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石灰吟?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 石灰吟?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一百二十七章 石灰吟?

大明第一太子正文卷第一百二十七章石灰吟?朱标在屋里坐了一会就去文华殿看书去了,还是要读读《齐民要术》,他马上就要安排移民了,这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农书,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等等…

这些事情虽然有专业的人负责,但是朱标觉得自己也不能一窍不通就上去指挥,总得有个基础的了解,如此配合他在后世的一些见解说不定能帮到那些百姓。

朱标想道这里就有些牙疼,可惜《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才出现的,那本书他是有的,但是买回家后就忘了看了。

如果他看了还能记住一些,那把大明向前推一百年都是小意思,但是在后悔也是无用,若是世上真有早知道,那不就乱套了。

朱标沉下心读着农书,不一会刘瑾走了进来,行礼后默默的站到了书桌之前,朱标放在书,他知道刘瑾是有话要说。

朱标无力的靠在椅背之上,心中还是有些抑郁,随口说道:“怎么了,可是父皇有何吩咐?”

刘瑾躬身说道:“是圣上听到了一首好诗,特命奴婢来念给殿下。”

朱标一愣唐诗宋词元曲,明朝可不好这些东西,何况自己父皇对此更是无感。

朱标饶有兴致的说道:“念吧。”

刘瑾一躬身然后念道:“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标从听到第一句话就已经站起来了,面色发暗双眉紧皱,直直的盯着刘瑾。

刘瑾咬牙念完之后,就直接跪在了地上,把头深深的低了下去,

朱标心脏已经在剧烈的跳动,头脑昏沉间不知道是什么情感,期待又有些抗拒,鼻子还有点发酸。

不可能是于谦,就像朱标原来所想的,于谦里出生还早得很,能辅佐他儿子孙子就不错了,

而且这种诗句,形成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谁一排脑子就能做出来的,除非他听过!

暖玉本来也在小心的擦桌子,现在都已经钻道桌子底下了,她跟了朱标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看见向来雍容的朱标这么激动。

朱标心中确定了之后做回椅子上,面无表情的问道:“好诗句,没想到我大明还有如此人才,刘瑾,作诗者姓甚名谁,可是来参加此次科举的?”

刘瑾快速回道:“回殿下,奴婢不知,奴婢进御书房的时候就看见毛骧再向圣上汇报,奴婢也不敢多听,把考生籍贯放在御案上后就要退出来。圣上突然命奴婢向殿下传这诗句,奴婢记下后就赶回来了,奴婢有罪!”

朱标点点头说道:“好了,你们下去吧。”

刘瑾和暖玉连忙行礼告退,不过也不敢走远,就守在门口。

朱标靠着椅子把脚放在书案上,舒服的呼出一口气,能拿出这个诗句看来他的情况不太好,否则唐伯虎纳兰和纳兰性德等人的诗词更适合扬名。

朱标现在心神稳定后就期望那个人是理科生,最好是精通各种物理化学的人才。

他地位至高,哪怕是其他人穿越到朱棣身上也无所谓,只要不是朱元璋被穿越了,那就没有什么能撼动朱标的地位。

但无论这个人谁,朱标都必须保证落到他的手中,想清楚后,朱标直接起身前往出了文华殿,看着外头的阳光说道:“暖玉,桌子不干净,肯定是你没有好好擦,还不快去。”

暖玉委屈的看了他一眼,抽抽嗒嗒的接着去擦桌子了。

朱标笑了一下,迈步前往御书房刘瑾赶忙跟上,现在是未时过半了,自己父皇应该还没处理完公务。

一路畅行无阻,朱标越来越期待那人了,有种要拆盲盒的感觉,到御书房正好看见毛骧走了出来。

毛骧见到朱标就行礼:“臣参加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虚扶一下说道:“刚才的诗句可是在京的科举士子所做?”

毛骧也不意外,此诗堂皇大气正是皇家所喜爱的那种,连圣上听了都满意,太子殿下起了爱才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毛骧躬身回到:“并非科举士子,而是山东衍圣公府的一个旁枝的少年子弟所做。”

朱标有些失望,看来不能直接见道了:“可是父皇有所赏赐?”

毛骧躬身说道:“圣上特赏赐文房四宝和明年恩科的名额。”

朱标听后点点头,从腰间解下一块描金云龙玉佩递给毛骧:“这就算是本宫的赏赐,也一并赐下吧。”

毛骧有些不敢接过那枚玉佩,这是太子贴身的云龙玉佩,就是赐下了也不是让你戴的,而是应该供奉起来,这做为赏赐一个少年士子的礼物,实在有些过了。

但是看朱标主意已定,毛骧也只好恭敬的接过那枚玉佩,朱标也是知道这有些显得太过重视了,但是也没办法,那位仁兄一看就是处境颇为艰难,若是不拉上一手,他的盲盒可就碎了。

孔家现在本就是风雨飘摇,大明对他成打压之势,上次来抱病赶来南京觐见的孔家家主回去的路上就死了,现在孔家唯恐哪里惹的朱家不开心,现在朱元璋和朱标俩人的恩赐足以保证那人活着。

世家大族哪的龌蹉之上多了,但是还没到不惜对抗皇家意志的地步。

朱标走进御书房,就看见自己父皇仿佛跟上午看见时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个埋头苦干的样子。

朱标行礼之后走上前说道:“父皇让刘瑾给儿臣带的诗儿臣听到了,特意赶来问问是何人才做出此诗句。

朱元璋放下笔笑道:“咱听到后也感觉高兴啊,就猜到你肯定喜欢,哈哈哈,是孔家的旁系,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被主家冤枉了,然后就做出了此诗。”

朱标笑道:“竟是少年英才,只可惜是孔家的人,枉费儿臣刚刚送出去一块玉佩了。”

朱元璋轻声说道:“好得很,是孔家的人才好呢,那少年父母双亡后之后一个妹妹,在孔府长大,家财都被主家掌握了,虽然才学过人但却倍受打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