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09章 如履薄冰【第二章】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409章 如履薄冰【第二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409章 如履薄冰【第二章】

三国之西凉兵王

马超生性多疑、凉薄、只重视眼前利益,几乎就是活脱脱的凉州人性子,庞德跟着他跑去了汉中,张鲁已经脱离了益州牧管辖,与刘备相互敌对,庞德在汉中生病了,马超若还当庞德是生死兄弟,要么留在汉中一直等庞德养好病,要么背着好兄弟一同离去。

马超自己投奔了张鲁的对头刘备,张鲁会不会恼怒寻庞德的麻烦?这不是活脱脱地背叛又是什么?就这样反复且凉薄的人,刘备怎么可能会重用他,若刘备真的这么愚蠢,早死得渣都不剩了!

庞德在马超最落魄的时候,依然忠心耿耿一路跟随,臣服了曹操后,无人敢战关羽时,他抬着棺材迎战关羽,被关羽俘获后依然慷慨赴死,就这忠义品性,又如何不被董虎高看一眼?

副将董放、董罴是董虎的兄弟,庞德无论潜力和品性都极为难得,而刘三山则是临洮七阿翁的儿子,原本就在凉州做过曲侯,是与姚山、姚勇、杨义一个辈分的老将,但刘三山比他们年轻些,四十岁的样子,是当年临洮自参狼谷撤离中一员老将。

董放、董罴、刘三山都是地地道道的临洮人,二丫、三丫侧应董小乙、董骨杀入河西四郡时,三人都是大丫、三丫手下万骑将,是比原河套三郡将军董小乙、董骨、刘弃统领的五千精锐骑还要精锐的存在,毕竟河湟羌本身战力就不弱,再加上青海、大通河战马在各方面指标都要优于漠南漠北草原矮马,三人晋升副将也是理所当然,而且临洮一系将领也愿意他们的加入。

养子董嗣忠考虑再三,最后还是选择跟随在义父董虎身边,而凉州将军董小乙之下三副将就成了汉阳郡将军刘三山、金城郡将军董信、武都郡将军徐晃,而诸闻泽将军杨雄则调入华雄名下任右副将。

原弹汗山右副将董信调入金城塞任金城郡将军,董虎第二个义子董嗣孝继任诸闻泽将军,也因这个原因,“忠孝节义”四个养子,以及驻扎在上艾县的裴元绍、间城吴霸晋升为偏将。

董虎是董部义从二十万大军统帅,新一轮晋升后,就有了并州将军董厚、上党将军黄邵、漠北总管董赤、漠北姑衍山将军刘弃、漠南将军华雄、河套将军刑勇、弹汗山左右副将董耀、杨雄,隶属于并州副将一共有八人。

隶属于凉州的凉州将军董小乙、汉阳郡将军刘三山、武都郡将军徐晃、金城郡将军董信,共有四人。

隶属于董虎直领的亲军营有,前将军董罴、左将董骨、右将张辽、后将军董放、中军营重骑将董重、幼军骑将军庞德、以及跑到雒阳的胡三、第一步将孙牛等副将,共有八人。

董虎的亲军营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但中军营特殊些,由三千重甲骑、一些娃娃幼军骑以及孙牛所属精锐步兵组成,至于跑到雒阳的胡三所部……胡三无令擅自跑去雒阳让临洮一系将领极为不满,也算是董虎的保护,将他直接调入自己亲军营中军。

平城是并州董部义从大本营,能够统领平城的只能是董虎本人,所以他并未设立副将,而是由老将姚山、姚勇进行调度并州各副将的防御事情。

董虎是最高统帅,在下面设立二十个独立营主副将,原本他想在营主与营将之间,设立一个“偏将”将职,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主要还是一些副将是镇守一方的将领,诸如总管性质的漠南华雄、漠北将军董赤、凉州将军董小乙,并州将军董厚。

华雄、董赤、董小乙、董厚四人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总管一方的他们需要另选一些将领镇守一地,正如驻扎在诸闻泽的董嗣孝、上艾县的裴元绍、间城吴霸三偏将,这些人都是驻扎一地将军,但这些地方的战略重要性又被弱化了,与副将驻扎的地位没法子相提并论,所以只能是地位差一些的偏将。

二十副将地位各不相同,董厚、董赤、华雄、董小乙甚至包括董虎自己都是“总管”级别将领,算是“帅”级,其余的副将都应该是五人的副将,但是呢,一个军队中,或者说一个势力、集团中,只能有一个头领、统帅,所以“四总管”级别的将领只能与另外十六人同一级别,都是副将,但明眼人是能看出来其中的不同的,另外十六副将其实都是五人的副将或偏将。

从现在董虎的军队、将领的部署来看,十六副将都只能算是“五总管”的副将或偏将,但这只是现在情形,董虎在培养这些兄弟时,都是依照一方统帅培养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让张辽、徐晃、庞德独领一军历练了。

