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五百七十五章 换人、换马

定河山 第五百七十五章 换人、换马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五百七十五章 换人、换马

皇帝这番话音落下,黄琼原本想要直接拒绝,这个多少有些荒唐的要求。负责守卫京城、皇城、皇宫的御林八军,的确人员齐整、步骑均衡,兵力也达到数万。可御林八军除了前些年,陪着皇帝西巡祭祖,以及前不久护送大行皇后梓宫去巩义帝陵之外,多年未出京城一步。

如今作为仪仗队的性质,已经远远超过一支军队。在加上军中充满了,被自幼钟鸣鼎食的生活,娇养的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恐怕连开弓放箭都已经不会的勋贵,官宦子弟、世家子。除了敲诈勒索,京城各门进出的行商,甚至官员之外,几乎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将这群只会偷鸡摸狗,甚至军营都不肯住的货拉到战场之上,那纯属是在坑人。只是在用余光看到站在老爷子身后,宋王那副有些幸灾乐祸的嘴脸之后,黄琼却想起了去年大行皇后,丧礼期间的一件事情。说起来这件事的源头,好像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好是自己。

当初说御林八军,没有军人该有血性,应该上战场历练一番的,也不是别人正好是自己。想到这里,黄琼微微沉吟一下转回书案之后,快速写了几个手谕。原本在写完之后,黄琼还想着向让老爷子看一下,却没有想到老爷子只是低着头看书,根本就没有接的意思。

对于黄琼递过来的手谕,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看了,让他自己决断便是。看着很是有些洒脱的老爷子,黄琼也只能摇头苦笑。这可是调骁骑营进京换防手谕,涉及到老爷子原来最重视的军权调动。老爷子如今居然也不看,就这么撒手不管?这是不是有些放手过度了?

只是老爷子态度坚决,头都不抬一下,貌似将注意力都投入到手中那本史记之上。见到老爷子不搭理自己,无奈之下,也只能在一边宋王又气又嫉的眼光之下,交到面前的兵、户二部尚书,以及枢密使的手上后,才沉吟道:“这几封手令是给殿前司,发的调兵手谕。”

“限骁骑营副使郭晨,挑选一万军马三日之内赶到京城,直归殿前司调度。限殿前司,三日之内从御林八军之中,挑选三千骑兵与本王出征。后续在挑选一万人,以备本王随时征调。兵部也一样在三日之内,做好御林八军被抽调骑兵,武官选拔以及战马更换事宜。”

“那些平日里走路四平八稳,但不适合骑兵作战的官马一律都要更换。本王知道,御林八军中使用的战马,虽说都是上好的党项马。但因为使用上的原因,都已经成了废马。充足礼仪用还行,可要是上了战场,是跑也跑不动。上不了战场的马不能用,全部都要更换。”

“京中储备战马不够,就从四大营之中抽调。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三日之内全部战马都要完成更换。还有不称职武官,也要及时更换调。记住本王的三点要求,琉璃蛋子不要,贪生怕死的不要,不愿离开京城这座安乐窝的不勉强。不想去,本王绝对不勉强。”

“这是去战场真刀真枪的拼杀,本王不希望军中有一听号炮响,便腿软的孬种。愿意去陇右建功立业的,无论是世家子,还是官宦子弟,或是平民子弟,哪怕就是地痞流氓,本王一律都欢迎。若是不行的、不愿意去的,趁着还是未出征之前,给本王先提出来。”

“若是到了战场之上在腿软,那就别怪本王不留情面。还是那句话,实在凑不够数的话,那就从四大营之中选拔。那些世家子,官宦子弟不爱去、不敢去,四大营的武官有的是人愿意去。当然,机会本王也不会不给他们。在调动御林八军的时候,发一个通告。”

“这个时候主动退出的,不肯随军调动的。今后五年之内不得提拔、不得外放,终身不得提拔四品以上。一会本王会让人,送一份十杀令到到兵部与枢密院,那是本王带兵出征郑州时亲手拟定的。由兵部派人,撰写出一百份来,张贴到御林八军的驻地。”

“以免有的人,现在怕耽误升官硬着头皮跟着去,但到了战场上再腿软拉稀,说本王没有提前通知他。大敌当前武官的帽子,应该是用敌军的血去换,而绝对不是靠着家世,还有四平八稳换来的。洪大人、魏大人,这些事情烦劳二位老大人三日之内必须要做好。”

“尤其是武官的调换,你们怎么调换本王管不到。本王不问过程,只从你们要结果。做不好,现在提出来,本王可以现在就换人。另外,本王要带几个人跟随出征。这几个人,在兵部正式补一个手续,以随军文官侯用。就按照从七品,授职一个员外郎的职务。”

说罢,黄琼又转过头,对着一副没事人一样的户部尚书道:“张大人,本王不管你想什么法子,此次西征平叛粮草要多预备三成。户部在陕西的粮仓,如果再出现什么问题,保证不了军粮的供应,本王不找别人只找你算账。本王的做派你是清楚的,做不到提前说出来。”

