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天难欺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天难欺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天难欺

杨宪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惊呼,吕昶挺起身子,指着杨宪的背影昏倒了过去,身旁的人都默默的挪动身躯,没有一个敢靠近吕昶。

上位的朱元璋则是脸上浮现出冷意,所以有都知道吕昶完了,而且户部恐怕是难逃一劫了。

李善长眉头紧皱,户部现在绝不可以倒下,朝廷的科举大考尚未开始,迁民数十万也还需要户部处理安置。

朱标默默的看着吕昶,此人他是知道的,他并非朱元璋的嫡系,而且跟刘伯温一样都曾在元廷任职,而且与刘伯温主动投奔不同,吕昶是被朱元璋扣住强行留在他身边任职的。

朝廷中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朱元璋也并不信任他们,但是无奈职位空缺,不得不任用罢了。

朱元璋漠然的点头说道:“将吕昶压入刑部大牢,搜查他的府邸!至于户部上下都要彻查,所涉事官员一概拿下,咱要拿他们的人头,来告诉天下的官吏们,谁敢贪脏枉法唯有死路一条!”

这时候李善长和杨宪都准备接下这个彻查户部的任务。

李善长是要控制户部的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保证户部还可以继续运转,而且户部之中也有不少淮西党的人,他决不能让杨宪负责。

杨宪是为了彻底掌控户部,在其中安插人手控制住这个大明的钱袋子,有了户部朝廷各方都需要求着他,他也就可以以此加大对李善长的压制。

朱标深呼一口气,转过身子对朱元璋躬身说道:“户部上下贪赃枉法关系重大,儿臣请命负责此事,请父皇恩准。”

杨宪脸一黑,但是也不敢说什么,与太子相争绝无半点益处。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杨宪就好,而且太子殿下处理此事对各方都好。

刘伯温出列躬身说道:“臣也觉得此事由太子殿下处理再合适不过,请圣上恩准。

李善长和六部尚书们都上前附和,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看这个架势也就没有凑热闹,太子刚发句话,文武附和不是什么好事。

将帅们喝的是兵血,自然跟户部贪赃扯不上关系,所以他们也就不怎么在乎。

朱元璋点点头看着朱标说道:“那此事就交给太子处理,务必要严查贪官污吏,绝不可姑息养奸!”

朱标躬身应道:“儿臣遵旨。”

朱元璋站起身看着文武百官说道:“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等好自为之!”

等所有人应诺后,朱元璋直接就转身走了,朱标看着下方的官员们说道:“刑部派人拿下户部官员们严加看管,并且立刻接管户部,文档账簿封存,没有本宫的命令绝不可让人任何人触碰,若有人胆敢反抗或损毁账簿格杀勿论。”

等刑部尚书领命离去后,朱标看着剩下的人说道:“诸位卿家,听见圣上刚才说的话了吗?莫要让圣上失望。”

然后朱标就让他们回去了,朝廷各部的事情很多,户部一出事,最起码得耽误好几天的事情,他们也都得赶紧回去安排。

李善长没有动,等所有人都走光了,朱标也走下台阶到了李善长身边负手而立。

李善长对着朱标拱手说道:“殿下接过此事再好不过了。”

朱标点点头说道:“李相放心,本宫自有分寸,但是户部事后必然会缺少人手,还是抓紧安排一些人准备吧。”

李善长听到这就放心,事情已经出了,怎么也得死上一批人,否则皇帝的话不成了笑话,以后还拿什么警示官吏。

李善长走后朱标直接往御书房走去,等给自己父皇行过礼后说道:“看来杨宪的事情快瞒不住了,否则怎么会如此急切的攻击户部。”

朱元璋的脸上依旧有着怒气:“哼,他们要是屁股干净,杨宪能拿他们怎么样。”

朱元璋想了一会说道:“贪赃六十两以上的都杀了,其余的就给他们一个机会。

朱标叹了口气:“父皇,那恐怕户部都留不下几个人了。”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后倒是想发狠全杀了,但是想到户部现在又确实不能倒下,只恨的牙根痒痒。

朱标也很讨厌贪官,但是却并不是很赞成自己父皇以杀镇压的办法,尤其是在官员俸禄如此低下的情况。

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唯有朱元璋对于贪官,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他治官的后期,简直用尽了各种酷刑,去威吓,去警告。

可成效并不高,贪污的官员就是层出不穷,永远杀不完,几万人被砍头也拦不住前仆后继的贪污官吏。

为什么说洪武一朝后期没有什么名臣,实在是被杀的根本没有成长起来的空间了,朱元璋每一次的屠刀麾下,就是一大片的官员被杀,大多连上堂受审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大多时候,奸臣都是能臣,如果用好了,相比于他贪污受贿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就比如和珅,多好,辛苦一辈子,还给皇家留下那么一大笔财富,那可是连皇帝都攒不下来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现在不是治官吏的时候,这些人都留着以后处理也不晚。

朱元璋看着儿子说道:“那你就看着处理吧,但不可过于心慈手软,就想吕昶那样的咱用不起。”

朱标点点头,然后就躬身告退了,自然父皇虽然嫉恶如仇,但是也清楚如今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就像历史上极大影响深远的“郭恒案”“空印案”这些反腐案件都是洪武十五年之后才开始的。

他们做的事情,难到现在就没有吗?亲军都尉府的监视之下,这些事情怎么可能瞒的过朱元璋,只不过是他在等着时机罢了。

现在大明百废待兴,绝不是整顿吏治的好时候,如果不是杨宪把事情闹大了,户部的事情最起码也要几年后朱元璋才会着手处理。

吕昶可是能臣,原本人家就是前元的官员,朱元璋能把他扣下并任用为户部尚书,就知道吕昶的本事了。

能这么妥善管理全国赋税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吕昶保不住了,前元的官吏并不少,所以吕昶要用命警告他们不要贪恋前朝旧事了。

至于吕昶是不是在屋里。为北元哀悼已经不重要了,政治就是如此,你的一举一动在关键时刻都会被放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