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91章 忠孝节义【第三章】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91章 忠孝节义【第三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91章 忠孝节义【第三章】

董虎心下苦笑连连,这种阴谋诡计看着天衣无缝,可若他伸手接过两千顷废地,他皇甫嵩这辈子都别想踏足军事,而且不仅影响了他一人,整个皇甫家族都甭想落了个好。

原本是自己占着理的,抢了粮食后,那也是屁个理都没了,反而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匪类。

想了好一会,董虎也没发现自己身边有什么持重谋士,也不由一声长叹。

“咱家还是缺一些老狐狸啊——”

西北汉子性梗,很少有人擅长玩心眼的老狐狸,董虎知道西凉有个毒士贾诩,关键是他不知道贾诩在哪里,若是知道,他一定会将人绑来,不出谋划策就砍他脑袋。

谋士五境,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贾诩自己提出的谋士五境,若连自己一家老小的命都保不住,又如何是三国顶级谋士?

董虎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得住那贾诩,把他一家老小全绑上高原,他就算挠破了脑袋,任他折腾,那也甭想跳出手心,跳不出去,就只能老老实实听话。

想的挺好,关键是他不知道那贾诩窝在哪里。

就在董虎挠头绑了哪些名士呢,大丫又说了一句……

“夫人……夫人在三个月前病逝了……”

……

“唉……”

董虎沉默许久,还是深深叹息一声。

“在去岁时,见了婶娘时,咱就知道婶娘她……”

……

“婶娘她没遭罪吧?”

“是谁为婶娘治丧的?”

大丫沉默数息,有些担心他太过伤心,拉着他手臂……

“虎口堡送信说,说夫人病逝前,已经把大公子他们全部送去了河东郡,家中……家中并无几人。”

“夫人病逝后,董家便把大部分田地卖给了李家,是三阿翁他们帮忙埋葬的,就埋在虎口堡西山,是夫人病逝前自己选的地方,夫人说……有夫君在旁守着,夫人心安。”

……

“唉……”

董虎轻声叹息,在他生命里,有两个女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救了他一命,养了他三年的任氏,另一个就是董氏。

董虎睁眼时,第一眼是已经奄奄一息的亲生娘亲,之后阿父董大就将他扔出了门外,第二眼见到的女人,是一个身上散发淡淡奶香味的女人,除了在她身上能闻到这味道外,他从未从其他女人身上再闻到过同样让人迷恋的味道。

任氏成了董虎的娘亲,第一口奶水,第一件小衣,第一次摇摇晃晃迈步,第一句话语,学习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文字……

现实是残酷的,那个女人终究还是离开了他,前往了雒阳,一个让董虎心神难安的地方。

任氏离开了临洮后,董大又不管不问,他就由大家嘴里的读书郎,变成了漫山遍野跑的野孩子,力气不够就设置陷阱,抓捕比他还要强大的野物,成了自己养活自己的野孩子。

第一次见到董氏时,是他在山里遇到了野狼,虽然最后杀死了野狼,人也成了血葫芦,被人抬回城后,是董氏为他上的创伤药,因这事,董大被恼怒的女人杖责了二十棍,从那以后,董虎就没有再跑出城野外狩猎,而是成了肉铺里的小掌柜。

自幼磕磕碰碰长大,虽遭受了些苦楚,但董虎知道,若没有董氏、董瑁母子在旁拉扯一把,他是绝无可能养了这么多兄弟姐妹的,也不可能一路顺顺当当。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去了雒阳,至今不知生死,一个死了时,身边连个亲人都无,尽管心下知道,这是那个女人自己的决定,心下还是没由来的一阵酸楚、叹息……

“传令各营、两万帐部,凡有刀刃者,皆为婶娘披麻戴孝三日。”

“传令虎口堡,过些日,咱要回一趟临洮,叔父、大公子不在,咱要为婶娘守灵四十九日。”

大丫犹豫了下,轻声说道:“夫君,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董虎沉默数息,叹气道:“小乙、孙牛抢了朝廷的粮食,虽说那些本就应该是咱的粮食。”

“欠债还钱,就算抢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也是在理的,可朝廷文武呢?凉州上下官吏呢?他们如何看待咱们?”

董虎叹气道:“朝廷在河关塞、白石塞重新设立关塞,就已经表明戒备咱们的态度,朝廷已经将咱们当成了潜在的贼人,而且还是危险等级很高的那种,只不过现在凉州初经大乱,地方不靖,这才没有太过刺激咱们,只要咱们就此老老实实窝在河湟谷地中不出来,短时间内朝廷是不会把咱们怎么样的。”

“可你要知道,朝廷已经将咱们当成了贼人的事实!”

……

“忠孝节义……”

“咱爹董大是婶娘的亲随义从,前往虎口堡守灵四十九日,既是部将之忠,亦是子侄之孝。”

“*******,*******。”

“北宫伯玉、韩遂等人反叛,五千兄弟姐妹舍家奔赴战场,不取国家一粒粮、一文钱,此为忠,是为国尽忠守节!亦是卫国护民之大义!”

