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344章 由奢入俭难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344章 由奢入俭难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344章 由奢入俭难

因汉光帝时经历了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就将少府、大司农、水衡都尉合并了,将本属于皇室少府的十八万万钱收入并入了外廷税收中,以此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维持帝国的稳定。

刘秀的做法在一开始时是极为正确的,但却造成了一种结果,就是原本属于皇室的财政收入被各大家族逐渐吞噬一空,并未从根子上解决帝国财政的不足。

若不将少府、大司农、水衡都尉合并,原本隶属于皇室的少府财政十八万万钱的收入也还在皇帝手里,这一部分的山川河流、田地商铺也还在皇室名下,若将皇室比作世家豪门,这部分钱财即便不会随着皇室霸占田地而扩张,也绝对不会减少,但当光武帝刘秀将这部分田地、产业交给外廷后,就由原本的皇室“私产”转变成了“公产”的一部分,就给了各大家族侵吞的机会,被各大家族侵吞后,这部分的收入也就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大汉朝的收入主要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以及盐铁什么的经商赋税。

汉朝总田亩数是七万万三千万两百万亩,户九百二十四万户,民五千三百万。依照每亩三石粮计,三十税一下的税赋是七千三百万石。

口赋、算赋是人头税,是从514岁的20钱和1565岁的120钱。更赋是每个超过15岁男丁服兵役的收入,因为大汉朝是全民义务兵役制,有的人被征募成了兵卒,有的没有征募,而没有征募的成年男丁就需要缴纳300钱的更赋税,至于盐铁什么的商税……西汉时候还能被朝廷掌握,到了东汉时,汉明帝、汉章帝想要收回朝廷盐铁专卖权,但却没能成功,这部分税收基本上就被各世家豪门吞噬一空。

一年到头,大汉朝的总收入有多少?

大司农都内钱40亿,水衡钱25亿,少府钱18亿,一年到头,大汉朝的总收入是83亿钱。

一名征募兵卒需要多少钱?

一把军用剑700800钱,一把军用刀660800钱,一张弓500600钱,一张弩200020000钱,一支弓箭10钱、弩箭9钱,盔甲70008000钱,一名兵卒一年耗粮21石价40006000钱,一名兵卒的军饷是8000钱,衣物费是3400钱,食盐150钱……

一名兵卒只给一柄剑、一杆长矛,或是只装备一把剑一张弓,除此之外屁个装备都不给,没有盾牌,没有战马,没有步槊、步戟,没有铠甲,日常只给馍馍吃,肉食、酒水、腌咸菜什么的屁个都不给,一名叫花子兵卒也需要两万钱。

兵卒能只给一柄剑一杆长矛吗?能只啃馍馍吗?一万兵马中仅有一千骑,平均每个兵卒就需要四五万钱。

四五万钱听着是挺多的,可若换算成“贯”单位,也就四五十贯钱而已,连后来王朝的军饷都不够,更别说要装备刀枪剑戟什么得了。

即便是叫花子两万钱的花费,十万兵马就需要二十万万钱!

皇宫内仅宫女宦官就超过万人,外廷文武以及吏员就数千,这些人的花费总不能还与叫花子的一年两万钱的兵卒那样吧?

不算盖勋征募的五都兵马,仅美阳大营就有五万汉兵,西园八营有兵一万六千人,十二城门以及宫内兵卒至少需要一万人,仅这些就有七万六千兵马,若小公主再将一万五千兵马带入雒阳,如此就有九万兵马。

九万兵马,即便武库里的兵器、甲胄的不算在耗费钱财,仅这些兵卒的吃喝穿用就要超过三十万万钱,这是兵卒最低保障,而事实上当年段颎征募一万羌人义从,仅征战一年的军费就达到了这个费用,若再算上皇宫内宫女、宦官、官员费用,雒阳什么都不做就需要至少四五十万万钱。

若刘焉不开口“州牧”事情还罢,开口了后,这些州牧事实上就成了唐末时节度使,成了一地诸侯,即便有些州郡没有黄巾军占山为王,董虎相信,一定会有人自己弄出些“贼人”来,也一定会将原本需要送入雒阳的赋税截流下来。

没有“州牧”时,即便天下乱了些,各州郡也还是在朝廷名下,赋税还能送入雒阳,一旦各个州牧以“贼人”而截流赋税,原本的八十三亿钱赋税还能送入雒阳多少?若其余各州皆不送入雒阳赋税,仅凭雒阳二十一城二十万户百万人丁,又能有多少赋税?仅有整个河南五分之一土地的河南尹,可否征募到十万万钱?

百万人丁又怎么可能征募到十万万钱的赋税,但雒阳却需要四五十万万钱养活十万兵卒和两万宫女、宦官、官吏,这又怎么可能?

