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并不如烟

定河山 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并不如烟

面对这位庆城郡王的哭闹,黄琼只是对西京宗正寺正卿,冷冷的说了一句叔祖的火气太大,找个冷清一点的地方,好好给他去去火气。黄琼这一句话,将掌管陇右、陕西二路宗室的,西京宗正寺正卿给吓了一个半死。哪怕在不情愿,也只能在将这位郡王,圈禁在宗正寺。

宗正寺内,本身就有圈禁犯错宗室的屋子。若是有犯了罪,但又不够夺爵标准的宗室。人解送到两京之后,往屋子里面一关。身边不许留一个人伺候,就连递水送饭,都只能通过一个小门洞送进去。冬天不给烤火的炭火,晚上不给照明火烛的,只能抹黑的在里面冻着。

虽说一般没有圈禁到死的,但圈禁多长时间,却是要皇帝定夺。一般最少的也要一个月,多的就没准了。一两年有的,三四年有的,被圈禁在这里一辈子的也不是没有。若是得罪皇帝很深,或是让皇帝一直都惦记的那种,搞不好就一辈子圈在里面,直到死才会被放出来。

当初高宗皇帝为了夺取弟媳,就是找了一个借口,将自己的亲弟弟禹王,押送到西京圈禁在西京宗正寺。并且一直圈禁到死的那天,才被装进一具薄板棺材里面抬出去。两个儿子,甚至包括那位娴贵妃亲生儿子,也一直被圈禁到了高宗驾崩,才被继位的宣宗皇帝给放出来。

这二位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与父亲一同被圈禁在西京宗正寺。直到二十多岁,才被放出来的人别说读书识字,就连牛马都不认识。出来之后,即没有爵位也没有俸禄,每年只给二百贯的恩养钱。别说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儿,就连普通百姓都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

很多时候,人都是捧高踩低。哥俩虽然被放了出来,却没有了宗籍,又是居无定所。当年很多人,在得知他们天家子弟的身份后,都变着法子的作践他们。那些人在官府那里受了气,便要找借口打他们一顿给自己出气。甚至还有一部分的人,专门每日以欺辱他们为乐子。

毕竟那些天家子弟,一个个的高高在上。身边家丁护卫成群,又有朝廷和官府护着,每日都享受着自己难以想象的荣华富贵。自己看着来气,也是没有办法。这两个落魄的天家子弟,正好成了出气筒。挨打受辱是经常事情,还时不时要忍受被安置万年县差役的不断敲诈。

便是那二百贯的恩养钱,在经过某些人的上下其手后,最后到了他们手中的,也就一百贯。就那一百贯钱在除去租房子,找个人帮着做饭。自己又没有任何的其他来源,从不大就被关在宗正寺,自然没有人教他们读书写字,这哥俩连个大字都不认识。身子骨又干不动体力活。

况且就是想干,偌大一个万年县又有谁敢用他们?到时候官府差役找茬不说,搞不好还要被扣上某种大帽子,不死也要脱层皮。这哥俩被放出来之后,穷的经常几天都吃不上饭,还不如在里面关着呢。至少在那里面,别管是馊饭还是泔水,至少还能勉强混饱肚子。

可被放了出来之后,不仅吃不饱肚子,每日里面还要受到欺凌。到了冬天既无冬衣,也无可以烤火的柴炭。禹王的庶长子实在熬不下去,又以自己身为太宗皇帝骨血,却每日受到刁民欺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一把火,将自己居住那间一个好心人,帮着搭建的窝棚点燃。

自己也没有出来,连同那个破旧的窝棚一起永远消失了。而禹王的嫡长子,也宣宗皇帝那位同母异父的哥哥。却是忘记了自己父子,是因何走到这步田地的。是因为什么人,从太子子孙变得连乞丐都不如。因为母亲还在,弟弟也成了皇帝,内心之中还抱着一丝的希望。

求着人写信给已经晋升为太后的母亲,希望她能看在自己,也是她亲生骨肉的份上,多给一点恩养钱。哪怕就算是不增加恩养钱,给一间可以遮身的房子也好。托在一位本就对当年高宗,以兄夺弟媳纳入后宫看不惯。又实在见不得并无大错,只是娶错了老婆的禹王。

无辜被圈禁至死,更怜悯二人同样是太宗骨血。实在对兄弟二人凄惨境遇,有些看不下去的,时任宗正卿的一位老郡王,给带进了宫里面。结果那封信老郡王,亲手交到了他母亲的那里。但等来的却不是恩养钱的增加,而是重新被锁拿回了宗正寺,又被圈禁了起来。

一年之后,又得到了一壶鸩酒,连同几名从京中赶来的,他亲生母亲身边的心腹太监。不想死的他,被几个太监将那壶鸩酒,硬按着给灌进去。至死他都不知道,他那位已经贵为皇太后的母亲。因为当初的非议,以及册立她为皇后时大臣的阻拦,早就将往年经历视为污点。

