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四百四十六章 百泉冻皆咽

大明第一太子 第四百四十六章 百泉冻皆咽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四百四十六章 百泉冻皆咽

朱标瞧着这批煤炭已经有点后世蜂窝煤的样子了,若是在研究几个月说不定也就成了,不过时不我待,已经入秋了,大批量制造也需要时间,既然有了差不多的,今年那就先用着吧。

只要能让北方百姓较为舒服的度过今年的寒冬,相必收复民心的效果要远远比什么形式上的安民诏书强上千百倍,北方百姓对朝廷的认可也会更上一层楼。

朱标欣喜之下赏赐了五百两银子给那些工匠,别说工匠们乐坏了,就一旁的工部尚书都有些羡慕了,五百两银子啊,按照他堂堂三品大员的俸禄都不知要攒多少年。

朱标吩咐道:“即刻开始大规模制造吧,北方边军以及百姓都需要这些,工部其余的工作都暂且放一放,本宫过会儿会去同圣上请示的。”

屋内众人当即应诺,朱标转身朝外面走去,刚入秋下午还是蛮热的,在屋里烤了这么久,实在有些干热

那几名情绪激动的工匠还在不断磕头,太子爷的赏银无人胆敢克扣,到手后他们就是主动向上孝敬一点,剩下的也足够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儿孙也能交的起束脩好好读书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天下人都知晓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有当官做宰的途径,太平盛世了,谁不想自己出个状元郎。

朱标与工部尚书一同出了屋,朱标接着吩咐道:“离京城近些的矿山便罢,远些的尤其是北方的不用运原煤到京城折腾,工部派遣匠人官员前去就地立场招工制煤。”

工部尚书应了一声,随即有些迟疑道:“纵使制煤成本低廉,但如此大规模的开场招工,前期耗费的银子恐怕也不少。”

朱标说道:“一会儿便会有旨意,从户部那边先取出五万两银子交给工部,这笔银子本宫也会派人看着,务必落实到实务上!”

工部尚书知晓这是太子殿下在敲打他,当即回道:“殿下放心,工部定然不会有贪腐之徒!”

朱标点头道:“如此便好,本宫一向看中工部,尔等切莫让本宫失望。”

随后俩人一边谈论部署一边走向工部大堂,进去后就有差吏端来温水,朱标洗了洗手然后落座,煤炭研发暂且告一段落,不过朱标还是对工部不太满意。

区区煤炭竟然就耗费了如此之久,可见工部内并没有太多优秀的人才,更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工部乃是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的部门,可目前来看思维有些僵化了,而且官员过多,工匠过少。

朱标也不是没有想过专门设立一个科研部门,提升工匠地位,以金银官职刺激其创新力,不过贸然提升一批人的社会地位可不是简单的,官员士绅的反弹就是大问题。

何况独立部门之后,科研所需的人力物力都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朝廷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投资前景不明的东西,所以还不如暂且依附工部这个资源充沛的大部门。

分别落座后,朱标喝了一口刘瑾奉上的茶水,随后看着工部尚书吩咐道:“本宫会再从东宫库里出两万两,用于工部从大明各地招收优秀匠人,往后再有研发务必不能拖延这么久了!”

工部尚书眼睛一亮,当即应道:“殿下放心,臣定然会广招好手。”

朱标点头后又吩咐了几句,然后就起身准备离去了,工部尚书恭敬的把他送走,俨然一副对待财神爷的架势。

朱标自然也清楚,而且也根本没有对这三万两要求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工部作为朝廷官署衙门,向民间招收匠人本就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最多也就是给个安家费罢了,他给的三万两无论怎么算都是绰绰有余了,多出来的那部分无疑就是给工部官员的奖励了,人情世故就是如此,你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总不能一味的甩鞭子抽。

一路直奔谨慎殿,刘瑾身后的几名工部小官则是捧着几篮子煤炭,到了地方通禀之后,朱标就顺利的进了殿内,老朱同志一如既往的在处理一摞厚厚的奏章。

朱标进屋拜见后,让身后的人把煤篮放在一旁,朱元璋自然也是颇为好奇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自己儿子可是极少拿着东西来见他。

纵然是在外得了什么奇珍异宝也都是直接送到内帤,从不会拿到他面前卖乖,放下笔后,饶有兴致地走下御阶,看了看黑乎乎的煤块,还拿绣着龙纹的靴子踢了踢。

朱标含笑在旁看着,知道自己父皇是忘了这件事了,也对,毕竟都过去两年了,老朱同志日理万机,确实不大可能还记得了。

朱元璋仔细思索一下还是没想起来,不就是质量颇为一般煤炭,跟过冬时候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用差不多,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定然不会拿没有用的东西浪费时间。

老朱沉吟着不说话,朱标见状也不再装深沉了,要不老朱面上挂不住了,就是这时候不说什么,等过年时候可就要折腾他了,那些麻烦事可都得让他上,弄不好还得被赶到凤阳祭祀皇陵。

朱标光是想想都累的不行,赶忙说道:“父皇可还记得当年与儿臣商讨棉花的时候的事情,工部那边终于有成果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提醒再联想棉花很快就想起来了,眼睛一亮欣然的附身抓起一块乌黑沉重的煤炭,掂了掂问道:“这一大块多少文钱?种地人家里可用得起?”

朱标点头道:“用得起的,这一大块成本也不算高,因为主要原料用的是煤矿里的碎煤渣以及黄泥,开头这两年朝廷再补贴些,百姓们花上几文钱就能用的起了。”

朱元璋顿时欣喜不已,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他是最知晓寻常百姓过冬有多难的,年幼时家中保暖的的被子里只装的起木棉、稻草、芦花等廉价又充实的保暖物品。

然而,稻草粗糙,缝隙又大,装在被子里沙沙作响,异常难受,芦花听起来美妙,实则异常轻薄,一被子的芦花也不如一斤棉花保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