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201章 最佳跳台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201章 最佳跳台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201章 最佳跳台

延熹八年,段颎从春天一直杀到秋天,追着造反羌人屁股后面一直杀,仅俘获牛羊就有八百万头,经历了如此惨败,羌人该老实了吧?

是老实了,就老实了一年,永康元年,烧当羌又跳起来造反……

上一次东西羌闹腾了十年,降了反,反了降,朝臣们不傻,董虎在河湟谷地推动无数羌人自相残杀时,他们就察觉了董虎与段颎的性子相似,同样是个杀性很重的小老虎,让这头嗜血小老虎趴在韩遂一干人后面,韩遂等人就不敢轻易乱动,造反惯犯的羌人就不敢轻易造反。

本来算计好好的,谁能想到浑小子会借着黄巾军造反,竟从河湟谷地跑了出来呢?

董虎在凉州几次大战,都是奔袭造反羌人屁股后面,继而大获全胜,而这一次浑小子趁着河套三郡匈奴人因放牧空虚时,轻易夺回了河套三郡,还跑去了北地郡。

跑去北地郡是干嘛的?此次造反的急先锋就是北地郡先零羌,北地郡、安定郡造反羌人沿着陇山东侧谷地杀入了右扶风,小混蛋跑到北地郡趴着还能干什么?不还是想再捅贼人屁股吗?

大汉朝的官吏,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打仗是怎么回事,一看到董虎俩眼溜圆盯着北地郡,就都全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全不愿意皇帝在这个时候刺激董虎。

正因朝臣们看到董虎有想捅造反东羌的举动,看到重创叛军的机会,在这个节骨眼时候,内外廷皆不愿意皇帝此时刺激董虎。

包括三公在内,德阳殿上数十大臣都知道,在朝廷招抚了张燕所领的黑山军时候,皇帝就算再如何恼怒,最后还是会妥协,还是会让临洮小儿监管五年雁门郡,不是因为蔡邕前往北地郡可以捅东羌的屁股,而是因为尽早平定羌乱,可以少花了些钱财!

只是……

一干大臣无奈下了早朝,皇帝被“六十万万钱”彻底激怒了,他人也没了办法直面开口劝解,全都是摇头轻叹,三三两两低声说着心下的担忧……

“遂高。”

何进、何苗回头去看,正见崔烈一脸忧愁看着他人摇头苦笑离去,直至崔烈看来,何进这才确认是他开口叫住自己。

“唉……”

崔烈走到何进身边,又回头看了眼巍峨德阳殿,苦笑轻叹。

“义真出任匈奴中郎将,恐非善事啊……”

何进、何苗两兄弟不由一阵苦笑,他们当然能够看出北地郡的重要性,内心同样不希望皇帝激怒了那个不受控制的小儿。

想到高望带回来的话语,何进苦笑道:“从高公公带回来消息来看,那小儿短时间内并无反叛造反迹象,但……”

说到此处,何进又不由一阵苦笑。

“崔司徒也知道前些时候那小儿当着匈奴人说的话语,朝廷的屁股在那小儿一边,这才能吓得羌渠单于虽聚兵过万,却未敢进入河套三郡,这个时候,确实是朝廷选派匈奴中郎将的时候,可这也代表了朝廷的屁股坐在了匈奴人的一边。”

“那小儿刚刚霸占了河套三郡,美稷匈奴在南面,东、西、北皆有鲜卑人,那小儿实则已经被匈奴、鲜卑围堵在了河套三郡之内,若朝廷坐在那小儿身边时,匈奴人尚不敢异动,可若……”

何苗微微点头,赞同道:“兄长说的是,若匈奴中郎将换作他人,尚不一定让匈奴起了异样心思,可若是与董部义从不对付的皇甫将军担任匈奴中郎将……恐怕会真的激怒了那小儿。”

崔烈微微点头,整个大汉朝都知道董部义从与皇甫嵩的恩怨,但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董虎刚刚夺回了河套三郡时,突然向倒了霉的匈奴人遣派了一个与董虎不对付的人意味着什么,这种明显的敌意若看不出来,那可真的长了个猪脑袋。

皇甫嵩担任匈奴中郎将,明显的表现出敌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匈奴人与董部义从死磕,河套三郡北面是中部鲜卑,东面是东部鲜卑,西面是西部鲜卑,三部鲜卑与董虎没有太大恩怨,但董虎占据了河套三郡,占据了雁门郡,而这就阻住了鲜卑人的势力向南扩张,这种矛盾不是一句“仇怨”可以说得清。

匈奴人也好,大汉朝也罢,或是任何一人占据了河套三郡、雁门郡,那都是鲜卑人的敌人,同时也是匈奴人的眼中刺,与恩怨无关,而是事关族人荣辱利益!

