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56章 二十万人的箭矢阵【第二章】

第156章 二十万人的箭矢阵【第二章】

按照大汉朝物价,一张弓的价钱在四百至五百钱,一张弩在两千至两万钱,一支弓箭价十钱,一支弩箭价九钱,一把刀六百至八百钱,一根矛五百钱……

九成九的黄巾军都是农夫,所用武器有八成是家里的农具,一万朝廷精锐初战黄巾军时,正值黄巾军造反激进的时候,刚一开始时都是高喊刀枪不入啥的,可到了中后冷静期就不成了,越是冷静下来人心越散,越是容易被少量精锐击败。

武器太差,几乎是从未训练过,想要让二十万人打硬仗是不可能的,但拉弓乱射还是可以的,即便如此,即便二十万人中只有十万人可以充做兵卒,如此之多的弓箭也需要五千万钱。

仅有弓而无箭矢也是不成,一场战争,一张弓少说要配备三五十支箭矢,如此就需要一万万钱,除此外,还要配备一柄刀、一根长矛的,又需要多少钱?董虎计算……弓箭减少一半,没有弓箭的就扔石头,投石带不易掌握就用投石杆。

投石带扔石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头顶旋转数周投射的,第二种是自背后向前甩出的“八字”投射的,初学者都不易掌握投石带,不仅没有准头,更为严重的是伤到自己人,而投石杆就简单了许多。

投石杆与投石机差不多,轮起木棍将一头裹着的石头甩出去就行,准确度没法子确定,但能把石头扔出去,也不易伤到自己人,与耕种农夫使用弓箭一样,都是没有丁点准头,能依靠的只能是密集覆盖杀敌。

投石带很容易用绳子编制,投石杆就是一根棍子加一个投石带,鹅卵石也容易寻到,山上小溪多的是,最关键的是不花钱,这点很重要!

雒阳武库不缺武器,上好的弩弓有很多,只是董虎人穷买不起,一张最差弩也能买四张弓,或许是董虎向张让泄密王允要整他缘故,在他向高望、郭胜提出买些弓箭使用时,原本恼怒他强买驴子的宦官不仅没阻止,反而还优惠了些价钱,花了一万万钱,竟给他配备了五万人所用的弓箭、腰刀、长矛。

花钱配备了五万人装备,加上俘虏时的缴获,以及定颍城下战死的颍川兵卒遗留下来的破烂货,勉勉强强配备了十万杂兵所用的刀枪箭矢。

董虎是个憨大胆,换了别人,哪里敢这么瞎整的,俘虏还没两三个月的俘虏,如何能给俘虏兵器的?万一造反了呢?

可也是怪了,从他使用羌人俘虏时,历经大战也没发生过造反的事情,郭胜一开始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曾劝解过董虎谨慎,可随着了解加深后,反而不再多言。

黄巾军造反,是以“改朝换代”名义造反的,这与东西羌人造反的借口是不一样的,即便全部杀光,从大汉朝的角度来看也不算过了,可历史上这种形式的造反海了去,也很少有朱儁、皇甫嵩这般狠辣的,至少董虎心下是不认同的,尤其是知道后来的“五胡”之事。

董虎心下不认同皇甫嵩、朱儁的屠戮行为,但他也不能太过多说什么,但当二十万俘虏回头去看时,发现整个大汉朝都是想要他们命的人,只有董虎愿意护着他们,给他们活命粮食,买了大车、驴骡牛马拖拉,给他们配备兵器保命……

人就这么回事,在绝境时你护着他们,给他们活命机会,他们就会听你的,况且中原农夫本就容易听话,远不是羌人那么难缠,当然了,原有大小渠帅一律盖大印,全都由他亲自看押,这帮家伙若不正儿八经看着、改造,谁也不知道会弄出什么祸事来。

二十万人分成十个营,每个营两万人,一万作战正兵,一万辎重辅助老弱兵,与交替撤退行军时一样,十个作战营交替向前急行军,急行军百里路程,短暂休整两日。

交替急行军,交替休整,在休整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训练,董虎不要求十万杂牌能形成严整军阵,只要别乱跑冲乱自己军阵,遇到紧急情形不呼啦啦一哄而散就成。

后军辎重营行军缓慢些,前、中军各有五个万人战斗营,前、中两军轻装行进速度较快,为了给予各级将领更多整顿、训练军卒时间,每急行百里就会停下休整,等待后方辎重营,避免前中后三军脱节。

庞大的军团如同双锋矢巨箭,而且两个锋矢如同电动锯齿交替咬合,即便遇到同样的十万敌军,董虎也相信,递进冲撞军团足以击溃敌人。

董虎极为谨慎,不会因在大汉朝境内就可以肆无忌惮,他将所有步卒,包括五千临洮儿郎全部充入十万大军中,或充当各级将领,或充当各作战营嫡系义从牙将,而五千本部骑则被董虎留在了身边,由他亲自押后看护后军辎重营。

