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31章 声张虚势下的逼迫【第三章】

第131章 声张虚势下的逼迫【第三章】

邙山横亘在雒阳北面,东西各有两个缺口,东面是巩县,西面是平阴县。

巩县的正北黄河渡口是社津渡,社津渡西十里是孟津渡,孟津渡再西是小平津渡,小平津是一处黄河冲积的沙洲,南面是平县。

汉朝的孟津渡与后世人熟知的孟津渡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夹在小平津渡与社津渡之间,战略位置远不如平县支撑的小平津和巩县支撑的社津渡。

大汉朝是比唐朝还要强势的王朝,也比唐朝强势的时间长,足足强势了近四百年,除了早期的匈奴人外,从来都是大汉朝按着别人狠踹,境内也就很少设置什么关隘,大多都是以县城的形式来代替关隘,而不是在山岭中设置重城要塞。

巩县是雒阳东面最重要的防御重城,巩县的北面是社津渡,是邙山入雒阳的东面缺口处,邙山东面四五十里处就是旋门关,旋门关再东十里就是虎牢关,过了虎牢关就是一马平川的河南东部平原。

大汉朝境内很少有关隘,就算春秋战国时修建的关隘,此时也都大差不差荒废了,若非黄巾贼骤然反叛,皇帝和朝廷也不会设立雒阳八关都尉,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在大冬天骤然修复已经毁坏的防御要塞,比如本应该成为雒阳八关的虎牢关,事实上却只能被一个山洞隧道的旋门关取代。

一道南北纵向嵩山山脉将河南一劈为二,临近黄河的旋门关、虎牢关是劈开的北面连接处,自巩县至旋门关是一道四五十里老犍背,而旋门关像是一个谷道上的土丘,仅有一二十米的样子,但这个土丘很陡峭,百姓就在土丘下挖了个隧道,如同一个城门似的。

旋门关很小,顶多能驻扎千人,东面是虎牢关,虎牢关与旋门关直线距离只有数里,但两关之间的谷道并不是笔直谷道,而是迂回的一道长十里、宽百步谷道。

虎牢关自春秋战国时就存在,是一座远比旋门关重要的战略要塞重城,可屯兵过万,本应该是取代旋门关的战略重城,但因大汉朝几百年境内缺少战乱,这座战略重城也因长时间失修而毁坏严重,反而不如防御一个隧道似的旋门关方便。

经过这场灾难后,大汉朝会不会着重修复虎牢关?董虎也不清楚,但他觉得朝廷会修复,若不修复,又哪来的后世三英战吕布?

自皇甫嵩、朱儁、董卓三位中郎将再次送来战败消息后,董虎也不得不与“虎娃哥哥”的小刘辩请辞,不得不带着要命的小公主向东越过巩县、旋门关、虎牢关。

无论步骑,董部义从全都骑马急行,仅两日便越过了经年失修的虎牢关,董虎的胆子很大,将万卒重新搭配重组,一个千人骑营搭配一个千人步营,一万人组成五个混合营,董虎亲领第三混合营居中,左右各两个混合营,五个混合营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每个营相隔二十里,五个营东西横向控制百里,一字排开向南快速推进。

五个混合营组成一个横跨百里的巨大雁形阵,是两个斜线阵的组合,与草原狩猎军阵差不多,是两翼向前张开,向前突进,把所有猎物包裹在一起,一举吞掉围拢在一起的所有猎物。

第一、第五两个东西方向最边缘的混合营向前突进,第二、第四两个混合营推进速度稍次,最兜底的是董虎亲领的第三混合营,也是战力最强的重甲骑、重步兵混合营。

董虎极为胆大,胆大的让随军郭胜、高望、小公主刘妍、大将军府长使王谦都心惊肉跳……

“虎娃,你这么做是不是太冒险了,黄巾贼虽是些泥腿子,可……可他们的人是很多的。”

郭胜见五个营一字排开向前推进,如同篦子似的向前推进,这要是遇到大股贼军可咋整?

董虎并未与兵卒一同骑马征战厮杀,而是用特意寻来的一辆巨大马车充当临时中军大帐。

巨大马车内除了董虎外,还有两名青衣小宦官,是中常侍高望送来的何皇后身边小宦官,三人正在整理各营送来的军情,车帘被郭胜掀开,小公主刘妍、高望、王谦三人也跟着登上马车,看着董虎没有太大反应,除了看啥都好奇的刘妍外,余者三人全都一脸的无奈。

董虎在离开雒阳时,就已经说了清楚,他们可以插手其他事情,但如何打仗是他的事情,他们不能插手具体作战事宜。

“虎娃,把兵卒散开是不是太危险了些?”

郭胜再次开口,董虎才从一堆书信中抬头,想了下后,刚要开口,见戴着口罩的小公主眼中的好奇,又一阵苦笑。

“高公您老也真是的,您老就不怕公主出了意外,朝臣们砍你我的脑袋?就算不出任何意外,您老就以为真的没事了?”