董虎和董部义从除非向匈奴或鲜卑一方彻底臣服,否则就会被他们夹击,但此时的匈奴远不是与大汉朝平起平坐的匈奴,羌渠必须考虑大汉朝的态度,只有大汉朝点头,美稷匈奴才能动手。

事实就是如此,羌渠在河套三郡南面边界聚集了万骑,在董虎自东向西一路追杀匈奴人时,美稷万骑也没敢越境一步,崔烈、何进、何苗就知道了,知道美稷单于庭忌惮了那小儿的话语。

崔烈叹气道:“那小子……忠奸难辨,但那小儿手中兵马却是极大的威胁,无论是大汉朝不遵号令的将领也好,还是与鲜卑、匈奴一般的羌王也罢,对天下安稳都是极大的威胁,老夫并不反对陛下让义真出任匈奴中郎将一职,然……然此时让义真前往却非明智之举。”

何进苦笑道:“崔司徒所言甚是,可陛下那里……唉……陛下恼怒了那小儿的猖狂,短时间内也难以让陛下怒气消散,况且……咱们又岂能真的阻止义真就任两千石大吏?”

崔烈一阵沉默,七月三辅发生蝗灾,不仅长安三辅有诸多流言,就是雒阳也有小儿满大街奔走唱言,说是皇甫嵩在冀州屠戮了太多黄巾贼,这才激怒了上天。

按照太平道的说法,上天有五帝,即东南西北中五方帝,大汉朝原本是与秦朝一样尚黑,黑属水。后来有人说大汉朝既然是改朝换代,就不能再以秦朝的“黑”继任,就改成了“红”色。

天子是上天的儿子,火生土,属火的大汉朝若亡国,下一个就应该属土的王朝,相应的上天也换成了“中央”天帝。

“苍天已死”并不是五方天帝死了,而是上古那种禅位继承,是轮序,五方天帝是好哥们、好兄弟,黄巾贼是中央天帝的门徒,你皇甫嵩把人都给弄死了,不仅得罪了中央天帝,就是当下大汉朝头顶的东方天帝也得罪了,可不就降下了蝗虫么?皇甫嵩杀的人,皇甫嵩跑去了长安三辅,上天就把蝗虫灾降在了三辅……

不仅因谶语,因流言,因皇帝需要有人为“蝗虫灾”激怒上天负责,还有内宫不满皇甫嵩向皇帝告状,皇帝不满皇甫嵩老是扒拉他的小金库,不满杀戮震慑并未彻底解决黄巾贼,多方不满让皇帝大怒,不仅夺了皇甫嵩的官职,更是降爵减食邑。

平定黄巾贼四大中郎将,卢植绝对是四人中至高无上的存在,卢植的老师是太尉陈球、外戚大儒马融,同门师兄弟是大儒郑玄、管宁、华歆,与此同时,卢植本身就是幽州世家豪门,无论身份背景、人脉资源、本身文武才华都不是其余三大中郎将能够比拟的,恰恰因卢植这般地位、才华而让皇帝极为忌惮,反而不如其他人那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卢植是没法子重用的,即便皇帝想要重用,朝廷上三公内心也是不愿意,但凡有些野心的人都不会重用这般根本没办法控制的人,剩下的只能在皇甫嵩、朱儁、董卓三人中选择一人主将。

毫无例外,朝廷首选的还是皇甫嵩,若无蝗虫灾发生,皇帝、内廷也没有借口换人,可在此时,朱儁回家为病逝的老母守孝了,皇甫嵩去职后,剩下的只有董卓一人可选,可朝廷内外并不愿意让董卓担任平贼主将,最后就只能让张温担任董卓的上官,继续压着董卓。

无论大将军何进,还是司徒崔烈,或是朝廷其他大臣,他们都知道张温做个文臣还成,统兵打仗是不成的,所以才让执金吾袁滂为副、赵岐任长使、陶谦任司马、南阳战表现突出悍将孙坚任参军。

皇甫嵩领兵征讨凉州羌贼时,朝廷并未太过操心,可张温领兵出征,各方大佬纷纷推荐人才,算是给了他vip至尊标配,可即便如此,朝臣们也是担忧不断,毕竟张温是不怎么懂战阵厮杀的,手下标配再如何奢华,在军中威望都是不足的,很难压得住董卓这般老将,能够压得住董卓的人,还是平定黄巾乱第一人的皇甫嵩。

根据以往平定羌乱的经验,所有人都知道,想要短时间内平定凉州九郡羌民造反几乎是天方夜谭,张温担任平乱主将只能是一时,最后很可能还是要让皇甫嵩平乱,这符合外廷文武的利益,可如此一来,皇甫嵩就需要一个合适的重启任命的跳台,而匈奴中郎将就是最佳跳台。

听着何进话语,司徒崔烈不由露出苦笑,心下知道皇甫嵩需要这么一个跳台,可……可这么做的后果……

“唉……”

崔烈苦笑叹息……

“崔某并非想要阻止义真,只是……只是想请遂高与皇甫将军居中说一说,能否让义真谨慎些,不要真的激怒了那小儿,遂高也知,真若激怒了那小儿,于国于民终非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