二十万人集团军分成前、中、后三军,前、中两军各五个万人战斗营,以及后军十个万人辎重辅助营,三军由董卓、监军使郭胜、长使刘胜总掌。

牛辅任前军统帅,李傕、郭汜任前军左右司马,华雄、孙牛、胡三、董信、董耀任五营副将,直领前军五营将士。

徐荣任中军统帅,张济、樊稠任中军左右司马,董小乙、刑勇、董重、董骨、刘弃任五营副将,直领中军五营将士。

董虎任后军统帅,原白马羌老将担任左右司马、十个辎重辅助营副将。

三军统帅中,郭胜、刘胜都是为了混功勋或监军的,并不怎么过问打仗事情,董卓是征战二十年的老将,在董虎记忆中,董卓即便到了死的那一刻,他也没真正大败过,是个用兵极为谨慎的人,担任二十万大军统帅是极为合适的,而能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将领,也只能是董卓。

牛辅出了臭主意还行,让他打仗是不行的,但他的左右手李傕、郭汜却极为厉害,一个是能随时拉起一帮**闹事的家伙,一个是悍勇马匪,一个有脑子,一个敢打敢拼,两人分开或许不如何,可若联手,天下能治住他们的将领还真没几个,牛辅做统领,李傕、郭汜做左右司马辅佐,由他们总领前军五个作战营是合适的。

徐荣跟随董卓时间最久,在董卓任雁门令时就跟随董卓,用兵极为沉稳,张济、张绣叔侄自不用多说,再加上樊稠,三员悍将配上一名沉稳大将,由他们统领中军五个万人战斗营也是合适的。

董卓也好,牛辅、徐荣等人也罢,他们都是统领,但他们不是直接统领兵卒的将领,能统领兵卒的将领,只能是包括华雄在内的十副将,只能是董虎名下十副将!

大汉朝将领不在乎下面统领兵卒的将领,在乎的是能够统领多少兵马,在乎的是兵卒能否为自己获得胜利所附带的功勋,而这与大汉朝的兵制有关,战时临时征募,战后兵卒解散,再如何有本事的大将,手里的常兵也仅有两千卒,正因这个原因,将领们根本不在乎兵卒在不在手里,只要听话就成。

天下大乱前,将领们都不怎么在意手下有无兵卒,在乎的是朝廷给予自己征调兵卒的权利,至于天下大乱后,诸侯遍地后,那又是一种情形。

别人不知道张角造反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十年后情景,董虎又如何不知?别人不在乎兵卒,他怎能不在乎兵卒的直领权?

董虎不在意上面的统领是谁,只要不胡来让兵卒去送死,他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不允许别人插手军卒的事情!

一前一后两个巨大箭矢,每个箭矢都意味着五万兵卒,两个巨大箭矢交替向前,后面则是庞大的辎重车队,如此庞大队伍控制着两百里的宽阔面,任何人看到如此庞大队伍,就算想有坏心思也都得老实塞进肚子里。

二十万人的迁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准备时间也更长,当前军五个万人作战营率先渡过黄河时,时间已经进入八月中,而南阳宛城也送来了决定胜负的一战,几乎就是另一个定颍城战场的还原,当朱儁领万卒抵达宛城后,与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一同对宛城发起数日强攻,斩宛城贼帅赵弘,然宛城贼人依然拼死抵抗,之后贼帅韩忠请降,朱儁不允,之后又强攻数日,之后行“围三阙一”计策,十余万人从宛城内逃出……

朱儁杀了好几万人,皇甫嵩同样不差,在北上东郡苍亭时,斩首八千众,之后率众进入冀州……

王允不知从哪找来的张让、封谞勾结太平道信件,然后又把信件送给何进,何进又把信件送给了皇帝刘宏,皇帝看到信件后气了个半死,直接把信件扔到张让、封谞脸上,一大群宦官痛哭流涕,一边拿出无数钱财求饶,一边哭诉他人的诬蔑……

皇帝不是蠢货,知道十常侍是不可能与黄巾贼勾结,这不合乎常理,在一干宦官掏出无数铜钱后,刘宏也就不准备再追究,可宦官们损失了无数啊?就又想起卢植夺回邺县时没掏钱,就又给卢植上眼药水。

卢植丢了北中郎将,群臣廷议后,由皇甫嵩全面接手包括广宗、下曲阳两个冀州战场,也就是说,董卓即便前往下曲阳参战,同样会被皇甫嵩节制,得了消息时,气的董卓两天没吃饭。

董卓、董虎都与皇甫嵩性子不搭,董卓不喜皇甫嵩的主要原因还是权利的争夺,董虎则是因为皇甫嵩对待羌人和黄巾军的态度,而是因为大汉朝乱世之下十不存一的汉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