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

定河山 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

在将这段时日的压抑发泄出来后,此时已经冷静下来的贾权。抬起头看着面前的黄琼,才开口道:“殿下,您打算将臣放到通政司,是有什么事情要交给臣吧。殿下,有什么需要臣去做的,直接吩咐便是了。臣蒙殿下如此的看重,对殿下吩咐的事情,臣保证一定鞠躬尽瘁。”

到底是身边的知心人,果然是一点就透。对于贾权的询问,黄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贾兄说的不错,寡人将贾兄放在通政司,的确有自己的意图。寡人已经决定,从六部选拔出一批低级官员,授予密折之权,下派到各个府州县,任府判、州同,或是知县一类的职务。”

“但今后,他们的密折没有一个可靠之人,帮着寡人掌管、处置是不行的。贾兄不仅是寡人潜邸旧臣,与寡人也是肝胆相照。对于贾兄,寡人自然是信任的。所以,寡人打算将贾兄放在通政司,专门替寡人掌管密折。此事定下来之后,这些密折今后只能经贾兄一人之手。”

沉吟一下,黄琼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打算,与贾权说透:“老爷子,看似将大权都交给了寡人,实则对寡人还是不放心。别看连传国玉玺都交给了寡人,可南北镇抚司,还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而寡人虽说并不想对文武百官,进行那种无所不入的监视,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但事件万物,往往存在便是合理。南北镇抚司,能够存在百余年,足以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寡人有些想法,也离不开南北镇抚司,尤其是南镇抚司的支持。但从寡人统军陇右,与巡视陕西路期间,南镇抚司给予的有效支持,不能说没有,但有用的实在不多。”

“而且反应迟钝,配合性极其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寡人有些掣肘。对陇右平叛,以及某些事情上,根本就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说句不怕贾兄笑话的话,二路南镇抚司的人,直到寡人返京依然都没有露面。这种情况之下,寡人实在指望不上他们,对寡人有什么协助。”

“可若是新建情治衙门,一来耗时、二来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三则更需要专门人才。寡人现在既没有太多的时日,也没有大量的钱帛去填那个无底洞,更缺乏相应的人才。最关键的是,另起炉灶的话,不仅出现性质相同,任务重叠、内耗加剧情况,更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

“有些事情,寡人等的起,可天下大势等不起。有些东西,南北镇抚司耗得起,可寡人却耗不起。在陇右,若是等他们的消息传来,寡人恐怕尸骨都寒透了。在不能另起炉灶的情况之下,寡人也只能另辟蹊径。如今南镇抚司在各地的眼线,都有权利上直达天听的密折。”

“但他们的眼皮子还是有些窄,对有些事情恐怕也是有心无力。所以,寡人决定选调一批对朝廷忠心,为人忠诚可靠的官员,下去任府州县的掌印官,并给他们上密折的权利。这样,至少可以部分代替,对父皇来说也许可靠,但对寡人来说并不可靠,更不配合的南镇抚司。”

“只是这批官员需要量很大,对某些方面也有一些挑剔。忠心的未必可靠,可靠的未必忠心。所以,挑选这批人寡人还需要时日,这都是需要贾兄协助的地方。对了,你在京城诸有司的那些朋友,只要达到这个标准的,也可以推荐过来。不要有什么想法,举贤不避亲吗。”

黄琼的这个思路,贾权微微琢磨一下,不由得眼睛一亮,抬起头对黄琼道:“殿下,这个办法好。即避免了重建类似衙门,所需要耗费时日与钱帛,又能在最短时日之内,悄无声息的重新打造一个,牢牢掌握在殿下手中系统。这些人只要想做官、升官,就不敢玩什么花样。”

“而且这些人都是掌印官,眼皮子也要比南镇抚司安插的人宽,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更有全局性。殿下这一步棋,的确是走得相当的巧妙。不过,殿下单靠从在京城官员之中选拔,这能调动的官员数量未必能够满足需要。臣给殿下一个建议,殿下可以从国子监之中挑选一批。”

“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大部分至少是一个监生,身上有举人功名的也不在少数。以臣来看,让他们外放做一个知县还是可以的。其中少数特别优秀的人,殿下简拔做一个州判也问题不大。这样,即可以解决人手短时日之内,难以满足需要的困境,也可以为殿下选拔一批人。”

“其实,他们之中有些人科举落榜,并非完全是自身才学问题。殿下也清楚,本朝的科举虽说比前唐已经尽力完善,但不足之处还是有很多。很多人科举落榜,未必是他们的真实才学真不行,这其中原因很多。这些人丢到国子监,就这么接着读书,即浪费时日也浪费人才。”

“而殿下是什么人,殿下是当朝太子。经殿下亲手简拔出来的这些人,也实际上就变相等于天子门生。这些人心思,会更加的有干劲。只是殿下,闻风奏事的尺度上,这个一定要把握好。很多事情处置上,您恐怕也要更费心思了。另外,臣的权限是什么,殿下也需要明确。”