老爷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是其他的原因。自于明远调任河南节度使后,骁骑营都指挥使都没有另调人选。这都大半年了,骁骑营的主官一直都空缺。原来的副都指挥使郭晨,虽说暂时负责骁骑营事务,却也一直都给他没有转正。

甚至就连一个署理的名义上职务,都没有给郭晨。反倒是,在老爷子的授意之下,这大半年来骁骑营的大事都一直是自己在处理。临时负责骁骑营的郭晨,负责的也就是骁骑营的日常训练与管理。在骁骑营无正式主官的情况之下,调兵进京接防手谕只能下给郭晨。

看看手中手谕,这三位尚书加上枢密使,也只能相对苦笑。户部尚书倒还好说一些,黄琼这种雷厉风行做派,这些日子里面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至于粮食方面,虽说不知道英王多要三成军粮究竟要做什么,但他却知道得益于这位英王精打细算,眼下户部粮仓里面粮食不缺。

去年秋粮下来,自己也在第一时间之内,便调集了十几万石的粮食。将陕西路原本被官员盗卖一空,而空空如野的几个粮仓,都重新给填满。英王多要三成粮食的原因,虽说他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这三成军粮,对于现在的户部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所以他是最轻松的一个。

至于那位枢密院使,以及兵部尚书两个人的脸,快要愁城一个包子样了。三日之内,更换掉三千匹战马,还有很大一批的武官,除非成建制的对调,否则真的很难完成。御林八军虽说直属殿前司管辖,可眼下的御林八军究竟是一副什么德行,他们两个还是很清楚的。

这些年来一向四平八稳,不用参与边军论调。只要敌军不打到京城,根本就不用上战场,生活的异常安稳。又掌控着京城诸门,可谓不是一般肥缺的御林八军,都快成了那些恩萌,或是恩补为官的世家子世袭地盘了。十个八品以上的武官里面,至少有五六个是世家子出身。

这些世家子,在多年倚红偎翠,钟鸣鼎食生活的调养之下,先祖骨子里遗传下来的血性,早就消磨干净了。你让他站站岗、摆个仪仗混日子,在京城沿街巡查还行。让他们带队守备各个城门,敲诈勒索进出京城的行商,甚至是进京述职的官员,更是手拿把掐。

若是让他们上战场,恐怕调令一下他们自己便得炸窝,十个之中要有九个会辞官不做。三千骑兵,就算按照二百武官来计算。搞不好,要有一百五六武官要重新调配。这么大的人员调动,别说三天,就是三个月完成,都几乎不太可能。关键是,空缺的武官这么匆忙那去找?

看着脸都快愁成包子样的这二位,黄琼心中微微一叹,也是极其无奈。事实上,老爷子要调御林八军参加平叛,这件事黄琼根本就不赞同。如今上上下下,到处充满了祖先留下的骨血,早就被消磨余烬世家子的御林八军,究竟是一副什么德性,他又岂会不知道?

从去年大行皇后葬礼上,他就看出这群家伙,便是连当朝皇后葬礼,摆出的仪仗都敢糊弄。让他们上战场,那与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虽说因为自己插了一脚,殿前司也搞了几次整训。甚至还从边军调回了部分武官,可这近一年的时日下来,整体上的变化相当的有限。

调这群人上战场,说他们去滥竽充数都好是好听的。不牵西京大营的后腿,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件事情虽说最早的始作俑者是自己,可问题是他是一国之君,金口玉牙一开,谁又敢有二话?君无戏言的道理傻子都知道。他居然说了话,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办。

自己搞出这么一出来,也是因为担心被这群纨绔拖了后腿,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无奈选择。他其实更想到的是,这二位能够当场拒绝,以便自己有借口不带这群纨绔去西北。只是让他失望的是,这二位在看了看听罢英王这几个要求,却依旧不动如山的皇帝一眼。

哪怕脸都愁成了包子样,也没有开口拒绝自己这个不合理要求,甚至连话都不再多说一句。在送走三人之后,黄琼也只能很是头疼的以手抚头。深深的为这两个家伙,只知道一味的维护圣意,而不知道体谅他这个具体办差人而头疼。

自己那个不合理的要求,但凡有点职业道德的人,都会拒绝的好吗?谁都知道,三日之内换下小二百的下层武官,这个差事是绝对完不成的。而对于御林八军的底细,这二位恐怕比谁都清楚。

这两个家伙,却是脸都愁成了包子样,却依旧不管不顾的答应,这实在让人无语的很。其实黄琼并不清楚,他的这点心思,以那两位久经宦海的老臣,又岂会真的看不出来?对于黄琼这个不合理要求,他们又岂会不知道真的很难办到?可他们更了解的是,皇帝的性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