董虎是吃大锅饭,是实行的是战时分配经济,别说兵卒了,即便是他这个主帅以及名下十副将那都是屁个铜镚都没有的,如此才能养活十万兵马,若是与兵卒发钱,能养活一万兵卒都算他本事大了!

董虎知道董卓做了太师后的所作所为,换了任何人做帝国权臣,只要不实行战时经济,都是一个样子,都要到处挖坟扒拉铜钱,都需要破开一个个富户家院,都是要把大钱变成劣质小钱,没人能用雒阳一地的正常赋税来养活十万兵马和这么多内外廷官吏。

自中平元年至中平五年,自皇甫嵩率领雒阳兵马进入关中三辅后,这些年来,朝廷一直维持着十万兵卒数量,仅司隶校尉部一处军费,每年就始终维持在四十亿钱,内外廷用度也超过十亿钱,其他地方呢?难道各地就天下太平了?

皇帝刘宏卖官都卖到了三公头上,大司农曹嵩花了两千万钱买下“太尉”一职,结果就做了一个月的太尉,虽说皇帝是混账胡闹了些,可董虎却也看到了帝国财政崩溃到了何种地步,皇帝缺钱到了何种急眼地步。

朝廷已经养不起更多的兵马了,美阳大营、西园八营是没办法克扣军饷的,内外廷也不能不用无数钱粮养着,或许他人都认为董部义从不需要花钱养着,顶多给些田地让一万五千兵马耕种即可,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董部义从可以在河湟谷地屯田自养,可以在并州屯田,看着董虎名下兵卒不需要铜钱也能保持战力,但正规兵卒毕竟不是农夫,他们背后是有辅兵和几十万百姓供养的,是辅兵在军屯上耕种,是身后几十万百姓为十万兵卒提供衣食用度,可胡三、董越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前往雒阳后,这些兵卒就没了后面无法看到的几十万百姓提供的各种物资,他们就需要使用钱财从雒阳百姓手中购买各种所需。

董虎能够看到胡三、董越等人的窘迫,可他也没有太好的法子,总不能让他给跑去雒阳的一万五千兵卒发放铜钱吧?若是发放了,其余兵卒是不是也要发放?他有这么多铜钱吗?可若不给其他人发钱,只给跑去雒阳的兵卒发放,岂不是鼓励各军也无军令而擅自逃离?

不给跑去雒阳的一万五千兵卒发放军饷,董虎甚至不用细究也知道他们会面临怎样的窘境,可他偏偏没有太好的法子。

一干将领听着他的分析后,全有些目瞪口呆,孙牛呆愣了好一会,突然嘴咧得老大。

“活该!”

“就该让胡三那货遭些罪,看他还敢带着兵卒跑去雒阳不!”

董厚皱眉道:“让胡三遭些罪是不错,可那些兵卒怎么办?若朝廷不给些铜钱,一旦兵卒不满造反了……大兄,此事是否不妥?”

董小乙心下有气,冷脸道:“不妥又能如何?就如大兄所说,咱们自己兄弟还都没发铜钱呢,若是给他们发了铜钱,下面兄弟又如何作想?”

董骨点头赞同道:“小乙这话说得不错,不可能咱们自己不发放铜钱而给他们发放的道理,既然朝廷将兵马带入雒阳,自然是由朝廷养活的,若真的养不活……让胡三领着兵卒回并州也就是了,也算是给了他一个教训。”

孙牛咧嘴道:“咱们都别管那憨货,就让他遭些罪!”

……

一干将领也没有法子,自己家里有多少铜镚自己知道,廉县、漠北草原也寻到了些铜矿,可他们挖矿的人丁较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挖够十万兵卒的铜钱的,至于抢匈奴人的铜钱,即便每个人每个月仅六百钱,最多能支撑一年时间,可一旦发钱了,日后就不能不发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今日有铜钱,明日没有了,兵卒就会不满,就会闹腾造反!

荣华富贵谁都想要,董部义从上下都是抠门的家伙,见到铜钱更是两眼放光,可他们更知道董虎库里有多少铜钱,知道一旦发钱就不能停,一旦停止发放铜钱,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铜钱不足,要么缩减兵卒,直至赚到的铜钱能够支撑军卒消耗的钱财,原本统领一万的将领也变成统领千卒,统领五千精锐骑的副将也会降格成了五百人的大队长,这让一干大将如何受得了?

作为统兵大将,一旦统领千军万马后,那就没有哪个愿意再回到大队长的位置,董虎多年来即便不发放一枚铜镚也没有哪个将领不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若不能解决缺铜的问题,任谁都不能发放铜钱,一旦发放了,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脑袋放在了兵卒刀口下,意味着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不满兵卒砍死的危险。

董虎的牧场有千万头牛羊、几十万匹驴骡马匹,他有盐场、铁矿、铜矿,仓库里也积攒两百万人两年食用的粮食,他有支撑十万兵卒军饷的财富,但他没有铜钱,或者说他没有支撑货物交换的货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