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与抵触

定河山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与抵触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与抵触

无论在任何时候,这些世家子弟摆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他们家族利益,而不是朝廷或是天下利益。这些世家的确出人才,毕竟这些世家的子弟,自幼所接触的人与事物,以及所受的教育,远不是那些平民子弟可以相比的。哪怕这个世家子,只是一个商人世家。

范家生意做得那么大,培养出来的子弟无论是才华,还是真正的能力,又岂能是一般人家可以相比的?不说别人,就自己眼前这二位,与范剑相比,贾权虽说看问题也一样很准,可受制于自幼的家庭环境影响,眼光上还是有一定欠缺。

一旦二人,都真正的迈入仕途,范剑注定要比贾权走的更远。这并非是贾权能力不如范剑,而正像是那句话说的,站多高、望多远。先天接触人和事物的层次不同,养成了在看待问题上的眼光差距。而这种差距,并不是单靠后天努力就能弥补的。

不过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都优于贾权,但范剑却依旧无法跳出去范家的那个大范畴。一旦自己的要求,与范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哪怕这个冲突并不直接,便立马陷入迟疑之中。尽管随后便表了态去争取,可这片刻的迟疑就已经说明很多了。

也幸好,自己看中的是范剑人才难得,对于范家却是未必真的看中太多。自己更不想,范家借机进入朝中太多的势力。范剑人才难得,自己本身也无太大的野心。但他的家人,却就未必与他一样了。自己可不想在捧起,第二个桂林郡王府来。

自己虽然不反对藏富于民,不反对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商人存在。但却反对那种在朝廷的支持之下,获取财富的商家。尤其是桂林郡王府那种,靠着吃了百余年独食,才聚敛而来的财富。一旦朝廷拿回本就不应该给他们的特权,便心怀异志的世家。

虽说那一日在广寿殿内,桂林郡王父子表现的很温顺。但黄琼并不相信,那对父子会真的心甘情愿,交出桂林郡王府吃了百年的独食。表面上服从,甚至有些恭顺的做派,并不代表能这父子两人心中真实的想法。私下里面,指不定在做着什么打算。

已经出了一个桂林郡王府,若是在出现一个范家,那朝廷可就成了一个天大笑话的。民富才能国强,这个才是正道。若是私下里面,一个个依仗着国家的扶持都富得流油。而国家却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那么这个朝廷根本就走不下去。

所以,黄琼内心之中,对那些世家,无论是官宦世家、还是商人世家,甚至包括那些勋贵世家都很警惕,甚至来说很反感。哪怕这些代表着这个时代精英所在的世家,已经囊获了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才。但黄琼,依旧不太喜欢这些世家,这其中也包括范剑所在的范家。

只不过对于黄琼来说,这些世家排斥归排斥,但要用这个是必然的。离了那些掌握着实际军务的勋贵世家,至少大齐的军务恐怕要乱成一团。大齐朝是以武立国,那些勋贵世家在这个没有军校的时代,掌握着大部分的武官来源。

若是将军中所有的勋贵世家,都排斥出军中,恐怕军中武官就要缺了大半。离了那些官宦世家,恐怕也很难得到读书人的支持。虽说大齐在科举取士之上,一向都是一视同仁。但贫民之家糊口尚且困难,又那里买得起书本,以及拿得出束脩请得起西席?

那些著名书院,那个不是收费高昂?有名的西席,那个不是束脩高到离谱?没有好的西席授业解道,这读书人想要连续通过三次大考,最终进士及第很难。这就像是黄琼前世时,在考取名校竞争之中,占优势的大多都是教育资源丰富,私立、公办学校繁多的大城市。

而那些中小城市,随着教师结构的不断退步。包括优质生源的离开,考中名校的学生数量,几乎每一年都在递减。甚至到了数年,都没有一个能进入清北复交,这样超一流名牌大学的地步。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不仅仅代表着现在。

不说别的,大城市的学校教师名校毕业的比比皆是,外语课程聘请外教的也不在少数。那些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学校,又有几个教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因为收入低,原有的优秀教师,都被大量的挖走,更不要提什么外教了。

几乎上下五千年,除了黄琼前世时那段,他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的特殊时代之外,无论中外都是适用。平民子弟,因为难以负担起高昂的束脩费用,而无法与那些名师学习,学业便与那些得到名师指点的官宦子弟,水平拉开的不是一点半点。

本朝除了开国之初,还未形成真正世家的那几十年之外,平均每次科举中举的平民子弟,都只有新科进士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大多数都是官宦子弟与士绅家庭,最次也是土地主一级,真正的平民子弟几乎是寥寥无几。