他这个做儿子的只要活着,就会有人不断提醒他那个母亲,她这皇太后是红杏出墙之后,踩着自己丈夫尸骨坐上的。宣宗皇帝,还算是可怜自己这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在继承大位之后将其放了出来。可他的那个母亲,却是一直将他视为坐稳太后之位的威胁。

想想他的那个母亲,当初能被高宗皇帝冒着那么大的非议,纳进宫不说。还差一点坐上皇后的位置,如今已经贵为当朝太后。自己当年还是在禹王府时,与高宗私通所生之子,更是被高宗力排众议册立为皇太子。自己在高宗皇帝,在位的那十余年时间里面宠冠后宫。

如果只凭借美貌,一点狠劲和手腕都没有,又岂会走到那个地步?而女人一旦变了心,出手也往往比男人更狠。他也不想想,当初将他连同父亲兄长一同圈禁的时候,他那位母亲从来都没有因为他也是亲生子,而惦记过母子之情。哪怕为他在高宗面前,求过一句话的情。

他被圈禁的期间,一年四季只有到开春,才有一身不知道谁穿剩的,旧衣服可以裹身。而这套衣服,他要穿到破烂得都无法再穿,更要穿着过一年四季,才会在第二年有下一件衣服。他那个母亲,也从来都没有给他送过一件衣服。冬天冻得瑟瑟发动,也没有给过他一件冬衣。

心中恐怕,早就巴不得他们父子都死在高墙之内。以便杀人灭口,外加上斩草除根,将自身的污点彻底掩盖下去。如今更已经贵为太后,更念念不忘将那段不堪往事彻底掩埋。在没有人提起与惦记的母亲,又岂会惦记那点母子关系?他能被放出来,还是宣宗私下授意的。

一封给亲生母亲的信,非但没有换来生活条件改善,反倒是送了自己的性命。不过,除了这对倒霉的,被自己老婆和母亲害了的禹王父子之外。西京的宗正寺,虽说再没有圈死过宗室,可也圈疯过不少的宗室。那些宗室自从落草开始,便享受着钟鸣鼎食、荣华富贵。

一下子被关到一个小黑屋子里面,便是数九寒天都不得烤火。夜晚除了星光,便是连一盏烛火都没有。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小黑屋子里面。吃的饭家属上点心的,还能勉强吃的好一些。家属不上心的,或是连家都被抄的,吃的那就是粗糙不堪,就连看守人员都不如。

夏天那饭菜基本是馊的,冬天就不可能是热的。甚至在遇到那些意作践人的看守,而几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也是常事。几乎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变化,又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大部分的人,便是十天都受不了。时日长一些的,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崩断,疯掉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西京宗正寺,用来圈禁宗室的那几间黑屋子,原本就是圈禁禹王父子的屋子。而那几间屋子自禹王父子死在里面之后,便一向都有闹鬼的传闻。传说当年禹王,虽说蒙受奇耻大辱,爵位被夺不说,还无辜被圈禁在高墙之中。但因为咽不下这口气,一直勉强挣扎活着。

当时掌管西京宗正寺的那位正卿,是太祖第三子定王的之子。按照辈分来说,是禹王的嫡亲堂叔。可怜禹王身为太宗皇帝的血脉,却因为娶错了一个妻子。无辜遭到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长,如此的迫害。虽说大事上无能为力,可平日里面对他父子三人,还算是照顾有加。

至少饮食上没有短缺过,冬天也偷着安排人供给他们一些炭火,而使得这父子三人免于成为冻殍。只不过好日子没有多长,西京宗正寺少卿进京述职。那位娴贵妃貌似不经意的问起,得知自己前夫父子尽管被圈禁起来,虽说遭了不少的罪,但却还在顽强的挣扎活着。

接下来原本对其照顾有加的老郡王,被撤了差事赶回封地。新换上来的一位郡公,掌管西京宗正寺后。那位禹王原本还算是勉强能维持的饮食,便一下子变得极差不说,还时常断绝。直到最终连口水都不给,被活活冻饿而死在那间小黑屋子里面。死的时候,情况极其凄惨。

都传说那位禹王死时,虽说骨瘦如柴,可一双眼睛挣得大大的。无论收敛之人,怎么相办法都合不上。整个西京都传说,与高宗皇帝先有夺妻之恨,后又被刻意杀人灭口,死得如此冤屈禹王,至死都不瞑目。而他那个还乞求母亲有些母子之情的儿子,死后也情况一模一样。

不仅双眼怎么都合不上。装进棺材后准备盖棺时,挣扎时抱成一团的胳膊,任凭装殓之人想尽办法也无法归位。最后,还是将两只胳膊的关节都卸下来,才勉强装入棺材里面下葬。下葬的时候,原本还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之间就暴雨倾盆。那场大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

西京周边的河流水位暴涨,一度将半个西京城都给淹没了。那位饿死了他的父亲,又配合京城来的太监弄死了他,接任后一直任西京宗正卿十余年。在禹王死后不长时间,便被破例晋封为郡王的郡公。也在那天回府的轿子上,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劈得连灰都没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