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20章 倒霉蛋三人组【第一章】

第120章 倒霉蛋三人组【第一章】

宦官心眼都很小,这与内廷激烈争斗有很大关系,就如同关在一起的罪囚,只有足够的凶狠,他人才不会轻易冒犯。

郭胜被人打了一记狠的,若不反击,在内廷就会成为他人讥讽的污点,日后还如何有资格成为大公公?

叨叨说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一个,他曹操就不是个遵守军规军律的人,这样的人又哪里有资格统领军队?

袁隗、张温、杨赐、何进四人张了张嘴,四人入宫就是想为曹操求情的,可听了郭胜话语后,又没法子开口了,自己嘴里的不守法度小子都治军如此之严厉,如何可让他们开口求情?都敢在皇帝的“中军大帐”舞刀弄棒,那还有什么不敢的?

曹操是新任的骑都尉,看似不如平贼三大中郎将,事实上,曹操的骑都尉才是朝廷兵马的真正精锐。

雒阳北军五营说是禁军,实际战力却差了太多,而骑都尉的组建是建立在皇帝刘宏搜刮的西园数千骑基础上,是征募的三河悍勇敢战骑兵。

一匹马的价格在两万钱至十万钱之间,但在皇帝刘宏开始搜刮马匹后,马匹价格骤然飙升到了两百万钱。

两百万钱是非正常的价格,西园内养着的数千匹马也绝对影响不到战马的价格,仅大汉朝凉州一地,想要弄到几百万匹战马那是假话,可若养个十万八万的,那就跟玩似的,又哪里会因区区数千匹战马而价格飙升两百万一匹的程度。

两百万钱也罢,两万钱也好,能养的起战马的,那就不是一般穷苦百姓能够承担的,所以,骑都尉名下骑军才是雒阳真正的精锐,而不是做了一两百年老爷的北军五营兵卒。

司徒、司空、司马、大将军四府大佬入宫劝谏,可郭胜一同叭叭后,还是拿董虎的董部义从屯田兵为例,这让他们如何劝谏皇帝?

郭胜见无人开口,说道:“陛下与四公也知黄巾蛾贼的作乱酷烈,七州二十八郡作乱,此等危及天下社稷之事,所选之将当为悍勇、持重之将。”

“老奴并不反对四公之议,私下里也以为三中郎将是合适之选,但老奴也以为持重老将之后,当择一善奔行骑射大将,若陛下与四公觉得虎娃太过年轻,老奴荐举并州刺史董卓董仲颖任朝廷骑都尉。”

一干宦官相视后,张让走上前一礼。

“陛下。”

“董卓镇守西北二十年,担任骑都尉是绰绰有余的,老奴赞同郭公公荐举。”

何皇后见袁隗、张温、杨赐、何进四人相视,不由微倾身体,凑近了些皇帝刘宏……

“陛下,臣妾也觉得郭公公话语是对的,三公虽言议郎曹操自幼熟读兵书,可今时非比往日,事关社稷安危,择沉稳宿将更为合适。”

何皇后开口,何进就没了法子反对,杨赐是太尉不仅是何进的老师,同时也是皇帝的老师,杨赐与皇帝在宦官问题上颇有争执,但当郭胜提出使用经验更加丰富的董卓任骑都尉时,他反而没法子反对了。

弘农杨家与袁家同为四世三公世家,但杨家与虚与委蛇的袁家不同,在大汉朝,弘农杨家是与圣人孔家地位等同的文坛宗师家族。

君子欺之以方,当国家、社稷摆在杨赐面前,一个是征战了二十年的西北大将,一个是从未上过战阵的御史言官,杨赐如何反对郭胜的提议?

袁家一向在清流、内廷宦官左右摇摆,私下里有些小动作,明面上并不敢真正得罪了内廷宦官,见何进、杨赐两人都不出言反对,袁隗心下一阵叹息,最后也只能闭目皱眉,好像在担忧、沉思……

他人不开口,张温却抱拳道:“臣赞同郭公公话语,曹……曹议郎确实少了些征战经验,董刺史也确实是久经战阵宿将,然并州并不安稳,黄巾蛾贼若由太行山杀入并州,或是美稷匈奴趁黄巾蛾贼作乱之时南下侵入并州,又当如何?”

张温继续说道:“我朝并非仅有三中郎将、董刺史等人是能征惯战宿将,护羌校尉夏育亦是久经战阵宿将,臣以为夏校尉可任骑都尉。”

何进一听这话,不由点头赞同道:“臣也觉得夏育将军较为合适些。”

郭胜突然冷脸说道:“张公,大将军,你们是不是忘了熹平六年之事?是不是忘了因熹平六年大败,朔方、五原、云中三郡已然丢失的事实,是不是忘了因熹平六年大败,致使乌丸、美稷匈奴折损近两万骑而怨恨不满朝廷,是不是忘了因此次大败,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擅杀呼征单于,以至于匈奴各部恼怒而每每劫掠定襄、雁门、西河三郡,是不是忘了,熹平六年是哪一个统兵大将打的败仗?”

