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五百五十六章 视察(五)

第五百五十六章 视察(五)

看完了火炮的生产工作。

郑森又来到了舟山造船厂,这里的工作并不是龙莎负责的,而是白玉楼这个军部部长负责的。

毕竟龙莎又无法使用分身术,搭建舟山化学公司、舟山钢铁公司、舟山建材公司的工作,以及够她忙了。

造船厂的工作,只能由白玉楼负责,毕竟他们都有相关的资料,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也可以满足当前的需要。

“老白,你的造船厂情况如何?”

白玉楼指着三个半封闭的干船坞,此时正在建造3艘300吨级别的大福船。

只有西方的飞剪船、盖伦船,白玉楼并没有生产。

因为前者速度确实是快,但重心不稳,遇到恶劣海况,折损率非常高,后世飞剪船刚刚兴起的时候,这种船的折损率一度达到了60%左右。。

白玉楼虽然有相对成熟的飞剪船设计方案,问题是性价比不高,有这个闲情逸致,还不如直接去研发蒸汽轮机。

同样盖伦船也一样。

中式的硬帆福船,或者此时隋朝建造的五牙大舰,又不是不能用。

白玉楼直接在福船的基础上,吸收了后世很多优秀的改进方案。

福船本身有水密舱设计,但也因为水密舱设计,导致没有使用侧肋,降低了本身的防御力。

不过这個时代的敌人没有火炮,皮薄一点也无伤大雅。

白玉楼又采用了u型船底、球鼻艏、覆铜板船底,稍微拉长船体,采用钢连接件,增强龙骨的整体强度。

至于西方的软帆设计,白玉楼并没有采用,因为硬帆本身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容易操作、需要人手比较少、可以多风向航行、抗打击。

至于重量问题,白玉楼优化了硬帆的设计,同时添加了一个船帆辅助升降机。

“我叫这艘船,命名为科学级,满载排水量为360吨,空载为135吨,最大载重为225吨,有12个水密舱,需要人手180人左右。”

至于速度,白玉楼没有水,因为现在还没有下水试航,而且风帆战舰的局限性摆在那里,他估计最大顺风顺水速度在15节左右,日常速度在6~9节左右。

“炮位是六个吗?”

白玉楼点了点头:“是的,我取消了前后船楼,改为中置船楼,火炮左右各3门。”

这个设计改动,主要是为了增强火炮的利用率。

因为两侧的火炮,并不是完全平行的,而且刚好错开一个炮位,在中间船楼里面的炮位,只能射击各自的那一侧,但其他四门在甲板上的火炮,却可以转动。

也就是说,如果采用侧面面向敌舰,科学级战舰可以同时调动5门火炮攻击一侧。

如果遇到大规模敌船的围攻,前后的四门火炮,也可以向四面八方发动攻击,避免了只能固定一侧的弱点。

福船型战舰虽然不能布置多船甲板,但是露天甲板也是有好处的。

更何况,科学级战舰的火炮,是采用了无烟火药、金属定装炮弹、后装、膛线的近代火炮,对于木船时代而言,简直是降维打击。

凭借航速、火炮射程,完全可以通过放风筝战术,将敌舰歼灭在远距离。

白玉楼的战术思想非常简单,那就是远距离决战,尽可能避免接舷战。

俗话说得好,穷则战术穿插,达则地毯轰炸。

用火炮战舰去和敌人短兵相接,那是傻子才会选择的事情,直接开炮将敌舰炸沉,才是王道。

郑森开口问道:“你估计这三艘船,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谷脈 “大概十一月份,到时候火炮和炮弹,也足够装备三艘主力战舰。”

郑森对这个速度还算满意。

钢铁厂大概每个月可以生产8~12门平等炮,化学公司的炮弹厂,平均每个月可以生产270枚75毫米的榴弹,短时间内,这是生产力的极限,主要是无烟火药和钢铁产量不足。

加上库存的300多枚炮弹,到年底,估计会有1100枚炮弹库存,这足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海战了。

只要敌人的舰队规模,不超过200艘,东海舰队可以碾压任何敌人。

而此时的东亚海域之中,可以集中200艘战舰的势力,或许只有摇摇欲坠的隋庭可以做到。

这里的战舰,是指排水量至少在100吨的武装船只。

那些排水量100吨以下的小船,倒不是不能用,如果可以集中几百艘,装上猛火油之类,采用集群和包围,还是可以威胁到东海舰队的。

毕竟后世的海上马车夫,和郑森老爹交手的时候,就是被火船围攻,最后被击败的。

不过白玉楼也不是傻子,科学级的优势在抗风浪,可以在外海航行。

这个时代的小船,是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基本只能在海岸线附近徘徊。

而在开阔的海面,想围攻东海舰队,怕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如果东海舰队的科学级战舰,规模可以达到10艘,库存的炮弹可以达到1万枚,那东亚海域之内,没有一个势力可以威胁人革联的海洋霸权。

在舟山考察之后,郑森迅速乘船返回了胡逗洲,在回来的船上。

秦墨正在船舱内摆弄着一台奇怪的设备。

木盒子里面,有铜线、玻璃管、特制的金属片之类。

另外一旁还放着一个由玻璃容器组成的大盒子,玻璃容器是四方形的,里面有一片片铅板、淡硫酸,显然这是一个铅酸电池。

而那个木盒则是一个无线电报机,而且还是使用了电子管的无线电报机。

另外还有一台手摇发电机。

秦墨聚精会神的听着扬声器,直到“嘟”一声开始,他就打开了纸条打孔机,电报机的信号,被转为特制纸带上的一个个孔洞。

不一会,电报就停下来了。

他拿起一连串的纸带,通过密码本,翻译出舟山电报室发过来的内容。

然后他又通过电报机,拍了一份电报回去。

这个时代没有复杂的电磁污染,加上技术工艺相对成熟,无线电报技术对于人革联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

哪怕是有一定材料要求的电子管,龙莎也可以通过电流推动,提炼出一小批材料,作为临时应急使用。

一个势力的控制范围,往往收到组织力、交通速度、通信速度的影响。

无线电报的出现,让郑森等人对于各地的控制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目前舟山工业区只生产8套无线电报,其中4套会固定在胡逗洲、舟山两地,然后是东海舰队2套、黑衣卫2套。

而这款无线电报的最大通信距离,大概在800公里左右,基本满足总督府的需要。

郑森回到胡逗洲,便叫来了郝建,准备安排下一步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