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94章 重点防御对象【第三章】

第94章 重点防御对象【第三章】

董虎不是个犹豫不决的人,一旦心下认定了,就不会再有太过顾虑,三丫远比大丫活泼,叽叽喳喳的说着他手下大将的粗鲁、暴躁,好像很怕他拒绝,怕他要自己嫁给其他人似的,对此董虎也只能暗笑不已。

回到西宁城后,董虎只是大致翻阅了遍三丫做出的备忘录,并未下乡走访,他相信三丫和下面兄弟姐妹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欺骗,无论做的好不好,他都不会太过恼怒处罚,顶多将做不好的弟弟妹妹叫到身边,告诉他们哪些不足,应该从哪里入手,该怎样去做。

董虎更愿意让督理民政兄弟姐妹在摸爬摔打中成熟,不会对此太过苛责,只是翻看了一遍半年来耕种情况,其他事情并不准备太过插手,对于他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其余的都不是个事,至于打架殴斗,甚至伤人性命……大西北还能少了这种事情?

大西北民风悍野,别说打架殴斗不是个事,就是发生民变、劫掠杀人,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想要瞬间把羌人变成品德高尚的劳模,那是想也别想的事情。

董虎不会太过在意民事、律令,但他在意稳定一切的军队,在意军队建设,在意对军卒的约束。

白日里,在董虎默认了“三夫人”后,当晚三丫就没羞没臊钻入了房中,次日一改往日衣着发型,唯恐别人不知道她成了三夫人的事实,随后小半个月里,更是一路跟随董虎视察了西宁、安夷训练营。

在董虎视察了一遍齐整干净的安夷训练营后,并没有继续前往允吾城训练营,但他总觉得“安夷城”不是很好,为了表明羌人也是大汉帝国的一员,不仅当着一干“董”字将领的面写了份奏折,更是当场为“安夷城”换了“安民城”名字,让人将城头“安夷”三字清除掉,换成“安民”两字。

“安夷”有碍民族团结,会让羌人感觉自己与汉民是不一样的,炎黄子孙血液里本就有羌人血脉,若不是穿着不一样,脱了光光后,两者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子出品的。

与“山西大同”一样,董虎越制更改“安夷城”为“安民城”,而这显然让“董”字羌人将领很是高兴,酒宴上也让董虎多饮了一杯。

孙牛对董虎未能前往允吾城训练营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又“傲视群雄”高昂着头颅,因为主公说了……

“允吾城训练营咱就不去看了,咱相信,只要你黑牛还在允吾城,允吾城训练大营就不会差了他人半分!”

“咱绝对信任你黑牛……”

“换了旁人,咱说啥都是要去允吾城看一看的……”

……

孙牛嘴咧得老大,胸膛拍的咚咚响,一再保证自己绝对没有偷懒,全是按照主公说的做的。

因为各地驻防要塞、城池耕地多寡不同,屯田养兵规模也各自不同,就需要另择一些地方进行耕种屯田,而董虎也最为照顾军卒,所有兵卒屯田所在并不是在山岭梯田,而是选择在各个平原谷地的中心,是河湟谷地最好的地段,以此凸显他对兵卒的重视。

允吾城、安民城(安夷)、西宁训练大营居于河湟谷地东中西三处谷地平原的中心,距离河湟谷地三处重城较近,若其他地方发生变故,任何一城都可以在一日间征调一万兵卒,可以最短时间内应对最危险的变故。

三处训练大营每一处都有过万屯田兵卒常驻,名下各有五千董虎直属奴隶为他们耕种、放羊,充当训练大营随时出征的辎重民壮,保证军卒的日常衣食住行,再加上这些军卒的过万家属,平时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训练大营是董虎在这个时代的府兵、卫所兵卒,平日里,允吾城副将孙牛、安民城副将刑勇、以及董虎直属的西宁城是不直接插手训练营的事情的,各训练营内大小事情由都尉府长使三丫直接督理,各训练营也有自己的长使常驻督理,如同军中参谋督理训练营内大小日常事务。

训练营长使主管训练营内大小事情,一旦发生战争,各营副将就有了作战权,两者的职权是分开的,但允吾城训练大营与其余两处训练大营不大一样,若将河湟谷地比做一个国家,副将孙牛就是边军大将,允吾城就是边境重城,对于这样的边军大将,就要给予足够的权利,给予更多的临时作战权,允吾城训练大营长使权柄就要弱化了许多。

狭义上的河湟谷地是允吾城以西,是老鸦峡以西,河湟谷地像一串香肠,每一段香肠之间都有绳结扎着的,绳结的位置就是一段道路难行的峡谷,是防御重地,防御住了峡谷,就阻拦住了敌人进出,而允吾城就是这样的防御重城,是在老鸦峡以东的出口位置,占据了允吾城就堵住了河湟谷地羌人的进出,也因此,允吾城才是金城郡的治所所在,是防御河湟谷地羌人的重心中的重心。

