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二百九十八章:黄赴黄泉招旧部

抚宋 第二百九十八章:黄赴黄泉招旧部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28

第二百九十八章:黄赴黄泉招旧部

我认输,但不认错!

赵哲一句话,便封死了所有的退路。

这个曾经在边地指挥了千军万马的王爷,性子也磨砺得如同边地的天气那般冷厉。

可以死,但必须昂着头去死。

想让他低下头颅承认错误然后再屈辱的去死,那是万万不行的。

以陶大勇为首的边军将领们一个一个的上前来与赵哲告别。

“诸位,今日随我赵哲最后一战,然后共赴黄泉,再聚于九幽之下,当与辽人再决雌雄。”赵哲拄刀坐于高台木椅之上,微笑地看着麾下将领。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陶大勇笑道:“殿下,末将去了。”

“末将去了!”

“末将去了!”

一名名边将走上前来,拱手与赵哲作别。

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动作。

这些人就像是在多年以前,在赵哲帐下听令之时一般无二,接了军令之后,行一军礼,道一声末将去了,便昂扬而去。

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也没有再回来。

而这一次,终须是这些人在人世间最后一次领命了。

城楼之上,赵琐的目光落在了刚刚归来的萧禹、罗颂、李光等人的身上。三人亦无什么辩解,只是默默拱手行了一礼之后,便不再言声。

有些事情,根本就用不着解释。

终究不过是一场厉害得失罢了,城楼之上所有人都明白,以他们三人的资历、名望,官家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更何况,事过之后来清查的话,他们的确是被挟持而去,也并非荆王共谋。

今日这一场叛乱,被荆王扣押的官员,何止数百呢?

真要都当成了荆王同谋,只怕大宋朝廷,立时便就要瘫涣了。

赵琐的目光久久地落在萧禹的身上。

萧禹眼观鼻,鼻观心,静然而立。

良久,赵琐挥了挥手,崔昂带着一干班直出现在萧禹等人的面前。

萧禹猛然抬起头来,锐利的眼光盯着崔昂。

“萧兄勿忧!”崔昂微笑道:“总得是有些程序要走的,这是我御史中丞的职责。也不仅仅是萧兄,这一次陷入逆王之手的所有官员,都要被查上一查的,只要清白,自然便能无事。”

萧禹身材高大,比起崔昂来足足高了一个头,此刻却是俯身下望,道:“崔怀远,事情走到今日这个地步,你心中,可有半分后悔之处?”

崔昂嘴角抽搐了一下,脸色也狠戾起来:“萧兄此话我就不懂了,逆王反叛,与我何关?”

“人在做,天在看!”萧禹呸了一声:“举头三尺有神明,崔怀远,想要人不知鬼不觉,当真有可能吗?能瞒得一时,可瞒得一世吗?亏你还读了数十年的圣贤书,你,当真是枉披了一张人皮啊!”

“萧兄慎言!”崔昂脸皮涨紫:“眼下之时,你还是先顾顾你自己吧!来人,请萧计相去乌台歇息。”

刚刚从赵哲那里被放回来的一干三品以上的高官,立时便都被班直带走,去乌台待审。至于三品以下的官员,乌台那里可没有他们的位置,那些人,只能去大理寺或者刑部大牢里蹲着了。

只是不知这几个衙门,还有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审理这些待讯的官员。

张超摧马上前,数十步外,便是陶大勇。

连匹马都没有的陶大勇拄着长枪叉腿而立,光着膀子的他,身上横七竖八满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疤,新伤叠旧疤,层层叠叠,也不知到底受了多少伤。

他们没有骑兵了。

所有的骑兵,都由秦敏带出去了,只怕此刻尚在与完颜八哥等人缠斗。而现在他们面临着的,却是张超带领着的龙卫军骑兵。

“陶大勇,放下武器投降,张某保你妻儿无事!”张超怒喝道。

陶大勇仰天大笑,用力地顿了顿手中长枪,道:“太尉,今日事败,陶某一家自当随陶某一齐共赴黄泉,岂会留在这世上任人欺凌,此事,便不劳太尉你费心了。”

“堂堂大宋将军,举兵谋反,落到今日下场,更是连累定武军数千军兵,上万眷属,陶大勇,你心中可安?”张超举枪戟指对方,吼道。

陶大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踏前一步,道:“太尉,你可知我定武军共有多少人?”

