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530章 军政、训政、宪政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530章 军政、训政、宪政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530章 军政、训政、宪政

孙牛、胡三越境杀入陈留郡境内,陈留郡危急,在曹操一通劝说下,张邈、张超兄弟分别前往酸枣县、颍川求援,只是让人掉了一地眼珠的是……孙牛、胡三并未强攻陈留县,甚至连尝试都无,而是怪异的一撅腚跑回了开封。

虽然孙牛、胡三已经退回了开封县,盟主袁绍、颍川太守李旻还是各自领兵前来了陈留县,张辽、庞德也不得不退入开封。

陈留郡十八城,人丁九十万,几乎与河南尹二十一城百万人丁差不多,自太守张邈与各路诸侯一同造反的时候,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会躲入各县城内,尤其是董卓四处抓人迁都造成的周边各郡恐慌。

百姓拼命躲入城内,近万骑抢了半个陈留郡也没抢了多少人,一共也就十来万人丁,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迁都造成恐慌逃离的河南尹百姓。

雒阳送来了消息,董卓已经剥夺了大丫、三丫的安置百姓的权利,但不管怎么说,因他的“夺权”行为也约束了一些人,至少在对待已经迁都的雒阳百姓不再那么暴烈了,至于董卓是否继续抢掠长安三辅富户钱粮,这就不是董虎需要担心得了。

董虎是凉州人,最是了解凉州人的性子,让他们将百姓当成爹娘供养是不可能的,性子一旦养成,想让狗不吃屎……那是别想!

当然了,董虎也愿意看到董家一系将领在祸祸了雒阳后,再继续祸祸一下长安三辅,暴力摧毁长安三辅的本土名门望族。

还是那句话,董虎更为在意“自由”百姓,而不是那些依附在世家豪门身上的百姓,更不是掌控无数百姓命运的名门望族,摧毁一切,重建一个崭新秩序才是他想要的目的。

董虎给大丫、三丫去了封信件,由大丫统领董罴、董放、董骨一万五千骑驻扎在雒阳,由他们招抚逃入山岭躲藏的百姓,而三丫则暂时留在长安三辅,主持关中各县钱庄、粮仓、店铺等产业铺设事宜,有董越领着的五千北地营,安全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百姓肯定不愿意迁都,没人愿意流离失所,肯定是有不少人躲藏了起来的,也必须要有人出面安抚、安置,大丫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徐荣更为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在迁都之后,后世一些史书说董卓五铢大钱改小钱后,原本三五百钱一石谷子飞涨到几十万钱地步,董虎是不相信增发货币会造成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铜钱又不是纸钱,即便大钱改小钱,那也是硬通货的铜钱,还不能造成几百上千倍的贬值程度,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贬值,唯一的解释就是发生了大饥荒,为了避免饿死无数人,他就要提前做些准备,需要在关中三十八城建立一些粮仓、商铺,一者降低饥荒程度,二者是赚取海量铜钱。

雒阳是帝都,朝廷府库里空空,不代表雒阳就没有铜钱,贪婪的宦官基本上都聚集在雒阳,一夜杀戮,宦官们全都死了个七七八八,就算几十年贪的钱财被人抢了精光,无数铜钱也还是留在雒阳之内的,无非是散入了兵卒、官吏、将领们手里,还有迁都时死了的无数富户,这得多少铜钱啊?

董虎不知道雒阳藏有多少钱,却也能从“一石谷子五十万钱”中看出一座真正金山来。

世界乱了,兵卒抢掠富户成了常态,而他也要掠夺,用商业手段从兵卒、富户手里抢走无数铜钱。

什么赚钱整什么,酒色财气各类产业都要有。

一想到自己躺在金山银山中,整个小心肝都在乱颤,而一干将领看着他走神咧嘴憨笑,全都面面相觑……

“主公……主公……”

“嗯?”

董虎看向张辽,见一干兄弟全一脸怪异,顿时醒悟过来,捂嘴“吭吭”几声后。

“你就是太浑了!”

“怎么能当众与人说咱是‘大王’呢?难道你不知道‘异姓王诛’的事情?”

董虎一通训斥,张辽、庞德也只能低头老实了。

“你们都是咱的兄弟,是知道咱为何一定要成为羌王的,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咱们是朝廷的人,是要与袁绍那帮家伙干仗的人,羌王就不能再当众提及。”

董虎一拍椅子扶手,说道:“前些日咱与辩弟说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想来你们也都听了些风声,所以!为了避免他人说咱们是“亡天下者”的羌胡,咱们就不能再用羌王的名义。”

“当然了,咱还是要保着羌王身份的,原因不是为了咱自己,而是为了帝国的未来,是为了子孙后代,是因为高原的归属。”

一干将领身子挺直了些。

“诸位多是我凉州人,即便你们没有在高原待过,也当知晓些高原的事情,尽管在咱们看起来高原是鸡肋一样的存在,但那里却对后世子孙极为重要。”

“想要与中原各县那般治理高原,那是想也别想的!所以,咱会在那里设立土司,而咱的羌王就是为那里设立土司准备的,那里将由咱的孩儿世代镇守。”

“但是!”

