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六百零六章 西京大营

定河山 第六百零六章 西京大营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六百零六章 西京大营

黄琼带的人不多,只是将留都西京的西京留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西京留枢密使,以及陕西路的安抚使、布政使,左右参政,陕西路仓储大使,武官则只带了节度副使。至于陕西路节度使刘路,在接到圣旨后便已经带人赶往了延安府。亲自坐镇,对宁夏府的叛军堵截。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的人,黄琼连理会都没有理会,直接都给遣散了。而被挑中随行的这些官员不知道,英王去西京大营喊上他们做什么,又不敢上前去问。也只能战战兢兢的,放着舒适的轿子不敢做。文官坐上马车,武官一律骑马,跟着赶往西京大营。

原本这些人没有分文武,在黄琼发话之后,一个个的都是直奔自己的轿子去的。眼下奢侈之风日盛,不仅文官都已经只习惯了坐轿子。便是武官,也有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乘坐轿子。尤其是节度使这一类的,地方卫军武官,坐轿子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几乎极少有人骑马。

今儿来迎接黄琼的这些官员,以及那些只是用来做仪仗的低级武官之外。别说文官了,就是节度使衙门那些武官,都没有一个人骑马前来的。却没有想到,就在他们上轿子的时候,英王冷冷的眼光直接扫了过来。被英王冰冷的眼光,吓的胆战心惊的这些官员。

虽说没有看明白,英王这道冰冷的眼神之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意味。可英王落在轿子上的眼神,中的不满他们却都是看了出来。今儿能混到前来迎接黄琼地位的官员,又有几个不是人精子?英王那道冰冷的目光中,含义虽说没有猜出来。可对自己乘轿子不满意是肯定有的。

有了这个认识,又那个官员真的不拍死的,敢再去碰自己的轿子?尤其是这位英王,凶名在外的情况之下。放弃了自己心爱轿子的一众官员,急忙的手忙脚乱到处去找替代品。武官还好说一些,临时紧急征用了前来护驾官兵,或是自己亲兵的坐骑,倒也不至于太尴尬。

可文官就手忙脚乱了,不会骑马的他们,对于官兵腾出来的马匹只能干瞪眼。好不容易才在城门处,在长安府尹的帮着之下,临时征用了几辆进长安的马车。此时金子不当窝头的档口,这些官员也顾不得这些马车,原本是用来运什么的了,一个个硬着头皮,都坐了上去。

一路颠簸的,跟着英王赶往大明宫城外的西京大营驻地。其实西京大营营房,并不在长安城内,负责训练、管理西京大营的留殿前司,也不在城内。而是分别驻扎在长安东面灞桥,西面延平门外,北面的大明宫城之外。西京留殿前司衙门,就在北面的大明宫城外。

灞桥驻扎的,只是西京大营一部分罢了。因为京师已经迁往了洛阳,东面已经不再是主要防御方向。甚至西京大营在灞桥的驻军,只有一万余人,是三处大营之中兵力最少一个。所以黄琼,在途经灞桥的时候并未停留,而是绕城而过,直奔大明宫城外的西京留殿前司衙门。

西京大营是灭唐之战后,为了拱卫当时京师长安设置的。驻守西京大营的军马,都是征蜀回撤的,大齐朝最精锐的精兵。其中也包括了在灭唐之后,被遣散的前唐在蜀中最后十余万降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三万精壮。当时的西京大营十五万军马,可谓是集合了天下精兵。

当年设置西京大营的目的,主要作用可谓有三。首当其冲的,固然是拱卫当时的京师长安。其二,便是威慑西北各游牧部族,尤其是党项人、回纥人,还有游牧在青海湖与祁连山周边的吐蕃各部族。其三,便是西北有事的时,可以快速出兵平叛,不会耽误战机。

太宗皇帝继位之后,虽然为了解决当时长安城,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而最终选择了东迁,但西京大营却并未被废止。只是抽掉了原大营之中十二驻军中,三分之一而兵力调往了京兆府,与原来就部署在洛阳。威慑关东诸地的数万军马,共同组建了拱卫京兆府的四大营。

又抽调了五万军马,分别调往陇右、陕西、山西、河北诸路边军,以拱卫长城一线。如此调动之下,西京大营已经保证了五万军马的数量。在大齐朝境内,兵力只比京城四大营略逊。与京城四大营相辅相成,一东一西构成大齐朝,维护天下安定的两根定海神针。

大齐虽说开国以来,首要的外敌是日益强大,并最终建立了辽国的契丹人。但西北也并不平静。吐蕃王朝虽说在桂林郡王打击之下,已经是土崩瓦解。但分散在青海湖与河西走廊的吐蕃部族,依旧是经常袭扰西北。被赶出玉门关外的回纥人,也不时与吐蕃人联合起来寇边。

再加上,当时还有党项人这个心腹之患,没有能够彻底的解决。为了继续震慑西北诸部族,在西京不仅留下了兵部、户部、工部、礼部,枢密院等官衙,专门负责西北方向事宜。虽说这些有司职权不大,户部只负责管理陇右、陕西二路的税收,以及二路诸军的军饷调拨。

