留下几人商量细枝末节的琐碎事务,朱标径直离开了兵部衙门,转头就进了隔壁的工部,翻阅了下地方制煤厂的账目,这些东西真的是稍有疏忽就可能被不怕死的咬上一口。

工部制造煤炭的匠人都已经下到各地矿区了,如今已经有一大批运送到北方边军手中,大概是足够撑到二月份了,现在赶制的是用于售卖民间的。

不求聚财甚至是在赔本赚吆喝,纵然平民煤原料以及制造成本低廉但运送到北方各州府耗损的就大了,但也没办法,朝廷终究与商贾办事不同,不可能只顾着利益,大局稳定才是最主要的。

这次的小冰河期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但征兆从元末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近年来天气反差相当大,亦即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灾情,这次北方骤寒,草原白灾突然袭来就是明证。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稳住底层百姓,尽最大可能维持秩序,提供给百姓粮食以及燃料,旱灾洪涝乃是天威无法预防无法阻挡只能事后救援,但寒冷却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朱标仔细翻阅一遍后说道:“很不错,继续维持生产,运送交给平西候负责,其余人一概不的接触,运送途中经过各州府驿路关卡不得收税,违者立斩!”

工部尚书应诺一声,等朱标放下账册才献宝般碰触一个长管柱型的东西,上面还有精致的花纹:“殿下曾吩咐打磨清澈白净的琉璃做望远镜,臣等幸不辱命。”

这东西其实做好都有一个多月了,不过那时候太子刚吩咐工部全力去制造煤炭,连宫城的修筑都停下了,他自然不敢去触霉头,本想等个好时机,没想到一拖就是月余。

朱标闻言露出笑意接过扫了一眼,然后大步走出屋内,站在门槛外把一头对准眼睛瞄向远处几十米外的楼阁。

不说清晰可见,但确实有了放大望远的效果,起码原理是对了,只是透镜的材质或者是打磨抛光没达到标准,以后再让匠人想想办法就是了。

朱标放下手中的粗制版望远镜回头话夸奖了工部尚书几句,吩咐他赏赐工匠,不过倒也没太激动,这东西本来难度也不高,光学玻璃虽然造不出来但琉璃技术还是挺成熟的。

早在元代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绿、黑、白、茶晶诸色。

只不过一直以来琉璃就是朝着流光溢彩色彩瑰丽方向发展的,而是不追求洁净剔透,朱标特意要求后才有匠人朝这方面努力。

不过终究是有用的,无论是在军事还是航海亦或者研究天上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望远镜有了显微镜也就有了,二者原理是一致的,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透镜不达标。

“镜片还是差了些,最好在精细一些。”

“微臣明白,过会儿便吩咐下去。”

朱标将手中的望远镜交到刘瑾手中然后对工部尚书笑道:“爱卿向来老而持重,怕是不会仅给本宫准备这么一个小惊喜吧?”

工部尚书向后院指引道:“太子殿下睿敏,确实还有其他要给殿下过目。”

朱标闻言自然心情不错,大步朝工部后院走去,而落在后面的工部尚书脸上的笑容却突然消失,眉头都皱了起来。

老儿持重,这话可是意有所指,明明可以用其他词汇,殿下偏偏用老,要知道他的年纪在六部尚书之中可算是小的了,还远远没到老一说,难道殿下是想让本官退位让贤?

不过这时候也来不及细想了,工部尚书脸上的忧愁一扫而空,谦卑持重的笑容重新挂在连上,急匆匆的跟上朱标的步伐。

到了后院,一眼望去也不用其他人介绍,一个简陋的热气球就摆那里,里面还用绳子绑着两条狗,工匠们正在做最后的检查,估计是从朱标翻阅账目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一番忙活之后,热气球成功上天,天空中不断传来焦躁惶恐的犬吠之声,刘瑾等人小心的护在朱标身边,随时预备那东西突然砸下来。

过了好一会狗都叫累了,热气球才被拽下来,看样子站个人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对天气的要求太大,目前不太好操控。

