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块饼干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块饼干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河西走廊,刚刚被拿下的张掖城中。

陆军少校武耀威此时那是一个头两个大,失去了粮食的四万多平民,此时已经被饿了四天时,期间这些人只能吃树叶和野草,加上一些拼死藏起来的粮食,勉强熬到了现在。

他向参谋长何石问道:“老何,总部如何回复了我们的军粮只能支持1500人吃半个月,这四万多民众一分连一天都撑不住。”

守着电台的何石,同样非常着急:

“快了,有一艘飞艇两个小时后会抵达张掖,另外敦煌那边缴获了一大批物资,我建议调5营去敦煌押送一批粮食和肉干过来应急。”

两个小时后,张掖城的南面上空,出现一艘飞艇。

而早就等候多时的陆军,迅速通过对讲机,以及铺设在地上的石头标志,引导飞艇在一片空地上降落。

这是一艘鲲鹏1型飞艇。

当飞艇安全着陆之后,后面的舱门迅速打开。

里面是用麻袋捆扎好的应急食品,一共是80吨。

武耀威迅速组织人手,将这80吨应急食品搬运下来,毕竟现在飞艇的任务非常繁重,早点将东西卸下来,飞艇就可以多跑几趟。

张掖城北侧的梁庄,是一個临时安置点,里面有2000名灾民,此时他们已经被饿得四肢无力、眼冒金星了。

本来以为今天又要吃草啃树皮,但是负责维稳的宣讲官,却敲响了警钟。

顿时营地中,不少被临时任命为队长的村民,迅速到营地办公室门口。

宣讲官笑着向众人说道:“你们按组排队,然后组织你们小组的人过来领饼干,今天吃饱后,明天开始修缮营地。”

咕噜!一个门牙少一颗的干瘦中年汉子吞咽了一下口水:“大人……真有粮食吗?”

宣讲官压了压手:“好了,别叫大人,叫同志,粮食管够,发了之后都给我吃饱了,不然明天没有力气干活,我可要拿木条抽你们屁股的。”

“哈哈……”

众人稍微干笑了一下,但眼神中却没有相信,毕竟官府的鬼话他们听太多了。

比如征发徭役的时候,朝廷确实规定要给服徭役的青壮吃饱,问题是如何落实。

宣讲官拍了拍手:“第一组,快回去带人过来。”

“是,小的马上去。”一个穿着破皮袄的老头连忙点头哈腰的跑回去。

然后是其他小组。

而宣讲官和一个班的士兵,则迅速架起5个大铁锅,所有的大铁锅低下,都有一个土灶,只是灶底并没有烧柴,而是放置了一个类似于蚊香的金属管道,金属管道是凹下去的,和锅底有一点距离。

然后士兵将金属管道的电线,插在在一个小箱子上,小箱子里面就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和一个能量转换器,单机储电为1万千瓦时。

士兵打开通电开关之后,五个金属管道迅速变得通红,铁锅中经过初步过滤的河水,开始冒出水蒸气。

虽然李孝恭在各地水源上,都扔了死尸之类,但只要将水彻底煮开,绝大部分的微生物都会被杀死。

至于其他化学剧毒,以古代那粗糙又低效的毒剂,给水井下毒还可以,想给河流下毒,那就是异想天开了。

当水煮开之后,从附近找来的十几个大水缸,被装满了热水,另外就是热水烫洗之后的陶碗。

“张宣讲,饼干来了。”

“好,立刻发放,成年人两块,孩童一块。”

“是。”

排着队的民众,眼巴巴的看着那一个个麻袋被搬运过来,每一个麻袋是25公斤,一共有160袋分配到梁庄安置营。

看到搬运的士兵离开,很多民众大失所望,毕竟在他们眼中,这麻袋最多准一石粮食,160石粮食如何够吃。

两千人每天要维持需要,至少要吃1吨粮食,这些粮食在他们看来,估计连4天都不一定可以撑得住。

至于吃饱更是天方夜谭了。

果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一众民众心里面嘀咕着,但是至少也一些吃的,他们也不敢埋怨和闹事情,只是安安静静的排队。

排在前方的梁老头,看到宣讲官从麻袋中拿出两个方方正正的东西,还是用纸包裹着的。

“拿好了,中午吃一块,傍晚吃一块,别一下子吃下去,不然容易消化不良。”

