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五百九十七章 路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第五百九十七章 路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20:17:27

第五百九十七章 路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风起海贼第五百九十七章路就在鲲鹏飞艇一路上大摇大摆飞向扬州城的时候。

人革联境内的很多工程,也逐步开花结果。

作为珠江—长江的运河,即灵渠。

这条运河从秦朝修建到现在,仍然在顽强的发挥着作用,但是由于河道太浅太窄,加上地形限制,只能通行排水量10吨以下的平底船,这极大限制该运河的价值。

为了改造这条运河,唐菲林亲自主持了改造计划。

此时灵渠附近,已经被彻底掘断了河水。

唐菲林干脆让附近两个县的两万多人口,全部停止农业生产,粮食全部由官方供应,加上3000名职业工兵,全部投入灵渠改造项目之中。

上百吨炸药,几乎削平了古河道中的绝大部分石头。

除此之外,唐菲林还有修建了一个水库,随着春季到来,连续不断的降雨,让水库的水量上涨的警戒水位。

唐菲林看着核心河道上水位也在上升,直到3月13日,负责监测水位的秘书官额头冷汗直冒的跑过来:

“唐部,南堤溃坝了。”

“嗯!继续监控,确保水流冲击方向为预定方向。”唐菲林非常淡定。

“明白。”

灵渠连接西江的那一段河道,此时已经一片狼藉,从上游冲击下来的洪水,经过引导渠的引导,疯狂侵蚀着河道。

而河道中的大石头已经被炸掉了,两侧的不少树木和植被都被提前清理干净,甚至还有使用铁犁犁了一遍,人为制造水土流失。

河道在洪水冲击下,不断扩大和加深着。

洪水引导渠的存在,并不是随便设置的,而是提前经过地质勘探,专门选择没有太多岩石的地层。

下游的村庄已经提前通知疏散,唐菲林可不会拿人命开玩笑,加上此时的西江人口并不密集,不像后世那样人满为患。

人为蓄水、破坏沿途植被、摧毁必经之地的岩层、挖掘引导渠,就是为了利用春季的暴雨,制造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冲刷出一条大河道。

沿途十几万人口的生活生产虽然会收到一定的影响,但人革联有底气补偿他们。

暴雨还在继续。

直到两天后,雨点才稍微小了一些。

唐菲林立刻下令:“进行二次截流。”

“是。”

一处提前建设好的钢筋混凝土大坝上,随着唐菲林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工兵和民兵们,迅速将装满大石头的铁笼,一个个推人缺口之中。

然后是大批装满沙土的麻袋,也是不停推让大坝缺口之中。

五个多小时后,大坝缺口被死死地堵住了,而工兵、民兵们吃了中午饭,又继续加固缺口。

根据天气部的估计,笼罩在西江流域上空的云层,至少还会降雨两天到三天。

随着时间推移,积蓄在灵渠临时水库之中的水量迅速攀升着。

当两天后,水位再次逼近警戒线的时候,唐菲林下令挖开北侧的大坝,让洪水冲击湘江那一侧的河道。

还是同样的配方。

疯狂的洪水,迅速改造着湘江上游。

而此时唐菲林则带着人,前往西江上游河道视察。

河水仍然在泛滥,只是规模小了很多,毕竟没有人为引导,加上水库积蓄的大量降水,已经破坏植被和岩层,河水不会如此狂暴。

本来只有十几米宽度的河道,此时已经被扩大到30~40米左右,深度方面也到达了3~4米。

当然,这是河水泛滥想法数据。

唐菲林估计在河水消退之后,西江上游河道的宽度,会维持在20~30米左右,深度在1.8~3米左右。

而且上游与中游的水位落差,也会进一步缩小。

再通过二次精修,灵渠运河的运输承载能力,将获得巨大的提升。

根据唐菲林的估算,在降水量充沛的夏季,灵渠运河的最大通行船只,可以通行排水量500吨以下的平底水泥船。

而到了冬季流量减少的季节,也可以通过水库调节河道水位,维持排水量200吨以下的通行条件。

比起之前只能通过10吨以下的小木船,通行能力提升了20~50倍。

而且这种束水造河的方式,是可以不断使用的,不过以后只能在遇到大暴雨的时候,暂时封闭运河,逐步加深加宽河道。

这种方法如果长期使用,甚至可以让长江改道珠江,因此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后世之所以不用这种方法,那是因为河流两岸的人口密集,而且人为制造洪水和水土流失,一个不好可不是掉乌纱帽的事情,而是要小命不保。

