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

定河山 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

知道自己过了今儿,不说朝廷诸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宗室。便是自己兄弟,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如果能真心说服,在这个大姐支持自己,那么自己今后面对诸兄弟带来的麻烦,也许会少的多。哪怕能够说服她站在中立立场上,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黄琼微微沉吟了一下后道:“大姐,文官未必就真不通军务。历朝历代,上马能领军作战,下马能治命的官员多了去。历代先贤,咱们今儿就不说了,便是小弟此次出征郑州,统带的骁骑营都指挥使于明远,便是文官出身。”

“如果说上阵厮杀,这些文官自然不如纯粹的武将。可统带大军,讲究的是居中调度、策应指挥。在这一点上,文官若是肯下功夫学,未必就真的比武将差到那里去。况且北辽一向是游牧民族出身,又是以部族为主体。他们对文武官员区分,远没有中原汉人那么泾渭分明。”

“尤其在北辽之中,作为是主体,始终控制住军权的契丹人,文武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北辽的那些文官,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游牧民族先天的传统,便注定让他们一样可以控得住骏马,拉得开硬弓射得出箭矢。这是草原民族的本性所决定的。”

“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不会骑马射箭,驱赶不了饿狼与窥视自己财产的抢匪,保护不了自己家的牛马,那就只有等死。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成为其他部族的奴隶而已。眼下北辽虽说汉化已深,但从皇帝到契丹大臣,无一不在保留其契丹的传统。”

“否则北辽皇帝,也不会搞出捺钵,这种保持着契丹传统,类似于逐水草而居。以的毡车为营,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百官轮番为宿值的行宫治国方式,就是不为了忘本。大姐有所不知,所谓的捺钵就是射猎与捕鱼,说穿了就是渔猎。”

“按照辽制,凡捺钵除宰相留守京城之外,其余契丹官员无论大小,包括宫女嫔妃在内必须要随行。捺钵所在的营帐,才是北辽皇帝真正处理政务所在。皇帝打猎,官员也是一样要随行,跟着射猎的。不会骑马射箭,不会演兵布阵,怎么能跟得上皇帝?”

“况且,有一件事情,大姐没看过我朝细作的密折,所以也许不知道。这位梁王,曾经在十六岁的时候,便曾经带领三千皮室军,击败万余女真人。十八岁至今又曾率军,镇压渤海叛乱,并击败数万高丽大军。非但不是不知兵之人,甚至可以说对军务极其了解。”

“这样年纪轻轻,便多次统军作战,甚至还取得了大胜的人,怎么可能会在担当如此重要职责时,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而且此人身为北辽皇帝同母弟,又是堂堂一介的亲王,身边会缺女人到如此地步?大姐,要知道北辽的皇亲贵胄,都是有自己的头下军州的。”

“所谓的头下军州,就是北辽王公贵族随军出征,掠夺到的俘虏都归这些王公贵族所有。加上自己原有的私奴,在赐地上建立的一个王公贵族自有的城池。大的甚至有一万余户,小的也有一千余户。这些头下军州所有的商税,都归本主所有,便是州刺史也有原主提名。”

“此人即有权势、又有金钱,而且上马能统军作战,会行如此荒唐之举?所以,小弟断定此人这一路上的做派,绝对是别有用心,或是在隐藏着什么。而且北辽虽说主动派遣使者修好,但更应该遵守我朝的礼节。而不是到了京城,连君王都不见,一头扎进了青楼瓦弄。”

“更何况,北辽眼下汉化日甚,北辽皇帝熟知诗词歌赋。那位极有手腕与胸襟的萧太后,能教出一个如此有文采的皇帝,那里会纵容另外一个儿子花天酒地?所以,小弟以为如果那位整日拈花宿柳的,真是那位梁王的话,那么此人肯定在隐藏着什么秘密。”

“甚至极有可能,是在与某些神秘的人物,在秘密的见面。因为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旦进入我朝势必会受到严密的监视。无论要见什么人,都会被人发现。即便这位梁王是一位武学高手,可以避开监视他的人。但这么做,风险却是极大。”

“而如果选择在青楼见面,恐怕就要方便多了。那个人可以伪装成龟奴,也可以伪装成嫖客,甚至有可能伪装成女性都未必。或是说,也许要见的人本身就是女人。大姐,您可千万不要小瞧女人。小弟在虎牢关之战中,发现控制真正控制叛军的,便是化身为妓女的女子。”

“那几个女子,居然将数万叛军牢牢控制在手中。便是小弟,也曾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上。若不是后来偶然在郑州,抓到了这几个女子挽回了一些脸面,小弟这脸都要丢光了。更别提历朝历代,那些辅佐年幼天子,开创了一朝圣事的太后,也一样都是女人。”

“便是大姐,不也一样巾帼不让须眉?大姐当年的事迹,小弟也曾经听七哥提起过一些。当年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之下,大姐不惧威胁保住了几个当时还年幼的弟弟,又有几个男人真的能够做到?大姐若是身为男儿身,单凭这份豪气定然会是国之干城。”

黄琼这番有些恭维的话说罢,金城公主虽说没有再说什么,但脸色却是微微有些放缓了。一些。金城公主并非是那种深宫大内养成,对世事一无所知的较弱女子。之前之所以一直在对怼黄琼,只不过是有些想不通,皇帝为何放着那么多的儿子不立,非要选择黄琼?

