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70章 可一可二不可三【第二章】

第70章 可一可二不可三【第二章】

董瑁好像知道他人皱眉是为了什么,向几位大佬抱拳解释。

“我军自临洮前来时,本部仅有五千,余者皆是俘虏之叛军,虽烙下印记,然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劣性,各军宜稳不宜乱,各军将领皆已确定,朝令夕改只会让兵卒觉得我军与朝廷不一心,他们就会有异样心思。”

“今日朝廷势大,他们选择投靠了诸位,可朝廷真能常年养着他们吗?阿父是司马,将军虽今时领数万大军,平乱后又能统领多少兵卒?余者还不是各自返乡?”

“他们额头有字,诸位若不理会他们日后困顿生计,一旦归乡遭受屈辱,心下怨气必重,日后谁也说不好会如何。”

“所以,虎娃临行前特意交代了,若三位大人不能给他们一个未来保证,那就别乱动各军将领职位,至于各军将领合格与否,自有人对其评定。”

董卓对佣兵内部升迁较为了解,转头看向皱眉不已的皇甫嵩、郭胜,一脸正色、严肃。

“皇甫将军、郭公可能不知,虎娃所学与咱们大汉朝领兵之法有很大不同,是源自极西大秦国,底下将领或许差了些,但绝不会太差。”

皇甫嵩、郭胜不由一愣,不仅两人,厅堂内不少人都是一副呆愣样子。

董卓也不理会他人态度,冲着董瑁摆手道:“虎娃就是屁事多,此事咱答应了,他养的混蛋咱一个都不动。”

董卓答应,皇甫嵩、郭胜、周慎也只能点头,就算不答应也不行,两三万兵卒充入一万朝廷大军中,董虎、董瑁一系占据绝对优势,若真的激怒了刚刚投降的羌人,兵败反倒是小事了,这些人死在乱军中都不稀奇。

军权分配完毕,紧接着就是粮食物资,董卓感觉到了董虎、董瑁的不满后,也不再在粮食牛羊上开口,也正如他猜想的那般,当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提出先动用董部义从的牛羊后,董瑁甚至还没开口拒绝,底下的一群将领就恼怒了,即便皇甫嵩、郭胜一再保证,以一石粮食兑换一头羊,事后朝廷还给他们,董字军团、佣兵军团将领也是不愿意。

双方争执良久,或许是董卓的弟弟董旻觉得这么僵着总不是个事儿,看向董瑁。

“牛羊是虎娃的战利品,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也是虎娃和将士的,一头羊一石粮,朝廷并未亏了将士,而且将士们也不再是自己吃自己的,这些牛羊算是朝廷给将士们的赏赐,将士们所得多了些岂不是更好?”

调入董字军团任一大队长的胡三不听这话还罢,听了后,不等董瑁开口,不满冷哼。

“三老爷,狄道危急时,大家伙刚与狼孟厮杀后,第三、四大队便立即救援狄道,说好的管吃管住,结果却让一千兄弟整日饿肚子,若不是大头领前来,两个大队早他娘地没人了!”

“若这不算,那五千卒所用的弓箭、箭矢呢?说好的,到了现在也没见到!”

“可一可二,不可三!”

孙牛虽平日里每每与胡三脸红脖子粗,此时却很是点头赞同。

“说的没错!先是李太守答应的满满,后是皇甫将军答应的,可都没应诺,如何可让数万兄弟们相信?万一到时候牛羊吃完了,数万兄弟饿了肚子,朝廷又不给咱们粮食,咋整?”

三丫也一脸不悦道:“三老爷若是做保,应下了十三万石粮食欠条,牛羊就可拿走,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董瑁一阵无语,不仅董旻老脸涨红,席间坐着的李宽、皇甫嵩、董卓全是老脸燥热,但一干吃了两次亏的大小将领却全点头。

董卓很是责怪董旻,可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得看向皇甫嵩、郭胜。

“两位大人以为如何?”

皇甫嵩叹气道:“粮食尚未收割入库,即便是长安,府库中也无多少粮食,况且,即便有粮,运粮也需诸多时间。”

董卓默默点头,说道:“将军说的是,可将军也知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卒不大一样,将军可否保证军粮第一时间还给他们?”

皇甫嵩皱眉道:“董司马难道还质疑朝廷?”