工部只负责维修长安宫殿与太祖陵,以及长安城维护。兵部只负责两路地方卫军军务,便是两路边军也管不到。至于礼部,更是闲的快要长毛了。除了每个年到日子的时候,出面组织祭祀太祖皇陵之外。唯一的差事便是西方诸国使节,途经长安时候招待一下。

原本宣宗朝之前,还可以主持一下二路会试。但因为宣宗朝西京会试,发生了一件轰动天下,导致西京礼部尚书被赐死,两个侍郎一被杀一流放,几个主事全部被砍头的科场舞弊案。所以自宣宗朝开始,连这个差事都没有了。整个西京礼部只有一个尚书,连个侍郎都没有。

四个有司,也只剩下了祠祭、主客两个司。西京四部因为位高权轻事不多,所以在大齐朝官场,一向被称之为养老院。而西京礼部因为整日无所事事,更是被称作养老院中的养老院,更是整日里面穷的要死。所有官员都知道,一旦被外放到西京礼部,这个人仕途也就到头了。

别说西京四部权利小的可怜了,便是西京枢密院,也只管二路有大事发生,接到京城圣旨之后按照圣旨调兵。真正大权,还掌握在京城诸有司衙门手中。便是西京大营,实际上调动权和管辖权,也掌握在京城殿前司、枢密院手中。西京诸有司,也就殿前司的职权还算大些。

但西京留殿前司与枢密院也要接到圣旨,与京城枢密院、殿前司的调兵手令才能调兵。无京城的圣旨与调令,擅自调兵便是违旨。不过,虽说西京各有司权利都很小。但当年太宗皇帝,在将整个朝廷中枢都迁走了,还在西京留下这么多衙门,也足以说明,本朝对西北重视。

当然西京大营说是一个大营,但按照开国后的惯例,断然是不会将这么多的军马,放在一个衙门下统管。所以,这个西京大营实际上,依旧是分为三部分的。不仅在长安城周边,各有各的驻地,还各有各的独立指挥体系。三个大营各自不相隶属,直接对西京殿前司负责。

只不过,相对于中军跟随殿前司衙门,驻扎在大明宫城外十八里的地方。前军驻守在西京延平门外二十里处,后军大营则驻守在灞桥。三部犹如一个人展开的拳头一样,紧紧的将西京大营拱卫在掌心之中。而相对于京中四大营步骑各半,因为西北作战骑兵至关重要。

西北大营这五万军马之中,七成都是骑兵。全部都是清一色,从擅长骑马的汉民之中招募。另外,还有少数汉化的党项、回纥人。因为地理的关系,这五万军马所配备的马匹,都是清一色,大齐最优良的党项马。此外,针对西北特殊的地理情况,西北大营还有五千多峰骆驼。

也正是这个原因,黄琼才对西京大营接到圣旨之后,迟迟未动。只派出数千军马,去解救庆阳府。其余的主力只是划了一万军马,调拨给陕西节度使那位刘节度,配合卫军封锁宁夏府而异常的愤怒。所以在黄琼抵达西京留殿前司之后,面对守卫的阻拦,直接一马鞭过去。

直接将那个守卫,给抽了一个跟头。这还是黄琼,自从回到这个时代,第一次冲着下面的人发火。跟在黄琼身后的那些官员,见到黄琼这随便一鞭子,便将一个壮汉抽了一个跟头,一个个都吓的不由得缩了缩脖子。这一鞭子若是抽到自己身上,恐怕自己还不得直接驾鹤?

只是黄琼一鞭子抽翻一个守卫,守在殿前司衙门前的亲兵,除了一个武官撒腿跑进衙门通报之外,其余的却是都拦了上来。哪怕是不敢硬拦,也不敢还手,可依旧固执的在殿前司衙门前站成了一排,堵住了进去的道路。到底是高级武官所在,但这些亲兵眼力价还是有的。

虽说这位年轻人,身上没有穿任何的官袍。身后跟着一大批的文武官员,还有足足三百人的亲兵,也足以显示出这个年轻人身份了。而能让这么多高级官员,跟在屁股后面唯唯诺诺,连声大气都不敢出。除了那位新任陇右、陕西二路制置大使,皇九子英王之外,还能有那个?

但作为军人军命在身,在没有接到上司的命令之前,他们也之能硬着头皮在这里挡着。当然强行当着是不敢,可组成了一道人墙,将进入殿前司衙门的路堵上,还是勉强硬着头皮能做到的。看着眼前这些人挡住了自己的路,黄琼却是非但没有发火,而是轻轻的笑了起来。

只是他的这个笑容,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浑身的冰冷。那几十个堵在殿前司衙门口的亲兵,虽说心中也有些害怕,但却还是在硬着头皮坚持。好在僵持的时间不多,殿前司内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你们这些兔崽子谁的路都敢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