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14章 末路皇帝的两个选择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414章 末路皇帝的两个选择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414章 末路皇帝的两个选择

造反也要有正当的理由,为了大汉朝?为了不住分封贵族、养出无数名门望族的大汉朝?

别扯淡了!

……

大汉朝若自己不乱,董虎是不会动乱天下的,若帝国走到了尽头,他也绝对不会继续沿着大汉朝、魏晋的脚步前行,对于他来说,分封、名门望族就与亲手制造一些“寡头”势力,亲手培养一群动乱天下的诸侯没有任何区别。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德者从人直,从天下百姓之正者谓之德,造反的借口也只能是“天下百姓”四字!

以身作则,亲身为所有人做榜样,只有告诉一群凉州混蛋们什么才是“德”时,他们才会向下面兵卒传递正面的德行,由上而下,由一而众,逐渐改变凉州人的性子,凉并边地人的性子什么时候变成了“天下百姓为重”时,凉并人才不会成为另一个屠戮天下的羌胡,才会变成为天下戍边的一群人。

蔡邕的感觉没有错,若朝廷不乱,董虎是不会太过介入的,会任由朝廷运转,至于朝廷是不是将他当成小反贼,他才不会在乎这些呢,此时的大汉朝还没有对他发动进攻的能力。

何太后和宦官们都没有预想到董卓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军,原本的担心也放了下来,可这才几日?

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司农曹嵩、尚书令卢植、太中大夫杨彪……几乎所有人,全都弹劾宦官贪墨不法、谄媚祸国,全都一副立即弄死所有宦官架势,整个皇宫瞬间陷入惶恐之中……

身份地位不同了,山字营、北地营始终趴在雒阳城边上虎视眈眈,这让刚刚垂帘天下的何太后极为担忧,可这还没高兴了几日呢,自己的亲大哥就要一举弄死了所有宦官,就要亲手斩去她的羽翼,她又如何不怒?

大汉朝的皇帝多是幼年登基,需要太后垂帘天下,但太后毕竟是宫闱内妇人,治理天下必须要有一些人在旁辅佐、传话什么的,而中常侍宦官就是这样的人,由太后下达旨意,由中常侍将懿旨送往尚书台,再通过尚书台向外宣旨……所以中常侍宦官极为重要。

宫内都是妇人,没有了宦官传达太后旨意,就只能用一些男人,那会不会有“y乱后宫”流言蜚语?尽斩内廷宦官,其实就是让太后或皇帝彻底成为泥雕木塑,尽管何进是何皇后的亲哥哥,那也绝对不行!

在何进得知了胡三果然带着一两万人离开了河南县后,一改之前策略,群臣不再理会张让、赵忠等人,而是将所有火力集中在蹇硕头上,先干掉“威胁刘辩皇位”的宦官,只是事情很怪异,何太后却没有当堂让人将蹇硕抓起来治罪。

张让、赵忠等人见一干大臣不再拿自己开刀后,慌乱的心脏也稍微稳定了些,但他们知道,能救他们性命的只有太后何氏和皇帝刘辩,原本还倒向董太后的他们,此时也一个个弓着身子跟在何氏身后……

又争吵了半日,一干人众星拱月跟随着何氏进入内宫,还没等她与刘辩坐下呢,张让、赵忠等人就又趴伏跪在地。

“太后救命啊……”

“行了!”

不等张让哭嚎哀求,何氏便不耐烦摆手阻止。

“只要你们日后好好侍奉本宫和陛下,大将军又怎么会杀你们?”

或许是今日朝堂上并未有人激烈弹劾张让等人的罪过,一干宦官心下稍安了些。

“我等就是娘娘、陛下的奴才,绝对不敢稍有不敬,更不敢得罪大将军……”

听了张让“不敢得罪大将军”话语时,何氏眉头不由皱了下,正待开口,一小宦官急匆匆走入。

“禀陛下、太后,车骑将军求见。”

小宦官伏地说着何苗求见,何氏默默点头。

“准。”

说罢又看向一干伏在地上的宦官。

“陛下初登大宝,你们当谨之慎之,以往的混账事情就不要做了,太皇太后那里若有什么不妥,当立即告知本宫!”

不等张让开口,段珪慌忙膝行上前。

“娘娘放心,太皇太后稍有风吹草动,奴才们绝不敢稍有隐瞒,还望娘娘怜悯,救救奴才们啊……”

一群宦官又是一阵苦苦哀求,何氏稍微劝慰了几句后,在何苗走入时便将所有人赶了出去。

“唉……”

没了外人,何氏这才露出些疲惫,一边帮着刘辩去除掉冠冕,一边叹气。

“陛下晏驾,偌大的皇宫只剩下小妹和辩儿孤儿寡母,二兄你是愿意做忠臣,还是想做霍光、窦宪、梁冀那般权臣?想让何家老少皆死?”