董卓心下顿时有些不满,脸上却露出无奈苦涩,叹气道:“将军也是听了这些混账话语,若不能让他们完全放心,他们是不可能答应的。”

皇甫嵩一阵沉默……看向一干皆是不信将领,回头看向儿子皇甫坚寿。

“拿笔墨。”

“我皇甫家在长安周边还有些田地,本将军以两千顷良田做保,若事后朝廷不与众将粮食,田地皆与诸位将士。”

在皇甫嵩开口说出这话语时,皇甫坚寿、皇甫郦皆大惊,但两人皆被皇甫嵩抬臂阻止,看着三人如此,孙牛、胡三一干人就有了些迟疑,这话语说了出来,想来也不会再违背诺言,但三丫却点了点头。

“皇甫将军说了这话语,想来是不会再有违背诺言之事,但此事事关无数兄弟们的肚子,还是先小人后君子好一些。”

皇甫嵩心下没由来的一阵恼怒,但他什么话语也未说,拿过一支竹签,三下两下便写下了彼此契约,或许皇甫嵩是真的恼怒了,没有让他人送过去,或是让三丫走到近前去接,而是随手抛了过去,结果力道不足掉在地上。

三丫像是未感受到皇甫嵩的怒火,上前拾起竹签,看了一遍后,这才小心将之收起,与皇甫嵩抱了一拳退回,气氛又沉重了三分。

先是军权的争夺,又是牛羊辎重,之后是作战计划的制定……

或许是三丫真的激怒了皇甫嵩,在作战计划时,分配到董卓名下将领还罢,余者皆被分配到了无关紧要的地方,或是强攻金城塞队列中,诸如周慎所属的董耀,就是第一波强攻金城塞的送死兵卒,可即便如此,竟没有任何人反对。

董虎并不知道榆中发生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千里奔袭一定会触怒皇甫嵩、董卓、周慎,没有别的原因,皆因他的兵马超过了平乱所有兵马,功劳也是最大的那个,肯定会成为枪打出头鸟的那只鸟。

但他还是出兵了,无论现实需要,还是日后长远考虑,他都必须冒险出兵,这是他的最后机会。

有些东西,该舍弃就舍弃,该争夺就要争夺,三万兵卒,皇甫嵩、董卓、周慎三人若想要,他都可以给他们,但董虎很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些兵卒,或者说不是想养这些兵卒,此时的大汉朝任何一个将领、家族都不可能养这么多兵卒,即便皇帝也养不起。

说起来有些好笑,董虎是知道的,三国之时,动辄动用十万、几十万军卒,可此时的大汉朝怎么就养不起区区三万兵卒了呢?

可现实就是这个样子,整个雒阳的常备兵卒也仅有北军五营四五千兵,也仅各个城门数千卒,一个地跨数个郡的营将,常备兵不过两千卒,只有战时,才会临时招募些军卒,大小将领也是州郡推荐,而战后,各自回家各自奶娃,能获得些许利益的只有大小将领,他们才有可能因军功成为勋郎官,下一次战争爆发时,不需要他人推荐,由皇甫嵩这般将领直接调动。

三万兵卒也好,十万也罢,都是朝廷临时征调的,战后各自解散回家,能够获得利益的只有将领,争夺兵马指挥权,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为了自肥而已,当然了,董虎也相信,肯定会有不少真正忠义大臣,肯定会有忠义大臣担忧他成为另一个尾大不掉的祸乱存在。

董虎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他知道三国战乱死了多少人,也知道未来的大西北会持续动荡几十年,他本能的想要尽可能的消弭一些战乱,即便没法子制止,也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动荡的强度,而减少动乱源的兵卒人数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减少动乱源的兵卒,就要想法养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散落在民间,可无论是皇甫嵩,还是董卓,或者是朝廷,都不可能去养,他们不能养,就需要保持董字军团、佣兵军团的完整性。

董虎的态度很明确,听调不听宣,他可以为他们赚取功勋,可若割裂、插手自己军队,那就不行。

临离开榆中时,董虎对各兄弟交代的很清楚,而此次千里奔袭,就是为养数万兵卒而夺一处自养根基地。

一人双骑远不如一人三骑这么给力,但五千骑的行军依然很快。

河关塞面河而背山,沿着黄河下游或上游,也不是没有这种地形,之所以汉宣帝当年在此处设立要塞,还是因为此处河面宽阔且水流舒缓易渡。

积石山北面是高山,甚至有不少常年积雪高山,若大山的北面是大海,黄河即便六七月也是水量丰沛,但大山的北面是易旱的陕甘,在春暖雪融时,山岭雪水大量融化,自三月时,黄河水势会逐渐上涨,可进入燥热夏季后,若非下了暴雨,水量反而一日少一日,至少积石山是这般。

水量减少,董虎即便不用皮筏子,也可以轻松渡过黄河。

一人双骑的行军速度很快,仅十日,董虎就渡过了河关塞。

连日急行军,不仅人员、战马需要休整,董虎也需要知道允吾城具体情形,只是他没想到,外出的斥候还未回来,一黑瘦黑瘦女娃竟发现了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孟都的小妹幺娃。

看着又黑又瘦,跟个小野人似的哭嚎丫头,他怎么也想不到,孟都、孟威兄弟投降北宫伯玉时,怎么没将她一同带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