并州、凉州暂时都算是平静的,或者说极大地降低了危险程度,但皇帝刘宏的病逝也注定会让天下大乱,董卓也肯定会调动董虎与人干仗,原本还只能算是“五总管”的十六副将就会蜕变成真正独领一方的副将,而独领一方的副将除了留在身边的兵马外,同样需要一些将领在外镇守,而这些人就是董虎想要设立的“偏将”一职,是各个独领一方大将名下的各地将领。

董虎想趁着调整将领官职的机会,增设四十个偏将军,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只是增加了诸闻泽偏将董嗣孝、上艾县偏将裴元绍、间城偏将吴霸、亲军营偏将董嗣忠、董嗣节、董嗣义六人,六人分别从属于华雄、董厚、董虎。

包括董虎在内的“五总管”中,以及在未来会晋升成为总管的副将,他们必然需要一些人在外镇守一地的,势必会增加一些“副将”性质的偏将军,但当下却不需要,未来时候,用“偏将军”来施恩他人也算是不错的决定。

抓捕四散奔逃的溃兵,打散安置十余万俘虏,安置十余万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弱妇孺,官吏的任命、耕种事宜的安置、粮食的调运、纸币钱庄、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无数事情全都一股脑地砸在脑门上,即便董虎极尽所能发挥出找人扛事本领,他还是忙得两脚不沾地,比皇帝还显得勤政。

政务的事情还好一些,大丫带领的一干兄弟姐妹在河湟谷地内就是做的这些繁琐事情,看着河西四郡、陇西郡、汉阳郡地盘挺大,但真实人丁还没有河湟谷地内人丁多呢,照葫芦画瓢让官吏安抚百姓、耕种也就是了,至于会不会疏忽出错……反正有军队镇压,哪个敢不满闹腾,一律发配廉县挖矿,矿山上别的不缺就缺人。

军队的事情也不需要他花费太多精力,交给一干兄弟们自己管教就可以了,他只需要斟酌将领的升降,定期考核各营训练情况就可以了,军政民的事情繁杂,在“抓大放小”下,并不需要他花费太大精力,但谁都没做过钱庄、密探事情,万事开头难,最开始最是困难,虽然他也是大闺女上花轿头一回,多多少少也算是知道怎么个回事,摸索中慢慢来就是了。

反正都是头一次做,即便出了些许差错也当不会太大,纸钞先在军队中流通,一者是自己能够完全控制住军队,二者是他需要最大把握应付兑换带来的风险,其三是他拥有足够的价值货物来支撑纸钞信誉。

董虎名下有足够的价值货物,之前不是不想与军队发放军饷,只是苦于没有用于交换货物的金钱介质,总不能让他每个月给兵卒发放两头羊或两石粮食来代替铜钱吧?

对于兵卒来说,发钱是极为让人高兴的事情,兵卒虽然不知道董虎钱库里究竟有多少铜钱,可谁都知道虎娃大王这回是发了老鼻子的财,都眼巴巴等着他给所有人发钱呢,听了每人“五千钱”时,一个个嘴咧得老大,可一听有一半铜钱变成了纸钱后,就都傻眼了,纷纷询问起纸钱的事情来,各级将领又不得不苦口婆心地说着他们各自的见解,尽管解释的话语各不相同,但能用“纸钱兑换成铜钱”算是说了清楚。

一文纸钱兑换一枚铜钱。

为了这句话,董虎在半个月里不知与多少混蛋们吐了多少口水,闹腾一个多月,纸钞的事情才算是渐渐消停了下来,在无数骑马四处清剿贼人下,凉州境内也慢慢平静,而这段时间里,在所有人都未注意时,一支不同于各军的锦衣卫密探也正式组建。

按照南北镇抚司的分工不同,董虎设立的锦衣卫分为南北两营,他几乎照搬后世锦衣卫的做法,北营主掌密查、抓人,南营主掌北营的军纪、升迁。

锦衣卫与军中督管军法刑律的监军差不多,只不过将这种权力放大到了所有人身上,监管所有人,甚至可以在没有实证情况下抓捕他人,也就很容易制造出一些冤案,甚至故意栽赃事情,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人厌恶的对象,可有的时候还就需要这么一群人的存在。

信任是一回事,明面监察、暗中密查又是另外一回事,位高者如履薄冰。

《三国》明谋阴算太多,自征募了两千佣兵后,董虎都在极力避免自身的出现影响到了历史车轮的走向,可当探子从长安三辅送来了皇帝刘宏病逝后,他就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就要一脚走入漩涡中,也是真正干涉历史车轮的开始,日后还会不会有后世的经典故事?不知道,但他知道,他将陷入无数阴谋算计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