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当一些

定河山 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当一些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当一些

看着听到皇帝的圣旨,有些惊呆外加一丝无奈的黄琼。也不知道,这位万岁爷子再搞什么的高无庸,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皇上说了,原本移交玉玺是大事,应该选一个黄道吉日来操办的。不过,皇上又说了,既然早晚都是要交的,那就现在便交出来,以便太子施政。”

“他即身为天子,当一切都是以国事为重。那些繁文礼节,也不用太看重。如果太子认为草率了,那过后再补一个仪式也是可以的。皇上给殿下的口谕,印玺乃权柄也,这印玺一盖即是天子政令即出。而君王的政令若是一出,或是还给百姓一个盛世,或是这天下狼烟四起。”

“皇上希望太子殿下,施政能够以这黎民百姓为重,在施政上定要慎之又慎。行事要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亿兆黎民的信托,更不要轻启干戈。一切要以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以及亿兆黎民为重。让您善待您的兄弟,善待您的臣工,善待你的子民,珍惜这锦绣江山。”

见到黄琼抬手要拒收,高无庸急忙的道:“殿下,皇上原话说,你小子不要虚头巴脑的,搞出那些用不着的虚礼,朕给你就收下。你是不相信朕,还是不相信你自己?朕身为天子,既然做出了决定,就断然没有再往回收的道理。今后你对得起,朕的这番信任比什么都强。”

听到高无庸的话,被搞得措不及防的黄琼,很是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回来面君的当天,老爷子提过要提前传位给自己。自己将老爷子的话,当成了一个试探而没有接招。就连前次叫大起,老爷子那番话,自己也一样没有当做一回事,原想着老爷子不过是想要偷懒。

却没有想到,今儿一大早老爷子,不仅连早朝都没来。还给自己搞了这么一出,就连传国玉玺都交给自己,让自己以及群臣都措手不及事情来。想在一想想,这两日晨昏定省,自己就连听雪轩的门都没有进去。现在来看,老爷子那日是并不是在试探自己,更不是一时兴起。

黄琼这个当事人之一,都被搞得措手不及。而殿下群臣则是目瞪口呆,就算这位皇帝真的撒手,可这也有些太草率了吧。玉玺是什么?那是天子之玺,那一方玉雕成的印玺,便代表着帝王的身份。玺在天下在、帝王在,玺若失便天下失,帝王殒命。这玉玺就是代表着君权。

玉玺上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大字代表着君权神授,不可侵犯。如今这位皇帝,如此轻飘飘,便将玉玺以及本朝帝王诸宝,都移交给太子。自己只留下一个贴身小玺,基本上可以说,也就等于将这权倾天下的帝位,提前传给这位太子爷。这是不是有些太过那啥了?

看着群臣一副目瞪口呆,外加一头雾水,大惑不解的样子。在听着一边急于回去复旨的高无庸,不断催促的话。知道老爷子,这是铁了心要提前交权的黄琼。只能无奈对着那枚传国玉玺,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之后,没有假手身边的太监,而是亲手接过那一托盘大小诸宝。

还有他前世的时候五代十国便失踪的,那枚从祖龙开始,便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见到玉玺已经完成移交,高无庸再无半句话,给黄琼磕头了三个头后,便带着身边俩个小太监转身离去复命。而在高无庸离去后,黄琼在身后群臣众目睽睽之下,凝视这一盘子玺、宝良久。

才抬手拿起那枚在他前世,有着无数谜团玉玺。看着正面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却同时一样有些不知所措。这枚玉玺自从当年祖龙肇基,以和氏璧创造以来,一直便是历代皇权象征。没有这枚传国玉玺朝代,都不被认可为正统。甚至在史书上,干脆被称之为伪朝。

当年齐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携带此玉玺逃奔蜀中,以成都为行在。太祖皇帝虽说在长安开国肇基,建立这个大齐朝。但却因为传国玉玺被唐僖宗带走,在一统河山之前只能使用自己仿造的玉玺替代,而被长安坊间百姓,私下称之为成为白板天子,并一度被百姓看不起。

直到桂林郡王攻破成都后,太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封赏破蜀诸将。而是派出心腹统带重兵,赶到成都索要这枚玉玺。直到将这枚玉玺,平安迎回到长安宫中,太祖皇帝心才定下来,认为自己这才是真正坐稳了天下。足以可见,这枚传国玉玺,在历代帝王心中地位之重要。

看着这枚缺了一角,以金补上的玉玺,黄琼才知道前汉王太后怒摔玉玺的历史,原来是真实的。在最初的不知所措过后,轻轻的抚摸了这枚传国玉玺良久,此时的黄琼心思却分外的平静。即没有狂喜,也没有任何的激动,就好像他刚刚接过的,只是一堆普通的印章一样。

而不是这枚象征着皇权玉玺,以及背后代表着无上权利,以及万里江山和亿兆黎民。黄琼脸上看不出一丝波动的平静,也让从惊愕之中渐渐回过神的群臣,也陆续的稳定了下来,跪在地上三呼万岁。而面对着群臣,黄琼却并未转过身,却是将目光转向了空无一人的御座上。

