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四百七十九章 患不均

大明第一太子 第四百七十九章 患不均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四百七十九章 患不均

朱标想了想回答道:“儿臣以为这两者都不太合适,走私贩粮者定然牵扯许多人的利益,其中不乏高位者,儿臣建议由徐允恭常茂李琪前去处理此事。”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若是问其他皇子或是大臣,他们只会从他提出的选项之中选择其一,根本没有胆量提出自己的想法。

朱标说完后就感觉有些不妥,接着补充道:“也可以让老二老三走一趟,他们年岁渐长,总在京中浪荡也不是个事情,多走走边疆见见世面总有好处。”

朱元璋这才欣然点头:“你去安排吧,咱就不插手了。”

朱标应了一声,毛骧本身就有问题,亲军都尉府某些高层的干部从乱世走来也已经有些腐朽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亲军都尉府说到底就是特务机构,这种机构的特点就是位卑权重,仕途上限已经被限定了,一生所图唯有财富了。

致于御史,不是朱标看不起他们,纵然给他们披上一层虎皮,想在武勋林立的北境查出一些人可没那么容易。

武勋排外,纵然是与此事没有牵扯的将帅们,也绝不愿意见到文官在他们头上肆意妄为,如此一来查案的难度无疑高了许多许多,钦差大概率是要灰头土脸的无功而返。

而派遣徐允恭常茂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就是武勋嫡系子弟,而且还是未来山头,对武勋将帅们来说,内部自查与接受文官彻查是两码事。

致于李琪不过是个搭头,李善长无论曾经再怎么风光,现如今也是人走茶凉的局势,而且李琪现如今走的也是文官仕途,将来还要迎娶公主,虽然未来定然是能承袭国公爵位,但注定是要成为摆设,绝不可能成为军方大佬。

朱标就是看在自家妹妹的面子上,也会提携他一下,何况未来的驸马国公爷,无疑是一个平衡勋贵内部势力的好工具人。

致于老二老三他们,望子成龙是每个父亲的期望,老朱虽然最爱长子,但其他儿子也是儿子啊,总不愿看着他们在京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朱标倒也不在意,世人皆知大局已定,纵然是有暗扶潜龙的心思,如今也没那个敢表漏出来,除非朱标这边传出身体不好的消息。

溜达这么久俩人也累了,朱元璋随便找了个看着顺眼的石头就坐了上去,挠着屁股眯着眼仰头看向天空中散发着刺眼光芒的太阳,随着几声鼻吸一个响亮的喷嚏就打了出来。

老朱这才心满意足的把头转了回来:“昨日礼部上奏,说是王世坚已经归乡了,问朝廷给个何等追封。”

“咱打算追封他为资善大夫,升授为资政大夫,赏银千两,再将他孙子放入国子监,如此也算说得过去了。”

朱标在旁点头应和,这种自己父皇已经有主意的事情,他没必要多嘴,而且王世坚从区区正七品御史台都事,直接被追封为从二品资政大夫,这已经很大的光荣体面了。

这也算朝廷千金买马骨了,王世坚死后朱标人在陕甘就特意派人把他曾经的烂账都解决掉了,如今的王世坚王大夫可谓大明官员清正廉洁之典范,文人报国之表率。

朱标已经去信让自己的先生宋濂为其背书,朝廷礼部吏部都会派遣官员宣读追封圣旨,并且主持王世坚下葬的礼仪,朱标也会派遣太监前去观礼。

这等尊荣体面可谓是罕见,王世坚死的不亏,而且王家子弟这几十年只要是不走邪路,仕途必然是顺风顺水。

朱元璋歇了一会儿就又起身走回谨身殿,父子俩坐下喝了杯茶,这时候中书省的奏章也开始送过来了。

朱标本想帮着批阅一些,却被自己父皇赶了出去,让他去见见高丽公主,毕竟晾了人家半年了,有点说不过去。

朱标瞧了瞧时候,也快到午膳的时间了,让刘安先去宫外传信,好让人家公主有个准备,否则贸然登门不合礼仪。

其实现在去信都已经晚了,按理都应该提前几天约定时间,不过朱标身为宗主国储君,面上过得去高丽那边也不敢挑什么毛病。

随即转身朝着东宫走去,心中盘算着时间对一旁的刘瑾吩咐道:“让徐允恭常茂李琪寅时入宫来见。”

朱标走了几步又吩咐道:“再把傅忠冯诚邓镇也叫上吧。”

刘瑾应诺一声,心中一算好家伙,最起码都是国公长子,都是京城内数一数二的锦衣少年,父兄跺跺脚边军都要抖三抖的人物。

朱标的年岁在未来恐怕是指望不上现如今的开国将帅们了,所以培养一部分年龄相仿的勋贵子弟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作为开国二代,他们的性格能力都还不错,朱标文臣方面到一直没有什么担心的地方,何况也有了如今郭翀张帆李进等执掌州府的中层文官,五六年之后足以撑起朝廷中枢紧要部门的运转。

武勋培养这方面由于胡惟庸的原因,除了徐允恭常茂汤鼎之外他并没有接触什么,毕竟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胡乱培养容易影响判断。

而如今胡惟庸的动向其实已经很明晰了,文臣一手抓,武勋那边他努力拉拢的只有唐胜宗、陆仲亨还有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河南侯陆聚等侯爵,国公一级的勋贵不是他能收拢的。

除非是他们致命的把柄被胡惟庸攥住,否则功成名就的他们不可能依附胡惟庸,哪怕他是当朝丞相也一样。

这点胡惟庸也清楚,所以他不会费力争取国公一级的人物,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收拢京城周围的卫所将军们,毕竟国公未逢大战的时候手里能调动的兵力也少的可怜。

所以还是官职不高没有爵位的将军们更有争取的必要,这群顶着一二品官职的武将们对自己未被封爵可是有不小的怨望的,谁也不会认为自己比谁弱,都是尸山血海闯出来的,凭什么他们是武勋,而我们是武官。

这里面的差距就是蠢货都清楚,最明显的就是人家儿子出生就是侯爷,世袭罔替,而他们的儿子最多也就领个三四品的指挥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