“谢谢大人!”梁老头连忙接过去。

然后他又领到一碗温开水,便坐在不远处的残垣断壁,等妻儿和同一个小组的人。

他还算机灵,知道外面是纸,扒开包装纸后,里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糕点”,份量倒是不少,差不多有二两左右。

尝试将饼干咬一口。

嗯?梁老头目光难以置信的看着手上的饼干,这竟然是甜的……

又咬了一口,含在嘴里面,仔细的品味着。

好甜!就和小时候挖到的蜂巢一样甜,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呀!梁老头想起了年少无知的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去山林中挖野蜂的事情。

他一时间,竟然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

“耶耶!你咋了?”他儿子梁丰收那种饼干和碗连忙问道。

擦干眼泪的梁老头,摇了摇头:“没事,快吃,这可是好东西。”

梁丰收还没有打开纸包装,并没有太在意,以为他爹饿昏头了,这小饼子能好到哪里去,估计就是麦麸米糠做的。

坐在石条上,梁丰收打开纸包装,咬了一口饼干,然后他的表情和梁老头一样,惊愕无比的看着手上的饼干。

“这是甜的?”又转过头看向他爹:“耶耶,这饼子是甜的?”

梁老头已经啃了一大半,然后灌了一大口水:“别屁话,快吃!”

“呃呃……”梁丰收连忙双手捧,也不敢浪费一点。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民众而言,别说吃白糖了,就算是红糖都没有办法,唯一的甜食,就是碰运气的野蜂蜜了。

压缩饼干在后世狗都不吃,但是在这个时代,那简直是奢侈品。

人革联的压缩饼干是军用品,标准规格是100克一块,配方是:28%绵白糖、20%小麦粉、10%麦麸粉、10%干奶酪、18%猪油、0.8%食盐,剩下的口味调整食材,一般是鱼肉松、菱角颗粒、香蕉干颗粒、桑椹干颗粒。

一块压缩饼干的热量达到400大卡左右,吃三块就足够维持一个人一天的生命需求了。

领到压缩饼干的民众,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狼吞虎咽,不少人差点被噎到,幸好给他们准备了温开水。

谷擱

而没有吃过糖的小孩子,贪嘴都将一整块压缩饼干吃下去。

倒是成年的民众,担心营地的粮食供应,舍不得吃下第二块压缩饼干。

其实他们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4吨压缩饼干,一共有4万块,就算每人每天吃3块压缩饼干,这些压缩饼干也足够支撑7天。

而张掖城西面的敦煌那边,由于空军抢回了一大堆粮食,加上迅速腌制的马肉、驴肉、牛肉和羊肉,足够河西走廊三十多万人口一段时间了。

等前期的困难被熬过去,华北、江南的粮食,和源源不断注入关中、巴蜀、晋陕和河西。

特别是被迅速打通的关中平原,从洛阳运输过去的粮食,不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抵达。

到时候空军的飞艇就可以腾出手来,给边远的河西运输粮食。

至于压缩饼干,只是给各地进行应急的,这东西并不适合长期食用。

虽然民众们非常喜欢吃,但那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吃过多少甜食。

在物资供应相对充足的江南,压缩饼干虽然有人购买,但很多都是因为要在野外工作,又图方便的人,才会购买压缩饼干充饥的。

第二天早上。

营地又开始发放压缩饼干,然后让民众吃完之后。

宣讲官迅速组织了1300多名青壮,开始修缮营地,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有三百多人口的村子,只是被唐军放火烧了一部分房屋,还有不少石头和木料残留下来。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所有人都有一处遮风避雨的房子,虽然后世的河西走廊很少下雨,但现在可不太一样。

收到零度等温线更加靠近高纬度的影响,加上此时北方的植被还没有收到大面积破坏,河西走廊的年降水量比后世高50~80%。

万一突降暴雨和狂风,没有房屋庇护的民众,很容易因为失温而死亡。

其实这个时代的河西走廊,还没有彻底走向没落,但是生态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耕地有近3000万亩,问题是其中只有30%是靠近河流的,剩下的都是要靠天吃饭,以及冰山融水来灌溉。