董虎叹气道:“国家危难之时,婶娘破家以献三万石粮,虽是一弱女子,忠贞不弱豪男儿,诸军当礼敬之。”

董虎轻拍了下怀里的女人,说道:“此事就这么着吧,你让人传令各营将士,麻布没有,那也得给咱腰间拴根麻绳,哪个混蛋敢与咱多嘴多言,咱就治他们混账抢粮大罪!咱就从上至下剥了他们的甲胄!”

“虎口堡那里也通知一下,给咱准备好,咱会带着两千幼军骑前往,粮草、白衣麻布都要准备好。”

董虎想了想,说道:“就这些吧,你与苦娃先起床与咱做些饭食,咱要静一静,一个时辰内不要让任何人前来打扰,咱要想一想该如何写一份奏折,能把朝廷敌意减轻一些是一些。”

大丫点头道:“大丫知道了,大丫这就去传令。”

董虎又轻拍了下啥都不懂的苦娃,见大丫起身,苦娃也跟着起身穿衣物,与大丫差不多的汉家女子衣物。

两人窸窸窣窣一会,见他双目微闭不想说话,大丫犹豫了下,还是在他额头轻吻了一记,见大丫如此,苦娃也跟着亲了下,董虎不由露出些苦笑,他还没到了要如此安慰的地步,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两人离去后,大帐内也只剩下了董虎一人,脸上多了些感伤……

嘴里说着“忠孝节义”利弊,却瞒不了心下真实情感,他只想看一看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女人,看一看她的新住处风景好不好,与她说一说乱七八糟的事情……

抢粮造成的恶劣影响很大,董虎心下却知道,当他成为河湟羌王的那一刻,无论他怎么做,都不可能消除掉朝廷的忌惮,除非现在就散去所有兵卒,至此老老实实在高原放羊。

若是换了其他的时代,董虎一准自此趴在高原,老老实实做个土司王,甚至帮着朝廷拿下整个高原,将整个高原变成中原的一部分,可他偏偏知道乱世就要来了。

乱世来了,没人能够躲得开,只能在乱世中浮浮沉沉,而他不想随着乱世浮沉。

不想浮沉,就只能激流搏浪!

不想随波浮沉,就要掌握一些实力,与朝廷就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矛盾,无论他抢不抢粮,朝廷都会对他戒备,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得失,有得就有失。朝廷戒备少些有少的好处,戒备深些有深些益处,最起码,朝廷知道了董部义从是一群蛮横家伙,日后在进行调动、打压的时候,就会谨慎。

董虎对护羌校尉夏育重新修建河关塞、白石塞并不感冒,若两处关隘修复了,就能让河湟谷地免于天下大乱下的灾祸,他巴不得朝廷修长城似的将河湟谷地围起来,可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天下一乱,没人能逃脱。

董虎虽头疼董小乙、孙牛抢粮造成的影响,可也就那一回事,这些小事还影响不到他的心情,可董氏的病故却让他有些消沉,书写奏折不是很难,无非就是摆道理说事实,顺便把婶娘董氏的功绩说一下,能求得一个烈女名节便求得,不能求得也无碍,上奏这些,也是为了解释自己因何离职越境。

奏折不难,仅一个时辰便将奏折扔给了刘弃,让他亲自送去金城塞,让韩遂把奏折一站一站送去雒阳。

自己男人心情不好,大丫、苦娃也愈发温柔,唯恐他因心情不好,吃睡不香,得了病什么的,话语间也不再提及董氏的事情,净捡他喜欢听的事情,比如孙牛是如何欺负的太守韩遂,如何逼得韩遂不得不将治所放在金城塞,逼得边章、李文侯等人没法子清点人头……

大汉朝的赋税不高,田税三十税一,刍稾税每顷五十五钱,这些都不算高,真正让百姓难受的是人头税、更赋税。

人头税又可以叫户赋,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养活兵卒的,一个是养活皇帝的,每户每年大概要缴纳两百钱,但这是家中女人在15—35岁出嫁后的情景,若没出嫁,就要多交六百钱。

更赋税的原因是大汉朝是全民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每个成年男丁都要当兵打仗,不管你残不残疾,只要是成年男丁,只要没当兵,每户就要交三百钱。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原地区来说,百姓还能交得起五百铜钱,可对于人口稀疏、市场狭小的大西北,五百钱可就要了人命。

一石粮与一头羊的价钱都是一样的,都是三百钱,关键是大西北都是放羊的,都是没钱的穷光蛋,你卖给谁?

官府来收税,若顺手牵走两头羊,那都是难得的好官,至少人家还认可了一头羊三百钱的价值,可若收税衙役就不牵你家羊,就问你要五六百铜钱,你哪弄去?弄到最后都想死的味,本来只是两头羊的税,倒头来你还得硬往人家怀里塞四头羊,不塞就抓起来关大牢,谁让你没五六百铜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