而现在南方各地人口不多,河流沿途人口的迁移也方便。

当然这个方案只适用于山地地区的河流,对于平原地区的河流,虽然可以用,但效果会减弱很多。

毕竟山地地区容易修建水库,而且有重力势能的加持。

一天后,灵渠周边开始放晴。

而湘江上游的冲河工程,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一大半,一切都在唐菲林的计划之中。

在珠江口附近,洪水带着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甚至直接将海岸线向南推进了十几米。

当湘江上游完成冲河之后,河道和西江上游差不多。

唐菲林下令拆掉灵渠临时水库的一部分南坝,只保留之前的钢筋混凝土水坝,在河道上的临时坝肯定不能保留。

当然,工程此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就要对灵渠运河进精修,同时修建几个真正的水库,用于调节灵渠的水量。

完成冲河之后,唐菲林便急匆匆离开了。

因为珠江—长江—浙水的运河,也进入最后的阶段了。

其实这一条的运河,比如灵渠还早进行冲河,去年年底的珊瑚台风期间,唐菲林就利用庞大的台风降水,硬生生加宽加深了浙水。

而北江、赣江上游,做好了准备,只要临时水库储备足够的水量,加上遇到大暴雨,就可以开冲了。

刚好近期江南进入梅雨时节,河流上游的降水量接近临界点。

其实运河在性价比上,哪怕是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比铁路具备更高的性价比,特别是那些不考虑保质期的大宗商品,如果可以走水运,他们不会选择走铁路。

例如德意志的鲁尔工业区,运河一直没有被淘汰,仍然充当铁矿石、煤炭的运输主力。

而唐菲林和郑森等人明白,修建铁路的成本太高,而且维护成本也不低,特别是在古代的大环境下,运河才是王道。

至于铁路方面,华北平原才是最适合的修建区域。

当唐菲林急匆匆赶到北江上游的时候,当地的储水量已经达到了标准。

他迅速下令掘坝冲河。

赣江和北江成功完成冲河,河道被扩充到足以通行200~500吨的船只。

……

唐菲林忙碌祸害长江和珠江的时候。

郑森已经在扬州城检阅了鲲鹏1号。

当宛如山峰一般的鲲鹏1号,缓缓的飞过扬州城上空时,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还在扬州城的李秀宁、柴绍、师妃暄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那庞然大物。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李秀宁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哪怕是敢上战场和敌军厮杀的她,此时此刻也感受到惊恐。

被邀请上城墙观摩的各方势力代表,以及东亚附近的小国使者们,此时无不惊慌失措。

倭国使者藤原大义、毛利景,眼神中充斥着惊恐和渴望,他们心里面正盘算着,如何让人革联同意他们的人过来学习这些技术。

而高句丽使者,一想到他们和中原王朝的恶劣关系,内心更是诚惶诚恐起来。

其他小国的使者,同样是百味杂陈。

郑森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甚至在看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瞻罗、扶南等小国的使者时,闪过一丝凌厉。

不一会,飞艇又有新动作。

只见飞艇底部船舱中,打开一个窗口,然后一颗上百公斤的重磅炸弹,呼啸着从五百米空中砸下来。

轰!

临时修建的碉堡轰然倒塌,砖头和碎片向四面八方溅射。

作为诸夏联盟在人革联使者,沈落雁和徐子陵脸色低沉。

徐子陵更是喃喃自语起来:“如此杀器,我军如何抵挡?”

“……”沈落雁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此时此刻她才明白什么是绝对力量,在如此力量面前,什么城墙都和纸糊的没两样。

轰!又一发重磅炸弹砸空地上。

顿时炸出一个半径好几米的大坑,冲击波甚至让城墙上的人,都感受到空气的硝烟味。

几个来自南洋群岛的小部落使者,甚至被吓尿了。

郑森大声的说道:“这就是科道的力量,任何妄图阻挡人革联实现天下大同的势力,都将灰飞烟灭。”