董虎再次埋怨了郭胜、高望一声,他不过在皇宫内开了句玩笑,两人就将小公主送入了军中,也不怕小公主染了疾病或身陷险境,偏偏朝臣们还就没有反对,也不知是想要控制董部义从,或是想让小公主出意外,趁机砍董卓、董虎以及一干内廷宦官们的脑袋。

埋怨了一句,看向一干无语的老混蛋,董虎将整理的报表送到郭胜面前,看着小公主微倾着身子看向纸张,感觉嘴里又苦了一分。

“报表上的数字是大秦人所用的数字,只因为他们的笔画稍微复杂,咱给改简单了些,就如之前秦人所用篆书,因笔画圆润不易在竹片上书写,逐渐变成了平直,变成了现在的隶书,咱也对大秦人的数字稍微更改了样貌。”

董虎稍微解释了下,但没有解释他为何会书写大秦人的数字,相信马车内几人对他的过往也一定知道些。

董虎指着纸张上的数字。

“我军五个营自成皋县至陇城一字排开,一万兵马控制一百里范围向南推进了百里,方圆百里一共有成皋、荥阳、京县三县,另有虢亭、陇城、管城,所清理村寨超过数百座……”

“成皋、荥阳、京县三县上报给朝廷的贼人是多少?”

“十六万余众。”

“实际上有多少?”

“万卒横扫方圆百里,仅抓了两千被贼人蛊惑的百姓,是那种三五百骑就能赶着两千人乱跑的贼人。”

董虎指了指纸张上三县上抓捕的从贼百姓报表。

“两千俘虏并不是聚集在一个地方,而是散落在三县百里内,最大的一处是管城,可即便如此,管城的贼人也仅有五百二十七人,次者是京县外三百贼人,余者顶多也就百十人,是贼人用来惊扰百姓的游兵散勇。”

“如此之少且散贼人,三县难道连临时招募五百民壮都拿不出来吗?百十贼人竟还能把他们堵在城内不敢出来,显然是被贼人吓怕了,用篦子似的扫荡,更大的是增强一些人的信心,告诉他们,咱们已经清理了百里内贼人。”

董虎叹气道:“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一个个被贼人吓得全躲在城内,城外仅百十贼人不时跑过来,就以为城外到处都是敌人,官吏、兵卒都如此,百姓又当如何?”

“今时已是临近五月,眼瞅着麦子就要收割了,栽种秋粮时节眼瞅着就快过去了,若不能让百姓尽快恢复些信心,不能给他们安全感,人口众多的河南就会因粮食无法收割、无法耕种而陷入饥荒。”

董虎见几人点头,又说道:“我军虽有五千步卒,但他们也是骑乘战马前来的,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即便遭受大规模贼人,也足以迅速脱离战场,或是仅一日内聚起两到三个营精锐围攻贼人。”

“公公说的危险性不是没有,但这种危险性很低,用很低的风险来换取几十近百万人的生计口粮,这是很合算的事情。”

“民心稳则国安,没有粮食,即便平定了贼人,民心也难以安稳。”

说着,董虎又从一堆杂乱中拿出大汉朝简易地图,当着众人一阵比划……

“我军五个营共计万人,控制了从成皋至荥阳一线百里,五个营横线控制百里,如此大的截面向南推进,若贼人是毫不知兵的人或许不会觉得如何,可若知兵的人,看到如此之大的横截面向前大肆推进,他们就会觉得,咱们前来不是一万兵卒,而是十万大军,正如督公所担忧的,他们同样会觉得……咱们人少时,是不可能如此自大的控制百里向前推进!”

“这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他们会恐慌,会觉得他们的兵力不足以抵挡咱们‘十万’大军,叛军蛊惑的一些百姓就会犹豫、害怕,就会冷静下来逃散。”

“第二,他们会撤军。叛军并未拿下颍川郡境内任何一座县城,‘十万’朝廷大军与只有棍棒、木叉的十五万的他们厮杀,但凡明眼人都知道最后结果,没人会明知道必死还要等死,所以他们会从阳翟、颍阴、长社撤军,撤向汝南郡,避免咱们前来时,遭受皇甫将军、朱将军和叔父三位将军与咱们前后夹击。”

郭胜、高望、王谦三人精神大振,董虎又指向颍川郡所属各县,继续开口。

“颍川郡不仅是我朝文风鼎盛之地,更可从阳城过轘辕关杀入帝都雒阳,一旦让贼人夺下颍川郡,贼人可以直接威胁帝都京畿,让整个天下震动,这也是为何皇甫将军、朱将军领兵率先攻打波才、彭脱的原因。”

“两位将军都是知兵宿将,但两位将军却只能困守城内坚守,尽管敌我双方兵力相差较大,但也可以看出波才、彭脱两人并非真的不知兵,当两人得知我军占据百里横截面向前推进,在不知道我军具体有多少兵马时,他们会怎么做?”

“他们最稳妥的法子就只有凝聚在一起后撤,撤入汝南境内,或往南阳宛城奔逃,而他们一旦后撤,雒阳帝都危机顿解,与此同时,敌我在气势上也分出了胜负,一两个月内即能平定波才、彭脱这一路反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