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

定河山 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

在心中仔细琢磨了一下,朝廷如今可用兵力后,于明远却是摇头苦笑道:“南调的两大营,要做好准备随时渡江南下,参与到平叛作战。而剩下的两大营,又要供卫京城震慑河内,还要承担应对后续战事,可能会出现更恶劣局面的重任,至少征集新兵到位前,是无法调动的。”

“就算迂回的奇兵,也从西京大营调动,可这其中还是有三万军马的缺口。这还没有将,三方面所需将领算计在内。殿下相对调兵,统军作战将领选拔更重要。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那是最轻的后果罢了。用错一个将领,代价更有可能的是,成千上万无辜将士的性命。

“三方出击,需要的是三方负责指挥大军的将领,不仅要有相同的大局观,更要在观念上也要相似。不能有太多的小心思,否则此次三方协调作战,出击到外线作战,恐怕只能以失败告终。相比这些问题,南北两个战场所需粮饷,已经是所有问题中,最好解决的一个了。”

看着因为兵力不足,而有些愁眉不展的于明远,黄琼沉吟了好大一会才道:“于大人,京城没有必要留下两个大营护卫。京城本身就有御林八军,攻外虽说不成,可守京城已经足够了。四大营本就是朝廷正儿八经的经制野战军,不是为京城那些贪生怕死权贵当看门狗的。”

“你从这两大营挑选一万军马,调到邙山一线拱卫京城之外,其余的军马全部派出去。至于迂回突袭的将领,寡人给你推荐两个人。一个陇右边军都统周志远,一个是前些日子被寡人夺情,起复的欧阳善。此二人都擅长骑兵作战,至于这二人谁为正谁为副,你自己来掂量。”

对于黄琼推荐的人选,如今设为签判枢密院事的于明远自然知道。知道,这二人是黄琼在陇右平叛时,通带过的老部下。甚至欧阳善,还是前任西京殿前司都指挥使,欧阳老爵爷的长子。只是这二人,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年轻了?单独统带一支大军,迂回包抄作战不太适合。

想了想,于明远还是推荐了现任陕西节度使,贺元锋来任统帅,二人为副手。只是他提出的人选,黄琼想都没有想,便直接一口给否决了。贺元锋此人在黄琼看来气量狭窄,不是一般的容不得不同意见。倒不是说黄琼对此人看不上眼,是因为对军事统帅独断专行反感。

而是在黄琼看来,统帅的独断专行更多的应该是战场上。而在战前商议作战计划的时候,身为统帅应该更多的听取不同意见。而不是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便独断专行,一副老子最为知兵的架势。最为关键的是,黄琼认为贺元锋勉强算是合格将才,但绝对算不上一个帅才。

前次陇右平叛,此人甚至有些躺赢的嫌疑。最为关键的是,在如今朝中老将日益凋落的时候,黄琼认为应该大胆启用年轻将才。无论是周志远,还是欧阳善,都是擅长使用骑兵突袭的人才。包括当时另外一个将领冯舟山,现在在江南的赵无妨,黄琼都认为可以重点培养。

黄琼直接否定了于明远提出的人选,让于明远不由得苦笑:“殿下,既然认为贺元锋不合适,那就只有臣亲自去燕山府坐镇了。何家产擅守不擅攻,而且已经年老力衰。让他统帅大军出关作战,恐怕还是力有不逮。而且山西路,也离不开他这种老将坐镇,组织后续力量。”

“现任燕山防御大使曹礼彬,虽说在燕山府任上战功赫赫,可资历还有些浅,未必能驾驭两大营那些骄兵悍将。而且曹礼彬也更加擅守,上任后几乎从未主动出击过。除了臣自己之外,臣也不知道谁更适合,去燕山府主持所有的对辽战事。臣也只能在人选上,毛遂自荐了。”

对于于明远这个意外的回答,黄琼沉吟良久。在心中也将朝中的高级武官,反复拔了来、拔了去后,也同样只能苦笑不已。更适合的人,如今也只有于明远。只是这个时候,黄琼是真的不想放于明远远去燕山府。自己身边,太需要于明远这样的人才,帮着自己参赞军机了。

见到黄琼表情,不是一般的无奈。进京以来这段时日里,与黄琼经过一段时日适应后,如今已经是君臣可谓极其相知。黄琼脸上的无奈,其中代表着什么意味,于明远还是知道的。沉吟了一下后,于明远开口道:“臣北上后,殿下这里所需之人,臣倒是可以推荐一人。”

“此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征战的经验都远远胜于臣。只是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性子也有些孤僻不合群。如果不是那个臭脾气,就他的功绩就算不封爵,如今也要做到枢密副使了。更不会年纪只有五十,便被逼的早早便致仕。这样的人,就是不知道,殿下是不是敢用此人。”