哪怕朝廷为了保证平民子弟进入仕途,一再想办法做出限制。不仅首开弥封与眷录、锁院制度,而且定制了除谋逆大罪后人,以及娼优后人,签了卖身契的奴仆之家三代不得科举之外,一向都取士不问家世。甚至还规定了自隋朝有科举以来,最为严格的回避制度。

还规定国子监,每年入取世家子弟不得超过三成,其余的名额全部开放给平民子弟。并严格限制萌补官员人数,每个官员可以萌补的子弟不得超过两人,萌补官员不得超过四品。并强制规定父子皆在朝中为官的。父未致仕之前,子官职不得超过正四品。

这些举措,虽避彻底改变了前唐那种行卷制度,造成的科举看家世,取士看门第实际情况。避免了世家子取捷径,但却依旧无法彻底的改变局面。这天下,又有几个像于明远与简雍那样的幸运儿?这不是说朝廷不想法子,是真的教育水平差距问题。

甚至为了保证平民子弟入仕,本朝历代皇帝曾经做过多次努力。高宗朝一次科举为了刻意避嫌,一次将中举的进士之中,朝中二品官员子弟全部黜落。理宗朝时,曾经为了平民子弟科举成绩不佳一事,一口气接连撤换了三任主考官,七路解试主考官。

甚至还杀了主持浙江路科举的一个倒霉蛋,却依旧无果而终。倒不是那些主考官有意识的舞弊,而这就是真实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那些世家族学花费大笔钱财,聘请名师教出来学生,与那些只有一个秀才功名,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人,教出来学生质量能一样吗?

而离了那些商人世家,这天下的商品就流动不起来。单靠那些恐怕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县城的小商小贩,又那里真正的将商品流通起来?指望他们将大批的丝绸、瓷器卖到南洋,那岂不是痴人说梦?他们即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财力。

兴起与东汉的门阀世家制度,虽说经历了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动荡,早就便已经是灰飞烟灭。曾经占据了隋唐统治地位,逼得即便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也不得不低头的关陇集团,也随着前唐亡国而最终毁灭。可随着每一个新的朝代诞生,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世家。

无论是开国勋贵,还是新的官宦体系,都形成了一个个新的世家。南北朝时期的所谓寒门,可不是真指的是那些平民百姓。所谓的寒门,说的只不过是不属于士族的低等世家。而并不是说,他们也不是世家。那些连吃饭都成问题了的真正老百姓,又有几个会去考虑读书?

讨厌那些世家,倒不是说,黄琼仇富或是仇世家。至少在这个时代,国家还无法提供普遍义务教育制的情况之下,真正能读得起书的,大部分还是那些世家子弟。若是真正离开的世家,这个朝廷也是真玩不转的。

科举就犹如前世的高考一般,为那些真正的寒门子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罢了,并不能真正的改变朝局。但若是真的将所有世家子弟,都驱逐出官场,恐怕这个朝廷至少要空了一半。所以这个道理,黄琼不是不明白。

而是他很讨厌朝政被世家子把持,因为一旦朝廷的利益,与他们出身的那些世家有冲突时。这些世家子弟出身的官员,首先会站在自己家族一边,而不会考虑太多朝廷的得失。而无论任何的变革,却往往更首先触动的便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

朝廷官员,又大半出于这些世家,就很难不引起大规模的抵触。这也是历朝历代,打破传统的改制以失败告终为多,或是说人亡政熄的主要原因。所谓的祖宗家法,大多数是这些人为了保证既得利益,而找出的借口罢了。

只不过想起范家,黄琼脑海之中却突然想起了范剑那位即美艳动人,却又眉眼之中英气加灵动十足,与自己身边诸女风情完全不同的嫂子。范剑的这位嫂子,与自己身边诸女相比,即有段锦与林含烟的眼光,又有吴紫玉的聪慧和看待问题上准确的着眼点。

在姿色与身材上,也并不输给自己身边任何一个女人。不仅正面丰盈程度不次于段锦,背后那个银盆一样的部位,更不是一般的迷人。走起路可谓是分外的吸引人,便是连自己身边诸女都比不上。

而且武功之高,也仅次于段锦。若是自己能收在身边,不仅会成为自己得力助手,还可以?想到这里,此时多少有些走神的黄琼,被自己脑海里面,突然冒出的如此龌蹉念头,给吓了一大跳。急忙摇了摇头,试图将脑海之中的那个人影给晃掉。

自己这边需要人家支持,怎么还惦记上人家的嫂子,范家的那位少夫人?那是自己能惦记,或是说是自己该惦记的吗?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荒唐,专门喜好上了别人老婆?若是被母亲知道,想必又要重重的责罚了。若是被范剑知道了,又该怎么看待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