对于贾权的话,黄琼很是赞赏的点了点头。果然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经过多经过一些磨练,才会真正的成长。经过这大半年的磨练,这个家伙成长了许多。原本的张扬,锋芒毕露,现在也懂得了藏掘。在看待问题上,也知道向深处看了。对这个家伙,现在终于可以放心用了。

想了想,黄琼站起身来回踱步良久,才抬头对着贾权道:“这个事情,你回去好好的琢磨一下,拿出一个详细的条陈来给寡人。今后,你随时可以进宫来找寡人。同时,你在京中诸有司那些故交,也一并拿出一个名单来。国子监那里,你也跑几趟,考察一些可用之才。”

“此事,由你全权负责。你在前,寡人在后给你的撑着。此事也不用太急,选人上寡人给你半年的时间。记住,寡人不一定要他们多清廉,但也绝对不能选择那些在京兆穷疯了,外放出去便什么都不管不顾,只知道捞钱找女人的人。百姓已经够苦了,不能在让贪官作践了。”

“更不要那些书呆子,只会照着书本宣科,就连五谷都不分的人。做官,哪怕就是一个七品知县,也担负着抚育教化治下百姓的重责。兴修水利、教化百姓,征收赋税,抗灾救贫,可谓是责任重大。我们常讲治国,真正的是治在那里,就在这些治理一地的州县官员身上。”

“他们虽说是最下面的官,也是朝廷诸有司真正接触百姓的官。做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与朝廷的关系。他们若是选择不好,到了任地做的怎么样,是否爱民直接影响到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历朝历代官逼民反的事,都是出自天下各州县,没有一次是出在三省六部的。”

“所以,在用人上一定要多考量一些。水至清无鱼的道理,寡人不是不懂。但若是刮底三尺,那就是天理不容了。这次寡人巡视陕西,可谓是感慨良多。如今天下的百姓实在太苦了,一年的收成除了缴纳朝廷的钱粮,地主的地租,剩下的粮食,便是丰年也只能勉强的果腹。”

“如今天下土地兼并日甚,那些占据土地最多士绅、宗室,却偏偏不缴纳钱粮。一州一县的赋税,实则都压在那些土地没有多少百姓身上。造成了这天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朝廷进项也日益匮乏,屡屡入不敷出。如此情况在继续下去,过几年恐怕这朝廷兵都养不起了。”

“这些人下去,不单单担负的闻风奏事,上密折的重任。还要肩负治理地方,为朝廷守牧一方的重担。所以,人选一定要选择好。此事,你要多费费心。有什么事情,直接找寡人。贾兄,你到通政司之后,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参和。只要把这件事做好了,便是大功一件。”

听到黄琼的话,也同样是被黄琼从苦难之中拽出来,知道天下百姓苦的贾权,郑重的点了点头。从黄琼这番话之中,贾权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如今监理国政的黄琼,恐怕要有一些大动作。这位爷现在还不与自己说,极有可能他还没有考虑成熟,或是感觉到还没有到时候。

而且贾权,从黄琼的这番话之中,感觉到这些挑选出来的府州县官员,极有可能是这位爷,下一步落实心中想法的重中之重。想明白这一点,贾权立马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异常的重。他知道,这位太子爷虽说在有些事情,不是过于较真的主,可也是眼睛里面不揉沙子的主。

他既然与自己说了大致的构想,这个条陈也就相对好出。真正难的,是对人的选择。自己在京城诸有司那些朋友,都是一些在京城都要穷疯了小京官,谁知道这帮家伙捞到一个外放的机会,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这些人在京城之中表现都不知道,可不管怎么说人心隔肚皮啊。

事情大致谈完,黄琼并未就此让贾权离开,而是与他一同用了晚膳之后,才放贾权出宫。在贾权离开之后,黄琼正要离开温德殿,却见到德妃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听雪轩跑了回来跪在温德殿外。见到黄琼,德妃也顾不上自己身为权掌六宫事的身份,急忙的跪行到黄琼面前。

只是正要磕头的时候,却被黄琼示意身边的太监给拦住了。只是那两个太监,想要将她搀扶起来的举动,却被德妃拼命的挣脱。德妃看着面前,冷淡看着自己的黄琼哭道:“太子殿下,贱妾母子这两年的确有对不起殿下的地方,可家父与家兄却从未给殿下找过任何麻烦。”

“家父这些年勤勤恳恳,侍奉三代帝王从无大错。更是一心为国,从未参与到朝廷任何争斗之中,几次主持会试也给朝廷选拔大量的青年才俊。如今求太子爷开恩,看在家父这些年侍皇上尽心竭力份上,给家父留下一点颜面。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与家父没有任何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