朱标收回目光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脸上的喜悦并不大,这两个东西都不难,甚至可以说原理非常简单,工部拖延这么久才给出答卷实在让人失望。

纵然是因为平民煤耽搁了,但工部属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真的,如果下一件还是如此,那也不用等到明年宋濂回来,明天就得换一个工部尚书了。

工部尚书本就处于敏感状态,立刻就感应到太子温和面貌下的冷漠,慌忙开口说道:“此两者都研造出来许久了,只是碍于殿下公务繁忙,加上初品粗陋所以才耽搁了,下一件定然让殿下满意。”

朱标笑道:“那本宫就拭目以待了。”

工部尚书领路走到一处颇为偏僻的院子内,也没敢领着朱标走进去,在门口吩咐一声之后就有人捧着托盘上前。

里面满满的都是黑色颗粒状物质,宛如细碎的石子儿,朱标却是眼前一亮,上前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道:“可试验过了?”

工部尚书松了口气笑道:“试验过了,威力更大了,装添也更容易了,而且这种枪药防潮也容易了许多。”

朱标这才露出由衷的笑容,自元以来使用的火药都是粉末状的,威力不算大而且填装不易,运输不便、燃速不均匀、极容易受潮等诸多问题,使得火器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就看天意。

作战的时候一遇风雨阴天,火药极难防潮,受潮后根本燃烧不起来,之后火器就都变成废铁了,想在用非得等到烈阳天曝晒才行,打仗要命的关头哪里等的起天气。

除此以外,粉末火药运输也不方便,因为粉末状火药在运输颠簸的过程中因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密度最大的硝石粉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最轻的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这必然会使得火药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点不着。

使用前,除非将火药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来才行,但这在战争不紧急的时候还有时间操作,一旦发生紧急的战争则根本无法迅速取用。

因为有炸膛的风险,朱标自己是没用过如今的火器的,但毕竟领过军,也跟火器士卒交流过,对火器还是有点了解的,如今粉末状的黑火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降低了火药的威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明士卒都会避免将火药装填的太紧,但太松也不行,因为这也会降低火药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枪膛里装火药时故意不装太满太紧,不过这虽然可以发挥出火药的威力,但对枪手的经验和技巧要求很高,未经长期训练的普通人难以学会使用火器。

这也是为何弓弩依旧占据明军主要远程作战武器的地位,火器现在的问题太多,不能能先解决颗粒火药的问题也很让朱标满意了。

火药的进步定然会对火器普及和发展做出促进作用,这事毋庸置疑的。

朱标放下手中的黑色颗粒抖了抖手道:“是何人研发的,本宫要重赏。”

朱标记得不大清楚,只是大概记得火药颗粒化的出现不是在嘉庆年间就是万历年间,能提前出来一二百年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工部尚书先回答道:“这也多亏了殿下,殿下特赐工部工匠酒食不断,工部匠人王二意外发现在火药中加入烈酒以及草木灰等物风干之后即可得到颗粒化火药。”

朱标闻言自然也是高兴的,按理说如今的时局,酒可是稀罕物,朱元璋也严令禁止民间私自酿造酒水,毕竟要耗损太多粮食。

官酿的酒可不是寻常人能喝得到的,更别说工部穷苦工匠们了,但有此来工部视察问询工部匠人们有什么需求,就有一个匠人提出太子爷能不能赏赐些酒水。

朱标思虑过后还是应允了,毕竟喝酒误事的多,喝酒后灵光一闪的也不少,何况也不是无限制供应,挺多提提神,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朱标笑着摆手道:“本宫岂会抢占匠人的功劳,爱卿也是领导有方啊。”

工部尚书谦虚几句就朝远处一招手,一个中间匠人就跑了过来,离朱标还有十步的距离就过了下去,实实在在的磕了好几个头。

“小民参见太子爷,太子爷千秋!”

朱标看他身材颇为健硕,声音也洪亮的很,不像个匠人反倒像行伍出身的将士:“免礼,你做的很好,本宫不仅要自己嘉奖,也会上奏圣上嘉勉你,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