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92章 将军你可不能糊涂啊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92章 将军你可不能糊涂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192章 将军你可不能糊涂啊

看着呆愣不语的徐荣,董虎知道像是知道他的心绪乱了,叹气一声……

“徐将军应当知道一件事情,自大将军梁冀之后,内廷权利膨胀……不是因为内廷本身,而是皇帝刻意如此,而是因为内廷有皇帝的支持,这才能让内廷与外廷旗鼓相当。”

“当知晓,无论外廷如何折腾,只要皇帝支持内廷宦官,内廷宦官就不可能真的一败涂地,不可能自此消失不见,诸如外廷利用黄巾乱时,一举按住了内廷,可当张角三兄弟死后,陛下不还是加征了田地税赋?内廷宦官不还是游走天下为陛下弄钱?内廷常侍大公公不还是成了列侯?”

“只要皇帝不死,只要皇帝支持内廷,内外廷相争就甭想分出个胜负,内外廷激烈内斗就一直还在,就甭想上下一心应对危局。”

“话又说回来,没了内廷宦官,外廷就没了纷争?除了出现一个梁冀那般权臣,外廷是不可能上下一心的,可这又如何让皇帝满意?皇帝又如何愿意做一个外廷的傀儡?”

“没有内廷,皇帝也会让外廷文武相互争斗,只有彼此相斗,皇帝才能统御群臣,就如当日虎娃杀入河湟谷地后,朝廷招抚了那韩遂,不还是想着让东西羌相互厮杀争斗?若不相互厮杀争斗,就成了现在的情形,杀入右扶风,与朝廷厮杀!同样的,内外廷若不相斗,或是外廷自己不内斗,就会将兵锋对准皇帝……”

“朝廷内斗是永恒的,不是皇帝与臣子争斗,就是臣子自己内斗,国力强盛时,帝都政治中心强大无匹可敌时,就算上下争斗不断,瞅空随意一拳也能打的羌人哭爹喊娘,也能轻易将黄巾军余孽碾成粉末……但这是帝国国力强盛,无可匹敌时!”

董虎叹气道:“帝国无可匹敌时,即便朝廷有些争斗也足以应对些许动荡、造反,可现在呢?朝廷承认了黑山军的存在,那张燕成了平难中郎将,手下各大小将领皆有赏赐,无论是因何种原因,都无不证明一件事情,大汉朝已经力不足心,已经无法同时应对黄巾贼、羌人的叛乱,这才不得不对黄巾贼妥协。”

徐荣心下叹息,但还是不得不点头赞同,心下又隐隐察觉到了董虎的野心,察觉到了,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过了好一会才苦笑叹息。

“正如将军所言,朝廷……朝廷确实有些力不足心了……”

听了徐荣的“将军”两字,董虎眉头抬了下,伸手将酒囊塞到他手里,脸上露出些笑意。

“朝廷妥协只是暂时的,就如虎娃抢了雁门郡、定襄郡,若虎娃就是不低头,甚至虎视太原郡,朝廷也只能默认了咱,就是与将军一同前来的蔡博士、郭公公、高公公他们也是没丁点法子的。”

“暂时妥协,暂时视而不见,只不过是暂时稳住咱和那张燕,想着干掉了造反的凉州羌人后,回头再弄死了咱们。”

董虎不屑笑道:“朝廷有些想当然了,黑山军和其他黄巾余孽转变了战术,不在居于易于遭受攻击的平原,而是躲在了山岭中,虎娃来了并州北五郡,韩遂打下了凉州西北四郡。”

“张角兄弟以妖言蛊惑人心,黄巾军造反,原本是可以轻易平定的,盖因中原百姓不是反反复复造反惯犯,盖因中原百姓都是些老实耕种百姓,只要朝廷表现出些宽厚仁德,减少些百姓负担,很容易将丢失的人心拉拢过来,但朝廷表现的太过强硬,把他们逼迫成了牢笼中的困兽,血腥杀戮让他们不愿再相信朝廷,这才成了山岭中的流寇。”

“初时乱起,平乱会很容易,不仅仅因为黄巾军只是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农夫,不仅仅因为他们没有精良衣甲兵器,也不仅仅因为他们仓促起兵造反,更多的是因为他们造反战略上重大不足,是他们选择了易于被人围攻的平原之地,虽有兵百万,兵败身死也是注定的结果。”

“可他们经历了失败后,被迫转变了战略战术,转而躲藏在山岭之间,如此朝廷想要短时间内围剿就困难了许多,随着双方反复厮杀,也逐渐让黄巾军获得了更多厮杀经验,会变得越来越难以剿灭,朝廷想要短时间内剿灭基本上不可能。”

徐荣默默点头,从武了一二十年,他能够辨别出董虎话语里的真伪。

董虎又说道:“黄巾余孽分散在各处山岭,短时间内别想清除掉,正在造反的凉州羌人呢?他们能否短时间内清除掉?”

“同样不能!”

“河套三郡落于咱虎娃手里,先不谈及咱夺回河套三郡会对匈奴、鲜卑人造成多少影响,正如将军拿着叔父信件前来,咱与将军五千、一万兵卒,将军会怎么做?”