尽管她对政事,并没有任何的想兴趣,对皇帝册立谁为新太子,也不想去干涉。可每次驾到黄琼,哪怕这张脸在与自己的父皇相似。但一想到面前这个人,是那个差一点杀了她们全家,夺取她们家天下人的后人,心中便是一阵阵的不舒服。

太子不成器,除了现在已死的景王、蜀王之外,其余诸皇子不是生性懦弱,便是生性贪婪。即便好一些,也是飞扬跋扈、无比骄纵,她也不是不知道。但对于她来说,皇帝册立那个弟弟为新储君,都与她没有关系。可就偏偏眼前这一位,却是让她实在难以接受。

每次一见到黄琼,那些年艰苦的日子,便不自由主的呈现在她脑海之中。在加上有些人,整日在她耳边嘀咕,黄琼之所以能得到皇帝的赏识,靠的不过是鼓唇弄舌,一味的溜须拍马罢了。为人品性低劣,行事手段更是阴险毒辣,无所不用其极。

太子与景、端、蜀三王,都是再栽在他手中。为了博取一点虚名,赢取所谓的民心,在郑州杀了一百多官员与读书人。便是连新蔡姑姑的儿子,都一刀给杀了。也不知道他给老爷子,灌了什么**汤,做出这等天怒人怨的事情,居然一点都没有受罚。

尽管熟知自己父皇为人的她,对这番话并不是很相信。但之前已经有了一定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些话倒也让她陷入了半信半疑之中。而之前在温德殿外,见到皇帝与黄琼父子两个人,就像寻常百姓家的父子一样边走边谈,显得异常的亲热,更让她心中很是不舒服。

甚至还微微有些心寒,因为皇帝对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从未做过类似的亲密举动。这才是有了今儿的一而再,当着皇帝的面对怼黄琼。只不过,在听到黄琼这番入情入理的分析之后,金城公主才略微明白了,为何这个九弟出宫不过一年,便如此快的得到了父皇的信任。

不说别的,单单就对北辽的这个了解,就不是其他皇子能够相比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展现的那种自信,也不是其他诸王有过的。只是想通了一点点的这位金城公主,脸色虽说略微好一些。但却并不代表她,就此真心的能够接受黄琼,成为新的储君。

黄琼这一番分析下来,金城公主的面色略微放缓了一些。而坐在御案后面皇帝,也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对于怎么处理这位梁王,皇帝却依旧有些头疼。难道真的派人,去青楼瓦弄里面听墙根去?

若不是这位梁王身份极其特殊,就黄琼刚刚那番分析,皇帝都有心派出北镇抚司的人,直接将这位梁王抓起来严刑拷问了。不过若是真到了那种地步,恐怕两国之间刀兵相见,恐怕也就真的不远的了。两国若是重燃战火,皇帝虽说不怕,但眼下这个时机不对。

金城公主刚刚贸然开口的确有些不对,但有一句话却是没有说错,那就是眼下有些捉襟见肘的朝廷,是真的打不起仗。今年西北大旱,陕西路还好些,虽说一向为西北粮仓的关中平原也遭了灾。可八水绕关中的关中平原,多少还一些收成。

再加上汉中地区,灾情没有那么严重。虽说也歉收,但远还没有到绝收的地步。灾情主要集中在陕西路北面的延安府、绥德府、庆阳府,以及几个直隶州。可陇右今年,却几乎是颗粒无收,明年还不知道旱情能不能缓解。陇右又是番汉杂居,民风彪悍之地。

稍有不慎,便要变乱丛生。今年秋税,朝廷至少要留有相当一部分,用于陇右、陕西的赈灾,或是以备西北使用。明年又要与桂林郡王府博弈,这钱粮上还不知道要耗用多少,少入多少。一旦两国真的刀兵相见,这朝廷的粮饷恐怕要难以为继。

看出皇帝满脸的犹豫,黄琼却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道:“父皇,儿臣倒是有一策,即可以有效监视那个梁王,又可以不引起太多的纠纷。七哥在京城之中,原本就是以放荡不羁著称。这京城之中声色犬马的场所,就没有七哥不知道的。”

“而七哥的为人,又是外粗内细,外表看着粗俗不堪,实则为人精明的很。父皇何不派出七哥,专门负责接待那位梁王?更何况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官家的人不好出面,可却是七哥手下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长项。那位梁王既然表现出声色犬马,咱们也就投其所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