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五百零七章 原来如此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零七章 原来如此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五百零七章 原来如此

但梁临心中依旧充满了期盼,所谓自人者智,自知者明,他自己的能耐有几分自己再清楚不过,吟诗作赋第一流,可本朝更重实务,无论是当今还是储君都多次表达过这种态度。

如果不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话,恐怕只能苦熬资历混成一个五六品的官员,运气好些也不过是侍郎之流,这对其他人来说已经不错了。

但梁临也同自己的那些诗坛前辈们一样,有个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梦想,否则他何必走仕途,凭着自己的家世还有出众的书画诗词,考个举人后舒舒服服的富贵一生也不难…

朱标去谨身殿前,又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两个弟弟,于是又特意绕到武英殿那边,远远的瞧了一会儿辛勤劳作的弟弟,也没上去说话,心满意足的走了。

解决了问题又看了看倒霉的弟弟,这日子真是再好不过了,沿途有碰上几个灰头土脸勋贵侯爷,一看就是被老朱指着鼻子臭骂一顿了,如此看来今天他们父子俩的心情都会很不错。

随口打发了上前行礼的侯爵们,直接穿过奉天殿华盖殿到了谨身殿,老朱正喝着茶看着奏章,见朱标进来行礼放下茶杯道:“标儿来了,事情都办妥了。”

这语气非疑问而是很自然的肯定句,朱标笑着行礼后从赵淮安手中接过刘瑾留下的三枚符牌:“祭祀之事儿臣已经吩咐礼部庄重办理,符牌也看过了,除了三块宝牌外又着令工部再造四十块字牌。”

朱标走上前将三枚宝牌交到自己父皇手中:“模具也已经命人销毁,以防有人鱼目混珠。”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接过符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然后就随手放在了一旁:“咱上个月不是让中书省同户部草拟文武官员岁禄,今日胡惟庸亲自送来了。”

朱标接过自己父皇甩过来的奏章一看:正一品一千六百石,从一品一千四百石;正二品一千二百石,从二品一千石………正九品一百二十石…

高了,太高了,这是整体翻了近一倍,其实上几品的倒无所谓,因为朝中无论实职还是虚衔正一品二品的官员就那么几个,给他们的俸禄再高对朝廷也毫无压力。

但是越是往下朝廷的压力就越大,要知道朝廷今年发放的的俸禄正一品才不过九百石,正九品七十石,这还是去年朱标给他们提了一些,否则正九品一年只有五十石的岁禄。

朱标放下奏章摇摇头笑道:“他急了,不过也是条路子。”

定岁禄这种事其实是个苦差事,定的低了皇帝满意但同僚们可就要背后骂娘了,定的高了同僚们高兴了,但皇帝不仅会驳回还会严加斥责,基本就是自绝于天。

所以一直以来的默契就是定的低些,定到连皇帝都有些于心不忍的程度,这样一来皇帝定然会往上提一提,官员们也就会顺势感恩戴德高呼万岁,如此一来两全其美。

从吴元年开始这岁禄修改过两三次了,基本每次都是这样,也只有朱标去年是直接往上提了,毕竟论起来太子是储君,愿意给下面的人多吃点,没人会说什么。

就连向来对官员们吝啬的老朱也是乐于见成,他向来对任何能提升朱标威望的事情都持支持态度,朝廷日子稍微拮据些,就能让天下各品级的官吏蒙受太子恩德雨露,这在朱元璋眼中是非常合适的。

而如今胡惟庸却一改传统贸然将俸禄调的这么高,很明显他清楚皇帝绝不会批,但他还是提了,想必京中文臣武将都已经清楚的知道这个岁禄的多寡了。

再理智的人也定然会忍不住起了几分侥幸,万一圣上批准了呢,那大家的日子可就都好过不少,现如今的俸禄也就是能吃饱,如果圣上准了胡相所请………

有了期望之后的失望更显深刻,但意义也不是太大,官员的心情对老朱这种铁血帝王来说是不值一提的,顺者昌逆者亡,哪有你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对胡惟庸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政治表态,他清楚自己从方方面面都比不过老朱,但他还想活着,那就要不断收纳同党,壮大自己的体量,那他就要树立一个人设,一个为官请命的人设,成为广大官僚集团的代言人。

丞相这个职位本就是百官之首,本就是文官集团约束皇权的重要存在,汉唐时期的丞相位高而权重,哪怕是君主也要敬而礼之。

但随着皇权不断强化,君主**达到顶峰,丞相的职权不断被分割,丞相不在是文官集团的代言人,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甚至是替罪羊。

胡惟庸现如今就是在找回丞相原本的地位,那他往后将不是李善长杨宪汪广洋那般的应声虫,而是要对抗皇权为官僚们争取利益,不仅仅是文臣,还包括武将。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机会争取到一线生机,其实也没错,这确实是他唯一的出路,哪怕是朱标站在他的位置也只有如此,因为这就是皇帝希望看到的。

面对一个集权至此的君主,除了在内部想办法,难道还能去外面造反不成,那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何况胡惟庸本身也是个渴望权势的人,这条路是老朱逼他走的,但或许他自己也想走呢?

