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收个皇帝做小弟 > 第六十四章 结草衔环,效之以死

第六十四章 结草衔环,效之以死

神武军步军员额一千二百人——同小半年前、吴浩拿到委札之时是一样的;马军,史弥远初许时为三百人,现八百人,员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原因呢,自然是吴浩与蒙古交易,自己弄到了马。

两条专业运马船,已经跑了两趟原为金有、现为蒙据的中都路(现京、津一带),先后运回了近六百匹马,除去路上的耗损,活蹦乱跳的入了编的,有五百五十八匹,加上朝廷下拨的三百五十五匹,以及从其他渠道弄到的二十六匹,目下,神武军有马(指战马,不计用以辎重运输的川马、滇马)九百三十九匹。

对于增加步军员额,朝廷是慎重的,不过,你既然自己能弄到马,加强马军建设,无任支持,于是,一次过给神武军增加了五百的马军员额。

不过,目下,神武马军,并未满编,只有六百余人,原因不是招不够、或训练不出足够的骑手,而是马不够。

咦?员额八百,有马九百三十九匹,如何不够?

备用马不够。

照萧近山、扎木合的标准,一骑手至少配备用马一匹——若是蒙古、塔塔儿,一骑手配二三匹备用马呢!然这实在办不到,目下,神武军的标准,是二骑手合配备用马一匹,因此,六百的员额,暂时就是上限了。

步军倒是满员了,不过,也是刚刚才满员的。

前文说过,南宋军队朽败,士兵社会地位低下,老百姓不爱当兵吃粮,不过,这是就普通部队而言,神武军挂在殿前司名下,照御林军的标准出粮,待遇远超普通部队,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愿意,旬月之间就可以满编,拖了小半年才满编,不是老百姓的要求高,而是吴统制的要求高。

对于神武军的兵源,吴浩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其一,必是绍兴府人氏;或者,虽非绍兴府人氏但已在山阴县定居较长一段时日,如王进功、徐江、鲁二甲者。

这个要求看似“排外”,但自有其必要性。

赴淮东后,神武军会迅速扩军,相当一段时间内,兵源以及对手,基本上都是淮东、山东人氏,吴浩很需要一支“子弟兵”以为神武军之核心,保证神武军的最基本稳定。

何为“子弟”?同乡即为“子弟”,相同的籍贯,是忠诚的天然保证。

事实上,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同乡”,依然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的人际资源之一;十三世纪,就更不必说了。

其二,忠厚老实,吃苦耐劳。

南宋商品经济发达,社会上,闲散人员很多,但这种人,大多油滑浮浪;“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只能求之于地道的农民。

前文说过,到了南宋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愈来愈少,所谓农民,以佃农为主,吴浩为招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兵源,就不能不“夺佃”。

这个“夺佃”,不是地主将佃户从承租的土地上赶走,而是吴统制将佃户自地主的土地上“夺”过来。

待遇虽有吸引力,但佃农不是想投军就能投军的,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不是很强,但经济依附性强——主要是债务缠身。

这一层,前文已连篇累牍的说过了。

吴浩欲“夺佃”,就得想法子替佃农解除债务。

法子简单,但成本很高——就是替佃户还债啦。

当然,怎么还,大有讲究,并不是照着地主手上的数字,要多少,给多少。

首先,吴浩建立了一个“神武基金”,号称,专门“解神武军兵士之后顾忧”。

基金最初的本金,来源如下:

其一,吴浩自己的身家,以及黄达“报效”的田土。

其二,山阴县的“助军”。

上乘宗败逃,知山阴县周宗赶来慰问,吴浩婉拒“犒赏”,周宗很识相,改“犒赏”为“助军”,而且,数目大幅增加——到了他权限的上限。

周宗此举,主要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若不是吴浩,上乘宗闹大发了,他这个知山阴县,铁定要丢官;事实上,丢官还算好的,若上乘宗攻破了府城呢?

如是,性命保不保的住,都两说!

其三,神武军的“开办费”以及吴浩吃的“空饷”。

除了吴统制本人,神武军一个员额还没入编呢,上头就拨下来三个月满编员额的粮饷,名为“开办费”,其实是落统制个人腰包的,这笔钱,吴浩扫数拨入“神武基金”。

之后每个月,神武军都是按照一千二百人的满编员额领取粮饷,可是,前头已经说过了,神武步军是刚刚才满员的,这小半年的“空饷”,吴浩亦扫数拨入“神武基金”。

其四,购买、改造运马船,以及同蒙古的马匹海贸,都是有花头的,一切浮盈,吴浩都拨入“神武基金”。

替加入神武军的佃农还债,所费皆出于“神武基金”。

接下来,就是同地主们讨价还价了。

吴浩的开价是:还本,不付息。

这个开价……挺狠的。

天底下借贷,没有不付息的,区别只在利息高低;且利滚利的,许多佃农的欠债,利息的占比,已远远超过本金,不付息,真当我们开善堂的吗?

吴浩的理由是:上乘宗之乱,本统制一手敉平,不然的话,你们就算开善堂,也只好在阴曹地府开;本统制破家办“吴团”,救了你们身家性命,你们就算不感激,不“报效”,这个费用,也该多少分担一点罢?

这……说的好像也有点儿道理?

本统制给你们两个选择:

其一,一次过拿一大笔出来,算是“助军”,如是,本统制以后就不罗唣你啦。

其二,你的佃户若投神武军,其欠债,还本,不付息。

二择其一罢!

本统制好心提醒你们一句:神武军的员额,不过一千二百人,整个绍兴府,有多少大户?多少佃户?摊到你头上的,能有几个佃户?

再者说了,这一千二百人,也不可能都是佃农,总有些自耕农以及别的行当的人士罢?

还是那句话,摊到你头上的,能有几个佃户?

你算算这个账嘛!

其一、其二,若您都不乐意,我也不能硬抢,但请您放心,日子还长着,我总法子,叫您吐更多的血出来,不信,且走着瞧!

吴统制的原话,不是介样说,但意思就是介个意思。

吴浩先从平水乡下手,非常顺利,所有的大户都选择了“其二”,没有一个例外的。

毕竟,一来,吴统制在平水乡,已是必须仰视的存在;二来,大户们承认,吴浩确实算是救了他们的性命。

有了平水乡“打样”,后面的就好办了:

那谁谁谁、谁谁谁,统统没二话,咋到了你这里,就这般啰嗦?

山阴县也派出吏役,帮着忽悠:

神武军已经差不多满编啦,没剩几个员额啦,说不定,一个都摊不到你头上!画这个押,不过走个过场而已!

就这样,一个大户、一个大户,一个乡、一个乡,一路忽悠过去。

虽然神武军招兵面向整个绍兴府,但限于地理交通和信息传播,应征的,主要还是山阴、会稽二县人士,其中,佃农们应征的积极性爆棚,小半年内,前后竟达两万之众,吴浩得以从从容容,精中选精。

被选中的,无不以为自己的祖坟冒青烟;没被选中的,跌足而已。

吴浩所获,不仅仅是精中选精,更是这班佃农出身的部下的死忠——统制替我们还清了欠债,自然结草衔环,效之以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