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96章 何为天数【第一章】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96章 何为天数【第一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196章 何为天数【第一章】

“家,国,天下。”

董虎指了指外面,神色有些郑重。

“蔡博士、郭公公、高公公,以及朝廷对咱们的打压,有些是个人原因,有些是敌我政治考量,有些则是大汉朝的利益。”

“但咱们夺回河套三郡呢?虽说里面也有咱的一些算计,是因为天下未乱之前,诸如潜龙在渊之计。”

说到此处,董虎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转身从背后悬挂着皮囊中拿出一卷简易地图……

“两人对弈若两军厮杀,棋道上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一说,就比如黄巾军造反,从造反的一开始,黄巾军就输了,不是说他们兵卒不够好,也不是说他们的兵甲不够锋利,而是他们一开始选择了‘草肚皮’开场格局,选择了在四战之地的中原造反。”

“黄巾军选择了草肚皮,战力不强,遭受战败挫折时,进不得,退又无处可退,一旦被人生生围在一处,最后只有兵败被杀一个结果。”

“在看现在的韩遂老小子造反,他选择的就是金角位置,战事不顺时,可以一路向西后撤,退到金城塞,退到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甚至可以退入西域以存实力,大汉朝平乱大军呢,一步步紧逼,可后勤辎重呢?两千里、三千里……五千里……万里,如此漫长补给线,大汉朝如何为数万大军补给?”

“大汉朝巅峰时期,国力昌盛时期,还能支撑如此漫长补给线,此时内忧外患的大汉朝,如何支撑如此漫长补给线?如何为十万大军提供两百万石粮食?”

“金角、银边的道理就在此,战事不顺时,有路可退,可以用漫长补给线生生拖垮朝廷,当朝廷发觉无能为力时,就只能坐视他人发展壮大,直至强大的无以匹敌,就比如现在的咱们,朝廷就没有太好的法子,明知道咱们的存在极为不妥,却没有太好法子。”

董虎看着神色郑重两人,卷起简易地图……

“这只是咱们的私心,但是呢,咱们夺回河套三郡却是天下大利,咱们与鲜卑人厮杀,与匈奴人厮杀,与外人厮杀却是天下大利!”

“天下大乱后,中原汉民遭受战乱而流离失所无数……有些事情,并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但咱们的存在,在无数汉民在忍受战乱流离之苦时,却可避免在战乱中浮沉的无数汉民再遭受胡人异族的蹂躏、奴役。”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数,乃世间因果。”

“天道有天数,当朝廷施政好的一面多于坏的一面,天下安定,百姓安康、富庶;当朝廷施政坏的一面多于好的一面,百姓穷苦、流离失所,百姓怨气深重,天下就会陷入持续动荡、战乱之中……”

“如同大树枯萎,狂风骤雨一次次晃动渐渐枯萎的百年大树,百姓每一次怨气加深,大树就要遭受一次狂风骤雨吹袭、晃动,每一次百姓造反,朝廷就会损失一部分税收,就会增加一部分支出,百年大树就会枯萎一分,直至……大树彻底枯萎,再也无法承受住任何狂风骤雨而倒下。”

“这就是天数。”

“这就是轮回。”

……

“天数是什么?”

”是皇帝、官吏治理天下的能力,天数是无以计数百姓的愿。”

“朝廷施加的恶政太多,上至王侯士绅,下至黎民百姓,无数人对朝廷不满,怨念积累的多了,就成了难以抗拒的改朝换代意愿,也就成了合久必分的必然。”

“同理,当无数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无数人在战火中浮沉、哀嚎,就会有无数人渴望平静、和平,就会有无数人想要结束战乱的意愿,就成了分久必合的必然。”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数,乃无数人的愿,非一人之力可阻。”

董虎对三国始末很清楚,有些事情根本不是他一个临洮羊杂汤小儿可以阻止的,但他知道,历史中有无数让人敬仰仁人志士想要力挽狂澜,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流传千古故事,但却只是个悲剧……

沉默许久,董虎起身来到两人身前,一脸郑重看着两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情不是咱们可以决定或阻止的,阻止天道轮回,强压天下百姓怨念,就会成为天下之敌,此非智人所取。”

“天道自有定数,然……一家私利,一国之利,一天下之利,孰轻孰重要分得清,自己知道是一回事,增加恶愿推动又是另一回事,不能因私利而害国事,更不能因私利而害天下!”

