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二百七十章 传旨中书

大明第一太子 第二百七十章 传旨中书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二百七十章 传旨中书

听到皇帝的话,一旁侍候的宫女们立刻就出去传膳了,这顿饭自昨日就开始准备了,太子不再宫里的奴婢也心慌的很,他们可发现圣上最近心情越来越不好了。

不一会儿就摆上了大桌子饭菜,不同于其他地方,在坤宁宫用膳从来都是围在一起吃饭的,也没有那么多规矩,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马皇后给朱标夹了几道菜也就不再多照顾了,毕竟朱标虽然黑了些,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的很,个头儿也长了不少。

赖在朱标和常洛华中间的朱露问题多的很,常洛华喂了好几口都堵不上,眼看就要挨骂了,朱标赶紧告诉她带了小猫咪回来,吃完饭就可以去看。

老朱眉头一皱也没说什么,他是不喜欢猫猫狗狗的,宫里也极少有人养,不过也没说什么,老朱吃饭快,吃完后给朱标留下句:“用完到御书房来。”

然后就领着人走了,马皇后摇头说道:“你父皇最近忙得很,要不是你回来了我都快半个月没瞧见他了。”

朱标一愣,不过立马安慰自己母后道:“母后不用担心,等会儿我去问问,要是有什么繁琐的事我去办就是了。”

马皇后看着长大了的儿子说道:“那就好,你父皇年纪越来越大了,在民间这都是当祖父的岁数了,还这么日夜不休的忙。“

朱标点头宽慰了几句,然后就领着早就坐立不安的朱露出去了,让刘瑾领着她去看小猫,自己则是直奔御书房,一路到处都是跪地恭迎的奴婢。

直入御书房后就看见老朱甩给他一摞子奏章书信,朱标接过后看了起来,最上面的就是汤和送来的军情急报。

原来汤和率军渡河进入潼关,分兵径直奔向泾州,派部将招降了张良臣,张良臣不久又反叛离去,汤和会合大军围攻庆阳,将张良臣俘获斩首。

之后又与副将军廖永忠一起率水师溯江伐夏,夏兵扼住险要地段,汤和进攻没能成功,又遇江水暴涨? 驻军大溪口? 军队长久不能前进,被拖在了那里。

朱标看完后眉头皱了起来,他也是带过兵的? 仔细看一遍后就知道汤和的指挥没有问题? 只不过运气不好遇上江水暴涨? 当然了什么理由都白扯? 大军被阻就是事实。

不过就这点事到也不算什么? 大明集天下之势进取巴蜀? 哪怕他们依仗天时地利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朱标翻到下一封就是明夏国主明升亲笔写的求和信? 其大概内容就是夏国愿意奉大明为宗主国? 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只求大明退兵。

朱标笑了笑就丢下了? 其他地方也就罢了,可巴蜀之地天府之国,足有成就霸业的底蕴? 大明怎么可能容许其继续存在? 别说汤和受阻? 就是汤和全军覆没? 大明依旧会兴兵征伐。

再往下翻就是大明各地的奏报? 大体上还是好的? 不过这么大的国家,什么问题都少不了,就重要的就是缺官儿,大明如今还是极度缺乏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令一级的。

县令在官僚体制中不过是底层的存在,运气不好的一辈子都没有入朝见皇帝的机会,一般的世家大族也看不起他,不过是个芝麻官儿罢了。

但是在所有的官员中,县令是最基层、跟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可以说掌握了第一手的社会情况,是大明统治的基石。

对其辖区内的百姓有生杀大权,这样的职位不可马虎,但是大明以武立国,勋贵们再如何也不至于当县令去,所以任用的县令要不就是元朝投靠过来的,要不就是当地有名望的文人。

这些人在元朝肆意习惯了,做事出格的很,老朱自然不会留情,两个月前就让御史台出京考察地方,发现犯事的一概都抓回来京城,前日已经斩首百余号人了。

再往下翻就是高丽王氏、大理段氏等王族的来信,朱标皱着眉头看了一遍,都是些没有用的废话,尤其是大理段氏,竟然还想继续拥护元朝,他们就忘了祖上被忽必烈灭国征服的事情了。

各种各样的消息朱标足足看了半个时辰,都有些头昏脑胀了,实在是有些乱,而且看起来都挺重要的,事关国家不可疏忽大意。

这时候朱元璋也处理完了一批急需处理的国务,挥手让朱标坐下说道:“汪广洋那个窝囊废,就会作那些酸诗,正经事儿啥都不行,枉费咱扶他坐左丞相的位置了。”

朱标笑了笑说道:“他怕了,杨宪都斗不过更何况是现在的胡惟庸,恐怕他就是想让父皇把他贬下去,省得自己成了胡惟庸的眼中钉,往后遭受报复。”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由的他想不想?这个位置他最起码还得坐上一年,胡惟庸现在太谨慎了,就得有这样的人刺激刺激才行。”

朱标自然明白这些,也没多说什么,朱元璋站起身活动了几下问道:“可要休息几天?”

朱标摇头回道:“我歇几天母后可就要发火了,何况儿臣也是时候为父皇分忧了。”

朱元璋大笑几声,然后朝着外面说道:“传旨中书省,就说朕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自明日起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外面传来应诺的声音,朱标站起身跪倒在地,朱元璋走到儿子面前说道:“你自幼聪慧,本来爹也不用多说什么,不过临朝理政是大事,咱拼搏一生打下的江山总要由你继承,不可疏忽大意。”

朱标郑重的说道:“儿臣恭听父皇训诫。”

朱元璋也认真的说道:“咱要你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

朱标躬身应诺,朱元璋接着说道:“标儿这几点是咱当上皇帝后得出的道理,往后你也这么教导儿孙,咱们朱家的天下也就能安稳了。”

朱元璋说完后就亲手把儿子拉起来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实际上如何你自己清楚,咱这辈子估计跟仁是靠不上边了,但咱希望儿孙能做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