狭义上的河湟谷地是允吾城以西的谷地,但这只是狭义上,而在允吾城以东还有五六十里的谷地,直至湟水与黄河汇流,这一段谷地平原同样也属于河湟谷地的一部分,但因为两处河流汇聚在一起,冲积出来的出口平原就要开阔的多,防御就要困难的多。

不仅允吾城防御东面谷地出口处困难些,同时还要防御南面的积石山,是他人可以自河关塞渡过黄河,进行侧击允吾城,董虎领五千骑迂回奔袭允吾城时,走的就是这条侧击道路。

如此一来,允吾城防御的任务压力大,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情况较多,董虎给允吾城守将的权柄也更大。

或许他人不屑一顾,都是大汉朝的臣子,允吾城以东是大汉朝真正直属领地,要重点防御也应该防御临羌城以西,董虎把重点防御放在允吾城,不是想造反,那就是在造反的路上。

关键是董虎与韩遂不对付,或者说与韩遂背后的东羌不对付。

河湟羌是羌人的祖地,是严格意义上的西羌,其余地方的羌人都是大汉朝自己分散出去的羌人,也就是说,除却河湟羌外,哪怕大汉朝最西面的西域、敦煌郡的羌人,看似比河湟羌的位置还要西面,但他们都应该归入“东羌”行列,是臣服了汉朝并被汉朝打散安置的,只是人们本能的将陇西郡以西的陇西羌人称作西羌,余者分为东羌。

河湟西羌与其他地方的羌人有着很大的不同,西羌每每反叛,实质上是烧当羌与大汉朝之间的战争,是当年陇西太守张玗在宴会上一下子杀死了八百多烧当羌大小头领的因果。

烧当羌是高原羌,高原羌性子又倔强跟头驴子似的,大汉朝一下子杀了他们这么多头领,还是在投降酒宴上阴谋算计杀死的,双方就结下了死仇,几百年来,每一次羌人造反,烧当羌都会参与进去,两三百年来,烧当羌不知死了多少头领、族人,双方也只能有一方彻底倒下,这场持续了两三百年的战争才会结束。

河湟羌造反的原因出在烧当羌身上,烧当羌在河湟谷地的末端,只要烧当羌造反,谷地内的大小羌部就不得不参与进去,就与董虎强迫着无数人从谷地东面向西推进一般无二,烧当羌如同推土机似的推着谷地内无数人造反,不造反……就去死!

烧当羌是河湟羌造反的源头,想要河湟谷地安宁就只有彻底干掉烧当羌。干掉了烧当羌,整个河湟谷地也有了彻底安静下来的条件。

但东羌不同,东羌是大汉朝自己分散出去的羌人,不仅遍布整个凉州九郡,就是并州也存在大量羌人,两三百年繁衍下,受到汉人影响的东羌早就与西羌不同属,东羌造反的原因那就太复杂了,而且东羌人造反的心思也多,远不是烧当羌要报仇、出气那般单纯。

趁着烧当老王带走了烧当羌主力青壮,董虎强迫着无数羌人与烧当羌决战,又让二丫领着十三万羌人自南川谷登上高原,堵住了烧当羌逃窜后路,这才一举干掉了烧当羌,一举清除掉河湟谷地最大的动乱源,河湟谷地也有了安宁的条件。

可东羌不同啊!

东羌造反的原因五花八门,受到汉人影响较多,或许称王称霸已经成了东羌造反的主要动力,若东羌不干掉屁股后面的董虎所领的西羌,他们如何可以安心造反,如何争霸天下?

董虎在允吾城屯重兵,不是为了防御朝廷,若朝廷真的要一心揍董虎,允吾城是不可能防御得住的,董虎也只能转身逃亡高原,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他在允吾城屯重兵,就是为了戒备韩遂背后的东羌。

在另一个世界里,董虎知道韩遂、马腾等人的野心,尽管还没遭遇到那个不知在何处的马腾,但他绝对不会相信这些家伙,他宁愿相信董卓,也不会相信这些家伙投靠了朝廷,就真的成了老老实实的三好学生,

不防着偷偷打开城门,不防着放贼人杀入允吾城的韩遂,不防着成了金城郡太守的韩遂,万一大意了,让那老小子偷袭了允吾城,让他带着无数东羌越过老鸦峡……

咋整?

在河湟谷地,董虎的根基就与一根铁棍强行插在泥土里没区别,高原两个万帐部还是幼年期,董虎若不在允吾城屯重兵以防,被韩遂捅了屁股……

咋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