“天下大乱不大乱,这与咱们无关,咱们只需静静看着,咱们就当自己是边军大将,老老实实为国守边,为天下守国境,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但你们不得胡乱与人叨咕,自己心下知道就行了。”

董厚郑重抱拳,张辽忙也跟着低头。

“大兄放心,咱绝不与他人乱说。”

董虎微微点头,两手分别落在两人身上……

“身为臣子,明明知道朝廷打压、算计,但咱们不能突破底线,比如真的造反作乱,这是底线!是天下未大乱前的底线!”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臣子应该付出的忠诚,将有八德,仁义忠信智勇严明。”

“天下未真正大乱前,尚未发生天下诸侯争霸之前,百姓日子虽苦了些,虽怨气颇多,埋怨整日劳苦奔波,一年到头或许只挣了一张肚皮,不满身上只有一件破衣衫驱寒,但百姓还有家,还有妻儿老小一家人,并未遭受战乱之苦,咱们若是造反,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那就是待民无仁无义,待国无忠。”

“可若天下大乱了,诸侯争霸混战不休,即便咱们逐鹿中原,另开一国一朝,只要目的是为了百姓免遭战乱之苦,为了还天下太平安康,而不是将自身私欲列为第一目的,那也是符合将之德行!”

“也因这些原因,当日咱与叔父前往广宗时,当日遭人逼迫,咱可以说出上中下亡国三策,但却不能去实施,不能去做,原因就在此。”

想着军中对朝廷的不满、愤怒,董虎又无奈叹息……

“皇甫嵩、卢植等人为了大汉朝安稳,为了百姓算计咱们,这是应该的,因为任何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队,都是潜在的动乱天下军队,盖因军队是刀子,是杀人的刀,若军队不受控制,就如同刀子不佩戴刀鞘,很容易伤到自身。”

“他们身为忠贞朝廷的将领、臣子,去除掉一些私心、政治考量外,本身也有避免不受控制的军队祸乱百姓意愿,有避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的意愿,而这就是待民以仁,而这……符合一个将领的德行,所以咱虎娃可以恼怒,却不能多说什么,更不能一怒杀人,继而起兵造反,不能因怒而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同理,马车外的蔡博士、郭公、高公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也与当日的皇甫嵩、卢植目的差不多,也有安稳大汉朝、天下的隐意,只是……天下已经出现了大乱的苗头,至于这个苗头是什么,咱就不与你们说了,日后你们自会一点点看到。”

董虎叹气道:“若是百年前,或是二十年前,咱会毫不犹豫散去董部义从,咱会毫不犹豫跑回高原,与苦娃、大丫他们一同做个放羊娃,可一旦天下大乱了,朝廷又无能平定战乱,身为武将……真的可以坐视千万计百姓在战乱中浮沉、哀嚎?”

……

“唉……”

“这些话语本不该与你们说,现在说这些也有些早了,咱今日与你们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可以恼怒外面三人,可以恼怒朝廷,但不要过火,不能加剧兵卒对朝廷的仇视,更不能过火挑起军卒造反这条底线!”

“可以厌恶,可以不理会,但不能仇视,更不能对忠臣的人举刀,尽管宦官贪财恋权,但他们在某些方面也同样忠贞朝廷。”

董虎看向神色郑重的董厚,说道:“回去后把咱说的话语整理出来,十副将以及各大队长级别的将领各写一封信件,由你派人亲自监督,看罢就将信件焚烧了,严厉警告各营,信件内容不得私传他人,更不得蛊惑、刺激兵卒仇视朝廷,哪个敢触犯这条律令,一律军法砍脑袋!”

董厚郑重抱拳。

“诺!”

“待厚整理出来大兄话语后,先请大兄过目!”

董虎默默点头,又看向张辽。

“文远,把蔡博士、高公、郭公他们请进来吧。”

张辽也不知怎的,很是一副脸红脖子粗,抱拳应诺的声音甚至有些尖锐、颤抖。

“诺!”

董虎再次拿起长安、雒阳送来的消息,董厚、张辽齐齐抱了拳后,默默退出马车。

马车很大,虽比不上一间房子,却也差不了多少,仅拖拉的战马就有十匹,这也让蔡邕、郭胜、高望等人有些摇头不满,但他们也不能说什么,尤其是郭胜、高望,他们在前往颍川时,董虎就乘坐马车处理军务,无非拖拉马车战马少一些。

刚一登上房子大的马车,三人就看到董虎正坐在一堆书堆、信件中,郭胜也像是忘了之前的威胁话语,随意拿着个蒲草团坐到董虎桌案小几旁,开口取笑。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公卿驾四,大夫驾三,士人驾二,庶人驾一。”

“虎娃,你这弄了个十匹大马拖拉着的马车又是哪般?就不怕本公回朝状告你造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