不少人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了。

哪怕是强行镇定下来的人,内心其实也是充斥着惶恐不安。

郑森没有理睬这些人的惊恐,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

今年下半年,就是人革联一统中原的期限,战争持续得越久,对于中原的损失越大,这是郑森等人无法容忍的。

这一次检阅结束之后。

各方的使者各怀心事,比如李秀宁、徐子陵等人,就立刻快马加鞭返回。

特别是无险可守的少帅军、瓦岗军,一旦人革联大肆进攻,整个黄淮防线根本没有办法防守。

特别是瓦岗军那边,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带着一大帮部下叛逃到李唐那边,还有不少人投靠了寇仲。

现在瓦岗军上下人心浮动,李密杀翟让的后遗症开始全面爆发了。

至于李唐方面,借助青铜火炮的优势,李世民带着天策军,在今年二月初,彻底击败了刘武周,还将来犯的突部打得丢盔弃甲。

然后回过头来的李世民,又逼降了梁师都,彻底扫除了李唐北面的威胁,将防线推进到阴山山脉一线。

只是当李世民班师回朝的时候,却发现长安城中一片压抑。

大兴宫内。

李世民看完李秀宁带回来的情报,脸色凝重到极点。

哪怕是英明神武的他,此时此刻又感到回天乏术,毕竟蒸汽战舰还可以通过阻塞河道,加上巴蜀的险要来抵消一部分。

而飞在空中的飞艇,根本没有办法防御。

总不能拿弓箭射击吧!

“二郎,你说火炮可不可以打到天上的飞艇?”李渊不甘的问道。

李世民想了想:“可以试一下,如果可以打到天上的飞艇,髡贼的飞艇就不足为惧。”

李秀宁则给了另一个好消息:“父王,慈航静斋的梵斋主打算再向朝廷捐献20万斤铜料。”

“好!沙门对大唐的贡献,朕非常高兴。”李渊眯着眼笑道。

其实他对于慈航静斋为首的沙门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为了制衡慈航静斋,将道门设为国教,而且和魔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次慈航静斋为了自保,不得不大出血一回,让关中、巴蜀、汉中各地的沙门,拿出一批铜象铜器,凑够了20万斤铜。

毕竟现在的铜,不将就代表钱,也代表武力。

没有高炉炼铁技术的李唐,现在只能用青铜,而青铜炮太消耗铜料了。

回到天策府的李世民,又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包括大舅子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众人听完这个消息之后,沉默了很久。

杜如晦叹了一口气:“唉!难!殿下,还是早做打算为妙。”

“难道真的没有胜算?”李世民非常不甘的走来走去。

杜如晦有气无力的摇摇头:

“巴蜀、关中、汉中、河套,如何防守?火炮就算可以打飞艇,可飞艇又不会呆在一处,任由火炮打击,万里边线到处顿时缺口。”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那如何是好?髡贼又对我等赶尽杀绝,断无投降之可能。”

一直沉默不语的房玄龄,展开一张地图,指着一个地方说道:

“为今之计,只有此路。”

李世民看着那位置,眼神中露出难以置信的错愕:“玄龄,这怎么可能?高昌等地加起来,只能养活二十几万人,我大唐这么多……”

突然他又愣住了,然后自嘲的苦笑起来:“就算是真的走到那一步,用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我等离开。”

但是房玄龄却继续吩咐道:“殿下,臣说的可不止西域,还有西域以西,故汉的甘英曾去过更加西面,如果他的描述没有错,大秦应该在那边,我们或许可以在那边休养生息。”

“这……”长孙无忌欲言又止。

房玄龄杀气腾腾的说道:“长史不用担心,既然故汉都有人可以过去,我们现在还有火炮,大不了灭了西突部,用他们的马牛羊,加上西域各国作为中转。”

李世民走来走去,一会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

“这个计划暂时不要公开,我一边尝试制造打击飞艇的火炮,一边派大军压服西域和西突部,占据西域之后,用屯兵实边的名义,向西域迁移人口。”

杜如晦想了想补充道:“殿下,如果要压服西域,我建议速战速决,如果我没有猜错,髡贼今年下半年定会大举进攻中原的诸夏。”

众人默然,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长孙无忌阴狠的说道:“既然要速战速决,那就不能用老办法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沿途部落的贵族全部诛灭,将他们的财产分给我们的士兵,再那一部分给当地百姓。”

显然他这是在效法人革联,在中原用这一招,那些豪强会立刻造反,但是等待异族,他们可不会有这个顾虑。

要是没有人革联,他们或许会用刚柔并济的方式,但是现在时间不等人,不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西域根本没有办法快速纳入统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