张温、何进连连张嘴数次,最后又苦笑不敢再言……

熹平六年,护匈奴中郎将臧旻领匈奴单于出雁门,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三人各领万余骑攻鲜卑,大败,逃回者仅一二。

臧旻、田晏、夏育皆是大汉营将,按照大汉朝兵制,营将常备兵力仅两千,即五部十曲两千卒。

臧旻是匈奴中郎将,夏育是乌桓校尉,两人的官职虽与护羌校尉是一模一样的营将,但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与护羌校尉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整个凉州都有羌人,散落羌人所占的地域远远大于美稷匈奴和乌丸人所占的地域。

护羌校尉治所在令居塞是不假,但也可以在凉州任何一个地方,之所以在令居塞,那是因为令居塞是金城塞通往武威郡的必经处,如同一个杠铃的中点,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凉州西北四郡若有意外,令居塞可以随时出兵救援,可若令居塞丢失了,一旦被叛军屯重兵,那可就麻烦大了,除了拿人命强攻这座坚城要塞外,那就只有两三千里迂回。

令居塞是凉州西北四郡与金城郡的中线谷道要塞,金城郡反叛了,令居塞不丢,叛军就难以侵入凉州西北四郡;凉州西北四郡造反,令居塞不丢,叛军也很难侵入凉州其他各郡,正因这个原因,护羌校尉的治所才选择在令居塞。

但护羌校尉的职责是督管所有羌人,理论上,只要哪里有羌人,护羌校尉就能管到哪里,治所也就不一定非得在令居塞,可以放在金城塞,可以搬到狄道,也可以跑到凉州政治中心冀县。

大汉朝的营将的常备兵只有两千,但战时可以扩兵数万也不一定,关键是你得能招到兵才成!

护羌校尉在兵源上不会有丁点问题,就因为整个凉州都有羌人,是羌汉混居的地方,不仅可以征募到大量汉人,也能招募到不少愿意跟着朝廷混事的羌人,而且征募的羌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死完了,也不会因战死而被羌人怨恨。

但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不行,美稷匈奴以及幽州北面的乌丸人比较凝聚,他们的人不是被汉朝打散安置的羌人,美稷匈奴、乌丸人他们所占的地域小且聚集,那里很难有汉人居住,除非是两族手里的汉人奴隶,可汉人奴隶能被臧旻、夏育征募到吗?

理论上臧旻、夏育可以招募到数万兵卒,事实上,他们除了朝廷配备的两千汉兵外,他们招募不到汉兵,可在熹平六年时,出兵攻打鲜卑时,两人都是带着过万骑的,这些过万骑是哪来的?

是匈奴单于本部骑义从,是乌丸本部骑义从!

熹平六年大败,逃回来了仅一二,匈奴、乌丸人一次死了一两万精锐骑,两族心下那个愤怒就别提了,匈奴单于更是一病不起,仅一年就死了。

护匈奴中郎将臧旻、乌桓校尉夏育一次丢了这么多匈奴、乌丸精锐,这还是外族的兵马,就算匈奴、乌丸人心下愤恨大汉朝,一时半会还不敢怎么着大汉朝,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丢失的万骑可就不一样了,丢的可是朔方、云中、五原三郡精锐汉家儿郎,就算不全是汉家儿郎精锐骑,至少过半是汉军骑。

玩脱了一次,丢了河套朔方、五原、云中三郡万骑,三郡没了兵力,无数百姓逃离河套,三郡也算是丢了。

熹平六年大败造成的后果太过严重,不仅丢了河套三郡,还让跟着大汉朝混事的匈奴、乌丸两个马仔对大汉朝心生怨怼、不满,而那场大败,就是臧旻、田晏、夏育三人打的,郭胜当场提了出来后,别说张温、何进了,就是袁隗、杨赐两人也没法子开口支持。

田晏、夏育那场大败,还只是大汉朝的北方边界战,对大汉朝内部造成的影响不大,可现在是打一场大汉朝最肥沃的七州二十八郡战争,若在大汉朝腹心没打好,若又打了败仗呢?

咋整?

郭胜见无人开口,再次推荐董卓,说道:“董卓征战二十年,曾先后跟随过段颎、张奂征讨过匈奴、鲜卑、东西羌、益州蛮,二十年来征战无数,虽也有小败,但却无一场真正惨败,由此可见其人用兵稳重。”

“朝廷与黄巾蛾贼交战,初战即便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当首选战阵经验丰富者为要,故而老奴荐举董刺史为骑都尉,至于张公担忧……可调董都尉前往并州。”

说着,郭胜再次向皇帝抱拳道:“董都尉太过年轻,身边若无他人看顾终是不妥的,老奴与他见过几面,可前往节制其军,令其暂替董刺史防御并州。”

刘宏精神一振,看向袁隗、张温、杨赐、何进四人。

“四位爱卿以为如何?”

四人相视后,沉默许久……

“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