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 第185章 兵家,讲究的就是出奇制胜

弘文馆教场,风萧萧,尘土飞扬,人声俱寂。

不仅是弘文馆两名学士,国子监的祭酒和五名博士,以及两方学子们,目光呆滞的看着程俊。

欧阳询回过神,怒然道:“程俊,你休要胡闹!有你这样的吗?”

程俊肃然说道:“欧阳学士,是你说的有问题,应该不只快,还要准。”

欧阳询呵斥道:“数算要准这种事,还需要事先说吗?”

程俊反呛道:“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可不可以不准。”

这是来气人的啊.....欧阳询气的手抖开始抖了,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盯视着他道:

“你听好了,数算,不仅要快,还要准。”

程俊笑道:“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

欧阳询冷哼了一声,见他还用手捂着高瘦少年的嘴。

此时高瘦少年脸色青紫,眼白都出来了,欧阳询脸色一变,道:

“你还不赶紧松手?”

再不松手,他就该被憋晕了。

程俊立即松开了手。

高瘦少年喘着气,脸色恢复正常,激动的道:“你捂我的嘴干什么?”

程俊转头看着他,说道:“我是让你有口难言。”

有口难言是这个意思吗......众人心里默默想着。

高瘦少年脸色涨红道:“答题就答题,你怎么能捂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样不公平!”

程俊呵笑道:“你错了,这很公平,我能捂你的嘴,你也能可以捂我的嘴。”

高瘦少年想到自己这样落败,不服气说道:“以你的身材,想捂我的嘴,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我要捂你的嘴,怕是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我说的不公平!”

程俊眉头一皱,“你想要的不是一般的公平,而是极致的公平,这世间有极致的公平吗?”

“在这世上,有人四肢健全,有人天生残疾,有人长命百岁,有人早夭而死。”

“有的人妙笔生花,有的人大字不识,有人过目不忘,有人连昨天的事都记不住。”

“也有人天生富贵,有人一出生就是牛马。”

程俊摇头道:“按照你说的公平,那天底下就没有公平的事。”

“而我说的公平,是大道至简的公平。”

程俊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说道:“我身为国公之子,陛下亲选的御史,和你一个无官无职的学子,站在一个地方,答着同一道题,这难道不是公平吗?”

高瘦少年语气一噎,但仍旧不甘心,望着欧阳询道:

“欧阳博士,刚才不算,我想重来!”

不等欧阳询开口,程俊抱着双肩瞅着他,道:“你觉得重来,会改变结果?”

“刚才我是让你沉默,再来一次,你该倒头就睡,你是不是困了,想我帮你一把?”

倒头就睡......

高瘦少年浑身一震,顿时不敢再吭声了。

欧阳询听得气笑了,“程俊,你能把捂嘴这件事,说的这么有理有据的,老夫也是佩服。”

“但是,你捂嘴这件事,本质就是不对!”

程俊转头望向他,困惑道:

“我为什么不能捂他的嘴?两方算数,就如同两军交战用兵,兵者,诡道也,讲究出奇制胜。”

“我出奇且制胜,我有什么错?”

果然是兵家子弟啊......国子监博士们目放异色望着理直气壮的程俊,心里默默想着。

欧阳询瞪着他道:“你还用上兵法了?”

程俊放下双手,肃然说道:“家父程咬金,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用了大半辈子的兵法,我一直以武官之子自居,身为武官之子,我不讲兵法讲什么?”

褚亮忽然道:“君子六艺,乃是儒家之六艺,你参杂兵家想法进来,就是乱道!”

程俊转头看向他,说道:“什么叫乱道,天下就儒家一道是吗?兵家的不算,还是法家的不算?敢说这种话,你也不怕大半夜的百家诸子找你算账?”

“还有,褚学士,你这话说的不对,我虽然出自兵家,但我不仅学兵道,也学儒学。”

“我志在集两家之长,成为一位儒将,怎么能叫乱道,你该夸我给你们儒家长脸了才对。”

程俊一本正经说道。

褚亮差点没忍住蹦出脏字,碍于身份,他最终将脏话咽了回去,看向孔颖达,问道:

“孔祭酒,你当真要让程俊全权代表国子监?”

孔颖达点头道:“没错。”

褚亮冷哼道:“老夫现在才算是看出来,程俊出自兵家,他代表国子监,国子监的生员,还能算是儒家子弟吗?”

欧阳询补充道:“弘文馆是儒学正统,国子监和弘文馆的学术交流,本质上,是兵家和儒家之争,你清楚吗?”

“我很清楚这一点。”

听到孔颖达的应声,欧阳询忍不住了,呵斥道:“孔颖达, 你忘记你也是一位儒士?”

孔颖达淡淡道:“我从未忘却。”

欧阳询眉头拧在了一起,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孔颖达竟然还坚持己见,忍不住问道:

“你为何执意要让兵家和儒家相争?”

孔颖达沉默了几秒,随即长叹了口气,说道: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乖,是偏离之意。

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说当初孔子去世,含义深远的言论就此断绝,他的七十位弟子死后,奥妙的要义出现了分歧。

褚亮、欧阳询顿时明白孔颖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他是在说,孔子去世后,孔子的言传身教和思想精髓逐渐消失,孔子的弟子们死后,后世儒家弟子对于经典要义的理解和解释开始出现分歧,使后世之人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不同的解读和传承。

“自儒学发展至今,有太多的注解,也太多人对圣人微言有了新的认识,原因何在?”

孔颖达扫视了众人一眼,说道:“在于儒学包容万象,儒学就是应该让新鲜血液不停地注入进来,从而产生更多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儒学的发展。”

“我极力希望促成这次国子监和弘文馆的学术交流,不是为了国子监,而是为了儒家的未来。”

“你们不要忘了,我孔颖达,姓孔。”

孔颖达的声音响彻弘文馆教场。

众人这时才想起孔颖达的另外一层身份。

他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孙。

要说儒家正统,他才是正统。

…………

第一更,马上第二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