“会自北地郡杀入安定郡,会沿着陇山向南进入右扶风,与北地郡先零羌造反的途径一样,咱相信,只要将军领兵出现在贼人背后,贼人必败退,会自渭水道进入汉阳郡,叛军会大踏步继续后撤……一路向西后撤,撤回金城塞,撤到黄河之西,甚至再进一步,沿着允街、令居撤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董虎用着酒水在桌案小几上比划……

“叛军自渭水道一路后撤,不做停顿一路撤到金城塞,这并不让人意外,盖因无险关可守,朝廷平乱大军可迂回打击他们的后方道路很多,可一旦撤回到了金城塞,一旦他们钻入了凉州西北四郡,他们就可坚守允街、令居塞狭窄谷道。”

“朝廷平乱大军看似十数万,真正精锐有多少?朝廷精锐老卒不会超过两万。”

“叛军多少?十五万!将军在凉州戍守多年,当知道凉州汉子的战力,十五万造反凉州汉子,敢战精锐少说也有七八万。”

“两万汉兵精锐对战七八万凉州反贼精锐,且不言从渭水道至金城塞这段道路上,会不会被叛军围攻下遭受大败,仅双方在狭窄谷道彼此对峙、争锋,朝廷精锐兵力不足时,如何可以突破数倍贼军坚守的狭窄谷道?”

董虎叹气道:“将军在凉州为将一二十载,当知道战乱下的民生凋敝,凉州九郡发生一二十万羌人作乱,凉州各郡田地荒芜,百姓牛羊尽失,想要为平乱大军供应钱粮辎重是不要想了,只能从长安三辅两千里运送物资。”

“当下皇甫嵩所领平乱大军有十余万卒,朝廷给予兵卒一年食用粮食是二十一石,十万兵卒就是两百万石粮食,自长安运粮,两百万石粮食需征募二十万青壮民夫,二十万农夫又需要食用多少粮食?”

“朝廷大军短时间内突破允街、令居塞谷道还罢,若突破不了,双方就是长久对峙,长安三辅真的能够支撑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所用三四百万石一年所用粮食?”

“突破了又如何?叛军还可以继续向西后撤,继续将朝廷补给战线拉长。”

董虎叹气道:“将军应当能看到,今时已经是七月,皇甫嵩领兵十余万入三辅剿贼已有两三个月,双方在右扶风美阳对峙厮杀两三个月也未能分出胜负,将军就应该知道,双方在开阔地未能分出胜负,在狭窄谷道对峙时,朝廷大军更不可能轻易突破贼人防线。”

“这种情形下,越是急躁平乱,越可能惨败,稳妥的做法是步步为营,把贼人逼至金城塞,逼到黄河西岸后,把他们逼退至凉州西北四郡内,双方大军在谷口两端对峙,朝廷在陇西郡、汉阳郡屯田耕种,尽可能的减少长安三辅辎重运输压力,与贼人进行长久对峙,而这种对峙很可能会是三年、四年……想要短时间内干掉韩遂那老小子,基本上不大可能。”

董虎看着神色郑重的徐荣,说道:“虎娃说的情形是最佳情形,是战事极为顺利情况下,但战场风云变幻,最后结果未出,谁也不敢百分百保证一定获胜,兴许叛军围歼了朝廷十万大军也不一定,毕竟叛军在精锐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凉州大马战力也强于中原兵卒,朝廷大败也不稀奇。”

徐荣默默点头,心下知道这次羌人造反与上一次不同,朝廷就算想招募敢战羌人也很难,只能征调刚刚平定黄巾贼的五万精锐,可这些精锐对付黄巾贼农夫还行,想要与常年处于动荡不安的凉州羌人厮杀,那还差了些。

董虎又说道:“黄巾余孽不是可以短时间内清除掉的,凉州羌乱也不是可以轻易平定的,至于咱虎娃……咱虎娃若反叛,徐将军不会认为咱是容易对付的吧?”

“咱不提河湟谷地的数万屯田董部义从,咱就说周边的匈奴、鲜卑人,咱虎娃若愿意低头,羌渠单于会不会给咱一个异姓王?”

“正值东中西三部鲜卑分裂,正值鲜卑各部不服弹汗山时,咱虎娃带着董部义从臣服了鲜卑,弹汗山的魁头会不会给咱一个异姓王?”

“大汉朝此时真的愿意与匈奴、鲜卑人厮杀?若咱虎娃愿意造反,雒阳真的能够轻易解决了咱?别开玩笑了!”

徐荣大惊失色,匈奴人有封异姓王的惯例,别说董虎手握二三十万族众,就是匈奴俘虏的刘姓宗室都有好几个封王的,匈奴人如此,鲜卑人亦是如此。

董虎可以是汉将,也可以是河湟羌王、高原羌王,只要他愿意低头,羌渠单于也好,魁头大汗也罢,都很容易接纳了他,这点徐荣有十足把握。

徐荣大急。

“将军你……你可不能糊涂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