张超愕然,定武军一军编制二千五百人,有的将领吃空额,便不足额,但也有的将军有钱,便养得多一些,但也绝不会超过三千人。

“定武军成军二十年,陶某是第八任统制。前七个统制,都死在疆场了。”陶大勇厉声道:“迄今为止,定武军一共有兵八万五千四百三十二人。可今日随着陶某一起起事的,不过二千七八五十一人,剩下的人,太尉可知哪里去了?”

张超一时瞠目不能答。

陶大勇接着道:“八万五千四百三十二人中战死疆场的二十年间一共六万三千七百三十五人,残疾退役者一万零一百五十五人,真正全须全尾的活下来能死于床榻的,还不到一万人。太尉,你可知道,死去的这些人,是他们的太爷爷、爷爷、叔伯、兄弟,太尉,你可知道,我们这些边军一辈接着一辈,一年接着一年的走上了疆场,为的就是守护大宋的边疆,为的就是捍卫大宋的安宁,可最后,我们得到了什么?”

张超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却是说不出什么。

陶大勇笑了起来:“我陶氏一族,二十年间,战死了三十七名男儿,我祖父、父亲,都是死在沙场之上的。像我这样的家族,边军之中你可知有多少?我定武军如是,信安军,广信军,安裕军何偿不是如此?”

“你陶氏数世忠心耿耿,到了你却反叛谋逆,你,就不怕辱没了祖宗颜面吗?”张超吼道。

“颜面?”陶大勇叹了一口气:“太尉,当真是力不能及,战死沙场也就罢了,就算是指挥使误,死得不值也便罢了,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哪有十拿九稳的胜利呢?可是我们不该死在莫须有的指控之下,我们不该死在莫名其妙的冤案之中。”

张超闻言,心中一跳,不由自主地回头望向城墙,城上,冠盖之下,赵琐那阴沉的面孔清晰可见。

“定武军上京,大家欢欣鼓舞,以为他们得到了无比的荣耀,从此将成为天子亲军,可是迎接我们的,不是荣耀,而是屈辱。一个个在沙场之上视敌人如无物的勇士,在这里便成了垃圾一般的存在,被人任意的侮辱。这难道就是我们该得到的吗?”

“信安军、广信军里的同袍死得不明不白,死后还背上骂名,也是他们奋斗数十年,死伤无数人的回报吗?”

“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陶大勇再次重重地顿了顿手中带血长枪,大声道:“太尉当比我等这些鲁莽之辈更晓得这些道理。”

张超叹了一口气:“张某只晓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望,子不得不亡。陶大勇,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陶大勇回顾左右数名将领,笑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太尉,上四军这些兵众,恕我直言,就是一堆垃圾,如果辽人打来,太尉想靠着这些人去抵御辽人的话,那大宋只怕要亡国无日了。今日我等既然必死无疑,那就让朝廷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武勇之师。太尉,你可做好准备了?昔日萧长卿十骑挑落上四军百名骑兵,今日陶某两千边军挑一挑五万上四军。”

“狂妄!”

“找死!”

张超还没有说话,身后曲珍、黄淳等一般上四军高将领倒是勃然大怒,纷纷出言喝斥。

陶大勇却是理都懒得理他们。

手中带血长枪高高举起。

随着他举起长枪,身后,两千边军同时举起手中刀枪。

哈!

一声呐喊,声震九天,万人色变。

陶大勇长枪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圈,身后两千边军的阵容旋即变阵,形成了三个锥形攻击阵容。

谷 长枪前指,三个锥形阵容缓缓向前推进。

低沉的鼓点伴随着低低的战歌吟唱之声,边军士卒踏着阵齐的步伐,无视前方的金戈铁马,齐唰唰地向前压前。

张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高高地举起了手中佩刀。

猛然落下。

城上,张城厉声喝道:“放箭!”

