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四百八十六章 身兼两爵

大明第一太子 第四百八十六章 身兼两爵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四百八十六章 身兼两爵

大大小小的皇子挨揍,一旁的小公主们虽然不至于挨揍,但也是被吓得跟着哇哇大哭,宫里一阵鸡飞狗跳,妃嫔们自然是坐不住了,生公主的还能趁机挺腰杆冷嘲热讽几句,致于没生的自然是不敢出声。

不过那些生了皇子的到底还是底气更深些,毕竟打皇子的是他们的亲爹,总不至于打坏了,顶多就是皮肉之苦,所以对面其他妃嫔的嘲讽,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回嘴。

不过一般这种情况也持续不了多久,亲手骨肉在自己面前嚎哭求饶,可她们又不敢上前求情,这种时候为母则刚也没用,知晓皇帝不会给她们脸面,说不定一气之下连她们一起骂了,万一再被那漂亮的柳条鞭抽几下,那可就颜面尽失了。

所以都会一窝蜂的到坤宁宫前面跪着流泪,马皇后也不好看着她们梨花带雨的哭唧唧,自然就得去求情了,毕竟按照礼法来说她才是所有皇子们的嫡母,也有照顾保护他们的责任。

马皇后一出面劝几句,在上前把老朱手里的柳条柳条鞭夺下来,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朱元璋不会不给嫡妻颜面,最多等着铜铃般的大眼睛嘴里再骂上几句狗崽子。

那画面想想就可乐,朱标原本在念书时候还能帮着劝劝,可如今搬出大婚参政之后,就少去勤学殿了,所以只能靠着马皇后求情了。

一般一通鬼哭狼号之后,被无辜牵连的三兄弟自然也不会甘心,都会黑着脸再追着把那几个闹事的小皇子揍一遍,他们已经是封王的皇子了,那些妃嫔没资格更没脸面去拦着,只能朝着三兄弟的母妃求情。

宫里沉闷,唯有打皇子的时候比过年还要热闹,虽然太监宫女们碍于规矩不敢表露出来,但确实是一件喜闻乐见的欢乐场景………

等云锦缓好了发麻的腿脚,朱标也乐完了,俩人下了车驾朝着东宫走去,刘瑾赵淮安等一帮小太监宫女赶忙跟上。

步入东宫后,朱标径直走向文华殿,而云锦赵淮安等则是去向常洛华汇报并传达高丽公主以及李家陈家两位千金的谢意,毕竟赏赐都是以太子妃的名义送去的,自然是要有乖顺的态度传过来。

朱标回到文华殿后,刘瑾赶忙奉上茶水糕点,算算时间也快到晚膳时候了,不过一会殿下定然是要与那几位小爷商讨要务,说不准要耽搁多久,所以还是趁现在填填肚子吧。

朱标落座后随手从面前的书案上拿起一份奏章看了起来,虽然他不用天天去陪着老朱批阅奏章了,但老朱批阅完后的一些不太紧急但又有些深意的奏章都会被送到文华殿供朱标学习。

朱标除非真的事物繁忙,否则都会仔细翻阅一遍,如今这个时代通讯不便,没有大数据的监察,国家状况大体如何都只能通过这一份份的地方奏章查看,所以不能疏忽。

“爷,常世子徐世子以及几位小将军都到了,正在东宫外求见,是否叫进来?”

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直到耳旁传来刘瑾的通报才回过神,抬眼一看周围都已经燃起火烛,外面的天色虽然还没暗下来,但店内确实是灯火通明。

“直接带进来吧。”

刘瑾应诺一声,他清楚这几位未来都是自家殿下的股肱之臣,所以也不敢怠慢,亲自出门迎去,而不是随便让个小太监去带进来。

躬身对着朱标倒退了几步,然后才轻轻的转身迈出文华殿,然后快步走向宫门口,沿途的宫女太监都敬畏的避让到一旁。

刘瑾隔着老远就看见一群英武的少年列成两队站在那边,除了长沙王世子李祺之外,都穿着将服,可见都是下差之后直接就过来的,刘瑾含笑上前行礼:“奴婢见过几位小爷,殿下请诸位直接进去。”

常茂与刘瑾最为相熟大大咧咧的打了个招呼,而其余人则是正经的还了一礼:“见过刘公公,劳烦通报了。”

