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烦躁

定河山 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烦躁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烦躁

说到这里,黄琼又顿了一顿后道:“明儿大军便要赶往庆阳府,你到庆阳府之后,什么都不要去管。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代表朝廷,安抚从宁夏府逃出来的难民。调查一下他们的现状,如果有需要朝廷与本王赈济的,需要多少钱粮,直接写一个条陈交给本王便是。”

“长安这里,你就不要管了,本王会交待西京户部以及陕西路安抚司。你只需要安抚好庆阳府的难民便可。庆阳府是整个陇右通往陕西路,乃至整个朝廷腹地的咽喉所在。那里的难民,只会远超过长安,而绝对不会比长安城少的。到了庆阳,本王会协调庆阳府协助你的。”

“其二,欧阳杰的折子你也看到了。朝廷对党项人的策略,的确有很多不妥之处。眼下情况,已经与开国之初大不相同,有些不合时宜的地方,该改的要改了。你到庆阳之后,好好调查一下,根据这一点要拿出一个条陈来。那里需要调整,那里需要改进,都要详细一些。”

“至于其他的,你什么都不要去想。一切有本王给你撑腰,只要你一心为朝廷,就算把天捅了一个窟窿,也有本王给你兜着。祖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借口,更不能成为寻归守旧,不思进取的理由。还是那句话,放心大胆去做,你认为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有任何的顾忌。”

听到黄琼这番话之中,异常诚恳的语气。张迁表面上看很是平静,其实心底里面却是百转千折。想到自己自进士及第开始,为了家族也为了自己,便一直跟随随废太子,从来都没有二心过。自己还有自己家族,为他做了不知道多少见不得人事情,捞了多少不义之财?

甚至差一点,还搭上了整个家族命运。自己到任京兆尹之后,为了给废太子敛财可谓是刮底三尺,弄的是京城民心沸腾。敛的大部分钱财,不是进了太子那些心腹兜里面,就是尽数交给废太子。太子的那些嫡系心腹,私苑里面的那些男宠,那个不是自己挨着骂名在养着?

可那位废太子,却是一直都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自己作为他的铁杆嫡系,从未听他说过一句这样放手施为,他在后面为自己撑腰一类的话。更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用人不疑的话。反倒是在自己的京兆府衙门,遍布他的心腹用来监视自己,不仅掣肘而且事事插手。

经常都会搞得自己很被动。自己一直都没有说,可不代表自己就真的不知道,自己衙门里面那些人的真实背景。自己刮底三尺,在京城落得一个满身骂名,他却用自己聚敛的钱财、他养心腹,养那些男宠,甚至是挥霍倒也罢了。可他用自己满身骂名,去替别人捞取政绩。

他到底将自己当做什么人了,只是专门为他捞钱的?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名声为了他,被搞得别说封阁拜相了,就连进入三省六部都不太容易了。太子究竟养了多少人,自己不知道。可济南知府陈文亮的年年吏部考核,以及京查都是甲上是怎么来的,自己还是清楚的。

陈文亮那个清廉刚直的名声,是用自己一身骂名,甚至可以说身败名裂换来的。如果他无法登基,别说自己了,就连家族能不能保住都两回事。自己鞍前马后,为他背了那么多的骂名,可换来的是什么?一出了事情,第一时间便将他自己撇清,生怕在与张家有一丝牵挂。

自己那么为他卖命,他在皇帝面前非但没有为自己求情,反倒是还落井下石。当初他但凡为自己说一句,自己也不会被一贬三千里。但凡他能够为家族说一句,父亲也不至于自己出事之后郁郁寡欢,更不会那么仓皇的,连夜便搬离京城。回到家乡之后,更是缠绵病榻至今。

甚至为了杀人灭口,还派出刺客千里迢迢跟着自己去了永州。若不是自己命大,恐怕脑袋搬家了还不知道。想起当初跟随废太子的遭遇,在回味英王的这番话。心思百转的张迁,在长长的一声叹息之中,沉重的点了点头。只是说了一句,绝不辜负英王厚望,便离开了。

张迁离开后,黄琼有些疲惫的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连日以来的星夜兼程,即便身体极好,年纪也很年轻,依旧让他疲惫不堪。但尽管异常疲惫,黄琼却知道自己还不到休息时。回到书案后,略微凝神思考了片刻,黄琼提起笔之后几乎没有停笔,连续写了几分密折和手谕。

密折是给老爷子的,在密折上黄琼详细讲述了欧阳杰身体情况。希望老爷子,能够抓紧时间挑选一个合适的人才,前来接替欧阳杰,以便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同时,黄琼也说明了大军明儿便要出发,全军出动向庆阳府进发。自己也将亲自赶往庆阳府督战。

至于几道手谕,分别是给现在正在汉中,筹集粮草的郑道远,以及正在殿前司办理交接贺元锋。以及赶往延安府坐镇的陕西节度使刘路的。在手谕上,黄琼让郑道远立即赶回长安,坐镇长安协调调运粮草事宜。他这个粮道同知,不是宁夏知府,也不是给陇右擦屁股的。

