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五百三十一章 说服朕

定河山 第五百三十一章 说服朕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五百三十一章 说服朕

山西路诸有司八百里加急,联名上奏请求调集重兵全力清剿。眼下正值皇帝与桂林郡王府全力博弈之机,山西路却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民变,无疑让皇帝不是一般的恼火。山西路的变数,无疑在皇帝的软肋上捅了一刀。无他,出兵打的便是钱粮。

眼下朝廷岁入匮乏,甚至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如果大规模的用兵,所耗费的天文数字钱粮,实在有些难以支撑。但山西路的民变,必须在最短时日内扑灭这是无疑的。山西路表里河山,向来为大齐朝京师,所在地河南路北面屏障。山西路乱了,河南路几乎很难避免。

而且山西路东隔太行,与河北路山水相连。山西路乱了,同样流入大量灾民,同时也更为富庶的河北路,几乎承担了整个北方边军大部粮草供应的河北路,也极其容易出现变乱。同时山西路又是大齐与北辽对峙的要地,北面的外长城一线对大齐边防至关重要。

山西路一旦大乱,等于给外长城防线背后插上一刀。再引发河北路出现大规模的民变,甚至可以说整个齐辽边防后方,都将陷入彻底的混乱。若是北辽趁机南下,外长城一线的边军将会腹背受敌。二路能不能守住,都将会是一个未知数。

看罢山西路的奏折,在想起山西路出现大规模民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黄琼的眉头不由得皱的死死的:“父皇,山西路官员简直是昏聩无比,只顾眼前与自己的利益,不顾朝廷与黎民百姓的生死,做出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情来,不引发大规模的民变就怪了。”

“现在惹出了自己无法收拾的乱子,便要朝廷给他们收拾烂摊子,着实该死。只是这山西路的民变,就算不惜代价,也要在最短的时日之内弹压下去。否则,一旦引发临近的河北路、陕西路,甚至京畿所在的河南路连锁反应,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更危及到我朝在外长城一线的防线,使得外长城一线的边军腹背受敌。一旦北辽再趁机南下,黄河以北都将陷入危险境地。最为关键的山西路表里河山、山地纵横,一旦变乱之民据山为寇,朝廷在想剿灭他们,恐怕花费的代价将会更加的高昂。”

黄琼的话音落下,此时脸色已经多少缓和了一些的皇帝,眉头紧锁道:“你说的这些,朕又如何不知?此次处置山西路民变,重抚不重剿。人选不仅要长于政务,更要长于军务,更不能派一个嗜杀之人去。而且在朝中一定要有一定威信,让山西路官员畏惧不敢掣肘。”

“正向你说的,山西路与河北路山水相连。不仅自身有大量的灾民,更有不少灾民流入河北路就食。若是一味的弹压,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搞不好,整个黄河以北都要陷入动荡。可偏偏,眼下朕手中却一直没有合适人选。”

看着皇帝说这番话的时候,不时看向自己的眼光。黄琼那里还不明白,皇帝眼下真正心思?自己这位皇帝老子,明显就是想要派自己去,却偏偏搞出来一副与自己商议架势。只是自己去合适吗?这是下辖九府十直隶州,辖下几百万百姓的一路之地,不是郑州府一府之地。

自己处理政务经验尚浅,能压制住山西路的那些龌龊官吗?威信到是有,自己在郑州大开杀戒,估计满山西路的那些官员,至少没有人敢公开掣肘,可暗中就未必了。那些官员,糊弄上司的办法有的是,可谓是防不胜防。在郑州自己有苏进,又有简雍这个官场老手协助。

可去了山西,这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短时间之内,就连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下面官员若是糊弄自己,那边搞不好晋阳府都乱了,自己都未必清楚。再一想想,全副武装的几百卫军,被几千赤手空拳灾民,打到全军覆灭的山西卫军战斗力。

弹压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京城四大营。可山西路地方卫军,却是实在有些提不起来。思来想去,面对皇帝的想法,黄琼不由得一阵阵牙疼。这个差事,他倒不是不敢接,而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微微犹豫了一下,对于皇帝期待的眼神,黄琼还是选择了沉默。

只是黄琼不想说话,可皇帝却是未必肯放过他。看着沉默不语的黄琼,皇帝直接开口道:“阿九,你认为朝中何人去山西处理此事合适一些?朕要的是去了能解决问题的人,不是那种只会和稀泥的书呆子。这些日子你襄理政务,应该清楚朝廷眼下实在经受不起反复的折腾。”

皇帝的话,黄琼沉吟了一下后,倒是推举了两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因为景、端二王之乱,而被罢官为民的前任河南路安抚使方铭,以及现任京兆尹傅远山。分别出任总管山西军民二政的制置使,以及接任山西路安抚使。