刘瑾可是太子殿下的贴身大太监,纵然是他们的父辈都不会轻易得罪,他们的妹妹可不是东宫之主,自然没胆子像常茂那般随意。

刘瑾笑吟吟的客套了几句,然后就在前方引路,常茂则是问询起自家妹妹的身体,刘瑾一一回答,一行人大步流星的走到文华殿前停下。

面见储君怎么也得衣着整洁,少年们停下整理衣袖,刘瑾也不催促笑着在旁等候,片刻之后才整齐的朝着文华殿迈入。

朱标自然也听到了动静,放下手里的奏章含笑看向前方,今日叫来的几个都是他千挑万选权衡利弊才选定的人,未来将是他执掌军权的心腹臂膀。

开国勋贵优劣并存,是必然要打压的,但是勋贵势力却也是要维持的,绝不能彻底打散,唐朝地方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利过重,以及宋朝崇文抑武武将过低这些都要防范。

无论是武强文弱还是文强武弱都不和朱标的战略部署,文武平衡分立才算是羽翼齐全,大明才能振翅腾飞镇压寰宇。

文臣那边朱标早已部署多年,江南士族新科考生国子监,这些都会源源不断的供给文臣,未来朱标还会另造学院,培养人才。

而武将这边第一选择自然是培养勋贵子弟,朱家根基未稳,兵权绝不能轻易假于他人之手,所以与国同休的勋贵才是最好的利益共同体。

从刚开始凤阳迁民起,朱标就领了几乎所有勋贵子弟出去,其中不乏人杰也不乏纨绔也不乏东宫嫡系勋贵之子,但那时候朱标明面上没有特意亲近拉拢任何人,一直都是让常茂徐允恭这两个他早就选定的人去管理他们。

他自己则是在暗中观察,不仅是要考虑他们个人的性格能力,也要考虑他们父兄的态度,不同于文臣权柄可以予取予夺,兵权权柄朱标可是要顾虑周全。

当先走进来的自然是常茂以及徐允恭,这两位不仅是中山王开平王世子,而且他们的父亲现在大权在握,一个执掌着北方兵马大权镇压蒙古诸部,一个则是代天巡察地方军镇,号称开国第一功,自然是当仁不让。

其后就是风头正盛的颖国公长子傅忠,原先肯定是要派末尾的,不过如今人家父亲刚立大功,奉命执掌京师军队,隐约有了替代汤和的威势,傅忠的在勋贵子弟圈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再然后才是长沙王世子李祺,曾经冠绝年轻一辈的天之骄子,连徐允恭常茂都要退让的少年,如今却是窝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不仅他爹李善长退出了权力中枢,而且他自己还要尚公主了,前途渺茫。

按理说他都不应该在这个位置,不过李家虽然权势不再,但根基爵位尚存,而且还和天家拉上了关系,男尚公主女入东宫,所以后面两人也就没有跟他争。

然后就是冯城,郢国公冯国用之子宋国公冯胜之侄,冯家可谓是万里良田一根独苗,郢国公早逝,宋国公无子膝下仅有两女,所以身兼两爵传承的冯胜可谓责任重大,就连朱元璋都极为重视,马皇后也常派人去慰问。

宋国公冯胜不用多说,百战骁将,纵然是开国将帅当中都是数得着的大功臣,而郢国公冯国用则就有些声明不显了,但朱标却是知晓,自己父皇更看重冯国用。

那是一位智将谋主文武全才,那时候自己父皇还是郭子兴麾下的一员小将,正在遭受排挤打压,只领了许达汤和在内的二十四人南略定远,就在这时候冯国用领着弟弟冯胜以及几百号青壮精锐前来投奔效忠,对老朱而言无异于是雪中送炭之情。

此后朱元璋的队伍终于有了声势,顺利的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开启了辉煌的一世。

那时候朱元璋遇到问题定然要叫来询问的人就是冯国用了,听自己母后说起过,那时候刚打下太平,也就是那时候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老朱自然喜不自胜,兴奋过后就叫来冯国用问道:“咱该如何平定乱世?”

马皇后那时候就在屏风后面,就听冯国用激动却又沉稳的声音回答道:“集庆(金陵)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之都城,大帅可先夺之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举大义,广收人心,不贪图美色财昂之小利,如此,天下可定!”

也就是那时候马皇后才真正了解到了自己夫君的野心,没错,野心,那时候的红巾军的山头林立,朱元璋上头有的可不仅仅是一两个人,他其中根本不起眼,而现在却问自己该如何平定乱世!

此后朱元璋将怀有身孕的马皇后安置在太平,自己出征同红巾军进取集庆,于各方尔虞我诈,最后郭天叙和张天祐等人相继战死,唯有朱元璋一步一步掌握大权,兵围集庆,也就是那时候朱标出生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