给刘路手谕,则是要求他要严密守住封锁线,绝不能让叛军一兵一卒流窜进入陕西路。至于是否最终需要他从陕北进兵,让他听自己的命令。在接到自己命令之前,就算陇右这边天塌,都不用他管,哪怕就是出陇右这两万大军全军覆灭,他那里也不许一兵一卒进入宁夏府。

只要封锁住陕北到宁夏府,他这个陕西节度使,就是大功一件。若是轻敌冒进、违令进军,便是胜了也有罪。另外两道手谕,一道是给西京户部尚书,让他这段时日全力协助郑道远,协调粮草事务。一道是给陕西路安抚使的,让他查一查在陕西的宁夏难民数量有多少。

当然,黄琼没有忘记写一封家信。告诉司徒唤霜诸女,自己已经到了长安城,明儿就要与大军赶往庆阳府。只是怕诸女为自己担心,又是担心怀着身孕的段锦因为担心,而动了胎气的黄琼却并未告知她们,眼下庆阳府正在遭遇到叛军围攻,到庆阳府基本上就等于到前线了。

将密折与几道手谕、家信发出去之后,黄琼才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走到这间临时作为自己书房的会客厅门口,看着已经有些黑下来天色,却是感觉到有些心情烦躁。尽管他不断转着手上那串念珠,可即便是念珠上,不时传来的阵阵凉意,都未能他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也许责任越大,带来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哪怕已经经过大半年理政的锻炼,黄琼一直自认自己心态已经磨练的很好,已经成熟起来。但黄琼此时心却很难平静下来。此次陇右平叛,尽管一直在告诫自己要沉着。但黄琼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郑州平叛时那样的洒脱。

此次陇右平叛,自己要面对形势,与去年郑州平叛压根就两码事。去年那是兄弟阋墙,说是平叛,其实只是在虎牢关打了一仗罢了。胜,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算败了,也影响不到天下大局。骁骑营败了,京城还有其他三大营。就景王部下那些乌合之众,是进不了京城的。

可此次陇右平叛,却是事关天下大局,自己却是只能胜而绝对不能败。自己在接下这个二路制置大使的差事,实际上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自己一旦败了,自己身败名裂倒是无所谓。但此一战,不仅关系到数万大军的性命,西北得失却更是事关这大齐朝天下的稳定。

哪怕自己明知道,拓跋继迁就算打赢了,也没有席卷天下的本钱,最多割据西北一隅而已。无论是陇右,哪怕是陕西路,财力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他夺取天下。但一旦战败引发的连锁反应,自己却不能不考虑。而若是跟随出征的,这两万大军真的战败,陇右必将不保。

而陇右丢失,大齐朝将会失去天下最大,也是最好的战马产地。曾经多次大败北辽、回纥、吐蕃骑兵,堪称天下精锐之首的大齐骑兵,将会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再也无力与北辽抗衡。搞不好与那个本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朝代一样,面对游牧民族的进攻,只能处处防御。

今后,也只能据长城一线死守,而半步都无法在踏入草原。甚至在西京大营失去过半兵力之后,就连陕西路都要受到威胁。拓跋继迁一旦控制了陕北高原,然后顺势南下长安势必受到威胁。眼下虽说大齐朝已经迁都洛阳,但长安城依旧是大齐朝两京中的西京。

这里不仅仅有大明宫、大兴宫,太庙等,虽说始建于前唐,但本朝开国以来却一直在苦心维护,眼下依旧雄伟华丽的宫殿建筑群。有着与京城一样诸留守衙门,城中还居住着大批当年开国勋贵之后。这里更是所谓太祖皇帝的陵寝所在,可谓是整个大齐朝的根基命脉所在。

当年太祖皇帝初入长安的时候,雄踞定难五州的党项铁骑,就曾打到了长安近郊,差一点让当时的太祖皇帝辞都别走。太宗皇帝即便迁都,这里也没有彻底的放弃这座城池。长安城的城池,甚至比大齐朝如今的京师洛阳,还要坚固和高大,更有着洛阳城没有的大炮。

哪怕即便是京师不在长安了,可这里仍然是大齐朝经营西北的根基所在,依旧是大齐朝最重要的陪都。更是除了海路之外,当年自己外公苦心重新打通的丝绸之路,从大齐朝境内的出发点。这座同样居住了大量王公显贵的城市,即便不是都城所在,却依旧是繁华无比。

别说长安城丢了,就是长安城受到了威胁,都会引发天下震动,朝野不稳。最为关键的是,出征的西京大营是与京城四大营,并称的大齐朝两大精锐之师。一旦西京大营败了,那么引发后续影响更是不可逆的。西京大营都败了,这大齐朝剩下的四大营,还有什么可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