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2002当医生 > 815 补出来的寄生虫

回到2002当医生 815 补出来的寄生虫

作者:真熊初墨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0:11:39

815 补出来的寄生虫

周从文送自家老板去酒店入住,一路和老板轻松闲聊。每当老板提到912的时候,周从文都觉得亲切。

做完3000例手术回912,周从文对这一天越来越是期待。

“周从文,最近邓明差点没住院。”

闲聊着,黄老忽然说了这么一句。

周从文瞥了一眼大师兄,见他微微尴尬,便笑着问道,“怎么回事,老板。”

“唉,别提了。”邓明叹了口气,“这不是年前的时候单位体检么。”

“我年纪大,职称、职务高,比别人多了一些检查,其中有便常规 寄生虫的检查。”

周从文听邓明这么说,忽然笑了,“我说邓主任,喝点就算了,你该不会吃灵芝了吧。”

邓明没想到自己刚提了一个开头,周从文就说出了故事的结局。

“前段时间一个伊春的老患者给我送的灵芝。”邓明苦恼的说道,“说是他带着孩子雨后去采蘑菇,也不算是深山,就看到了一株灵芝。

用山里人的话讲,能遇到这么大的灵芝遇到是需要大气运的。”

“然后就送给你了?是不是还有灵芝孢子?”周从文对什么大气运、别人看不见灵芝就那孩子能看见之类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他笑眯眯的问道。

“是。”邓明也不讳言,无可奈何的说到,“我也是第一次吃灵芝,着实问了很多人。”

“灵芝孢子很难消化,在粪便里看起来像是寄生虫。”周从文道,“是不是吓坏了。”

“那倒不至于,只是寄生虫而已,对症治疗呗,不算是。”邓明道,“就是老板听说后非要我再做,然后老板去检验科的镜下看,有些尴尬。”

“少吃点那些没用的。”黄老淡淡说道,“滋补过了对身体反而有害,说了多少遍都不听。”

“老板,就跟美国人拿阿司匹林当安慰剂一样,邓主任愿意喝就喝呗,只要他觉得对身体好就行,咱不管他。”

“关键是他竟然叛变了,把我最近吃了多少鸡爪子都告诉你师娘!”黄老气愤的说道。

“哈哈哈。”周从文大笑。

邓明挠头,“我也不是故意的,但老板您知道的。”

接下来的话邓明没说,周从文也不想提这事儿,便笑道,“老板前年我刚上班,遇到一个患者。”

“哦?”

“片子上看像是有肺结核,但相关检查都是阴性。”周从文道,“我想让患者去结核病院,但总觉得不对劲。”

“很有可能不是,你是不是做了寄生虫检查,发现是阴性,然后反复觉得不对,最后找检验科的人了。”黄老问道。

“是。”周从文并没有惊讶,这种临床上的事儿对老板来讲都不叫事儿,老板经历过不知道多少例。

“我找检验科的同事,给患者做了一个无限量的便寄生虫检查,后来第22次的时候才在镜下找到了肺吸虫。”

“吃蝲蝲蛄吃的?”黄老了然于胸,淡淡问道。

“是。”

周从文对老板的明察秋毫早就习以为常。

虽然说肺吸虫并不常见,而且这种寄生虫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喇蛄。

发生在东北,主要还是蝲蝲蛄身上寄生的。

吃蝲蝲蛄倒是没事,就怕煮不熟,半生不熟的吃特别容易感染肺吸虫。

“的确很难一次就看到,要不说临床看病很多都要看命呢。”黄老淡淡说道,“要是有那么一种仪器,把粪便样本送进去,可以扫描一下就能知道有没有寄生虫就好了。”

周从文笑了笑,在二三十年后才有人提出类似的理念,但一直到自己重生之前都还没有第一代机器。

毕竟是寄生虫……

随着国内卫生条件的提升,寄生虫病越来越罕见,临床上的一些小医生基本没见过寄生虫病。

所以此类疾病也没人重视,一旦感染寄生虫,就是一种“罕见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好事。

老板想的太多,估计这辈子他所有的遗憾都想在晚年弥补。

可有些事儿也得科技条件跟得上才行。

弥补遗憾,周从文深深的看了老板一眼。

周从文道,“老板,别想了,您说的这玩意倒是能造出来,可是成本太高。而且要给患者用上,又该说乱开检查。真正能获益的人其实不是,您说是吧。”

“还用你说。”黄老斥道。

“嘿。”周从文盘着自己的小平头笑起来,“老板,您好好歇歇,明天我最后看看患者,有什么问题我马上跟您汇报。没问题的话,后天一早,就上台手术。”

“都知道怎么用?”黄老问的简单,周从文知道老板说的是那些新器械。

“我熟悉一天,然后送去手术室消毒,应该没问题。就算是有什么不懂的,看您做一台手术,我也就会了。”

邓明无奈的看着周从文,看一台手术就会……

这货要不是早都展现出来强劲的实力,任谁听他这么说都得觉得是吹牛。

“没什么难的,不过你也不要大意。”黄老淡淡说道,“毕竟是小切口,术野狭窄。”

“嗯,我跟您上台,邓主任,麻烦你取大隐静脉。”

邓明抱着保温杯,憨厚的笑了笑。

“你对术后的预期怎么想的?”黄老又问道。

“15年。”周从文很肯定的说道。

要是70以上的高龄患者,在口服药物维持的情况下能保证心脏顺畅供血15年,也就够了。

这个预期要比现在临床应用的术式术后维持时间长了两到三倍左右,可以说效果“惊人”。

再加上小切口、一站式,连邓明仔细想来都有些目眩神迷。

邓明还记得他刚到临床的时候国内没有体外循环机,老板自己琢磨着做一台,但怎么都没敢在手术室用。

那时候国内的各种零件、工业水平太粗糙,体外循环还是精密仪器,和这次老板带来的自制设备不同。

可是谁能想到自己还没退休,心脏搭桥手术竟然能演化到这种程度。

6cm左右的小切口就能搞定,简直和做梦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