“在中原,在这里,诸位不能再开口闭口大王!凉并内的羌胡也要全部归流,全部归入汉民之中,要与汉民拥有一样的户籍。”

“辩弟,军议后你写封奏表送去长安,让叔父从朝廷上抽调一些官吏去凉并做这些事情。”

听到董虎为此事最终确定了性质,众将也只能低头答应。

“诺!”

……

董虎站起身,用着小竹竿指着背后悬挂着的地图。

“以史为鉴,诸位若能翻看一些史籍就当知道,天下大乱后,唯一能够结束战乱的,只有统领兵马的武人,由武人掌控军政民律各种事务,而这是军政,是军阀政治。”

“秦始皇病逝后,各路诸侯造反……包括太祖,以及此时正在造反的各路诸侯,甚至包括凉并武人的咱们!这些都算是军阀,是武人门阀。”

董虎说道:“天下一旦大乱,能够结束战乱的,只有武人,天下也必然要经历“军人政治”这一阶段,诸如太祖一统天下,光武帝重拾山河,无不是依仗一群武人南征北战,无一不是依靠武人安定四方,所以呢,天下不乱则罢,一旦大乱,能够平定天下的也只能是武人,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段时期。”

“经历了武人政治阶段之后呢?”

……

“是训政。”

“是宪政。”

董虎手按着腰刀,一一看向所有人,包括呆愣的刘辩。

“什么是训政?”

“天子年弱无法理政,太后垂帘,这就是训政。”

“为什么要训政?”

“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更为稳定。”

董虎说道:“以太祖之时为例,太祖出身低微,手下大将、臣子与我等相若。我等兄弟征战厮杀时还能吹牛打屁,相互搂脖子摔跤,指着鼻子大骂……可若一统天下了呢?有了君臣之别了呢?是不是就要有些规矩约束一下呢?”

“改姓易号,由秦而汉,刑法、规矩是不是要改一改?是不是要让百姓遵守大汉朝的规矩?”

“肯定是要改一改的!”

“可一开始时,大将们并不懂这些规矩,百姓也不懂,所以要训政!训斥、引导将领、百姓们遵守新规矩。”

“若引导、训斥、打骂……也难以让功臣大将遵守规矩,那就只剩下了一个字……”

“杀!”

“杀死一个个功勋大将!”

众人心脏陡然一紧,一脸骇然,董虎却若无所觉。

“什么是宪政?”

“宪政就是什么事情都依照律法来办,文远抢了人家媳妇,军政之时,咱连骂一句都不会;训政时,咱会把他叫过来,敲打几下,骂上几句,让他将人家媳妇还回去、赔钱道歉了事;宪政时,他会被司隶校尉抓起来,会把他关起来,依照大汉律法,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砍脑袋的砍脑袋。”

“军政之时,咱为什么不理不问?因为咱需要让他为咱卖命打仗,一个女人与这些相比不值一提。”

“训政之时,为了天下安定,为了不激起民变,咱就要把他叫过来骂上几句,骂他那是因为咱不想杀他,是因为他叫咱大兄,是几十年的老兄弟,骂几句,知错能改就行了。”

“宪政之时律法为重,律法是帝国能够长久安定的根基,即便是一国皇帝,是一族之长,一家之长,律法、规矩都是长久存在下去的根本,所以即便咱想偷偷放了文远,也不能毁了稳定一切的规矩。”

董虎说道:“帝国乱事已起,由乱而治,天下无论走向如何,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咱与你们说这些是为了什么?是告诉你们规矩的重要性,这让你们在将来功名成就时,是头上挂满了各种荣耀躺进棺材里,还是如太祖杀了的那些兄弟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

“军政时,只要没有太过明显的造反,大头领通常都不会杀大将,太祖不会,叔父不会,咱不会,袁绍不会,袁术不会,曹操、王匡、韩馥……他们都不会。”

“但在训政、宪政时却会!”

“不是说,身为大统领想杀死自己的兄弟,而是情况不一样了,已经不允许大头领感情用事,所以……为了你们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为了日后兄弟情谊、天下百姓,诸位都要谨记‘规矩’两字!”

一干大将齐齐单膝跪地,不是抱拳,而是右手捶胸。

“我等谨记主公训斥!”

“嗯。都起来吧。”

看着一干兄弟站起,董虎这才再次开口。

“与你们说这些,是因为咱不希望你们在督镇一方时太过干涉地方政务,不希望诸位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丧失了自我,不希望诸位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天下乱象已生,诸侯争霸已起,咱们若是中原将领,或许可以三五年内安定天下,而事实却是咱们都是凉并将领,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平定战乱,也就意味着天下会在十年、二十年内都处于‘军政’这一阶段。”

“也就意味着诸位每一个人都将与关东诸侯一样,都会成为一地总管,是总管‘军政民律’所有事务的军阀,但你们心下要有底,权力虽大却不能肆意滥用,不能太过插手六部政务。”

董虎又指向背后地图。

“今日说这些,是因为咱要再设四个总管级别副将,因地形缘故,大谷关至鲁阳设一总管,虎牢关以东十一县设一总管,河内郡设一总管,南阳郡设一总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