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503章 不可能一哄而上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503章 不可能一哄而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503章 不可能一哄而上

三国之西凉兵王

《三国》第一毒士的大名人人尽知,保命的本事更是无人能及,别人不知贾诩的过往,董虎又如何不知?

董虎一句话语,场中一片寂静……

“依照当下造反的各路诸侯情形来看,曹操、孙坚肯定是率先冒头的人,至于与曹操一同离开酸枣县的鲍信、卫兹二人……在咱看来,他们只是曹操的陪衬,没有曹操的加入,鲍信、卫兹两人绝对不敢越过汴水,原因很简单,那鲍信本是大将军何进的幕僚,因何进欲杀十常侍,太……婶娘不同意,何进这才被袁绍等人说服,欲调外军逼迫婶娘杀人,而那鲍信便是跑回家乡募兵的一人。”

董虎张口想说“太后”的,张了嘴后又觉得不妥,何氏都已经上表自贬庶民,再开口“太后”就有些不怎么妥当了,况且他准备让何氏、刘辩母子帮他坚守一段时间的南阳郡,若开口闭口“太后”什么的,万一让何氏又燃起了斗志,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

他人可不管这些,听着他开口“婶娘”时,全一脸怪异,齐齐转头看向又变成了从事的刘辩。

“对于咱来说,什么样的性子决定什么样的人生,诸如当年不顾一切要杀叔父的孙坚,今日也是这般!孙坚自长沙北上,先杀荆州刺史王睿,后杀南阳太守张咨,稍微冷静一点的人也不会这么做,今日他不顾一切自长沙北上,他日也再无回长沙之日,如此冲动性子的人,做出什么疯狂举动都不奇怪。”

“回头再看那鲍信,鲍信跑回家乡募兵,等他前来雒阳时,何进已然身死,若是换成了那极为冲动的孙坚,咱相信,那鲍信肯定不顾一切的造反,可事实上却一直拖到袁绍等人一起造反。”

董虎看向默默点头的董卓,说道:“只要是造反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冲动性子,但能如此不顾一切,除了那孙坚再无他人,所以咱认为,那孙坚一定会率先冒头!”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叔父当能看到那孙坚现在的处境,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甚至不顾自己老巢安危,如此不顾一切的疯狂,叔父若是南阳大族人,叔父会不会忌惮这样的人?叔父若是那袁术,会不会忌惮?”

董虎看向所有人,说道:“换了咱,咱一定弄死他!没有别的原因,此等之人太过极端,若是头大的朝廷还罢,能按的住他还罢,可若按不住他,此等之人说翻脸就翻脸,叔父尚在美阳大营时,且不说军中地位不知比他高了多少,仅杀了叔父造成的后果就不是他一个参军事能够承受得起的,可他还是冲动要杀了叔父,再看看死了的刺史王睿、太守张咨,一个是上官一个是平级同僚,那袁术何德何能会认为自己能压得住孙坚?”

“压不住,一旦孙坚心生不满,随时能将他袁术剁了喂狗,他袁术能不害怕吗?”

“恩而无威则让人不惧,威而无恩则让人远之。”

董虎说道:“孙坚性子极端,是个无法控制的人,也是个无法让人心安的人,他肯定想着立马带兵杀过来,可袁术、南阳郡各大家族绝对不会心甘情愿支持他,但又不能明着与他反对,所以只能用钱粮不足的法子拖延,一直拖延到麦子收割后,无法拖延为止。”

董虎看向皱眉的李儒,笑道:“或许文优会认为袁术很是愚蠢,应该认为此时干掉咱们才是最好的选择,真是如此吗?”

“若对于那些造反的家伙们嘴里的‘为了大汉朝’话语,尽快干掉叔父确实是最好的事情,可文优莫要忘了,当今天子年少,天子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即便没有了叔父,朝堂上也一定会有个权臣,而这就是大汉朝政治常态!”

“孙坚若急吼吼杀过来了,没有干得过咱们最好,可若咱们败了呢?这个匡扶天下的权臣会是谁?”

“会是他袁术?”

“袁术愿意让孙坚做匡扶天下的权臣吗?”

……

董虎看向董卓,笑道:“侄儿不认为那孙坚会在夏收前主动冒头,豫州牧孔伷屯兵颍川郡……以及那个陈留郡张邈,咱都不认为他们会主动出兵,满世界嚷嚷着要造反,并不一定真的敢出兵前来。”

“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老了,年轻时候都曾是党锢逃亡的一员,朝廷党锢了几十年,有的人东躲西藏了不少年,如今已经位居刺史、太守高位,已经垂垂老矣,如何还愿意一无所有继续东躲西藏?但叔父也当知,孔伷、张邈他们都是清流士人,而且还都是清流士人中的大佬,清流士人造反,他们若不应和几句,日后又如何还有威望?”