调永王那位未来岳父,现任枢密副使何家铲出任山西节度使。同时从御史台抽调一刚正不阿之三品官员,出任山西路按察使。方铭赴任河南路安抚使不过一年,便被罢官免职,纯属受了那位金节度的牵连,而遭受了无妄之灾。黄琼从郑州返京之后,曾经调此人档案看过。

此人是进士及第出身,不仅堪称大齐朝的理财能手,而且居中协调能力极强。明德十四年,此人在两浙路转运使任上,正遇到浙西百年罕见的大旱。此人居中调度,在没有动用国库一文钱,只依靠两浙路民间存粮,便做到没有饿死一个灾民,更没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就连浙西几个府的灾民,就连卖儿卖女的都不多。上秋,居然还保证了两浙该上缴的秋粮,一粒不少的运到京师。而且观此人在景、端二王犯上作乱之后,在河南路地方卫军调动不利的情况之下,整体处置也不能不说不果断。只是受了那个金节度的牵连,才落得这个下场。

黄琼在入宫开始襄理政务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为其谋起复。想要调其为户部尚书,接替眼下那位只会照章办事,除了中规中矩和稳妥之外,一点优点都没有的刘尚书。只是皇帝虽说同意了司马睿的起复,但对于方铭的起复却始终没有答应。

至于傅远山,可谓是大齐朝进士及第的官员之中,少见的军政全才。在燕山知府任上,居然能以一介文官,压得边军那些骄兵悍将,在整个燕山府地面上不敢闹事。相对于连府衙,都被骄横的边军官兵给砸了几次的云州府,这位傅板子手段可谓不能说不强硬。

在调任可谓是天下最难管理,也是这天下首善之地,就连一个三品官员都不被当回事的京兆尹之后。短短两个月的时日,便将满京城没有人管的权贵子弟,治理的服服帖帖。别说抢男霸女了,便是敢闹事的都没有几个。

虽说没有解决流民之事,但在其想尽办法之下,在去年大齐朝遭遇自开国以来,最寒冷的冬季之中,衣食无着的流民再没有出现,往年因为饥寒交迫大量冻饿的情况。虽然也没有能够完全避免饿殍出现,可数量却只有十几个。而且多是无依无靠,被家人遗弃的病人和老人。

这与往年冬天,几乎每天在流民聚居区,都要拉出去上百饿殍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他的治理之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官差,在敢去敲诈那些流民。而且随着天气的转暖,他又以工代赈的方式,征集了大量流民加深洛河河道,也大大改善了流民的生活。

眼下的山西路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晋阳以南地处几乎县县冒烟。时局在如此短的时日之内,败坏到如此地步,那位山西路的首宪可谓是罪无可恕。眼下的山西路,正需要傅远山这样既有手段,又有手腕的官员。而且这位傅远山,在燕山府做了两任,对军务也不是一窍不通。

而永王的那位老丈人,更是好说的很了。在调任枢密副使之前,本身就在山西路做满过一任节度使。能被对武将一贯提防的老爷子,调任为枢密院唯一的武官正任副使,足以说明其能力还是得到老爷子认可的。只是听罢黄琼推荐的这几个人,皇帝却是有些沉吟。

去年方铭是被牵连而倒霉的,他自然是清楚的。当初处置方铭,他并非是真心为之的。景端二王的忤逆作乱,查了这么长时日,直到眼下也没有完全停下来。其中的某些东西,便是他这个一国之君,也是心惊不已。方铭虽说与河南官场牵扯不深,可也不是完全清白的。

方铭是能官这不假,但绝对不是清官。有些问题深追起来,他这个当初河南路的首宪,也是难辞其咎的。虽说事情不算大,可也不是太小的事情。皇帝虽说罢了他的官,一方面实际上在变相保护他。一方面也是给诸路安抚使看的,杀鸡骇猴也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黄琼要起复他出任这个山西路制置使,皇帝不犹豫也就怪了。其实以皇帝的想法,自然认为黄琼这个九儿子,才是最适合的人选。可黄琼在此事上选择了沉默,等于在变相的拒绝自己,很是出乎皇帝的意料。自己这个九儿子是什么人,皇帝还是清楚的。

正因为他知道,黄琼不是那种拈轻怕重之人。所以,皇帝在最终人选敲定之前,还是打算好好的搞清楚黄琼为何拒绝的原因。微微沉吟了一下之后,皇帝看着黄琼道:“你保举的这几个人,除了方铭之外倒都是比较合适人选。但你应该清楚,此次山西路平乱的重点在那里。”

“内乱,重在抚而不是在剿。那些灾民,也同样是朕治下的黎民,大开杀戒只能更加的官逼民反。正因为如此,这个制置使的选择,朕才一直都很慎重。”

“谁才是最适合,至少朕心目之中最佳的人选,阿九,你心中应该清楚。只是朕不清楚,此次你为何却推脱起来,这倒有些不像是往日的你了。给朕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服朕,接受你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