否则胡惟庸现在服毒自尽,老朱也没办法,死己身而保满门无疑是个明智的抉择,但胡惟庸没有这么做,自己父皇看人的眼光真是犀利,若是李善长汪广洋之流深思熟虑之后定然会选择自尽,杨宪恐怕会扑到老朱脚下疯狂表忠,对抗不敢死也不敢。

“咱看就照着去年定下的再加五十石就差不多了,也就是今年只有陕甘大旱,其余各地还算风调雨顺,否则咱本打算给他们削减一点。”

朱标点头道:“太高了不好,但如今这个局面削减的话更不好,多多少少加一些,最起码让那些清廉不贪的官员们存点积蓄。”

朱标的态度一直都是多发些俸禄,倒不是准备高薪养廉,而是老朱从一开始定下的俸禄就太低,官员们大大小小一家子,说不定还要接济宗族长辈,这久而久之不贪的说不定也贪了。

贪赃枉法利润丰厚甜头太大,尝过一次就有无数次,由小贪到大贪再到巨贪,其实用不了多久的,老朱希望官员们能到达温饱的程度就够了,而朱标是希望官员们最起码到达小福的程度。

衣食无忧还能给子孙攒点儿银子的程度,朱标觉得并不过分,无论是京城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除了极个别的清水衙门,大多也是非常忙碌的,几十年寒窗苦还得冒着杀头的风险工作,有点较高的收入是合理的。

想要马儿跑总得给他吃点好草,否则何以致千里?

如此一来杀起还敢贪赃枉法的官员也就顺心了,否则有些官员家中贫苦的确实可怜,京城中都还有妻儿重病缠身,家中除了四面漏风的破房还有一身官服之外尽皆变卖了的官员。

朱标还特意派人去查过了,本以为又是个准备以清廉博名的狠人,结果竟然是真的贫苦至此,如果不是他派人接济了,恐怕都挺不到今年发放岁禄了。

朝中贪赃枉法之官员数不胜数,但也确实有那么一批以廉自守持身以正的官吏,尤其多在御史台以及翰林院,就如同王朝盛世也不可能没有贪官一样,再恶劣的风气中也总有显得愚蠢的清官。

今日的奏章倒是不太多,朱标同自己父皇闲聊的时候又翻到吏部上奏的天下府州县数额,府一百四十一,州一百九十二,县一千零一十三,这也是正式把原先夏国的州府县纳入大明版图了。

朱标好奇的问道:“父皇,说起来刘伯温去巴蜀也有段时间了,他就没提回来的事?”

朱元璋谈起刘伯温就不高兴,靠在椅背上哼道:“人家不是想回来,是直接想不干了,从上个月开始就不断传信过来说什么自己年事已高久病缠身,希望咱能给个恩典,趁他死前让他落叶归根回青田老家安养。”

朱标放下手中的奏章走道自己父皇身后给他按捏起肩膀:“等明年就放他回乡吧,刘伯温怎么也是早年就追随辅佐您的老人了,有功劳有苦劳,父皇纵然不喜欢他,也给个恩典让他荣养,如此君臣两怡传于后世也是一段佳话。”

朱元璋眯眼享受起儿子的孝心,不过还是没有立刻答应的打算,他身后的朱标自然也感受到了,忍不住好奇道:“父皇,刘伯温就算有些高傲,但您什么人没见过,说起骄横狂傲,当年的常帅比如今的蓝玉也强不了多少,您不也驾驭的好好的,儿臣是不信就因为这点事儿您就如此厌恶一个大才。”

朱元璋哼哼唧唧了几声才开口道:“你娘总是在咱耳边夸他是大才,说什么让咱好好笼络他,可怎么示好那老小子也是一副不亲不近的样子,跟咱不行也就算了,偏偏跟你娘还很亲近!”

朱标噗嗤一声没忍住笑了出来,原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母后,怪不得这么多年什么苦活都丢到刘伯温身上,原来是吃醋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