何苗心下大惊,忙起身跪在地上,十四五的刘辩同样吃惊看着有些疲惫的娘亲。

“太后何出此言,臣……”

“二兄不必如此,此处无外人,小妹若不将二兄当成亲人,也绝对不会当面说了这样的话语。”

何氏说了这样的话语,何苗心脏却狂跳不止。

“这些日子里,蔡先生为辩儿讲了些我朝史书之事,小妹在旁听了些……”

“我朝皇帝如辩儿这般年幼登基者众,天子年幼无法理政治国,由太后垂帘、戚族辅国也是不错的,大将军窦宪,大将军邓骘,车骑将军阎显,大将军梁冀、窦武……他们哪一个都贵极一时,然权倾朝野之时,亦是家毁族亡之时。”

何苗心下大恐,何氏为儿子整理了下衣衫后,起身来到何苗身旁,将他拉了起来……

“蔡博士说,权倾朝野不是他们身死的关键,肆意摆弄皇帝才是他们身死的根由!”

“张让、赵忠、蹇硕等人该杀,可二兄想过没有,他们都死了后,小妹与陛下又当如何?大兄是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呢?还是那篡汉的王莽?”

何苗吓得面色苍白,身子一软就要倒在地上,何氏伸手将他拉住,面上也多了些感慨。

“小妹和辩儿孤儿寡母的,除了大兄、二兄外,小妹还能依靠谁呢?但有些事情却不是小妹愿意看到的。”

蔡邕性子单纯些,偏偏这样的人能够感受到他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他能感受到董部义从一干将领更愿意争霸天下,也能感受到董虎又与他人不同,察觉到董虎的态度其实是与大汉朝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大汉朝若就此转而开明政治,由此转而中兴,那小子就只会老老实实带着一帮混蛋镇守边疆,可若天下真的乱了……

或许蔡老头不愿意看到大汉朝就此成为历史,也不愿意看到董虎成为一个反贼,自打跑回了雒阳后,有事没事就跑来皇宫,与小皇帝刘辩讲解他编纂的《东观汉记》史书,何皇后很愿意有这么一个德望颇高的老臣教导儿子,也时常在一旁听着老人讲解“汉朝那些事儿”故事。

太傅袁隗、尚书令卢植都没有蔡邕入宫勤快,这老儿也不怕他人说什么流言蜚语,几乎是一日一入宫,最擅长的词赋、音律、书法什么的一律不讲,就与刘辩讲解汉朝发生的故事,而且中心思想就是善待功臣什么的,好像很担心小皇帝要杀董虎,逼得他造反似的。

刘辩年仅十四五,但他是皇帝刘宏的嫡长子,又生长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政治争斗中,按理说他应该极为早熟才是,事实却与之相反,他的弟弟刘协远比他成熟的太多,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还是因为环境使然,刘协自幼跟在董太后身边,而刘辩自幼则是仙人史子眇的道童。

刘辩自幼被史子眇养大,身边根本没有什么玩伴,接触的又是道家“无为”理念,也直接造成了他的单纯、胆小性子,当年第一次见到董虎时,喂鸡的娃娃就差点哭了出来。

刘辩胆子怯懦了些,董虎却很满意,在他看来,天下一旦大乱,势必造就一个权臣出来,尽管谁也不知道这个权臣最后会不会取而代之,但皇帝会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穷尽所能与权臣扯腿,一个是放手让权臣尽情施展才能,继而平定天下。

与权臣扯腿,要么权臣身死,要么权臣一刀砍了皇帝,但不管是哪个结果,帝国都不会再有中兴的机会,国运注定到此为止。天下大乱,人心大乱,一旦杀了很有能力的权臣,也绝对不会再有另一个能力权臣向帝国效忠,改朝换代也无可避免。

给予有能力的权臣完全信任,给予权臣毫无保留的支持,虽然最后有一半……甚至更高概率被人取而代之,但也有一定概率因这种完全的信任而感动了他人,继而赤胆忠心向皇帝效忠,而且即便最后被人取而代之,最终掉了脑袋,史书也会对这段“君臣”功过记下浓重一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很大的原因还是帝国某些政策造成的因果,能为了天下亿万百姓而放弃权利、宗庙社稷,让天下重回平静祥和,即便死了,即便被一手扶起的权臣篡位了,也算是为历代帝王做下的混账事情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当无任何可以遗憾的。

不能容得下权臣,一旦天下大乱,不仅会让天下遭受更为长久的战乱,结果也必然被人改朝换代,连一丁点中兴机会都无。可若能够完全信任一个权臣,推心置腹给予毫无保留的支持,即便最后改朝换代了,也注定是历史上一代贤君,无形中也不知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百姓。

两个选择,或许最后的结果并无不同,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

《三国》已经足够证明了一件事情,刘协是绝对不能与权臣尿一个壶里的,只要给了刘协一丁点机会,权臣就是个死,但刘辩自幼经历不同,董虎反而觉得眼泪汪汪的小道童更为可爱些,也愿意与怯怯懦懦的小家伙相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