无数羽箭脱弦而出,几乎遮盖住了天空。

箭雨的掩护之下,上千骑兵纵马向前,曲珍黄淳为首的这些上四军高级将领一来是感受到了对方满满的鄙视而愤怒,二来也是为了在官家面前好好地露一露脸面,证实自己并不是垃枫叶,此刻都是奋勇争先,率先出击。

当然,对方没有骑兵。

战马冲入到了边军士卒之中。

起先数步,势如破竹。

超过十步,立时便举步维艰。

他们以为边军士卒在面对战马的狂暴冲锋一定会左右躲闪,这样他们就有了一条道路,然后他们便能骑在马上肆意砍杀左右的这些边军士卒。

岂料这些士卒不避不退。

有士卒支起了长枪,双手握枪,身体前弓,坐等那些骑兵硬生生地撞向那支楞起的长矛。

有的边军士卒拔刀贴地而来,刀刃向外,猛劈向战马的四蹄。

鲜血喷贱,人仰马翻。

千余骑兵向前不过十余步,竟是再也前进不得。

然后便是马上骑兵被地上步卒刀砍枪戳,如同下饺子一般落下马来。

便是如曲珍黄淳这样的还有几他本领的人,也只能是自保而已。

上四军骑兵冲锋,交接片刻,居然被陶大勇指挥下的边军步卒给反推了回来。

这让城头之上观战的赵琐夏诫等人的脸色更是阴沉了几分。

而陈规,好像要杀人的眼光不是落在城下的战场之上,而是隔一会儿就要在崔昂的脸上扫上一扫。

王八蛋的崔昂,如此强悍的边军,如此善战的边军,竟然生生地让他在河北路上全都给挥霍了。数万边军啊,如今还剩下多少?

哪里还有剩下的!

陈规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还没有死的边军都在这里呢!

而他们马上就要死了。

他们再骁勇,也只有两千余人,被困在内城前广场这方寸之地,终究逃不过失败二字。

陈规的目光再次转向了一边,落在了卢本安的身上。

这员辽国大将,看得极是认真,只是嘴角的笑意,再怎么掩藏也是掩饰不住。

这里每死一个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因为这代表着在以后的宋辽大战之中,辽人的好汉,指不定就会少死一个。

张超并不为眼前边军的一时得势而有半分的动容,对于他来说,眼前的这场战斗,根本就不能称其为战争,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陶大勇之辈,只不过是附隅顽抗,他们能争取的,只不过是顽抗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

指挥旗摇头,一支又一支的上四军部众从不同的方向之上压了上去。

每一次的出击,都是重重地击打在边军露出来的破绽之上。

边军的数量在迅速的减少。

可是上四军的伤亡,更加的让人触目惊心。

今日边军不愿逃。

今日上四军不敢逃。

可以说,今日的上四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平均水平。

这,或许就是陶大勇这些人留给大宋最后的礼物。

厮杀。

不停地厮杀!

鲜血在内城之前,汇集成了一道道的小溪,染红了青石地板,然后再沽沽地向着远处流去。

最后的边军被挤压到了荆王所立的高台之前。

伤痕累累的边军将士们紧紧地围住了高台。

那上面,是他们认可的领袖。

赵哲长身而起。

手一伸,身边的洪原,立时便递过来一个火把。

“将士们,与吾共赴黄泉去吧!”赵哲纵身大笑,手执火把,绕台而走,所过之处,火光立时便熊熊而起,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将这木制高台浇满了油脂。

“吾等为王开路!”一名在刚刚的战斗失去一臂的边军将领高声怒吼,随即横刀与颈,用力一勒,血喷溅而出,火头猛然向上窜起,将领的身体,向后仰躺在了火堆之中。

“为王开路!”一名又一名的边军士卒伏刀自裁,尸体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在了高台周边。

陶大勇手持长枪,淡然走在火光之中,似乎那火光炙烤的不是他的身体。

他走到了赵哲的跟前。

赵哲此时已经重新坐到了椅子之上。

陶大勇盘膝而坐,横枪于膝上。在另一侧,洪原却是掏出一把短匕,笑道:“我可没有陶将军的勇气,我怕疼,便先走了。”

赵哲点头,洪原哧的一声将匕首插进心房,直至没柄,随即头往下一垂,去得无声无息。

火光愈来愈大。

张超瞪大了眼睛,看着在火光之中赵哲、陶大勇等人。

他知道,今日这一幕,定然会成为许多人一生的梦厣。

也会成为他张超一生心中过不去的坎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