其实,黄琼也知道,按照过去的礼制,对于类似的事情要三推三让,才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人子、人臣该做到的。就算是老爷子硬塞过来的,自己也得推辞才算是可以。可让黄琼有些无奈的是,这种事情他是开天辟地第一次遇到。在历史上,一样无可以遵循的先例。

因为皇帝上赶着主动交权,而且还将玉玺像是烫手山芋一样丢出来,根本就不给儿子反驳的机会。以他熟读史书来看,这可是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的事情。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那些太上皇,虽说都是主动退位的,可这玺和宝却是一直到自己驾崩之前,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便是前唐那几位太上皇,也从未有过主动如此痛快交出玺、宝的时候。而且这些都是皇帝主动给的,而按照君有赐不得辞的古礼,自己又不能不收。推来推求,反倒是违反了这个古制。可没有辞两次,一次便直接接过来,也一样违反三推三让的古礼。可谓怎么做都不对。

再加上那番堵嘴的话,搞得自己不接,就好像是不孝一样。自己也是赶鸭子上轿,到了不接就不行地步,才接过这些玺、宝印。只是在接过这个装满了玉玺与宝的托盘,黄琼虽说表面上镇静,实则心中还是多有微澜。老爷子如此做的真实意图,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来。

良久,黄琼才转过身,对着跪在地上的群臣,抬起手来示意他们起来。噱头已经走完,现在该处理政事了。不过黄琼最终还是没有坐到老爷子御座上,而是选择了在御座下首,放了一把椅子听政。而今儿第一件议题,便是德妃那位门生故吏满朝的父亲,该给谥号以及封赏。

听着礼部侍郎的汇报,黄琼却是直接否定了礼部建议的文正谥号,以及加封少师的追封。看着那位老先生的门生,不依不饶的侃侃而谈,想着法子给自己老师争取地位。黄琼却是没有做任何表态,也没有打断他的谈话。直到他说完了,黄琼才笑道:“老人家虽说三朝元老。”

“也曾多次主持会试,为朝廷选材。为官也算是清廉,为朝廷开科取士上,也算是公正廉明。但却从未登阁拜相过,没有做到辅佐君王开创盛世,谥号文正还是有些略高了。而且其女身为皇上嫔妃,这样无私也有私。给了文正谥号,寡人担心他承受不起,不能福泽家人。”

“以寡人看,老人家一辈子性子随和,从未与同僚交恶。而且对朝廷的礼章制度多有贡献,给一个文和的谥号还是适当的。至于太师的追封,寡人看人既然已经没有了,而且在致仕之前,就已经做到大学士一品高官,已经是位极人臣了,现在就不要再搞这么多的花头了。”

“与其追封那些什么太师、少师,还不如萌恩其子孙。这样,其长子现为正三品司农寺正卿多年,以寡人看可以晋升一级,改任二品集贤院直学士,待丁忧后便可上任。其二子如今在江宁任知府,如今正好已经坐满一任。这样,晋升为太仆寺正卿,同样丁忧之后上任便可。”

“另外,从其孙辈诸男丁之中,有举人身份的优选出二人,恩萌加封为七品官员,授六部行走。老人家多次主持会试,为朝廷举荐了不少的人才。如今不幸先逝,朝廷该给的恩赏还是要给的。着赏赐钱三千贯,帛一千匹,作为治丧所用。其墓地由钦天监,在京城就近挑选。”

“待墓地选定修造完成之后,朝廷再给予守墓人五户,给予墓田十倾。此外,为了表示寡人的哀悼,朝廷自今日起停朝五日,在京诸大臣正二品以下,悉数都要去府邸吊唁。宋王虽是天家子弟,但老大人为其外祖父,砸断骨头还连着筋。虽说为君臣关系,但也是至亲之人。”

“传寡人钧旨,着宋王自今日起,去为其外祖父守灵。虽说于礼制有些不合,但念在老大人这些年劳苦功高的份上,我朝又是一向以孝治天下,重的是孝道。所以寡人破例,准许其为老大人戴孝守灵。如果宋王不到,寡人将重重责罚。我天家子弟,绝不能有不孝之人。”

黄琼这一席话,直接将太常寺的想法全部抹掉。看起来恩萌了三代,加封比单纯给一个谥号高的多了。但可以说该给的加封与追封,一句话轻飘飘的全部抹掉了。要知道,中国历代文官谥号,文正向来是排在第一位的。自开始给文官加封谥号以来,得文正者不过数人罢了。

按照对朝廷的贡献来说,德妃那位老爷子,谥号文正的确有些勉强。但那位老大人多次主持会试,门生故吏遍天下,给一个第三等的文成谥号却不为过。而且,礼部提出的文正谥号,也是在漫天要价。毕竟得给上位者,留下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不是?这都是人之常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