于明远的这个人选,倒是让黄琼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明远从不轻易的推荐人,但他推荐的人都是真有能力的人。能让于明远犹豫到这个地步,但语气之中对这个人又是明显的认同。这个人估计是那种,不是一般持才傲物的人。才能肯定是有的,可这个脾气估计也不太好。

这一点,黄琼倒是没有太在意。黄琼一向认为你,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有这个资格去持才傲物。对于这样的人,黄琼自信还是能够包容的。更何况,家贫思贤妻。这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具备战略级别眼光,可以协助自己主持和统筹大局的幕僚,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而且,黄琼也更为相信于明远眼光。所以,他直接示意于明远有什么说什么。而看着黄琼,不是太在意的表情。于明远犹豫了一下后,最终还是直接开口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燕山府前任防御大使杨继元。此人与臣经历类似,也是两榜进士出身,但他转为武官比臣早。”

“此人虽说进士出身,但自幼便喜读兵书。原本在兵部,后来外放到了武州任知州。在某些辽军寇边的时候,时任武州都司的武官出击阵亡。因为武州是本朝与北辽交界,最北端的州县,副职一直都空缺。所以,他这个当时最大的官,便主动接过兵权带兵组织防御。”

“将士打光了,他就组织青壮上城防御。后来,就连妇孺也组织了起来。半个月的血战下来,武州城内的精壮基本拼光。城内的房子,也都给拆了作为武器,才总算等到援军抵达。他与臣不一样,那次血战之后,因为武州都统长期无继任人选,兵部也不知道怎么考虑的。” “也许实在没有人愿意去,便上报让他二者兼任,至少先兼任一段时日。也许是他两榜进士出身,皇上对其还是比较放心的。尽管也拖了一段时日,可最终还是批了。此人便从都司兼知州,一直做到了燕山府防御大使的位置上。为人极为善于用兵,练兵也不比臣差到哪儿去。”

“是本朝难得的,攻防兼备人才。他在任时期,辽军寇边打草谷的次数极为频繁。大举寇边也有过几次,但却从未攻破过居庸关。当初金铁骑攻入草原腹地,突袭夺取辽上京。人都说是他善于使用骑兵迂回,但其实了解的人都知道,正是杨继元在燕山府牵制住辽军主力。”

“并激怒辽帝,使其将北辽腹地的精锐,一再抽掉南下。别说最精锐的皮室军,都被抽掉一空。就连部族军中的精壮都几乎抽掉一空。十多万的辽军,被牢牢牵制在燕山府周边各个隘口。使得辽军腹地空虚,才给了金铁骑机会。那位金铁骑功绩,至少他应该占了一半还多。”

“此人能力还是有的,对火器专研也有相当水准。只是为人性格,实在太过于倔强,性子也过于耿直。那些向北辽走私的商人,落到他的手中就是一个死。他在任期间,也是燕山府自开国以来,仅有的没有向北辽走私商人的时期。可殿下也知道,那些走私商背景那个简单?”

“结果,他在历任燕山防御大使中,战绩足可以排名前五。可也在某些人排挤之下,最终只任职三年便被调离。后来又在山东路做了一任节度副使,最终在五十岁那年选择致仕。说实在的,论起能力来,臣还差上不少。臣这一辈子没有服过人。可对于此人,却是服气的很。”

“如果不是此次北调的,都是四大营精兵。他又从未在四大营任过职、带过兵,恐怕降服不了四大营的骄兵悍将。实际上,他去燕山府更适合一些。可惜,若是能在有一些时日,让他在四大营待上一段时日。哪怕就半年时日,他都比臣更适合统筹北面,对辽军作战的战事。”

于明远推荐的这个人,黄琼也没有丝毫犹豫的便点头答应:“”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只要他真有本事,寡人就没什么不敢用的。你马上代替寡人,现在就起草一封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出去,让他立刻进京见寡人。不管他脾气有多硬,只要他一心为国,寡人都能包容他。”

到了这个时候,黄琼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了,直接公开的说自己的话就是圣旨。而对于他这番话,于明远也跟理所当然一般。直接就着黄琼书案上的空把圣旨,提起笔来快速的草拟了一道圣旨。这么多天磨合下来,如今他们君臣二人已经互信到,当真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二人一个话说的自然,一个任务接的也是痛快,半点不做作。根本就一点,对自己将来有一天被找后账,可能性都没有想过。而对于于明远推荐的人,黄琼甚至连考察都没有去考察,就点头答应立即起复。而这一起复,那个杨继元进京至少是一个从二品的枢密副使。

这么一个人选,二人如此简单的谈话便定下了下来。足以说明,他们君臣之间配合密切到了何种地步。待圣旨发出去后,黄琼沉吟了一下才对于明远道:“于大人,此次北上统军,尽管放手施为便是,不要有任何的顾虑。就算你把天捅了一个窟窿,也有寡人给你撑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