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因噎废食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因噎废食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因噎废食

吏部尚书所说应该是最稳重的选择了,天保奴孤身逃入大明,可以说一无所有了,若是大明助他重登汗位,那自然是可以在蒙古高层安插更多的人手。

李文忠这时却开口说道:“臣以为不应再复立蒙古大汗了,既然蒙古有分裂之势,那何不顺水推舟,瓦剌势弱,纵然先手袭杀了脱古思帖木儿,但是蒙古本部的势力依旧高于他们,若是由大明领头,重新聚集起来的蒙古本部定然能打败也速迭儿,可我大明最后能得到什么?”

汪广洋若有所思道:“分而封之?可也速迭儿气焰嚣张,明说要让我大明放手对草原的管控,若是不予以制裁,反而加封恐怕会让草原部族轻视我大明的威严。”

胡惟庸当即说道:“里子自然是比面子重要,何况我大明威严是圣上和太子殿下领兵用刀枪打出来的,现在这个情形求稳才是最主要的。”

朱标听完后点点头,面子很重要,但若是利益丰厚那一时的面子也不算什么,何况又不是要让大明纳贡和亲,一场大战打起来消耗的资源先不提,得有多少将士死在草原。

李文忠见太子殿下接着说道:“蒙古大汗没有了,那蒙古这个族号自然也就不必存在了,可以那些林中百姓往后自成一部,册封也速迭儿为其可汗,至于原先的蒙古诸王恢复鞑靼的名号,我大明重新册封鞑靼可汗。”

李文忠说完后朱标满意的点点头,站起身朝着自己父皇躬身说道:“曹国公所言实为良策,那林中百姓可称为瓦剌部,也速迭儿为瓦剌可汗,天保奴为北元正统,理应册封为鞑靼可汗,至于那些寻求大明庇佑的小部族则选其长者册封为顺义可汗,然后我大明再派兵主持分封三部的地盘。”

经过朱标归纳后事情就定下基调了,除非朱元璋开口,否则臣子们只能在太子定下的框架内再做规划,朱元璋依旧是老神在在的没有开口,他只会做出最后的决断。

胡惟庸思索了好一会儿赞叹道:“三足鼎立再合适不过,尤其是顺义可汗那部,三者之中他实力最弱,正好安置在我大明北疆作为屏障,也可作为日后的桥头堡,只待兵强马壮就可牧马草原。”

汪广洋也是笑道:“瓦剌部支持也速迭儿是因为他身上有黄金家族的血脉,可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之后,他们又何须黄金家族的人了?也速迭儿这个傀儡失去意义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道理也速迭儿也不可能不懂,只可惜大势难挡,瓦剌各部的首领未必就没有自立的野心,大明给他们名正言顺的机会,他们可不会顾忌草原的利益,鞑靼那边也同样,他们也同样不是傻瓜,怎么可能不知道大明就是要分化他们。

大明也没必要掩饰什么,明谋之计策最是难挡,想要破解也简单,瓦剌和蒙古本部重新联合,一起诚心诚意的拥戴一个新的大汗,并且不息各部利益的奉献。

就是这么简单,可草原上的王公们怎么会轻易臣服,黄金家族的嫡系屡战屡败,这几十年来昏招频出,早就失去了号令草原的威望,各部诸王都有了自立之心。

瓦剌就更不用多提了,除非成吉思汗复生,否则谁也别想再骑在林中百姓头上拉屎拉尿,所以哪怕他们知晓破局的办法,也绝不会有人答应,牺牲自己照亮大家可不是草原上的生存之道。

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地盘怎么分,谁能占据肥美的水源牧场才是关键,虽然还是有一场战斗,不过想来他们之间的消耗是最大的,大明不过是帮着鞑靼打打顺风仗,到最后作为和事佬帮着划分疆域。

朱元璋最后大手一挥下令道:“原本准备送去陕甘的赈灾粮都直接改道送往北方,传旨常遇春严守边境,李文忠你立刻出发,既然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到时候就由你领兵入草原!”

汪广洋赶忙站出来劝道:“圣上,北方粮草尚且还够,而且草原各部的使者还没到,来来往往真正打起来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陕甘干旱越发严重,若是一旦出了乱子却没有赈灾物资是要出大事的,还请圣上三思。”

胡惟庸也是劝道:“轻重缓急却有不同,抽调粮草的事情臣等会想办法,可这赈灾粮食还是不要轻动为好,毕竞事关民生不容小觑。”

朱标笑道:“此事是本宫疏了,到是还未同两位卿家说过,江南世族商贾已经同意借给朝廷一百余万石粮食,不日就会凑齐,虽然是陈年旧粮了,但是也足够赈灾救民和徭役的用度了。”

下面众人一听能有一百余万石粮食都是眼睛一亮,可文官们遂即就皱起了眉头,礼部尚书当先开口道:“殿下,这粮食虽好,可朝廷向世家商贾借粮实在是有失体统,臣以为还是不要的为好,否则这士林议论纷纷不说,这百姓听闻朝廷都要借粮度日了,恐怕又会被那些邪教妖人蛊惑,到最后闹出乱子了恐怕得不偿失啊。”

朱标没有生气,礼部尚书所说并不是那些迂腐之言,能考虑到百姓民心动乱就是有根据的,否则历朝历代怎么会都不开这个头,朝廷大规模借粮说出去却是不好听,百姓愚昧一听也只会想着又要乱了,朝廷都没有粮食,那他们怎么办?

户部尚书也咬牙说道:“臣附议,粮食的问题臣会想办法,只不过今年的迁民恐怕要停下了,等明年有了余粮再做打算吧。”

李文忠则是皱眉说道:“就是没有这件事各地造反的也没消停过,与其拆了东墙补西墙还不如设法变通一下,某虽然是粗人但也知道不能因噎废食的道理。”

吏部尚书苦笑道:“不是我等迂腐,朝廷虽立四载了,可民心尚未彻底安定,国境之内百废待兴,这个时候安稳比什么都重要,士农工商,朝廷向商贾借粮,却是不合时宜,我等知晓这是权宜之计,可百姓哪里懂得,传来传去最后就是祸乱之源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