“侄儿不认为孔伷敢杀出轘辕关,那老儿还没破釜沉舟的魄力。”

董卓心下最恨孔伷、韩馥、刘岱三人,有种“我无条件信你,你却背后捅刀子”的愤怒,但听了董虎这番话语后,也不由默默点头,他不开口打断,他人更没有这个资格。

董虎饮了口酒水,一边为身旁的董瑁倒着,一边继续开口。

“或许正如文优评价的袁绍那般,也或许造反的家伙们有极为精明的大才,但咱并不认为袁绍……或者说酸枣联盟有立即开战的必要条件,原因有很多。”

“几十万人的战争不是三五万人的战争,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

“咱至今仅上过一次朝堂,还是当日黄巾军造反的时候,当日陛下问了咱些事情,都是关于黄巾军造反的事情,至于朝廷如何征募兵卒,如何筹集粮草,如何选调将领……等等,咱都不清楚朝廷是如何做出的决定,但这些事情都必须有!”

董虎看向李儒,问道:“文优是朝廷的博士,多多少少知道些这些事情,自一月唐周告密,朝廷用了多少时间决定了这些事情?又一共征调了多少兵马?”

谷蛩

……

“当日黄巾军造反,形势危急,朝廷是被动应对的一方,无论愿意与否,一切事情都要尽快决定出来,哪怕是不英明的决定也比没有强些,所以呢,各种决策都是快、紧、急,即便如此,当日征募的兵卒也仅有六万人。”

“还有就是,当日朝廷决定平定黄巾军时,坐在最高位子上的人是先皇,先皇有一言而决的权利,余者皆是臣子,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一拍桌子就能确定下来,之后就是臣子们依照圣命去做。”

“反观现在的各路诸侯们,袁绍虽然被推举成了盟主,可他是天子吗?各路诸侯是袁绍的臣子吗?”

“不是!他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顶多算是合作关系,哪里能够说这么容易决定如何打、从哪打的事情?又如何能轻易决定了战略、战术、后勤等等诸多事情?”

……

“咱能让大公子统领重甲骑营,也能让辩弟做咱的从事,咱可以用一个时辰决定由谁去与袁绍、曹操、孙坚干仗,咱能用一个时辰下令从晋阳、安邑调拨粮食辎重,他们能吗?”

“不能!”

“咱与下面兄弟有主从关系,咱能轻易决定任何事情,若只是合作的关系,彼此就会相互争吵,争吵着谁先去送死,他们没有与咱们干过仗,大公子若是那袁绍,大公子愿意带着本部兵马与咱们干仗吗?”

“输了,名声扫地,威望一落千丈。”

“赢了也是惨胜,实力遭受重创,也没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如何争夺叔父的相国位子……”

“哼!”

董卓冷哼不满,董瑁不由一阵苦笑。

“虎娃说的是,他们肯定是要彼此争吵的。”

董虎笑道:“正是如此,就如叔父让下面将领们商议如何与人干仗事情,若叔父不在场,不理不问,下面将领一准能把屋顶吵没了,就是彼此撸袖干仗都不算稀奇。”

“而这还只是在一个屋里争吵,可韩馥、王匡、袁绍、孔伷、袁术他们呢?”

“冀州牧韩馥在邺城为各路诸侯筹调粮草,河内太守王匡带着兵马驻扎在孟津渡,袁绍在陈留郡酸枣县,豫州牧孔伷在颍川郡阳翟县,袁术、孙坚在南阳郡鲁阳,各方少则相距数百里,远则千里之遥,他们如何能轻易商议出来一个一哄而上的决议?”

“其次,翻遍任何史籍,也绝对不会出现几十万人一上来就呼啦啦一哄而上的情形,从来没有一场几十万人的战争是初战即决战的事情。”

“从未有过这样的战争!”

董虎郑重看向所有人。

“几十万人的战争,不是几万人的混战,更不是几十人的群殴,双方都会在决战前进行一些试探,试探出对方防守的薄弱、漏洞,还有就是要让兵卒适应战场厮杀,让将领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让己方的物资调配更为顺畅。”

“几十万人的厮杀,统领两千兵马的营将就超过百人,所需的物资更是海量,十几个州牧、刺史、太守聚在一起,各自统领的将领相互不认识、不熟悉,下面的兵卒更是谁也不认识谁,若不让将领、兵卒相互适应,几十万大军……也是不堪一击,击其一而崩泰山。”

董虎又看向面色微白的李儒,说道:“咱说的这还只是战场上的事情,战后呢?战后的利益分配呢?”

“韩馥、孔伷、刘岱三人已经是一州之主,给他们封侯?万户侯?冀州、豫州、兖州哪一个不是人丁数百万?他们在乎万户侯?”

“为了朝廷?”

“为了江山社稷?”

“为了黎民百姓?”

“别扯淡了!他们要真的在乎这些,丁原也不会纵火威逼雒阳,他们也不会起兵造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