按照北方的人均20亩地来分配,这里分配50万农业人口。

可是在隋朝时期,河西走廊的人口多达上百万,显然已经达到了土地的承受极限了。

现在经过兵荒马乱,以及李唐移民之后,这里只剩下三十多万人口。

看似又有土地可以重新分配了,但是河西走廊的生态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这里干旱、低温的气候,加上贫瘠的土壤,至少要人均30亩耕地,才可以保证农户的生活水平赶上江南。

加上为了保护这里岌岌可危的生态,农业部、环保部已经在评估河西走廊的农业人口承载规模了。

估计最后整个河西走廊的耕地面积,不会超过300万亩,大概只有10万人会获得耕地。

除此之外,剩下的土地,除了无法开发的沙漠,还有祁连山等山脉的林地和草地。

将沙漠戈壁滩刨除,又叫一部分难以开发的山脉去掉,同时将靠近沙漠的草地划出。

最后整个河西走廊,只剩下大约300万亩耕地、1.2亿亩草地。

耕地可以分配给农户,但是草地却不能随便分配,而且这个时代的牧民,养殖的牲口之中,有很大比例的山羊。

山羊有一个非常恶劣的习性,那就是刨根,它们不仅仅会吃草,还会刨草根,一旦分配草场给牧民,牧民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大规模饲养山羊,而固定的草场,根本经不起山羊的祸害。

而且郑森也不想让牧民自由散漫的分散,这很容易形成新的游牧部落。

最好是以牧场公司的模式,将这些草场圈起来,然后建设一些大牧场,将这些牧民吸入公司之中。

反正很多牧民其实就是部落贵族的奴隶,如果一下子让他们独立去放牧,还真不是一个好办法。

河西走廊大概可以划分为24个牧区,每一个牧区500万亩草场,这些牧区并不是放牧,而是打算采用圈养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通过化肥、挑选良种牧草、喷洒水车、牧草收割机、青储技术,实现牧草的大规模生产。

让河西走廊变成一个以机械化畜牧业为核心的地区,而不是走农耕和游牧路线,不然这里的生态,迟早会出现大问题。

包括黄土高坡那一片地区,除了河套平原之外,其他地方都不适合农耕,那里只适合种植园、大牧场。

如果强行作为农田使用,后果就是越开垦,水土流失越严重,然后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后世黄土高坡变得千沟万壑,然后土地越来越贫瘠,要不是下定决心进行退耕还林,黄河泥沙是不会减少的。

之前唐菲林就计划在整个黄土高坡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那一片区域打造成为林场、果园、牧场,成为关中平原的北方屏障。

只有规划好河西走廊、黄土高坡、河套平原、漠南草原,关中平原才可以重新变成天府之国。

不然一旦零度等温线再次南退,关中平原很快就会衰败下去。

借助各地的难民,郑森迅速调唐菲林进入关中主持民务工作,展开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利用以工代赈稳定难民。

同时白玉楼也调动了各地的陆军,加上一部分空军,对于盘踞在山林险要的抵抗势力、土匪,进行大规模的清剿。

其实这也是人革联例行方案了,占领一个地区之后,必须要做的4件事情,分别是安民、剿匪、基建、清算。

只要完成这4件事情,那这个地区基本就会被人革联完全控制。

老百姓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然后在充足的食物下,加上公平和友善的环境,他们迅速拥戴人革联。

哪怕此时唐军可以击败人革联的军队,估计也会遭到百姓的抵抗。

毕竟两者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天壤之别。

李唐这几年为了打仗,可没有停止过征收粮食和壮丁。

哪怕是在没有人革联的时间线上,李唐占领关中之后,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关中各地在武德年间爆发过好多次农民起义,只是都被武力镇压下去而已。

毕竟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乃至之后,民这个词语,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指“乡贤”,而不是泥腿子。

在很多统治者眼中,泥腿子根本不能算人,只是生产工具、炮灰、私人财产。

老百姓心里面还是有一杆秤的,至少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会一辈子记在心里面。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李孝恭这种以民为壑的行为,会被封建文人谴责。

实际上并不会,甚至他会被塑造成为一个英雄,在封建文人的春秋笔法下,只会这样记载:

武德三年,六月,髡贼大侵关陇、巴蜀、晋地,赵郡王孝恭独守长安,行坚壁清野之策,大阻髡贼入侵之势,其后髡贼借巨炮之力,长安城遂破,孝恭殉国,髡贼大肆屠戮关中百姓,以至十室九空。

如果人革联最后被李唐反攻倒算,那这就是唐史的记录。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